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像史记-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重文轻武的建国方针指导下,宋朝迅速建立起专制的文官政府,弃武从文成为社会风尚,国家的政治稳定得以长久保证。但这种偏重文治的国策,造成宋朝军力不振,最终也为大宋王朝埋下了重大隐患。    
    在今天赤峰市巴林左旗哈达英格山谷中,伫立着一座由七块巨大花冈岩板构筑的石屋,面阔6。7米,进深4。25米,高3。5米,石板厚约60厘米。俗称石房子。这是辽祖州遗址的重要象征之一。关于石房子,传说扑朔迷离,中外学者推断不一,契丹人为何在视为民族圣地的祖州不惜耗费巨力兴建这座巨石建筑呢?    
    公元916年,中国北方地区诞生了一个新的王朝,出生于契丹耶律家族的阿保机废除部落联盟制,正式称帝,国号契丹。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这就是后来雄踞北方的辽朝。两年后,公元918年耶律阿保机在潢河河畔初建城池,938年他的儿子耶律德光又大兴土木,将这儿变成辽阔草原上最耀眼的第一座都城——上京。    
    专家(白滨):最先是契丹人建立的辽朝,其后就是北宋统一了南方建立了宋朝,以后西夏,所以在这一段时间在北方可以说是辽宋,西夏三个王朝,三个国家鼎立的局面。    
    昔日繁华的上京虽已荡然无存,但从城址中的残垣断壁和大量辽代砖瓦可以依稀看到当年的影子。作为地处最北,建制最早的辽朝政治中心,辽上京的建筑布局、大内居中的形制,以及修建孔庙等举措,明显是模仿中原都城而建。同时,皇汉两城体现的因俗而治和圆形毡庐式建筑,又带有民族特色。    
    作为一个从部落联盟向文明社会过渡阶段的游牧民族建立的统一国家,辽太祖及其继承者发动的掠夺战争,给周边民族和华北地区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但他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上采用蕃汉分治的做法,给辽朝国内的契丹和汉族人民的生存、发展和融合,提供了一种能够共同接受的统治形式,有效缩短了契丹境内社会演进和民族融合的磨合期。    
    1986年,在内蒙古青龙山镇发现了一座辽国贵族墓,保存之完整,随葬品之丰富,震惊中外考古界。据考证,墓主人是陈国公主性耶律氏,其祖母就是著名的萧太后。这位公主死时年仅18岁。    
    陈国公主生前身份尊贵,死后也享用辽朝最高等的墓葬。墓室参照汉族的等级制度建造,为仿木结构的砖室壁画墓。契丹进入中原后,受汉文化影响,贵族主要实行土葬,并且营造华丽的墓室,殉葬车马和生活用品。往往汇天下之奇珍异宝,形成厚葬之风,使契丹墓葬辉煌一时。辽朝出土壁画题材广泛,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生动写照。壁画中的贵族宴饮图、出游图、游牧图,既是契丹人生活习俗的反映,也折射出辽朝统治下的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生息,相互融合的情景。    
    专家(徐苹芳):从考古发现的辽墓,特别是是契丹贵族墓,可以看出,契丹贵族的初期,逐渐从比较落后的军事联盟贵族的这样的统治向封建化来发展。    
    辽代的契丹人,依仿汉字创造了契丹文字。在陶瓷、饰物、铜镜等器物上,融合了唐宋北方陶瓷传统和汉族的金工传统技艺,但是明显带有北方游牧民族的特点。随着辽朝向封建制的逐渐过渡和与汉民族文化交往的日益扩大,辽壁画的内容和题材也逐渐丰富。    
    契丹立国在北方地区的开发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由此迅速发展,长城不再成为民族隔阂的分界线。契丹在200余年的时间里,国力强大,文化辉煌灿烂,融合了北方多种民族的文明,同时,汉文化通过契丹,在东北和北方民族中广为流传,并远播西域,在西方影响深远。


《影像史记》 快意恩仇与忍辱负重12世纪的中国文明(2)

    公元1004年,辽承天太后和圣宗亲率大军20万,进军中原,兵临黄河边上的澶州城下,直接威胁北宋都城开封。皇帝宋真宗御驾亲征,两军相持不下,畏战苟安的宋朝最终与辽国坐到了谈判桌上,双方订立“澶渊之盟”,约定宋辽为兄弟之国,宋真宗称圣宗为弟,称承天太后为叔母。宋每年向辽纳贡,送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后又增至绢30万匹,银20万。其后,双方保持了110年的和平共处的局面。    
    至此,契丹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形成了“东临大海,西抵沙漠,幅员万里的大帝国。辽每年从宋朝取得大量岁币,开始大力发展城市建设,辽朝的五个都城,受益匪浅,其中辽中京大定府几乎完全靠岁币建成。    
    而与此同时,岁币加重了宋朝的经济负担,每年的岁币支出,约占国家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使原本捉襟见肘的经济雪上加霜。这种一味求和的策略,并没有彻底解决外患问题,在西北方,又一个草原部落开始崛起,再次对宋朝构成威胁。    
    就在辽国雄霸草原,南下攻打宋朝的时候,其旁边和背后,又兴起了两个强悍的民族——党项族和女真族。    
    宋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党项人与宋辽展开了反复较量,经过几代人的征战、开拓和经营,逐渐形成一支称霸一方的政治势力,公元1038年,元昊正式称皇帝,国号大夏,由于其在宋、辽之西,因此史称西夏。建都于今宁夏银川的兴庆府。从此,一个以党项人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出现在中国西北的大地上,一直延续了近200年的历史。    
    1972年,解放军某部在贺兰山泉齐沟建设施工时发现了许多神秘文物,自治区博物馆接到报告。迅速派人前往调查,一个重大发现震惊了考古界,这里竟是人们寻找了多年的西夏王陵。陵区总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共有9座帝陵、193座陪葬墓。一直到90年代,宁夏考古工作者依然在对陵区进行调查、测绘与发掘。    
    西夏王陵神秘的面纱在不经意间被撩开了。    
    游牧狩猎是北方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西夏即使建国之后,仍然保存着许多根植于游猎生活的政治制度。在政权的确立和巩固过程中,这些制度几经发展和演变,体现了这些民族既保持旧俗又适应历史潮流,向中原先进的国家体制转变的过程。    
    西夏政权建立以后,和宋朝时战时和,并不断效仿宋朝的各项制度,加速了封建化的过程。在广泛吸收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政治经济和文化不断发展。    
    专家(白滨):西夏文化概括起来说,最重要的他吸收了周边好多民族的文化,形成自己的文化,比如接受汉文化,藏文化,回鹘文化,但是这其中现在保存的看来,最有特色的就是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这个文字是仿照汉文方块字,记录本民族语言的一种文字,这个文字现在的文献资料是比较多的,从这个文献看起来,他尽管创造了一些文字,但是他翻译的东西,他研究的东西大量的是儒家经典,现在我们知道的有汉文的《论语》《孟子》《孝经》,《孙子兵法》,那就是说他所学习借鉴的都是汉族文化。    
    西夏文字总数有六千字左右,至今我们仍然不知道如此复杂的一套文字是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流行于西夏国内的,令人惊讶的是,西夏文在历史上表现了出乎寻常的生命力,它除了在西夏境内形成了数以千计的文字作品外,还把势力一直扩展到了汉人聚居的腹地,使用时间长达四百多年。    
    这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西夏的典章文物制度多采自宋朝,甚至经济活动都使用宋朝货币。西夏王陵及陪葬墓所出钱币多为唐宋钱。用他们自己的话讲,这是“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属,行中国法令”。西夏中期是西夏统治者尊宠儒学最兴盛的时期。西夏仁宗时正式宣布尊孔子为文宣帝,下令各州郡立庙祭祀。并将科举作为升官晋爵的主要途径    
    西夏建立之前,主要采用联辽抗宋的策略,多次进攻宋朝边境,扩大自己的疆域和掠夺财物。西夏建国后的第二年,西夏为了进一步提高国威,逼迫宋朝承认西夏的地位,开始对宋朝边境大举进攻。三年间,竟然三次战争三次大败宋朝,宋朝被迫转入守势。    
    1044年,北宋和西夏达成和议,西夏名义上向宋称臣,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每年赐给西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另外每年还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绢2。3万匹,银2。2万两,茶2万斤,并且重开沿边榷场贸易,恢复民间商贩往来。    
    北宋和西夏的关系,在双方并存的90年间,和平相处的时间多于征战的时间。北宋与西夏的这种经济和文化往来,在西夏陵墓中都有表现。


《影像史记》 快意恩仇与忍辱负重12世纪的中国文明(3)

    专家(徐苹芳):西夏王陵,应该说,它是和北宋王陵是一个系统的,它的形制,基本的形态,都是模仿北宋巩县的北陵,但是它有它自己的特点,比方说它把方形的灵台取消了,代之而起的,在地宫的上面,建立一个类似塔形的建筑。    
    随着蒙古人马蹄的践踏,西夏的文物典籍在刀光剑影中累遭损失,历经数百年的沧桑,连党项族本身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给西夏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被人称为“西北大漠中的神秘王国”。20世纪初,沙俄和英国的一些探险家在内蒙等地陆续发现了西夏文物,这个失落的文明再次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翰林书画院的职业画家,伏案作画是张择端每天的工作。这一天,这位皇家一级画师开始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创作,这是一次精心构思的创作,他要把大宋国的繁荣昌盛留在画布上。他不会料到,这幅题为《清明上河图》的画作即将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不朽杰作。    
    每年的清明节,全年第一批运粮船便会沿汴河驶入首都开封,这是开封最热闹的时刻,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再现了东京汴梁当年引领世界的大都市风貌。展开这幅5米多长的旷世画卷,尤如步入八个世纪之前的繁华都市,“汴京富丽天下无”,这是一个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空前提高的王朝令后人惊叹不已的精彩缩影。    
    这个一百五十万人口的大都市,城廓矗立、街市喧嚣、茶楼酒肆、熙熙嚷嚷,一派盛世美景。在当时,宋朝城市商业经济高度繁荣,仅十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余个增加到40个,在封建帝国时期可谓空前绝后,。    
    专家(汪圣铎):宋朝城市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城市的规模的,人口多,一个是城市的开放性,规模大人口多,宋朝的都城汴京和南宋的都城临安都有上百万的人口,另外一些主要的大城市,像成都,江陵,建康,也有几十万的人口。    
    不妨想象一下12世纪城市的夜晚,华灯初放,游人如织,摩肩接踵、纸醉金迷,只可惜,没有几年北宋人只能在《东京梦华录》中追忆这种逝去的繁华了。    
    长时间以来,北宋富有传奇色彩的官窑——汝窑遗址一直吸引着考古学家的好奇心。汝窑在北宋时期达到鼎盛,然而,就在汝瓷最辉煌的时候,它神奇的烧造技艺却突然失传了。目前,流传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