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坚持以顺应儿童天性的形式,见缝插针地开展活动育人,我们班主任会尝到育人的乐趣和成就感。
师生之间沟通的技巧
师生之间的交流应遵循以下三原则:
关怀而非冷漠。“精神关怀”
理解而非说教。
尊重而非霸道。
一般的关心是关心学生的分数。虽然这也重要,但远远不够促进学生的成长。班主任与学生理想的关怀表现在(1)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例)奖品的故事。(2)关注学生现时的命运和苦乐,关注他们在学校、在班级是否生活在关怀和爱的氛围中,他们是不是感到幸福?长期以来,学校充斥的是各种各样的知识技能训练和道德行为的训练,唯独缺乏的是真正的生活着的儿童的教育。过重的课业负担,频繁的考试,沉重的精神压力,缺乏自主性和自由支配时间,使儿童成为社会中最劳累的人。只关心学习或文化的获得,不惜以责备和惩罚等方式强制儿童学习来达到目的。如果我们能设身处地理解生活在
成人世界中的儿童的那种无力抗争和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无奈处境。(例)多动的他。(3)关注现行的教育是不是在伤害、摧残他们。儿童处境的改变,精神生活的幸福,不是单靠减轻学习负担,取消一些考试,开设几堂心理健康课等显性行为就能解决的,更重要的是应重视造成儿童精神压力的一些隐性因素。(例):扶贫捐款。文艺演出。南京某心理研究所,进行了一个道德实验,4、5岁幼儿拿苹果吃。结果表明:越小越没有必要讲“道德”。因为儿童的道德水平发展是分阶段的,达不到一定阶段,就不可能理解道德说教。所以我们班主任要基于人权,基于生命,基于信任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每个人都有善性;相信学生每个人都有潜能;相信学生每个人都会改变;相信学生每个人都会成功。
教师使用尖酸嘲讽的语言,尽管满含“恨铁不成钢”的爱意,但师生之间的隔膜就在这不经意中产生。这样不适当的表达,不仅无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相反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激起学生的怨恨心理、报复幻想,甚至闭锁心灵。
1、抱怨(开始少数学生会有自责,抱怨多了以后学生无动于衷,直至反感)
2、窥探隐私(造成学生难堪和怨恨)
3、苛刻盘问(学生封闭心灵)
4、藐视(伤害学生自尊,学生疏远、反感)
5、辱骂(引起学生愤怒。学生透过教师的反应了解自己。学习教师的榜样。老师像外科医生,绝对不可以随意下刀,因为刀口可能永远存在)
6、讽刺嘲笑(对学生有害,就像毒药会置人于死地,破坏学生的自信与自尊,会加重当事人被攻击的缺点,恶毒的批评不但不会激发学生改进,反而会毁掉他们的学习动机)
7、遥控、设“线人”(离间学生之间的关系,反感、痛恨,影响“线人”的人格发展)
8、恐吓(引起学生惧怕,心理上疏远)
9、设圈套(对学生伤害最重,不再相信任何人、无安全感、害怕、行为退缩)
具体有一些可借鉴的沟通技巧:
首要原则:就事论事,不针对个人的个性与品格。
例:学生上课打翻一瓶水,甲、乙教师的对比。
以和蔼的、可接受的方式纠正
对自己的错误,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蔼的提醒和纠正。指责和批评对已经认识错误的孩子会产生负面的情绪。对没有认识错误的学生,会使他们产生逆反。(例)遇到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老师们通常是大声吼道:“某某同学,你给我站起来!”试图以此来集中学生听课的精力。只要当过学生的人都知道,站着听课的学生是根本无法集中精力听课的。其一,在众目睽睽之下,学生心里除了屈辱还是屈辱;其二,此时此刻的学生心理过程极其复杂,他既要担心老师甚至家长会对自己作出怎样的惩罚,同时也在关注自己在全体同学心目中的形象;其三,学生心中已经和老师产生了对抗心理,说不定正在想办法报复老师呢,他那里还有心思听课。(例)陶行知的〃 糖果〃的做法是个典型。 陶行知在当育才学校长时,有一次看见一男生王友用石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陶行知当场制止,并让这个学生放学时到校长家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批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给王友,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照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第二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王友更加惊疑了。陶行右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啊……〃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王友,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只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果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没有几个学生愿意被批评,所以当我们面对学生犯错误时,放下习惯的严厉和批评,从不对找出一些积极因素而加以表扬肯定。虽然没有直接指出学生的不对,但是无声胜有声,使学生因内疚而自愿去反省。往往会以奇制胜。
赋予尊严
学生要获得集体和他人认同的需要。在集体中,他人面前,需要维护自我的尊严。(例)小红帽的故事。红包的故事。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善于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他的天赋和才能,为他提供发展的条件,竭力做到使每个学生在每天中都感到有所成就,从而感到快乐,从中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著名口号是“要让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他认为只要教师善于运用这种教育,就有可能挽救一大批“差生”,他对教师们说:“我想告诉你,年轻的朋友,一个极其简单而又极其复杂的秘诀……这个秘诀就是: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崇高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善的人。”
寻求合作
明智的教师不会把学生看成理所当然的朋友。因为学生是会爱、会恨情感矛盾的混合体。学生通常会依赖老师,而这种依赖却可能增长敌意。(例)老师偏爱。谨慎地给学生机会去体验独立,自治权越多,敌意越少,越自立就越不会怨恨别人。班主任有教育学生的权威性。(教育学生如放风筝,放一放,拽一拽,才飞得高。)(例)压岁钱的故事。避免命令可以减少反抗。(例)提供解决方案进行选择。算盘珠子的故事。交谈的方式要避免学生防卫性反应。(教师地位的影响,不使用压迫性措辞,“你应该要……”要用建设性语言提出要求。)放弃与学生争辩。(“辩论只会带来反辩,结果我得花很多时间去平息纷争,特别在课堂上学生发生轻微不当行为的时候,陡然延缓教学合作的时间。改变上课气氛比设法改变学生的想法,更容易得到学生的合作”。这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种重要的智慧——学会妥协。退一步海阔天空。)(例)课堂争论。
接纳与认清
师生之间相互接纳与了解是一门复杂的艺术,需要特殊的语言。向学生提出要求,使用批评与非批评的语言效果不一样。非批评的语言不涉及情绪并且减少冲突,批评的语言引发怨气、制造紧张。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说出自己的感受与期待,用“我”字开头;(例)梦见你。回答学生的问题、抱怨、或请求,则用“你”字开头比较好。(例)接受学生的好意。
在一般情况下,我都会这样看我的学生:无论学生出身如何,成绩怎样,调皮不调皮,古怪不古怪,我都会越看他们越特别,越看他们越可爱。这是我对学生的一个基本态度。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相信学生的内心透着诚实和良知。在学生犯错和有缺点显现出来时,我总是抱着一个态度--认同。认同不是赞成,只是对学生的宽容与自制、尊重与认可,真诚与爱心。这种认同可以缩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心理距离,也最终能达到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我们常会遇到有学生犯错误一犯再犯的情况,或是有的学生偏偏在老师强调某个问 题之后“闯红灯”……我不会认为学生是故意和自己过不去,我也不会认为孩子们有多么“不可原谅”。其实,这些调皮的学生面对一错再错,也会感到不知所措,甚至犯错以后,马上就意识到自己错了。这时他们最需要老师帮助,而不是教训!这是一个打开学生心灵的好时机。因为我认同了学生表面犯错的行为和态度,再去探索、理解学生更深层的、本质的,甚至是下意识的心理活动后,就会发现学生的心里埋着多少困惑需要老师们帮助他们解脱呀!例如,我们班有这样一个情况,上课时老师讲什么,一些男生就跟着肆无忌惮地插嘴,往往影响了同学们听讲的注意力和教师上课的效率。对于爱插嘴的学生,我的态度首先是一定的认同:“你们上课注意力较集中,思维紧跟着老师,学习积极性较高,”其次,插嘴的恶习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学生犯这些毛病往往是下意识的行为,所以,我接着就帮学生分析“插嘴”对自己,对同学的弊端,最后,我也认为,要改掉“插嘴”的恶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帮助学生寻找一个“管”住自己嘴巴的实施方案。比如:建议他们“在心里和老师对话。”此外,我让每个爱插嘴的学生找一个好朋友给自己每一天的“插嘴”行为计数,并做统计图,若是次数在呈直线减少,每十天一个周期,给该生的自我矫正进行评定,发一张小红喜报给他们,并鼓励他们:“战胜自己是最伟大的胜利。”
我平时工作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经常有孩子和家长送礼物,也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后来,我听说了一个故事:一个叫泰迪的聪明孩子,妈妈去世了,泰迪慢慢变化了,接受能力变慢,反应迟钝,浑身脏兮兮,眼里常露出挑衅的目光,没有人愿意理他。那年圣诞节,泰迪送给老师的礼物是旧报纸里包着一只旧的假宝石手镯,还有一瓶快用完的香水,这是他妈妈的遗物。让他想不到的事,老师高兴地戴上了手镯,并把香水喷向了空中,这个孩子又一次完全变了,桀骜不驯的眼里充满了感激的泪水。因为老师真诚的接受礼物已经给他播下了爱和尊重的种子。原来,接受学生的爱也是对学生的一种爱,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赏识。
在日本舞伎大师勘弥的身上也发生过类似的故事。在一次演出中,勘弥扮演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正要上场的时候,一个门生提醒她:说,师傅,你的草鞋带子松了。他回答了一声,谢谢你。然后立即蹲下系紧了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