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13-景山的晚风-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12人至会城乞降。李自成等人的压力明显增大。    
    崇祯九年春,李自成主要在陕西北部自己的家乡米脂、绥德一带活动。他曾一度打算东渡黄河,杀入山西,但明军已严阵以待,无机可乘,只得向西突击,避入巩昌府徽州(今甘肃徽县)、成县(今甘肃成县)、阶州(今甘肃武都)等地。    
    此年九月,李自成等部向汉中进军,声势浩大。朝廷急调总兵曹变蛟赴汉中,并悄悄进驻府城。毫不知情的李自成等部,误以为汉中府城中无多少兵力,竟贸然发动进攻。城中的曹总兵不动声色,等其接近城濠时,突然猛击,大开杀戒。    
    吃了大亏李自成等部,只得南下四川。此年十月,李自成等先破川陕咽喉宁羌州(今陕西宁强),再破四川七盘关和朝天关,占领广元县。此后,李自成如入无人之境,势如破竹,在1个月内连破昭化等38座州县,并击杀了四川总兵侯良柱。十一月初,李自成等部竟开到了成都郊外,耀武扬威,吓得四川巡抚王维章等面无人色,拼命向朝廷求救。    
    崇祯帝急令洪承畴火速入川协剿。洪承畴得令后立即率固原总兵左光先、临洮总兵曹变蛟及副将马科、贺人龙、赵光远等部官兵1万余人进川,又檄调延绥总兵王洪、宁夏总兵祖大弼等部屯驻汉中、略阳、徽州、秦州,准备在李自成等部出川时加以堵击。    
    崇祯帝还对四川的人事作了调整。四川巡抚王维章被撤职查办,由傅宗龙接任其职。陈廷谟则被降3级戴罪杀贼。调整之后的四川当局,也立即调集各处川兵约7万人,布置在成都至阆中一线,以防农民军向川东、川南发展。    
    这样一来,李自成等部基本上被压缩在嘉陵江以西地区,无法向川东、川南进军,而川西地区则又是少数民族地区,不利发展。僵持到崇祯十一年(1638)正月,李自成等部只得分路突围,出川北上,重返陕西。李自成等率部杀向临洮、河州,争世王等率部则取道阳平关、略阳,北经平凉、固原,直抵庆阳,不久又回陕北。    
    洪承畴入川扑空,急忙率兵追击。其手下悍将总兵曹变蛟、左光先、祖大弼,副将贺人龙等部紧紧咬住李自成,连战连胜,逼得李自成带着败兵残卒向西进入了少数民族地区,以避锋芒。官兵乘胜追击,不让李自成有喘息的机会。四月,李自成只得又折而东返,从巩昌府属的羊撤寨渡过洮河,逸向西和、礼县(今甘肃西和、礼县)。为了避免让官兵发觉,李自成只得与部下分路而走。李自成所率一股数百人,一度几乎被总兵左光先追俘,处境十分险恶。    
    五月间,李自成汇集残部约3千余人再入四川境内。痛失战机的洪承畴,此时急令陕西监军道樊一蘅,促副将马科、贺人龙率部进川追击。他本人则带总兵曹变蛟、王洪赶到汉中府的西乡县(今陕西西乡),并檄调总兵左光先率部进驻汉中府,同时在阶州、徽州、文县(今甘肃武都、徽县、文县)及略阳(今陕西略阳)一带布置兵力,严防李自成等部再度北逸或西进。四川巡抚傅宗龙也调集军队,严防农民军窜入成都平原。    
    李自成在各路官兵夹击之下,十分被动。八月初,双方激战于南江县(今四川南江县),李自成大败之下,夺路北逃,至八月中旬突至陕西城固县(今陕西城固县)境内,准备渡过汉水,取道石泉、兴安(今陕西石泉、安康),杀向湖广或河南境内。没想到在渡河之时,却被左光先部痛击,仅剩下千余人随李自成侥幸逃逸,退入附近山区。    
    更令李自成伤心的是,他当时最得力的部将之一、六队头目祁总管,竟率六百余人下山,向左光先投降。    
    如此一来,李自成几乎已完全丧失了实力,只得带着数百名心腹逃入深山密林。洪承畴大喜过望,认为很快就能彻底解决李自成残部。    
    不过,洪承畴并没有如愿。尽管李自成只剩下残部数百人,而且终日东躲西窜,不成气候,但他并没有像洪承畴所指望的那样,或被擒于官军,或饿死于山林,而是成功地摆脱了追捕,逃入了陕西、四川、湖广3省交界的大山密林中,一直到崇祯十三年(1640)秋天才重新出世,再震天下。    
    至于这两年中李自成到底躲在哪里,又干了些什么,目前还没有什么确论。有人为了弥补李自成在这两年中留下的空白,编造了许多动听的故事。其实,在当时的官私文献中,并没有留下什么相关的记载。这也并不奇怪,因为此时的李自成,已基本被击溃。朝廷也认为他已难成气候。不久,负责追杀他的洪承畴和孙传庭,就被调往京畿勤王,对付清军的入侵。更重要的是,张献忠、罗汝才在这一时期搞得声势浩大,成为内战的主力,几乎吸引了朝廷的所有注意力。当然,也正是这些因素,才使李自成侥幸熬过难关,并最终能东山再起。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两年多时间内,李自成的活动是以活命为主,求生是其第一目标。他大概不会像有些人所描述的那样从容,甚至会在活一天算一天的窘迫处境下,仍躺在深山老林的草棚中习武修文,运筹帷幄。因此,有关李自成几次想自杀或投降的传闻,或许也有符合情理之处。好在李自成最终没有走出这一步,而是挺了过来。    
    


第七章 深谷寒风张献忠兴盛

    与这一时期的李自成相比,张献忠占有绝对优势。在闯王高迎祥死后的几年中,张献忠独执牛耳,成了群雄中的第一号人物。    
    张献忠,字秉吾,又号敬轩,陕西延安人,(一说延安卫柳树涧人,属军籍)出生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九月,与李自成同岁。    
    关于张献忠的家庭出身,可谓是众说纷纭,大相径庭。    
    有人说,他的父亲是做鞋的,母亲是织席的。张献忠幼时读书不成,便随逃兵为盗。    
    也有人说,张献忠的父亲是做小生意的。有一次,他随其父贩枣至四川内江县。他父亲顺手把驴系在一乡绅的石牌坊上,没想到驴粪弄脏了石柱。乡绅家的恶奴跑出来痛骂、鞭打其父,并逼其父用手把驴粪捧走。年幼的张献忠目睹了这一情景,怒火中烧却又不敢争,便暗暗发誓:今后必来此地,赶尽杀绝此辈。后来张献忠入蜀至内江,果真大开杀戒。    
    又有记载说,张献忠是肤施人,阴险狡猾。其父名快,是一位屠夫,其母姓沈,早亡。张献忠依靠乞丐徐大过活。他有一次偷吃邻居家的鸡,不巧被撞见遭骂。他愤愤不平地说:我一旦得志,也要让此地人像鸡一样。其残忍之心,少年时代已萌。长大后,张献忠更加无赖。正逢王嘉胤作乱,张献忠便投其帐下,号称八大王,又号黄虎。    
    甚至还有人称,张献忠本是铁匠之子,从小刚狠。他一度以承造军器为生。当时虽有种种陋规,但煤铁等原料却有余,尚能维持生计。到后来不仅煤铁越来越少,而且工食也遭克扣,生产期限更是越来越急,工匠不堪重负,纷纷破产,而官府追逼却更是变本加厉。张献忠活不下去,便追随王嘉胤造反。    
    还有一种说法称,张献忠为肤施人,隶延安卫籍,将门之后。年轻时从军犯法,因总兵陈洪范救助而幸免予难,等等。这种说法至今广泛流传,为人采用。    
    总之,张献忠的家庭背景和早年经历,至今仍如谜一般令人难解。现在看来,张献忠早年大概是读过一点书的,并能粗通文字。据说,在崇祯十五年(1642)五月十三日,张献忠率部攻下河南宝丰县后,曾把读书人都集中到城东河仄龙王庙,一一问过姓名,并劝慰大家不要惊慌。之后,张献忠竟用陕北方言说了一句:“咱是斯文一气,老子学而未成。”说完之后,不语良久,最后把这些文人放回城中,拔营而去。这件轶事说明张献忠是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的,不完全是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莽夫。    
    按通常的说法,张献忠在造反之前,先是做过延安府的捕快。张献忠之所以去做捕快,是因为他与同学斗殴,一拳打死了同学,家里为他消灾,几乎是倾家荡产。他父亲一气之下,把他赶出了家门,于是他便去做了公差。    
    在延安府做公差时,张献忠常受同事的欺负。据说张献忠曾叹道:    
    “大丈夫安能久居人下耶?”    
    依其性格,张献忠大概是会讲出这种话来的。据称,张献忠身材高大,状貌魁伟,脸上有些许麻子,其性情也是不同一般,常常以豪杰自居。像他这样既有抱负,一心想出人头地,又极具逆反心理的不安分之人,往往是乱世魔王,不会安于现状,久居人下的。    
    既然捕快做得不舒心,又不见得能出人头地,于是张献忠便去投军。在军中,张献忠勇敢善战,立功受赏,获得了不少财物。邻居们见财眼红,常向他借贷。只要他稍有不肯,邻居便以告官来威胁,由此也可见他的财物来得也有些不明不白。县衙的吏胥,也经常向他敲诈勒索。不巧张献忠的族人去做了强盗,县官便把他拿去拷问。张献忠大怒,说道:    
    “我的资财得之于战阵,是以身家性命去搏来的,不曾做过有负于人的事情。族人被胁迫去从乱,我怎么能知道?你们逼迫如此,是驱虎入山耳!”    
    张献忠竟然敢采取这种态度,结果自然是被重处,坐淫掠罪而被判死罪。幸而他命不该绝,正要行刑之时,主将陈洪范至,见其奇伟状貌,便替他向总兵王咸求救,最后张献忠被鞭打100后释放,捡了性命。    
    如果此事属实,那么,陈洪范真是罪该万死。要是当时他不去多事,为张献忠求情,那么张献忠必死无疑。砍了张献忠,至多是陕北多一条冤魂,而放了张献忠,天下则多了一个混世魔王,纵有10个陈洪范,也无能为力了。    
    崇祯三年(1630),王嘉胤占据府谷,攻下河曲,张献忠在米脂以18寨应之,从此开始了他的造反生涯。因他身材高大,面长而黄瘦,加上作战勇敢,便得了个“黄虎”的名号,又称“八大王”。与他一起造反的,还有罗汝才。罗汝才足智多谋,人称“曹操”,其军队也被命为曹营。    
    至崇祯四年(1631)王嘉胤战死,王自用起而代之,率部攻掠山西时,张献忠已是“三十六营”中之一营的首领,已能算作一位人物。此年冬天,洪承畴督三边军务,张献忠、罗汝才曾率2千人投降了朝廷,不久又重新叛逃,进入山西。    
    此次投降,是张献忠多次投降中的第一次。在后来的造反生涯中,张献忠又多次向朝廷投降,并在渡过难关后,又无一例外地重新叛乱,让其对手吃尽了苦头。由此也不难看出张献忠的性格。相比较而言,李自成投降朝廷的次数则要少得多了。    
    崇祯六年(1633)十一月,张献忠追随高迎祥,用行贿、诈降之法,偷渡黄河天险,逸出山西进入河南,窜入卢氏山区,然后突至内乡,经邓州(今河南邓县)等进入湖广的郧阳(今湖北郧县)、襄阳(今湖北襄樊)两府,把湖广西北部搅得天翻地覆。    
    崇祯七年春,五省军务总督陈奇瑜,一度曾把张献忠等部围在汉中栈道(也有人称之为兴安境内车厢峡),几乎可不费吹灰之力而全歼之。在万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