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当时的情景。 角力有时会写成“相扑”,这是把梵语佛典中出现的格斗技“扭打”翻译过来的词汇,可以说是印度拳法,这也由来于古代印度盛行的人对牛的斗牛活动。 还有古代地中海举行的具有传奇色彩的格斗技,即古希腊的徒手格斗。希腊神话中说,雅地阿的英雄泰赛乌斯,进入了位于火山口的迷宫,他在那里运用摔跤和拳击的技巧,击败了气势凶猛的牛头怪兽。据说泰赛乌斯的格斗技术就是古希腊徒手格斗的起源。 古希腊的徒手格斗随着基督教势力的发展而逐渐颓废,而至今仍在西班牙及葡萄牙盛行的斗牛,也有相关的神话,据说同样起源于泰赛乌斯的格斗技术。 这些斗牛活动,究竟在讲述着什么? 醉意勾起了我的食欲,是对那水牛的食欲。我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吃过牛肉了,这是因为我对日本的食牛文化极其反感,但是,如果是这样的牛,我倒是可以尝尝…… 两头牛或许意识到难分胜负,于是先拉开一段距离,然后又向前冲。 “咣叽——” 脑中的酒精也爆炸了,意识被炸飞了。 头上长着类似水牛角的巨大魔鬼横在我的面前,他的脸上刻满了愤怒,在他的周围,头带牛角的人们像影子一样舞动着。 怒嚎的表情、由于恐惧而变形的面孔、腾跃而起的马、闪闪发光的刀枪、飞溅到半空中的血滴……这些在我的视野中走马灯似地飞旋而过。 为了逃避战乱,冒着生命危险向大海逃奔的人群中竟然也有我,我成了奴隶,或者在驱使奴隶,自己生了孩子,或让别人生了孩子,耕田,建房,向东行进,然后又开始繁衍后代……
第十二部分:桃源趣味(长寿食品)牛肉的发酵寿司
清凉的风拂过脸颊,传来了欢快的笑声。 ……这里是哪儿?啊,想起来了,我被姑娘们灌了酒,结果醉倒了。 我被抬到了村长家窗边的长椅上。 太阳即将落山,活动依然继续。更确切地说,在暮色降临后的时间,才是活动真正的开始。 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集体唱歌跳舞。 这在日本古代也曾一度盛行,不过中世纪以后则演变成了盂兰盆节的舞蹈。据说镰仓时期流行的敲钟打鼓跳舞念经活动对其有一定影响。尽管如此,如果大家认为这和当今已形式化了的盂兰盆节舞蹈相似,那可大错特错了。 年轻的未婚男女唱歌跳舞,尽情地散发自己的魅力吸引对方,这就是盂兰盆节舞蹈原本的模式。如果遇到中意的异性,两人就一起向树林走去。一直到战前,日本的农村也曾举办过类似的盂兰盆节舞会。 “你醒了?” 万先生正在堂屋中和村里的老人一边吃喝一边谈笑。 “客人,您也坐到这里吧,虽然没有什么好吃的,随便吃些吧。”村长的夫人说。 餐桌上摆放着节日吃的饭菜,有腌制的高菜、鱼肉、猪肉、豆腐和蔬菜做的炖菜等。 在满桌子的美酒佳肴面前,说“什么也没有”,“没有什么好吃的”,这是苗族的习惯,这和日本人在赠送别人礼物时说“不成敬意”等习惯类似,非常典雅。 “快来,虽然没什么好吃的,你多吃点。” 好像是村长母亲的老婆婆,用自己的筷子夹了肉片,放到了我的嘴里。 咀嚼。好吃。 尽管没有油脂,可肉的纤维滑嫩可口,我等不及慢慢地去品味,一口吞了下去。带有酸味的浓郁的香味穿过了鼻孔,这真是既玄妙又地道的味道。 “这是?” “水牛的……这在日语怎么说呢……” “酸肉?发酵寿司?” “对,就是这个,放了半年的水牛肉做的酸肉。你运气真不错,这是很少能吃到的,因为苗族只在节日庆典的时候才会屠杀猪和水牛。把在斗牛中败了的(有的村子是胜了的)水牛杀掉,献给祖先,然后把肉做成酸肉来吃。” “为什么要这样做?” “水牛身上几乎全是肌肉,所以肉非常硬,因为都是瘦肉,没有油脂,所以最好吃的吃法就是发酵后的酸肉。相反,像猪肉那样油脂多的肉发酵后反而不太好吃,尽管有时也做成酸肉,但大多是薰制后来保存。”
第十二部分:桃源趣味(长寿食品)防卫变异
“不过,最近到处都通了公路,生活方便多了,不管是猪肉还是牛肉,市场上都是应有尽有,所以苗族今后也能想什么时候吃肉就能吃到了。” 万先生颇感自豪地挺起胸脯说。但是,我却被一种复杂的思绪笼罩着。 被苗族人怀着某种敬畏之情代代相传的野人,可以说是山的精灵,是大自然的象征。 从牛被驯化的那一天起,人类开始了农耕活动,是文明的象征。 人和牛的交往长达一万年。在长江流域,水牛开拓了水耕稻作的先河。在古代文明中,从环地中海到西亚、印度、中国,牛无一例外地都作为掌管农耕的神灵受到崇拜。 而且,正因为神圣,在任何文明中,牛被当成向神供奉的“供品”。斗牛也是供奉的一个形式。 就连印度的婆罗门,在Weda时代,在祭祀的地方当场把牛屠宰,然后和苏摩酒一起献给神灵,撤下的供品则被婆罗门和参加祭祀的人一起吃掉。 在中国古代的周朝,人们把牛的供品称为“大牢”。牢这个字,除了指牢狱,还指代供品,后来转换为美味佳肴的意思。前面曾经叙述过,饺子或馄饨的前身,就是被称为“牢丸”的食物。 在周朝的上一个王朝殷,人是最高的供品。后来周朝的创始者武王的弟弟,也就是制定周朝制度礼仪的周公旦,用牛来代替人为供品。也就是说,人和牛的“生命”价值同等。作为最高供品的牛,被称为“大牢”,与之相对,猪羊等的供品就是“小牢”。 “牛=神=供品=美味佳肴”的构图,在中世纪欧洲也没有太大差别。一说到肉,一般是指羊肉或猪肉,牛肉只有在祭祀等特殊场合才能吃到。 但是,在基督教中,新教徒出现后就肃清了天主教徒所提倡的古代宗教,开始不再把食物作为供品献给神灵了。神成了抽象的东西,他们奉上的不是食物,而是祈祷。 牛的神性从此被剥夺,文明也改变了它的意义。机械牛(在泰国把拖拉机称为机械牛)的发明,加速了这一事态的发展。 明治时期,在被食牛人种(基督教新教徒的国家)强迫进行文明开化的时候,日本人的祖先认定:“要吃牛肉,这就是文明!”只要读过高村光太郎的《牛排的盘子》就会发现,可以说这已经是一种精神的创伤。 如果只是如此也无可非议,但是日本的肉牛,为了能符合日本人的口味,已经被畸形化了。没有肉原本的味道,成了像蛋糕一样柔软的肉。 我说的是夹有脂肪的牛肉。这或许是因为日本人吃惯了肉质松软的金枪鱼等大型鱼的缘故。 日本人觉得猪肉或鸡肉的油脂热量太高,故敬而远之,却对夹有脂肪的牛肉垂涎三尺。而且,由于进口的放牧饲养的外国牛肉几乎都是肌肉发达的瘦肉,所以最近竟然开发了一项技术,通过注入牛脂,能把进口牛肉改变成类似日本牛肉的味道。 真是太荒唐了。夹有脂肪的日本牛,如果从自然界的角度看,是肌肉中混入了网眼状的畸形牛,甚至可以说是病牛。 如果是运动量多的年轻人或运动员还可以,但牛脂总体来说是难以代谢的饱和脂肪。牛的体温比人高,所以牛脂无法完全消化,它会残留在肠胃中,诱发癌症等疾病。 另外,包括日本在内的没有广阔放牧区的国家中,用大豆或玉米等浓厚饲料来饲养牛,甚至还制造了克隆牛,有的还把牛的尸骸研成粉末让牛吃。 愚蠢到了极点。 最近,除了导致恶性食物中毒的O…157,能使牛脑腐烂流脓并变成海绵状的疯牛病让世人惊恐不安。关于其原因,有着各种说法,有人认为是饲料出了问题,但这是不了解“生命”构造的蠢人的说法。 生命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进化,这是考虑进化时的第一步。但是,欲望让人产生错觉,误认为能够管理生命,而且认为这就是文明。但是,没有一个人站在被吃掉方的立场来考虑。 牛是自尊心很强的动物。它们或许会想:“如果把俺作为最高的供品献给神灵,让俺轰轰烈烈地去死,也可以让你们人类吃掉。但是,现代人只把俺们看做一堆肉,并把俺们畸形化,甚至强迫俺们吃掉同类的骸骨,对于人类,俺们已经彻底厌恶了。俺们不会唯唯诺诺地任凭你们宰杀,对于忘恩负义的人类要报一箭之仇。” 于是有“防卫变异”这个词,是说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为了生存下去,身体会发生自然演变,使体内带有了能使天敌致命的毒素。 河豚就是如此。河豚的毒并非是河豚自身制造的,而是食物链造成的。毒源是大海中的细菌,这些细菌寄生在螃蟹等海生物身上,河豚吃了这些东西后,肝脏或卵巢中会浓缩剧毒。河豚为了保护自己而开创了这个方法。 现在,牛在吃掉同类后自己也被吃掉的无休止的反复中,对于强制它们这样做的天敌的诅咒日益增强,因此在自己的肉中凝聚了异样的蛋白质。这是不论怎样蒸煮烧烤都不会消失的诅咒。 牛,向人类大声地发出了警报,它们甚至通过发狂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第十二部分:桃源趣味(长寿食品)桃源乡的终结
而且,文明现在正要侵入到位于中国深山的与世隔绝的桃源乡中。 以世界上的三大长寿乡奉杂(巴基斯坦)、咕路吉阿(高加索)、米鲁卡半巴(厄瓜多尔)为代表的桃源乡,只在原本互不两立、互不相让的大自然和文明之间的夹缝中才能生存,这难道是一个旅行者自私的想法吗? 正因为有文明,才有了汽车、公路,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够来到这个隐秘的地方。 在日本,也有一个曾备受关注的长寿乡——山梨的冈原村(现在的北都留郡上野原町)。 据一九八四年学术调查得出的结论,冈原村长寿的原因,除了水、空气、斜坡上的剧烈劳动等因素外,还在于他们以麦子、杂谷、薯类、蔬菜、野菜、蘑菇类为主的传统饮食。他们只是偶尔在某些特殊场合吃点河鱼、鳗鱼和鸡肉等肉食,从营养学的角度看,摄取的动物蛋白质极少。 奉杂、咕路吉阿、米鲁卡半巴,以及冈原村的长寿,都是在类似的环境下孕育的。而且,前三者的共同之处是经常摄取酸奶等酸乳。 冈原村尽管没有食用乳制品,但是经常食用发酵酸鱼、纳豆、酸菜等发酵食品。酸菜,是指把白菜或高菜等通过无盐发酵的方式腌制而成的。尼泊尔的(参照第六章)酸菜、日本飞禅地区的腌酸叶、木曾的泡菜等等,都是一类食品。正如“酸菜”这一名字所表示的,先要用开水焯,把菜叶上的细胞膜破坏掉,然后利用空气中的乳酸菌使其发酵成酸味的菜。 关于纳豆,在此则无须赘言。 酸乳、酸鱼、酸菜的药效都在于乳酸菌。 也就是说能杀掉有害菌,增加双尾菌等有益菌,改善大肠状态;能制造出酸素,刺激大肠,促进排泄;能吸收致癌物等有害物质,使其排出体外;能降低胆固醇值和血压,提高免疫力。 积极利用微生物,这是人类偶然利用到的超出人力范围的与自然的协调,这种协调所创造出的芬芳且富饶的世界就是发酵。食品发酵后,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