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镜·大国忠魂-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亲带廷式在他身边读书,小廷式伸出小手来抓父亲手里的书本。    
    父亲写完字,将笔放在书桌上,小廷式伸出小手将毛笔攥在手里,弄得满脸墨迹。    
    看到小孙儿那模样,祖母笑了。    
    祖母:“这伢将来一定会像他外祖父一样有出息。”    
    她眼前浮现出——    
    乾隆年间的一天,大殿上正在举行殿试。乾隆帝坐在龙椅上。    
    乾隆:“今日殿试,朕要当场考试,看谁有真才实学。听说江西萍乡人刘凤诰是个有名的江南才子;还很会对对联?此人今天可在此参加殿试?”    
    刘凤诰跪在地上:“回万岁话;草民就是。”    
    乾隆:“朕已拟出了一副上联,你对对看?”    
    刘凤诰:“草民遵旨。”    
    乾隆:“东启明,西长庚,南极北斗,谁是摘星子?”    
    刘凤诰不慌不忙,从容对出下联:“春牡丹,夏荷花,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    
    殿下文武百官及其他参加应试者无不惊叹佩服。    
    乾隆满意地笑了。    
    乾隆:“按才学,你本该中状元,无奈此对意思本来就是专考探花的,‘东南西北’非对‘春夏秋冬’,‘摘星子’非对‘探花郎’不可。君无戏言。你就做个探花吧。”    
    刘凤诰叩头:“谢主龙恩!”    
    乾隆五十六年刘凤诰升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即皇帝的顾问)。后来先后在朝廷任礼部、兵部、户部侍郎,直至太子少保,正二品衔。    
    小廷式正是呀呀学语的时候。祖母刘氏便开始念唐诗给他听;并教他识字。    
    小廷式虽不懂祖母念的是啥意思,但那抑扬顿挫的声音却吸引了他。    
    不久,他便能模仿着祖母,跟着她念几首简单的唐诗了。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每当听到小廷式幼嫩的声音,祖母心里便升起一种自豪感和欣慰感。    
    祖母教小廷式识字、写字。    
    开始时,小廷式连笔也不会拿,把字写得像鸡脚叉。    
    祖母就手把手一笔一划地教他。    
    小廷式一天天长大。    
    祖母开始给廷式讲古代神话传说。    
    《女娲补天》的故事把小廷式带进了神奇的远古神话时代,那炼五色彩石补天的女娲,令他仰慕。    
    《后羿射日》中的主人公后羿为了拯救人世,不畏艰难,不畏权贵,接连射落九个暴虐的太阳。    
    《夸父追日》中的夸父虽然渴死了,但他那为事业不惜献身的不朽的精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廷式被祖母那绘声绘色的讲述所吸引。这些启蒙教育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小廷式的心田。    
    祖母要帮祖父做事没有时间,就叮嘱廷式的哥哥、姐姐教他。    
    大哥廷俊很耐心,一遍不行就教他两遍三遍。    
    姊妹中二姐的学问最好,可她性子急,教了一遍,不会就要挨训,总是弄得小廷式哭鼻子。    
    廷式的母亲从小学会了一套少林剑术,她教小廷式习武。    
    廷式在母亲的调教下,玩起剑来,一招一式也有模有样。    
    不久,祖父文晟调署嘉应州知州。父母带着廷式和哥哥姐姐随往。    
    小廷式跟随祖父和父亲转战南北,耳闻目睹了太平军和清军的战事。


第一部分逃亡路上(1)

    咸丰九年(1859年)。    
    小廷式四岁,和其他儿童并没有什么两样,对当时的时事一无所知,只知玩耍,好吃,好动,动不动就哭鼻子。他初学人语,哇啦哇啦地特别喜欢说话;刚会行走,便满地里跑。    
    童年本应该是无忧无虑的,但小廷式却无法回避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对自己生活和成长的影响。    
    这年秋天,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因不满洪秀全任人唯亲而带兵出走。不久,洪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将领担任军事指挥,继续同清军作战。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太平军攻破包围天京的江北、江南大营。    
    广东的战事骤紧。到处都可以闻到火药味,看到人心惶惶的场面。四月初,来自太平洋上的台风带来了一场暴雨。时廷式父亲星端正在嘉应州守城。太平军石郭宗部近万人进抵嘉应州,将嘉应城团团围定,一面发起进攻,一面派人前来劝降。    
    嘉应州知州府。文晟厉声斥责太平军使者:“本大人生是大清官,死为大清鬼,决不会投降!并将劝降使者斩首示众!”    
    太平军部将石郭宗;得知知州文晟不肯投降,并将前去劝降的使者杀害,盛怒之下,便下令攻城。    
    刹时,鼓角声、枪炮声、喊杀声震天动地。    
    年幼的姊妹被这阵式吓得直哭,可廷式胆儿大,不但没有哭,还吵着要到外面去玩,去看看打仗。    
    母亲彭氏正怀着三个月的孩子,性情有些急躁,她操着湖南口音严厉斥责小廷式。    
    母亲:“吵,吵,吵啥子呀?死伢子哩,都火烧眉毛的时候哒,你的小命都不晓得能不能保!还吵吵吵!烦死哒!”    
    小廷式不听,母亲第一次打了他一个巴掌。    
    哇地一声,小廷式哭了。    
    祖母连忙跑过来把他带走,拿出糖果哄他。    
    晚上八九点钟,天色黑呼呼的,下着倾盆大雨,随着几声巨响,传来了城墙被炸塌的声音。    
    文晟的师爷姚进;神色匆匆地带着几个衙役来到文家。    
    姚师爷告诉刘氏老夫人和彭氏少夫人:“情况万分紧急,长毛贼挖地道炸塌城墙好几丈,马上就要攻破城池了。”    
    大家听后面面相觑。    
    姚师爷:“知州大人命你们;赶快装扮成老百姓,带着孩子;逃出城去,到潮州长善将军那儿去。那儿很安全。”    
    姚师爷抱起小廷式:“大人特别吩咐;一代管一代,要你们不要留在这儿等死,一定要将芸阁送出去,他将来肯定是个有用之材。”    
    祖母:“妹仔啊,你和周顺大带着孩子们先走吧。”    
    说着急忙换了衣服,带上雨伞消失在雨夜中。    
    彭氏对着风雨喊:“娘——你去哪里——”    
    风雨上中传来:“我去找芸阁他爷爷——”    
    廷式母亲让大家快换上百姓衣服,带着廷式姊妹潜逃出城,奔潮州而去。    
    逃亡路上。风雨中。母亲抱着小廷式,用手摸了一下他的额头,发现孩子额头发烫,知道这孩子又感冒了。    
    母亲不由心急如焚,自己的几个孩子得了病,因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而夭折的情景,又浮现在她眼前。    
    此时,迎面遇到了太平军的队伍。他们一律头系红巾;身穿黄衣,手上拿着大刀、长矛作武器,从他们的相貌和打扮上看,都是些地地道道的农民。    
    情况万分危急,要躲避他们已来不及了。    
    走在前面的几个兵士已举起了手中的武器……    
    母亲脸色刹白,紧紧地抱住小廷式,紧张地盯着;这伙满脸杀气的人,她眼前浮现;那些全家被土匪杀害、一个不剩的悲惨场景。    
    也许是看到廷式母子身穿百姓服装,拖男带女,像是饥寒交迫逃命去的百姓,一个带兵的头儿;连忙喝住自己的部下,走上前来……    
    头儿:“你们是去逃难的吧?”    
    廷式母亲点头应了声:“嗯。”    
    那人见小廷式脸色苍白,知他是病了,便连忙叫来一个名叫秀秀的年轻女人,嘱她给孩子看病。    
    母亲用警惕的目光审视着他们,看看怀里的孩子,知他们还没有认出自己和孩子的身份,并没有什么恶意,便让那年轻女子给小廷式看病。    
    看完病,年轻女子给母亲一把草药。    
    年轻女子:“孩子得了寒症,要赶紧服药,不然有生命危险!”    
    母亲接过草药。    
    母亲:“是治寒症的香尔草吧?”    
    年轻女子:“对!”    
    母亲:“刚才那当官是谁?我得谢谢他呢。”    
    年轻女人含羞地说:“是咱石大人。”    
    小廷式听那女人的声音好和气,便微微睁了一下眼。那是一张年轻秀气的脸,全不像祖父和父亲所说的;那种红头发绿眼睛凶神恶煞的样子,便不再害怕。


第一部分逃亡路上(2)

    因怕出什么意外,母亲说了声:“谢谢”。便没有再说话了。    
    女子说了声:“要赶紧服药”,便匆匆地追赶队伍去了。    
    这时,母亲才松了一口气。她赶紧带着他们来到一家老百姓家,给廷式熬了草药吃。    
    不一会,小廷式便昏昏沉沉地在母亲怀里睡着了。    
    吩咐佣人租了一辆马车。    
    马车颠颠簸簸地走着,好不容易看到了目的地——潮州城门。    
    不料,卫兵不让他们进城。    
    彭氏带着满脸怒气说:“我们是嘉应州知州文晟大人的家属,从嘉应逃难来的。已经在路上走了七天了。要见你们长善将军。”    
    卫兵连忙去报告。    
    听了卫兵的报告,将军亲自来迎接他们。    
    长善将军沉痛地告诉廷式母亲:“据可靠情报,文晟大人已为国赴难了!”    
    彭氏一听,心头一阵隐痛,眼泪象断线的珠子一样;哗哗滚落下来。    
    那天。祖母刘氏找到了文晟,他正在护城墙上;和总兵一起;指挥清军和太平军作战。    
    刘氏:“老爷一起走吧。”    
    文晟:“我不能走!我是知州,身负皇命,必须坚守待援!”    
    文晟转身对总管说:“余总管,骑上我的战马,带着老夫人和葵花先走!”    
    老夫人却不肯走。    
    老夫人:“咱俩老死也要死在一块啊!”    
    那战马似乎有什么预见,发出阵阵哀鸣,久久不愿离开主人文晟。    
    文晟:“余盛生,把夫人带到较安全的地方去!”    
    文晟自己仍然踞城拒守。    
    时钟在转动。    
    太平军每天派兵攻城,英勇顽强,前赴后继,和清军激战十一天。    
    十六日,姚师爷报告:“援军仍未到,守军已弹尽粮绝。”    
    文晟:“文晟取义成仁的时候到了!”    
    太平军蜂涌而至。    
    城破,文晟被太平军所杀,时年六十六岁。    
    文晟的尸体从城墙上掉到护城河,顺流而下,漂流了二十多里;才被他的战马驮起。    
    百姓见到已饿倒的战马和文晟的尸体,说他是个清官,便凑钱买了一副好棺木,把他的遗体装敛后;送交官府。    
    逃亡途中。祖母听说丈夫战死,悲痛得昏了过去。    
    醒来后;她想到,孙子孙女还不知是死是活,得想办法去找他们。    
    结果她和余盛生、葵花三个人都被冲散。    
    祖母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廷式母子。    
    亲人们劫后余生,相拥而泣。    
    长善将军亲自写奏章;上报文晟战死,并为他请功。    
    不久,清廷谥文晟“壮烈”,并令在其家乡萍乡建祠立庙;祭奠他的亡灵。    
    潮州。一临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