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助了我们。”坦赞两国人民乃至整个非洲把坦赞铁路誉为“自由之路”、“南南合作的典范”。
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76张赞成票中,26票是非洲国家投的,占三分之一还多。毛泽东同志曾动情地说:是非洲朋友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相对于中东地区的能源形势波澜起伏,非洲地区的石油正在稳步增长,并成为世界经济的又一个“发动机”。
据《青年非洲—智慧》周刊援引有关机构的最新统计,2003年底,非洲已探明的石油总储量超过1018亿桶,按照目前的产量,可以连续开采33。2年。非洲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已占到全球已探明储量的近8。8%。非洲石油的储量不足中东地区的1/6,但石油含硫量低,很适合加工成汽车燃油。例如,尼日利亚有65%的原油易于提取汽油和柴油。
尼日利亚是非洲国家中惟一一个欧佩克国家。作为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第一大产油国,到2003年,尼日利亚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为50亿吨,原油年产量达到1亿吨。因为尼日利亚蕴藏的大量石油资源,尤其是海洋石油还有待发掘,不少能源专家将尼日利亚石油看作中东石油的替补。埃及主要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磷酸盐、铁等,已探明的储量为:石油37亿桶(2002年);加蓬被列为法语非洲惟一“中等收入”国家。独立后经济一度发展迅速。以石油为主的采掘业发展较快,加工业和农业基础薄弱。石油、锰、铀和木材曾为经济四大支柱。加蓬是非洲第三大石油生产国,石油出口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已探明可开采的石油储量约4亿吨,锰矿蕴藏量2亿吨,占世界储量25%,居第四位,为世界第三大生产和出口国,产量近几年稳定在200万吨左右,素有“黑金之国”的美誉。阿尔及利亚的经济规模在非洲居于第三位,仅次于南非和埃及。主要资源是石油和天然气。已探明蕴藏油气的地区总面积达160万平方公里,石油探明可采储量12。55亿吨,居世界第15位。利比亚的石油资源在非洲列第一,达50亿吨,石油及其产品出口占利比亚出口总值的95%以上,但目前的原油日产量仅为100多万桶,还不足1970年高峰时期的一半,那时利比亚的原油产量一度达到每天330万桶。2003年8月利比亚宣布对洛克比空难负责,并同意向遇难者家属支付巨额赔偿。12月19日,利比亚政府正式宣布自愿放弃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并接受国际社会的武器核查。据估计,一旦利比亚重返国际社会,获得新的投资,可在5年内将原油日产量提高到200多万桶,成为世界主要的石油输出国。
非洲和中东一样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可是,非洲仍旧充满着贫穷和动荡。究其原因主要是:首先,非洲国家大多是原来的殖民地国家,生产力极度落后,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大部分政府领导人都抱着原始的氏族观念,缺乏宏观调控能力,在巨大的石油利益的冲击下,人人都想不劳而获,中饱私囊,发生战乱纷争就不足为奇了。其次,石油的控制权不在自己手中。非洲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石油控制权大多掌握在原来的宗主国和西方大国手中。这些西方国家掌握石油控制权,一方面从中牟取暴利,另一方面挟石油控制这些非洲国家的政治、经济。而这些非洲国家也长期依赖于宗主国,缺乏自力更生、自主发展的信心和能力,石油产量虽不断增加,国家发展却没有太大起色,反而随着战争频发,贫困人口也越来越多。2004年6月,世界石油巨头壳牌石油公司坦言,该公司在尼日利亚南部产油区的石油开采活动,“无意中”助长了当地的暴力活动和腐败,并加剧了当地的贫困状况。
安哥拉也是同样。安哥拉是非洲第二大产油国,1999年的石油产量是3500万吨,仅次于尼日利亚。这个名副其实遍地黄金的地方,吸引了世界上大部分石油公司竞相投资,其中包括法国埃尔夫公司(ELF)、BP公司和埃克森美孚公司等。近期,安哥拉发现的海上石油储量可使其位居非洲产油国之首。然而,这个昔日的葡萄牙殖民地却因为连续25年的战乱,在联合国发展署对全球174个国家进行发展水平排名时,只排在第160位。最主要的产油地区——卡宾达省也为了自己的利益闹着要独立。连年的战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争夺石油和钻石资源。石油收入的分配越来越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第二部分非洲:尚未开垦的“处女地”(2)
刚果(布)的例子也十分突出。刚果(布)也是非洲一个重要产油国。自从法国埃尔夫公司成功开发科萨(NKOSSA)海上油田以来,刚果(布)的石油产量就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政府军与反政府军的冲突也不断爆发,自1993年以来,刚果内战已经造成数千人死亡,人民流离失所。同样,其他国家也并没有因石油而变得更加富裕。在联合国发展署对全球174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排名时,加蓬排在第114位,而其人均GDP却排在第42位。两项排名相差那么大的原因只有一条:政府高官以石油收入中饱私囊,形成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
非洲石油蕴藏的巨大商机吸引了许多西方公司前来淘金。非洲几内亚湾附近区域是最近10年来世界上石油勘探和开采发展最迅猛的地区之一,预计今后5年内,跨国石油公司对西非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投资每年都将超过100亿美元。
除尼日利亚、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外,安哥拉、埃及、加蓬和刚果(布)等也都具有较大的石油开发潜力。与此同时,一些新兴产油国也积极加入到石油致富的行列中,积极与国外石油公司合作。南濒几内亚湾的科特迪瓦近年来在南部沿海地区发现多处油田,乍得在经历了30年的战乱后,现在成了非洲最新的产油国。以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为首的一个国际财团投资37亿美元,建成一条长达1000公里的输油管道,把该国的石油送至海上的集散点。这是非洲吸引的最大一笔商业投资,也是世界银行规划的监控收支的样板项目之一。此外,赤道几内亚的人均产油量已经超过了沙特阿拉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的一个海上油田项目也正在积极准备开发。
2003年5月21日,来自52个国家政府和石油公司的代表参加了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召开的第七届非洲石油和天然气贸易与财政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非洲石油生产国的代表在会议期间呼吁欧美发达国家的银行改变过去只投资西方石油公司的做法,而加强对非洲产油国的资金投入,使非洲产油国和投资方在非洲石油生产领域能够取得双赢的局面。
非洲,这个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备受冷落的角色,如今在华盛顿决策者心目中的战略重要性正在日益提升。2003年夏天,美国总统布什开始为期6天的非洲之行,访问塞内加尔、南非、博茨瓦纳、乌干达和尼日利亚5国。这是继5年前克林顿首次访问非洲后,美国总统又一次踏上非洲大陆。南非《商业日报》则指出:布什的非洲之行,表面上是“加强外交关系、支持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其实是一次石油之旅”。2003年底,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访问非洲三国摩洛哥、加蓬和安哥拉。其中加蓬和安哥拉就是中部非洲地区主要的产油国。美国国务院主管非洲事务的最高官员沃尔特·坎斯特纳已经明确表示,目前美国一半的石油供应依赖进口,西非原油对美国具有“战略性国家利益”。他声称:“预期到2005年,将有20%的进口石油来自非洲。”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的一项预测显示,在美国原油进口总量中,非洲能源所占比重将从15%提高到2005年的25%,接近目前从中东进口的原油比例。2003年,美国从非洲地区进口的原油已经由1997年的7%上升到15%。
在美国开始关注非洲的同时,日本亦不甘示弱。2003年9月29日,“第三届非洲开发会议”(TICADⅢ)在东京都内宾馆开幕,99个国家和50家国际机构的代表就非洲开发和支援事宜进行了商讨。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发表演说称,将在今后5年无偿向非洲提供总额10亿美元的帮助。日本同时保证:放弃对非洲等重债务贫困国家总额约30亿美元的债权。在此次会议召开前一天,小泉纯一郎与喀麦隆总统比亚、尼日利亚总统奥巴桑乔等进行会谈。小泉表示,在将来某个时候,将赴非洲各国进行访问。小泉纯一郎同一天还与其他19个非洲国家、机构的首脑进行了会谈,创造了日本首相一天中进行首脑会谈之最。就连日本媒体都说,小泉对于非洲“感情”突然增温,主要是看中了非洲大量未被开发的石油资源。
第三部分腾飞的中国需要更多石油(1)
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在其1996年出版的并引起全球极大关注和持续争论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别出心裁地提出一个假设,即在2010年中国和越南在南中国海为石油发生战争,美国为了自身利益与中国交战。亨廷顿以石油为导火线对大国之间、特别是中美之间的利益冲突所作的假设,以及在这场冲突中所分析的中国、美国、俄罗斯和中东产油国之间的石油利益争夺的具体过程,绝非捕风捉影和无稽之谈。
在电脑网络游戏里,《第三次世界大战:黑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不远的未来,各国政治混乱,危机持续了数月……这时,联合国地质委员会为全球范围内的石油枯竭危机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因为如果再不进行必要的能源改革和能源节约,地球上的石油就只够使用8…10年了。尤其是发达的工业国家不能接受如此大的打击,它们主张进行全球资源的重新分配,在一片混乱中第三次世界大战开始了……
的确,有人说,下一次战争的起因,也许不会为文明,不会为信仰,而会为石油而战。
腾飞的中国需要更多石油
【石油故事】截至2000年底,中国已经累计采出石油36。3821亿吨。这些采出的石油,如果装入40立方米的油罐车中,长度约为42万公里,可以绕赤道10圈。按油价25美元/桶计算,36亿吨的直接价值达6000亿美元,合人民币5万亿元。如果计算其附加值,那更是一笔天文数字。
中国石油工业除在“一五”期间没有完成国家计划外,此后奋勇前行,年年超额完成计划指标。截止到2000年,石油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比同期国民经济平均增长速度高出一倍多。其中有28年连续保持18。1%以上的高速增长势头,这在全国其他行业中是罕见的。正是当时充足的石油供应使共和国抵御住了国外的封锁和制裁,自力更生地建立起了以石油为基础资源之一的现代工业生产体系。
石油工业始终是与国力结合在一起的。美国于1859年在宾夕法尼亚钻成全世界第一口油井,而中国台湾出磺坑油气田仅较美国宾州油气田晚两年发现。1878年,中国台湾苗粟油矿打成第一口油井。这说明中国石油工业的起步并不晚,但发展大大落后。当美国洛克菲勒已经建立起了辉煌的石油帝国时,中国直到1907年,在陕西延安才钻成中国大陆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