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百家到一家 -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过武昌令,官至秘书郎。在任武昌令时,因为政清廉,爱民如子,离任后当地百姓为他树碑颂德,当朝大诗人李白写了《去思碑》赞扬他的政绩。叔父韩云卿曾任监察御史,以文章名于当世。伯兄韩会官至起居舍人,后来贬韶州刺史,善清言,有文章。韩愈就出生于这样一个累世官宦的书香之家,自幼受到家学熏陶,对源于中土的儒家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
  韩愈的母亲早逝。3岁时,他又失去了父亲。小小年纪痛失双亲,他的伯兄韩会便承担了抚养他的责任。韩会对韩愈后来的学术思想产生过重要影响。宋人王铚甚至认为韩愈是由“兄弟师授”。7岁时,韩愈随伯兄来到长安。此时,韩愈已能立志于学,一日能记诵数千言,言出成文。所学涉及经、史、百家之言,而以儒家文化的经典——六经为主。
  在《与凤翔邢尚书书》中韩愈自言“生七岁而读书,十三而能文”,他自幼书读孔孟,崇信儒经。这种读书生活对于他后来高举儒家正统的大旗,力排佛老“异端”,具有重要影响。韩愈不仅努力钻研六经,而且对三代两汉的古文也有特别浓厚的兴趣,尤其喜爱读司马相如、董仲舒、司马迁、扬雄的文章,他后来力倡文学创新,尚古文而鄙时文,在青少年时期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唐代宗大历十二年,韩会被贬官岭南韶州,这时韩愈年仅10岁,随伯兄到了南方。不久,韩会病死于贬所,韩愈由兄嫂郑氏抚养,护送伯兄的灵柩归葬于河阳老家。唐德宗建中、贞元年间,李希烈等相继作乱,中原多故,韩家百口避祸江南。动荡不安的时局,促使韩愈早年就萌发了治国平天下的志向。长期的颠沛流离,又使他养成了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而避地于江南,又使他有一个难得的机会讲习学业,沉湎古训。
  贞元二年,韩愈从江南来到京城长安。这是他第二次到长安。这年他刚满19岁,但已尽能通六经、百家之学。在京城,他不仅目睹了繁华的街市,更深深体会到进士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这促使他也跃跃欲试,想摘取进士的桂冠。他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看重他,韩愈由是知名于当时。韩愈与文士交游,深受他们的影响,故锐意钻研,“欲自振于一代”。初出茅庐的韩愈,更加坚定了经国济世的信念。第二年,他到州县求举。经过四次考试,到贞元八年,韩愈二十五岁,陆贽主持科举考试,经过梁肃引荐,韩愈考取了礼部进士。这一榜进士除韩愈外,还有欧阳詹等,多为天下名士,当时号称“龙虎榜”。
  韩愈得到了功名,如愿以偿,应该说是春风得意,下一步只等入仕做官了。但是,按照唐朝的制度,学子中了礼部进士后,只能说初步具备了入仕的资格,新进士还得经吏部考试合格,才能得到一官半职。第二年,韩愈就满怀希望地应试吏部的“博学宏词”科,但连续三年应试,但均告失败。此时韩愈已28岁,到京求位已历十年,犹未得一官,他心中极为焦灼,深感命运的作弄。他就像一匹栏中的骏马,渴望驰骋,但得不到机会,加上长安开销很大,此时他已囊中羞涩,于是只得以文章作为见面礼,奔走于权贵之门,希望有一位伯乐能够欣赏他的才华,对他加以提拔。
  这年正月,他曾三次上书宰相,以优美的笔调,表白自己的抱负和才华,以及穷愁潦倒之态。韩愈的恳求并没有引起当权者的重视,他的上书如石沉大海,无声无息。韩愈求仕不得,只好离开京城,怀着不得志的心情东归故里。他经潼关,游凤翔,又上书京西节 度使邢君牙。他企图以此说服权臣起用自己,但权势者无动于心,韩愈极度苦闷。他把穷困归因于命运的安排,只好按捺住自己要求出仕的迫切心情,等待机会,相信“善上天之生余,亦有期于下地。”


第二节 道家的复兴与儒学的官学化(2)


  机会终于来了。第二年,因汴州发生叛乱,宰相董晋兼汴州刺史、宣武军节 度使。韩愈被辟署试校书郎,随董晋由洛阳到了对州。这是他第一次做官。”他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一官半职,应该说已如愿以偿,以后就只等平步青云了。一年以后,他又以疾辞。贞元十五年二月,董晋去世。不久,汴州发生兵变,韩愈携家出城,辗转依于武宁节 度使张建封,被辟为推官。韩愈刚过而立之年,入仕日浅,年轻气盛,对官场缺乏深入的了解,不谙人情世故,对上司往往出言直率,无所畏忌。贞元十八年,调授四门博士,做了学官。此时的韩愈,已经成了文坛领袖、名动海内。第二年,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这年他36岁。此时,他与文坛的另两位领袖柳宗元、刘禹锡结成了好友。
  此后,韩愈便上书宰辅,以求闻达,却不料因《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一奏得罪“专政者”,贬为连州阳山令。十年谋官,两月即贬。当“永贞革新”的期间,韩愈正在贬所。永贞元年(805)八月,宪宗即位,韩愈遇赦,移官江陵,为法曹参军。元和元年(806),奉诏回长安,充国子博士。因避谤毁,求为分司东都,移官洛阳。元和四年,韩愈改任都官员外郎,五年为河南县令,六年任尚书职方员外郎,七年韩愈因管闲事受连累,降官国子博士。他自视颇高,却又屡遭贬黜,情绪非常低落,心中很不是滋味,于是写下《进学解》一文,试图解答仕途穷通与学业精粗之间的关系,反思自己为什么动辄得咎。谁知他的这篇牢骚满腹的文章,却得到了执政者的赏识,认为他有史才,改官郎中、史馆修撰。
  不久他就经受了政治上最大的一次起落,这是因“佛骨事件”引起的。在唐代,佛教极为流行。元和年间,宪宗大力支持,佛教继续泛滥。唐代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正当宪宗迎接佛骨之时,他又上书直谏,向皇帝提出停止迎接法门寺佛骨到长安供奉的建议,上《论佛骨表》一疏,引起宪宗震怒,被令处死。幸得宰相裴度等讲情,改贬为潮州刺史。一封朝奏,夕贬潮州。一到贬所,他立即上表请罪,长庆元年(821)又返长安做官。韩愈以戴罪之身,在潮州七个多月,把中原先进文化带到岭南,办教育,驱鳄鱼,为民众做了许多好事,被潮人奉为神。潮人还将笔架山改称韩山,山下的鳄溪改称韩江。韩愈后移袁州,不久回朝,又做过国子祭酒、吏部侍郎、京兆尹等显职。
  韩愈二十年间,两次贬官,都由极谏,说明其人确有正直的品质。韩愈这几年的贬官生涯,对于思想文章都有裨益。但贬官不久而又升官,则是他的不幸。如果长期被贬,成就可能更高。晚岁定居长安,没有写出更好的文章。
  长庆四年,韩愈去世,终年57岁。韩愈坎坷的生命历程并不长,但他不怨天尤人,对生死有着清醒、达观的认识,体现了儒家的理性主义精神。他临死时很平静,回顾自己的一生,欣慰地说,以我的伯兄韩会那样高的德行,又懂得养生,也只活了43岁,而我天资不高,却官至侍郎,享年比伯兄还高出15岁,如果还不满足,要怎么才满足?并且我能在家里寿终正寝,又没有失去为人臣、为人子的大节 ,在九泉下面对先人也可以无愧了。他还告诉家人,丧葬要按儒家传统礼数举行,“俗习夷狄、画写浮屠、日以七数之,及拘阴阳所谓吉凶,一无污我”。由此事可见他对儒家传统的维护,对佛教的排拒,至死不渝。
  韩愈的思想
  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
  韩愈最突出的主张是重新建立儒家的道统,越过西汉以后的经学而复归孔、孟。他以孔孟之道的继承者和捍卫者自居,声言:“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而万万无恨。”当然,韩愈弘扬儒家道统的基本着眼点,不是想在理论上有大的建树,也不是想当孟子之后儒学的第一传人,而是在于“适于时,救其弊”,解救现实危难。在韩愈看来,当时最大的现实危难乃是藩镇割据和佛老繁滋,前者导致中央皇权的极大削弱;后者作为儒家思想的对立面,以紫乱朱,使得人心不古,同时寺庙广占良田,僧徒不纳赋税,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因而都在扫荡之列。围绕这一核心,韩愈撰写了以《原道》为代表的大量政治论文,明君臣之义,严华夷之防,对藩镇尤其是对佛、老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抨击。
  在被贬的那段时间里,韩愈写下了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五篇哲学论文——“五原”。这五篇文章不仅是散文史上的名篇,而且是韩愈政治、哲学思想的代表作,标志着他的新儒学思想已经成熟。这一年韩愈38岁。他以自己敏锐的目光,看到孔孟以来的儒学正在衰落,在与释、道二教的竞争中面临着危机。他以卫道者自居,挺身出来大声疾呼,发出尊孔孟、排异端的口号,独自举起了复兴儒学的旗帜,要扶正名教,以使儒学重新占领思想阵地。
  韩愈明确提出儒家有一个始终一贯的有异于佛老的“道”。他说:“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他所说的儒者之道,即是“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道,概括地说,也就是指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仁义道德”。千百年来,传承儒家此道者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关于韩愈,宋代的朱子对韩愈《原道》一文评价甚高,他说:“如《原道》一篇,自孟子后,无人似它见得。”朱子称赞韩愈有“辟佛老之功”,所以反对人们一味地批判韩愈,而要人们看到其学说的合理部分。朱子对韩愈有褒有贬,褒的是韩愈能说出汉唐其他人所说不出的话来,贬的是韩愈说话往往不能尽意,只有半截子好,学问上有许多不足。通过朱子对于韩愈的褒贬,可以看出他认识到韩愈在儒学发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地位。
  相关人文景观
  韩愈陵园位于孟州市区西6公里处,洛常公路北侧,紫金山半坡坐北向南。建于长庆四年,距今约有1200年的历史。陵园的主要建筑有牌楼、神道、石阶、山门、飨堂、碑廊、雕塑、展厅、亭阁等,气势宏伟壮观,“唐柏双奇”苍翠蓊郁。中国国际韩学研究院就设在这里。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乔石、吴阶平、孙孚凌等先后视察和拜谒韩园,江泽民总书记亲自题写了园名。
  韩文公祠:位于潮州市区韩江东岸笔架山麓。韩愈对潮州的最大贡献是“传道起文”,把中原先进文化带到岭南,从而使潮汕文风蔚起,英贤辈出。韩愈因而被潮人奉为神明,历代传诵,笔架山也因此改称韩山,山下的鳄溪改为韩江。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在潮州通判陈尧佐的倡导下建立“韩吏部祠”。苏轼为此写下了著名的《潮州韩文公庙碑记》,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遂成天下定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