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书评 选集-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恰当而确切的解释和说明,虽然离不开对经验现实的归纳,但是,仅靠
归纳很难得到科学的理论认识,必须主要依靠逻辑演绎和经验实证,正
确地提出理论假说就成为逻辑推理和经验检验的基础和前提。因为,经
济理论假说是对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联系或规律性的一种科学猜想
或一种假定性的理论解释,它是用来回答现实经济生活中提出来问题,
并且必须和可以经由经济过程中的经验事实作进一步检验的(张曙光,
1989)。因此,正确地提出理论假说,不仅能够具体界定自己的研究任
务和考察对象,提出自己所要解答的问题,而且能够指示解答问题的途
径。可见,提出正确的理论假说是理论研究中关键的一步。理论假说是
否恰当,直接决定着继之而来的建模工作和论证过程,关系到研究工作
的成败。

经济理论假说并不是对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简单描述或事实陈
述,而是对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一种理论解释。从这种解释中,人们
不仅可以看到经济主体的活动及其行为方式,而且可以进一步发现经济


现象和经济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还可以借以预测经济生活变化
的发展趋势。因而,在经济理论假说的内容和结构中,既包括有事实的
陈述,也包括有理论的陈述;既有已经证明了的比较实在的内容,也有
其真理性尚待判明的内容。因而,作为一种科学猜想或假定性解释,经
济理论假说并不是一种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而是以社会经济生活过程
中的相关事实作为支持的经验依据,以一定的经济学原理作为论证的理
论基础。也就是说,必须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指导,从对现实经济生活
的大量观察中得到的事实材料和经济现象的描述出发,通过比较、分析、
概括、提练而得,或者采取逆向思维,从经济现实和经济理论中的悖论
出发,运用类比、想象、演绎推理而成。因此,研究者要正确地提出理
论假说,不仅要精通经济学的理论,而且对现实经济运行和发展要有深
切的实感。张维迎其所以能够在企业理论上作出自己的贡献,一方面与
其在牛津的三年苦读有关,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他对中国现实经济生活
的深入观察和透彻了解。

3)建立分析模型

经济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演绎和使用严格的数
学方法来证明或证伪一种理论假说。因此建立理论模型,进行模型分析,
是现代经济分析的基本手段和主要工具。

所谓理论分析模型就是分析的理论框架,它是从单个现象中提练出
来的,其内容包括一系列有关的具体假定和必要的定义,一方面用以界
定演绎分析的各种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根据人类行为的某些一般性原
理(如最大化行为,边际效用递减等)和一般的技术函数关系,去推导
经济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模型分析的作用不在于向人们提供到处适用
的普遍真理,而在于能够明确地指出,在什么条件下,某些特定的经济
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特定的联系。由于模型分析把理论研究的重点从强
调理论的构造移至理论的实证检验,使之从推理的终极移至实践的始
端,因而使得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更加严谨和更加科学,也更加实用化。

建模的过程是,从提出的有关理论假说出发,理清问题的逻辑关系,
找到说明问题的关键,提出正确和有用的假定,恰当地定义有关参数和
方程,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描述出经济现象和过程的内在联系。这是需要
着力把握的事情。

《企业》正确地运用了模型分析的手段,在构成其理论体系主体部
分的三章中,作者都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模型。仅以第3 章建立的资本家
职业选择模型为例,为了说明资本家究竟是选择作企业家或者积极的资
本家还是作工人或消极的资本家,作者提出了三个假设:(1)自由择业;

(2)完美的资本市场;(3)非负消费的无限责任假定。假设(1)暗含
着经营能力是私人信息,不能为外人直接所观察的假定,假设(2)是为
了分析的方便,其含义是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选择,按照市场利率
借入或贷出资本;假设(3)是最重要的,企业家负有偿债责任,其强制
履行的程度取决于个人财富的可观察性,其主要含义是,当企业破产时,
企业家承诺的支付和实际履行的支付之间可能有差别,这一方面引起了
企业家选择方面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也使工人和消极资本家要
承担企业家不能履约的风险。在此基础上,作者定义了企业总期望收益
Ey(是企业家经营能力的一个线性增函数)、企业家个人期望收益(依

赖于他的个人财富W0)、一个拥有W0 的个人选择作工人/消极资本家的
期望收益、以及贷出者承担借入者不能履约的风险程度,并据以建立了
个人选择作企业家的模型:。指出给定个人财富,一个人做企业家还是
做工人的选择,既取决于他本人的经营能力,也取决于他对潜在借款人
经营能力的期望。这就为进一步的理论实证奠定了基础,指出了进一步
进行演绎推理的具体方式和途径。

4)进行逻辑推理和数学证明

分析模型建立以后,接着而来的工作就是进行理论实证,具体作法
就是进行思想实验和数学证明,通过提出和证明一系列相关的定理和引
理,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这样一来,就使得经济学的分析具有了数
学的严密性和科学的真理性。

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本身的推导并不困难,只要有了比较札实的数
学基础和训练即可完成,困难在于如何保持抽象过程的有效性和推理逻
辑的严密性。这里的关键有二:一是要明确分析过程的抽象层次,即确
定先证明什么,后证明什么?一般的做法是,先舍掉一些次要的因素,
在最抽象的层次上进行考察,待基本关系证明以后,再将舍掉的因素一
一引入,一步步接近现实。例如,《企业》第3 章的证明,先假定利率
(和工资)固定在一个统一的水平上,抽象地考察个人的临界经营能力
与个人财富的关系,待这一问题证明以后,再放松上述假定,把利率(和
工资)的变化引入讨论,分析利率(和工资)的变化如何影响一个人当
企业家的临界经营能力,特别是利率(和工资)在何种程度上以及如何
成为限制财富少的人选择企业家的机制。二是要注意证明的逻辑性,要
根据给出的假定,考虑到各有关因素,一步步推导出有关定理和引理,
综合有关定理的证明,给出所需要的结论。例如,在《企业》的第3 章
中,作者根据模型中提出的三个假定,不仅证明了个人临界经营能力和
意愿企业家的期望经营能力与本人个人财富的关系,而且证明了其与潜
在借款人个人财富的关系(因为,由意愿企业家变成实际企业家的充要
条件是能否成功地筹集到所需要的资本),进而证明了在经营能力是私
人信息和个人财富是公共信息的假设下,只有当一个意愿企业家的个人
财富大于某一确定水平时,才能成为实际的企业家。在这里,三个证明
之间的逻辑递进关系是非常清楚的。

参考文献

1。科斯,1937:企业的性质,译载:论生产的制度结构,上海三联书店1994。
2。杨小凯和黄有光,1994:Theory of the Firm and Structure ofResidual Rights,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ur and Organization,Forthing。 
3。格罗斯曼(Grossman)和哈特(Hart), 1986: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Ownership:
A Theory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Intergration,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 94。 
4。哈特(Hart)和莫尔( Moore), 1990: Property Rights and theNature of theFirm,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98。 
5。费茨罗(Fitzroy)。。 和穆勒(Mueller),1984:Cooperation andConflict inContractual 
Organization,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24(4)。 
6。威廉姆森(Williamson), 1975:Market and Hierarchies: Analysisand An…titrustImplications。New York:The Free Press。 

7。阿尔钦和德姆塞茨,1972:生产,信息费用与经济组织,译载: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
上海三联书店,1991。
8。詹森(Jensen)。。 和麦克林(Meckling),1976: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ur,。。 
agency costs,and capital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cial Economics,3:305—306。 
9。阿根亚(Aghion)和博尔腾(Bolton),1992:An Inplete Contracts Ap…proach toFinancial Contracting,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59:473—494。 
10。道(Dow),1993:Why Capital Hires Labour:A BargainingPerspective,。。 
AmericanEconomicReview, Vol。83(1),118…134。 
11。埃斯瓦瑞(Eswaran)和克特威(Kotwal),1989:Why are CapitaliststheBosses?
the Economic Journal,99(March),162—176。 
12。奈特(Knight),1964(1921):Riks,Uncertainty,and Profit NewYork:A。M。Kelley。 
13。汪丁丁,1996:企业家的形成和财产制度——评张维迎的《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
论》,《经济研究》,1996 年第1 期。
14。林毅夫、蔡方、李周,1994: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上
海三联书店,1994。
15。北大的一场“火并”,《经济学消息报》,1995年6月日。
16。张曙光,1995:探寻中国腾飞之路和推进国家兴衰理论——兼评林毅夫等著《中国的奇
迹》,《中国书评》,1995 年3 月总第4 期。
17。1993:个人经济自由权利和劳动力市场,《江苏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
18。比尔·盖茨,1995:未来之路(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9。吴敬琏: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
20。张曙光,杨仲伟:经济理论创新和经济政策咨询——经济学研究中必须明确的几个方法
论问题,《经济研究》,1989 年第6 期。

关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一书
写作背景的说明及对三个评论的答复

张维迎

我的《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一书出版后,引起了经济学界
同仁的兴趣,使我感到很欣慰。上海人民出版社在1995 年12 月专门就
此书召开了为期两天的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有30 多位国内颇有影响的
经济学家,大家除了对这本书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作了肯定之外,也
提出了不少很好的批评意见。这本书的市场销售情况也大大出乎我的预
料之外。我原来以为,在中国目前的研究气氛下,这样一本非常理论性
的著作能卖出去2000 本已算不错了。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陈昕先生算是
胆大,首批印数就达5000 册。没有想到的是,到今年3 月,第一批印的
5000 册已满足不了市场需要,第二批5000 册已开印。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