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电影十导演-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实情景而虚构出来的一部主流情节剧,1919的历史提供了一个虚拟的舞台,演出的更像是1999那种慷慨激昂的国族想象。”245进而,《我的1919》作为一部常规的人物传记性质的艺术作品,则如韩小磊教授所说:影片中的“顾维钧作为一个生命,毕竟还是显得平面化了”246。  顾维钧与巴黎和会无疑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题材,而“我的1919”则无疑是一个需要想象力的题目,可惜编剧也承认对此只能“闭门造车”247,而导演则过于热衷地将刚经历丧妻之痛、又蒙辱国之羞的1919年的外交官顾维钧刻画成巴黎外交场上才华横溢的点水蜻蜓和穿花蝴蝶。导演十分得意的顾维钧借日本外交官的怀表大做文章的细节,其必要性与合理性都令人生疑;更值得怀疑的是,在海外留学和工作15年、且专修外交政治的顾维钧居然不懂西方人起码的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硬要用面包和牛奶去“侮辱”法国贵族。这说明,要么是作者没有真正读透历史,更没有读懂西方人主导的这个世界,当然也没有读懂1919年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屈辱无奈、忧愤深广的顾维钧;要么是作者读懂了历史,但却故意要将一段无奈出局的屈辱历史,描写成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说‘不’”英雄史诗。更大的可能,恐怕还是黄健中的浪漫情怀,大大遮蔽、甚至替换了对那一段人文历史所应有的深沉忧患。  结语  拍摄《过年》一片时,黄健中曾说他“自身感觉和传统概念相反,我是40仍惶惑,50而不知天命”248。对此,我们当然可以做出好的解释,那就是黄健中心态的年轻。20年来,黄健中上下求索、左右应变,一直不断地追赶着时代发展和艺术变革的最新潮流,随波起伏,时上潮头,就是他创作心态始终年轻且充满活力最好的证明。当然,对此现象又可以做另一种解释,那就是黄健中始终未能成熟。如此随波逐流,变来变去,固然有时代发展、环境变迁的的外在原因,但显然还有更加内在的原因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为第四代优秀导演,谢飞始终如一的浪漫、吴天明一如既往的忧患,艺术个性上就比黄健中摇摆于浪漫与忧患之间要鲜明得多、也纯粹得多。  作为一个大导演,黄健中的知识积累、文化底蕴、理论素养和艺术功力都足以傲视当代;黄健中导演以好读书、善思考闻名,而且十分的能言善辩;但在阅读生活、思索人性、品评人生、反省自我等方面却似乎从未有过充分的表达。我不知道,这是因为黄健中导演缺乏“读活书”的习惯与能力,还是因为他所追求的总是不能得到、而他得到的却总是并非他所追求?如果是后者,那就不是一个习惯、能力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选择、个性的问题,而是一个命运的问题。如果是这样,那么,对他的浪漫和他的忧患,就要做另一种考量和评价了。如果是那样,黄健中导演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痛苦、最不被人理解的人。


《中国电影十导演》 四 翟俊杰:激情的宣言(1)(图)

翟俊杰导演    

  翟俊杰导演是一个富有激情的人。在他的文集《影坛风景线》的扉页上,作者的黑白照片下面,他宣称自己爱白色、爱绿色、爱咖啡色、爱蓝色,但“更爱红色,热烈,似火!”进而,有人问他在电影创作上有怎样的优势,他的回答是“没优势。只有热情,有真诚。”。  文如其人,翟俊杰的电影创作,常常就是他激情的宣言——从血战台儿庄·血肉长城到“共和国不会忘记”,从“好男儿报国在今朝”(《飞越,飞越》)到“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再到“挺立潮头”,大多如是——这既是他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也正是他的缺点或局限。


《中国电影十导演》 四 翟俊杰:强行起飞

    翟俊杰经历过10年的电影编剧、电影表演的磨练,于1986年在电影导演领域“强行起飞”252,与八一厂杨光远导演合作,拍摄了他的导演处女作《血战台儿庄》253。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部正面描写国民党军队为抗击日本侵略军而浴血牺牲的全景式影片。无论是就其超越了政治党派斗争历史,强调了中华民族的整体爱国的立场;还是就其超越了神圣/妖魔化思想艺术观念模式,强调了历史/艺术的真实性而言,影片《血战台儿庄》都称得上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界思想解放及其艺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的成就标志。关于这部影片,广西厂文学部主任陈敦德在与导演杨光远对话时有一段文学化的总结:“它是一种载体,能负载当代崭新的民族意识;它是一种中介,能渗透新的审美观念的创举;它是一册史诗,能熔铸新时代的恢弘气度;它更是一种呼唤,能跨越历史的鸿沟而融汇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心声……”254    
    《血战台儿庄》的艺术特征,首先在于电影作者明智地采用了“纪实性和文献性的风格”255。这一风格,不仅自然而然的应合了当年的纪实美学的时代潮流,而且也为影片所要表现的历史内容找到了一种合适且合理的叙事方法和形式。更重要的是,这种尊重历史的态度和“复制”历史的叙事策略,还可以回应某些僵化无理的非难。当然,即便如此,要讲述这段历史,不仅要有勇气,也要有热情,还要有一种对历史进行精心剪裁的谨慎态度和操作能力。我们看到,影片中不仅巧妙地写到了共产党人对这次战役的暗中支援,也巧妙地写出了国民党军队内部不同派系间的旧恨新仇和明争暗斗。    
    影片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征或成就,是其叙事结构方面的精心安排,与一般的戏剧性历史叙事结构不同,《血战台儿庄》所追求的是历史的原风貌。表面上看似就事论事的文献缝合,以便突现其中的历史真实性,而实际上,在临沂之战、滕县之战、台儿庄之战这三大战役的板块之间,隐含着作者的精心创意。这三大板块,不仅分别表现出了每一战役的具体形势和战况、战法的不同,而且在每一段落中突出一个主要英雄形象——临沂之战中的张自忠、滕县之战中的王铭章、台儿庄之战中的池峰城。从气贯长虹,到悲壮激烈,再到血肉长城,影片的气势在步步推进,而影片的主题则在层层深化。更重要的是,影片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为叙事核心和推动情节的枢纽,让这一人物形象照应情节结构及其人物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使之构成一个自然的历史/艺术叙事整体。该片在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选中荣获最佳编剧奖,可谓实至名归。    
    影片的第三个艺术特征和成就,是着力刻画了一批爱国将领的英雄形象,李宗仁坚毅沉着的大度胸怀、张自忠不计个人恩怨的英雄风范、王铭章浴血奋战且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直至无名的老兵和小兵先后与敌坦克同归于尽的壮烈行为,共同谱写出中国军人英勇抗敌的壮歌,让人心弦震动。进而,影片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蒋介石参加王铭章烈士追悼会的场景,为新中国电影中蒋介石的形象增加了一个重要的侧面。因为主动放弃守土职责而被处决的韩复榘的形象,也不再是单纯的懦夫、草包和坏蛋。日本侵略军师团长坂垣征四郎、矶谷廉介及其所属官兵虽然气焰嚣张、凶狠残暴,但却明显不再似以往抗战影片中满口“八格呀路”的妖魔形象:影片中出现的一个战死的日本军官身上的一张死者与其妻女合影的照片细节,表现了中国电影作者少有的悲悯情怀。    
    其四,影片《血战台儿庄》不仅为历史题材影片拓展了表现空间,而且为战争题材影片的艺术处理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影片中战场情景的设置和拍摄,对色彩、烟火、灰土的灵活性使用,以及对断壁残垣、伤口血痕的多样化处理,有诸多典范性创作,由此获得了第七届“金鸡奖”的最佳烟火奖和最佳化妆奖。王铭章孤守残垣时的造型及其印在手榴弹上留下血印的情景、池峰城师长检阅一个营仅剩的6名伤兵的镜头、无名老兵就地取材制作并吹奏木口哨的场面,以及影片最后的“血肉长城”的造型及其音乐效果,堪称中国电影史上经典性的片断。    
    影片《血战台儿庄》的探索性、创造性和观赏性价值,是不可磨灭的。然而,要说这部令人激动的影片“无一败笔”256,则未免有些过誉。实际上,影片中有一些场景细节,明显过于浪漫煽情,从而与影片的整体风格不合。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片中对翟俊杰导演本人扮演的川军师长王铭章自杀成仁场景的处理。虽然也有电影评论家欣赏这样的场景细节,以“纪实性和写意性的结合”257为辩护词,然而无奈它却破坏了影片整体的文献性风格。正如著名电影艺术家黄宗江先生所说:“王铭章自弑一场抻的过久,有如昔日在家习见的小翟小品是夸张表演。我却力求准确地说:‘这并不是演员翟俊杰有失分寸,而是导演翟俊杰有失节奏。’”258在战斗过程中,气焰嚣张的日本官兵岂能容忍一个被围困的中国高级军官从容抽烟、又从容自杀?类似的情形还有池峰城师长要枪毙擅自率兵逃离战场的营长张静波的情节,张静波自杀的场景就像是在一个舞台美术背景下的戏剧性动作。还有一个例子,是临时组织起来的战场敢死队队员们当着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的面,将其悬赏的银元全都抛掷在地,然后踏着这些叮当作响的银元走向战场的情形。这一情形,乍看起来让人感动且振奋,确实起到了煽情的作用,但仔细一想,银子丢到地上毕竟不符合贫穷的中国人的艰苦本色,与其领了银子之后丢在地上,何如一开始就拒绝?更不用说,如此之多的人统一行动,显然并非出自这些人的自愿,而是出于编剧或导演的人为。    
    在一部追求纪实性、文献性的影片中如此“写意”、浪漫和煽情,实在是自相矛盾。其原因,当还是作者心中过于强烈的塑造英雄的创作方法和理念在起作用,作者激情澎湃,忍不住要足赤加三。其实,若能将历史上的王铭章师长、张静波营长、敢死队的士兵们如何面对死亡、面对审判、面对金钱的情形真实地加以表现,不管他们的性格怎样、为人如何、对金钱的态度如何,不管这些人曾有怎样的性格矛盾和心理冲突,他们最后为国牺牲,就足以用自己的鲜血洗刷自己的一切污点,完全用不着作者人为地拔高。    
    关于影片最后的血肉长城的镜头,当然也有讨论的余地。鉴于这一镜头画面和音乐之间的巨大张力,以及对这一场景可以做不同角度/层次的读解,作者的这种有节制的浪漫和有依据的写意大体上应该是能够接受的。如果一定要挑剔,那就是在李宗仁的电报稿中,只有敌方伤亡的数字,却没有我方——显然会是更大的——伤亡数字。这一欠缺,使得这段“历史文献”变成了片面的表功报告,从而使得作者精心构建的“血肉长城”也就失去了可以量化的真实历史依据。从这一点说,影片《血战台儿庄》的纪实性、文献性都是不彻底的。而不彻底的原因,则正是作者无法控制的、多少有些片面的热情。


《中国电影十导演》 四 翟俊杰:慷慨诺言(1)

    翟俊杰单独执导的第一部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