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抱着善有善报、不该得到恶报思路的人,未免把人间万象看得太单纯了。事实上,人间万象是复杂的、不可测的、不是照着因果律天真地进行的。为善没有善报,其实原因很多,不是简单解释得了的。虽然如此,志士仁人却不应因所报不佳就怀忧丧志。为善本身是自足的,不宜要求善报来成全这一自足,也不宜因遭遇恶报而怀疑本身上的善。有这种困惑与动摇情况出现,我们不得不说它是一种错误。虽然它的出现;值得我们同情、值得我们十分关切。
在献身为善的奋斗里,我最欣赏甘地的态度。甘地说这种牺牲“没有报酬一词,入狱本身就是报酬”,这种态度,真是深明为善乃自足的大义之言。有了这种心理准备,志士仁人自然参悟人间的真相,对一切冷暖无常与浮沉祸福,也就付诸一笑了!
这个问题的结论是:善有恶报又何妨!只要为善就是最乐了,想在为善以外别有希冀的人,不但毁了善的本身,也将自寻烦恼。
李大哥
一九八四年十月十五日
论小的也要
一、汪荣祖致李敖
敖兄如握:
善仪回台侍疾,携归兄之全集及评论一至二十一册,得以饱览前所未见尊文,乐何可支!昔以兄为玩世不恭之徐文长,不亦快哉之金圣叹,今更见见严肃之一面,苛无坚决之信仰,安能屡挫不屈。愈战愈勇、毫无惧色?不乡愿之作风,更几人可及?台大史系同学碌碌者众,骂兄下流无耻者,不外机场逢迎、隔海献媚之流,可谓无耻之尤之伪君子也!党祸之恶,兄揭露最多,然祸来有自,始作俑者,亦非上品,其间虽无且之关系,师徒相承,其迹可寻……近闻见隐居草山,以台北之喧闹,非如此,何事可成?若无兄之胆识,又安得隐而不退?信疆席上快晤,至今难忘,辄以未能尽言为憾。若国民党一旦省悟放行,务请见偕刘小姐来弟山居小住,当知弟乃真隐士也!余不一一,顺问
撰扯
弟荣祖拜
六月二十九日
善仪嘱问好。
二、李敖答汪荣祖
荣祖兄:
先来个笑话。某君住旅馆,见有投币式按摩床者,投币后突停电,退币不得,乃扫兴而眠。不料半夜电来,此床恢复作业,大摇动,某君梦中惊醒,以为大地震也!后悟乃睡前投币作用,方定惊魂云。
你近三年前给我的信,我直到今天才回,试问这还叫回信吗?若说这是回信,未兔太该打了!所以不敢说是回信,只好说是按摩床来电了。
你在《史家陈寅烙传》中说:
自古以来,知识分子与政权之间的正邪对立,其事较显;而知识分子之间的正邪对立,其事较晦。忠臣板荡始识,而知识分子的节操,更于时穷始见。在政治大难之中,趋炎附势,摇旗呐喊,以及卖友求荣的知识分子,固不仅仅是默默无名之徒,亦有名重一时的大学者在内。故陈寅恪所感者何止是残害异类之虎狼,也有狐假虎威之同类。其伤时感世的对象是多面的,决不是单面的。
这段话,见解极精。这个岛上的悲哀是“知识分子与政权之间的正邪对立”,除李敖等人外,已经全然没有,已是一片邪气;“而知识分子之间的正邪对立”,也除李敖等人外,已经全然没有,也已是一片邪气。这里的知识分子只是二流货、三流货、或不入流的,他们之间的差距,也只是不入流的打三流货、或三流货打二流货而已。例如政工方面掌握的报,批国民党同路人掌握的报,就是典型的不入流的攻击三流货、或三流货攻击二流货。这种情形,在其他有知识分子处皆然,你来台湾,参加的什么学术会议、什么讨论会,稍存冷眼,即可旁观,我看不起这个岛上的知识分子,原因在此。知识分子不跟政权正邪对立,徒以舐舌“九品中正” (品当动词用、中正当双关语用),这成什么世界!
我就是看不过去,就是要在这岛上,给知识分子留下浩然之气的榜样。我的手法是霹雳式的,因为施的是天威,所以雷劈之下,不论首从。虽然以劈“当路”的 “豺狼”为主,但是兼问“狐狸”,有时也有必要。我蛮喜欢一幅漫画,画的是打猎家在家中墙上,以所猎动物头标本为装饰,但在墙脚下的老鼠洞旁,却有另一装饰,盖老鼠头标本也!此公对敌人一视同仁、葑菲不弃、巨细不遗、大的要、小的也要,真是要得!
国民党刚来台湾的时候,“恶少”正多,“中正”也不过六十三岁,其他多递减,偶有八九十岁的,视之以凤毛麟角矣。今也不然,个个底价(底寿)都是八十九十的,成“恶老”矣!“恶老”不已,还奉死人通吃不绝,真是可耻。所以,不论生死,一体清算,就成了我这种“史家”的大工作,我每月感慨万千《“万岁评论”、“千秋评论》不绝,在剃刀边缘奋斗,此志无他,不甘被通吃耳!
昨天党报载中央社电讯,说:“上周末意大利报纸《意大利世纪报》在评论新出版的意大利文先总统蒋公传记时这样写道:‘蒋介石诚为现代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要人,中华民国在人口、经济与技术方面的非常发展,均得力于他的功劳。’这本传记:《现代中国之父:蒋介石》,是由住在西德将近二十年的一位意大利记者梭拉图撰写的。”……(略编者)
国民党“恶少”、“恶老”不如军阀处极多,其中之“是军阀知道礼遇知识分子,而国民党不知也!四川军阀混战时,相约在大儒赵香宋所居五十里内,例不犯扰,此种礼遇,国民党是一点也不知道的。国民党不但不知礼遇,并且娼优以畜知识分子,今之台湾知识分子不成才,卖身上床、粉墨登场而不以为耻,此真顾亭林所谓之“亡天下”也!顾亭林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是政权的失落, “亡天下”是道德的失落。国民党“亡国”是他家的事,但是率二流、三流,不入流的知识分子以“亡天下”,我却要站出来打,打它个明白。今早写诗:“莫管先凋与后凋,欲与老树共比高,不畏老树造望眼,天下唯我是天骄。”“天下”有 “天骄”如此,其不“亡’也,必矣!
刘小姐已去美国,答案可看《北非谍影》(Casablanca)。不能全走,能走一个也好,不是吗?
信笔一写,狂疾不可止,老兄当然不笑我,善仪同窗也不准笑也!此颂
双安
敖之
一九八六年三月五日午
千元相映,两代情深
国强:
一九五五年你爸爸的老即我爸爸死的时候,你爸爸送了一千元,当时送千元巨金的有二人,即程烈与高惜冰。如今眼看四十年了,我本来想送点高额的赙金以尚往还,但转而一想,赙仪之制,本源自古人助丧家办后事,当年你爸爸送巨金给老师遗下的妇孺后人,老师家贫,那笔钱的确帮了大忙;如今你在国民党政权中独霸一方,且得“老贼”余荫,自无须“助生送死之礼”以壮丧色,所以我决定送一千元以成佳话。四十年来,一千元不知贬值了多少,但素非小气之人的李敖却只送一千元,目的正在彰显程烈先生四十年前的疏财报师之情,和国民党四十年来的币制贬值之酷。四十年玄黄乍变,最后以千元相映两代情深,国强其知我乎?
敖 之 一九九四年八月二十一日
答陈平景
一、陈平景致李敖
敖哥:
十八期千秋评论从书对殷师党籍问题的讨论中,几次提到我的信、我的看法,和登出一张“面目全非”的、制版极差劲的相片。我想我有必要就自己追踪此一历史问题的经过,略作说明,以免别人误会我在对殷师做“清算”。
当年《中国文化的展望》出书以后,殷师签名送了我一部,他说是表示对我常去文星替他催稿费的“汗马功劳”的酬谢。赠书时,他已准备了咖啡,但并不在他的小书室中,跟平常一样,小桌上摆上一只小碟子,上面放着不多不少的六片英国饼干,永不加糖,慢慢地喝。本来他只穿着衬衣,却不知为什么,突然打上领带,突然沉下脸,很严肃地说:“今天,我们上山喝咖啡去!”
山者,就是那座直径约十五公尺、高约四公尺、他自己造的假山。那座小假山,有水泥砌的桌椅,四面绿荫。他不大轻易邀客人攀登谈心。
就在这一次谈话中,他深情地、热泪盈眶地叙述他怀念的金岳霖教授,他说在序言中所写“教过我逻辑和知识论”的人,就是指的金先生,他说:“如果我自己能到外面去,自然我想送上这部书给金先生,如果我不能出去,你总有一天有机会出去的,你要记得,替我买一部送给他。”我立刻追问“他现在在哪里?”回答是非常清楚,令我永远不能忘记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组。”我答应一定把书送去,殷先生点头表示满意。这时才开始吃饼干。
七二年开始有人旅行大陆,七三年美国移民局解除对永久居住者赴大陆的禁令,四月中我到了香港,找到了何步正,步正陪我过海到九龙买到了这部书,第二天,这位老友和他的太太一边送我上深圳的火车,一边提醒我说话要小心,饮食要注意。……
我信在旅馆,要总机给我接哲学组,接通了,对方说,我们是哲学社会组,你找谁?十分钟后,我已雇好车,直驶干面胡同,社会科学院宿舍。
没有任何通知,没有陪同,我敲了金教授的门,带了一部书,没有任何礼物。也没有客套:
你是?
我是殷福生先生的学生姓陈,从美国来的。
哦!请坐。殷福生,他现在在哪里?
他在一九六九年九月十六日病故了。在台湾。
殷福生他病故了?(太突然,他一时接不下去)殷福生……他什么病啊?怎么死的?唉啊!怎么死的?……
他在六七年发现有胃癌,在台北开刀,癌细胞已扩散了,但恢复得很好,以为可以到哈佛去,没想到。……(我也一时很激动。)
接着,我说:“这里有他写的一部书,他生前要我设法给您送来的,叫《中国文化的展望》。”
七十八岁的老学者,他这时的眼力和听觉都已有了毛病,更大的毛病是心脏。他急忙翻开了书,想找目录,我却在一边说,“金先生,这序里有一段提到您的。”老学者很严肃地打断我的话,说:“这个不重要!”继续急切地翻阅目录,看了一刻钟,他放下了书,眼眶湿润,声音很慈祥地说:“殷福生这个人,我非常不赞成他,他为什么要反对中国共产党,逃到台湾?当然,他和他哥哥搞不好,那是另一件事。他是湖北乡下人,我在清华教书,他写信给我,说他要学逻辑、学哲学,我想,一个青年人要学问总是好事啰,可是我也没办法让他就来北京,我就问一个人叫张东荪,说有一个青年想来学逻辑,有没有机会设法给他找个事,一方面又可以念书?张东荪看了殷福生的信,他说你叫他来好了。我就叫他来了。来了以后,张东荪并没给他找到事,反而成为我个人的负担,负担当然也没有什么关系啰,反正他生活很简单,一个月用不到几个钱。后来嘛,就到昆明西南联大去了。我这几天生病了,本来心脏就有毛病,不便多谈话。”
这时,我把心中一个重要的、自己解答不开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