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万里文集-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24 。761 …。2731 。421 。283 。582 。295 。296    
。0933 。572 …。5586 。678 。264 。565 。277 。259    
。0628 。385 …。9545 。969 。243 。542 。253 。247    
。0476 。292 …1。231 1。149 。230 。526 。236 。219    
。0323 。198 …1。619 1。379 。214 。503 。211 。210    
。0171 。105 …2。254 1。719 。189 。476 。172 。183    
。00183 。0112 …4。492 2。722 。117 。336 。033 。121  









94


Conclusions
The  example  cited  from  the   U。S。G。S。  experiments  shows  that  the  results  of

calculations  by  use  of  the  proposed  formula  of  velocity  profile  derived  from  the  law

of  maximum  rate  of  energy  dissipation  are  very  close  to  the  measured  data;  even

closer  than  the  empirical  formula  fitted  from  the  data  by  correlation  analysis  derived

by  the  experimenters。  This  is  because  of  the  presence  of  the  theoretical  exponent  2/3

of ln y/h is rational and perfect; while the fitted formula is just empirical。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ose  from  the  Karman  formula  have  not  been  verified  in

the  example;  inspite  of  its  popular  acknowledgment。  The  reason  probable  lies  in  the

existing  inconsistencies  previously  mentioned。  The  present  analysis  also  shows  that
the  mixing  length…depth  ratio  η varies  from 1  at  bottom to  o  at  the  surface  of  flow。

There exists no Karman’s universal constant k=0。4 even near the viscous sublayer。


References
(1) P。H。Kemp and A。J。Grass: The  measurement of turbulent velocity fluctuations

close  to  a  boundary  in  open  channel  flows。  Proc。  12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IAHR Vol 2; Sept; 1 1967。

(2) M。S。Yalin; Mechanics of Sediment Transport; p。21。

(3)  W。L。Huang;  The  Law  of  Maximum  Rate  of  Energy  dissipation。  1975  (in

Chinese)。

(4)   W。L。Huang;   The   Extremity   Laws   of   Hydro…Thermodynamics;   Applied

Mathematics & Mechanics; English Ed; Vol。 4; No。4; aug。 1983。




















95







论现行明槽水流的力学分析 *





第一部分 致水利系等的一封信 


水利系、水力学教研组、泥沙教研组:
现在送上我写的《论现行明槽水流的力学分析》及第一讲讲义。
这是依“教师法”,老教师应该“老有所为”而提出的。我对于水利工程学
积有研究,有的写出来了,有的还未写出来。由于自己年龄的限制不能每个题自
己亲自研究,所以提出一些水力学研究的看法,请教师们、研究生们大家审核。
每个学者对于一门学科的进展应有自己的看法,在某些方面学习到了尽头,都能
提出应该继续研究的方面,但是见仁见智,未必所见略同。提出我个人的看法后, 愿意先对大家讲解,再请审查讨论。
一个研究所在开始时可以各行其是,待到两三年后比较成熟,必须进入集体
研究的步骤,才能发挥效用。我这里提出每个研究课题都是创造发现性的,都是 为博士生的课题。
我认为教师都要读博士学位,其论文必须提高到创造性的,但其补课可以酌
减,仍须每门通过考试,以后凡讲课教师必须是博士学位者。
课题中第一个题“不定流宽顶堰公式的制订”已完成,文中这是第一个必先 解决的问题。
希望在年底前 12  月 27~31  日规定日子由我先讲解,大家讨论后,同意则希
望教师和研究生分别选定第一组九个课题,齐头并进。如果需要,我可以讲解教 理方程等基础学科,以提高大家的学力。


黄万里

93…12…20





*  此文为本课题的讲稿和研究提纲,完成于 1993 年 8 月~12 月。
96



第二部分 讲稿 

一、水力学在水利工程学中的基础位置
1.学习水利工程学必需的内容:
内含的各种工程:治河、防洪、航道、港口、给水、灌溉、排水、发电。 所依据的环境科学:水文地理学 =  自然地理 +  水文学
除土木工程各科外,内含气象学、水文地貌学及水文地质学。
2.作为生产运作的步骤:
规划(包括调查、勘测)、设计 相对于 V。S
施工、运行。
3.研究分析的学术:
对某一具体工程的分析 Infrastructure analysis
理论基础是数学力学
相对于 V。S。 其中最重要的是水力学
整体运作 System engineering (误译为“系统工程”)
理论基础是力学及统计学 二、本文分析内容
限于对自然河流、渠道水流、实验室模型的明流、堰流、水沙明流。 不包括:管道有压水流、地下潜流;
机动物 Airfoil 四周的明流; 射流 Supersonic flow,及
变速流 fransonic flow。
三、水流分析的种类
1. 静力学分析 Statics

 
2. 运动学分析 Kinematics kinetics 亦译为动力学,    
3. 动力学分析 Dynamics 尚无恰当译名。  

四、分析的方法
古典性的: Euler 数学物理学方程
Navier…Stokes 公式
实用的: Poison 连续方程和加入了能耗的 Bernoulli 方程。
St Vonant  方程组


97


五、在横断面上表示水流的要素:U、S、B、R 准则:
二维分析: Q(1×g),A(1×h),V( ? =1),

R(≈h),Jb ; n(或 C = c
2 g )

六、水流的方式


V 2
  = J

?y V
= J     ?


?V 1 ?V V 2
  =
C 2 R f
b ?x
g  ?x
g  ?t
C 2 R
恒定流 非恒流
均匀流 非匀流
1.恒定均匀流

2.恒定非匀流

3.非恒流


1.恒定流均匀流——Jf   =  J  =  Jb ,三线平行,无穷展长。上游来水 Q 决定下
游一切,是理想的,不现实的。用于渠道设计过水能力。作为复杂的非匀流非恒 流的初步分析。
2.恒定非匀流
上游只决定来水 Q 的大小,只间接影响其他因素。下游的控制和槽形、糙率 决定全部因素,须返推。
3.非恒流
虽已给定了边界条件,槽形和控制及恒定的初始条件 Q0 ~x 水面线,但若自上
向下推算时,从 Qxo ~t,只能假定水深逐步下行,必须符合控制的 H~Q 关系。多
次假定,可用计算机,注意控制的 H~Q 并非边界条件,乃是 St。 Venant 外另一规
律。
七、水流下游存在控制的意义——几种说法
1.水流沿程断面的要素必然受着下游各断面形态的影响,直到控制断面为止。
此下的断面形态或任何拢动就不再对上游起抑制作用。所以水文站应设于此。

V 2
2.在控制断面 XC 附近水流自上游下来逐渐加快,     加大,及 XC 处加大到
2g
等于平均水压力 h/2:
V 2 h
     =    ,



V  = gh = V
2g 2 X C

X
这里临界流速 V 等于波速。自此以下,任何拢动再不能对上游水流起控制作用。
c
98




















2
    b
槽内储存能为每单位 ? Q 的动能 V 及势能 h,合成为比能 E  。
2g

2
E   = h + V
b 2g
2 2

   
C
在缓流中各断面 X 沿程 h 减, V 增,到 X
2g
散率 ? Qhf 的损失水头 hf 则为最大。
处 Ebc
= hc
+ V    c     = min ,同时能量消
2g
3.控制断面 XC  处其储能率或比能水头 EC  较上下游任何 X  断面为小,其上
游为缓流,下游为射流。

dEb

= ?dh + d (V 2

2g ) = 0 ,

? dh = VdV / g

V  = qh ,
dh = dV  ,设 q 沿程 X 恒定

    
q


    
联解 dh = dV  = VdV / g , V  = g / q = g / V
q h


∴ Vc   =
gh 约略地等于波速,波体是向下并向上传动的。

当 V 《 Vc , h 》 hc ,在缓流 h,不论属壅水或落水段。
V  》 Vc , h 《 hc ,这必属射流段(Shooting flow; Super sonic),包括自然跌落。
控制断面以上,X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