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样,盖茨从哈佛退学,和艾伦一起创办了一家小公司,这就是今天名闻遐迩的“微软”。
很难想象,如果盖茨没有从哈佛退学,而是像他的英国同窗科莱特一样,按部就班地继续攻读学位,最终成了“比尔·盖茨博士”,那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或者微软走了IBM的老路,没有以微型电脑为发展方向,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子?
哲人说:“万象皆流,无物常驻”。世上万事万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变化”是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东西,有了它,才有机遇。
发现变化,把握机遇,成功的曙光就在你的眼前!
1。5“班门弄斧”又如何
鲁班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能工巧匠,他在木工方面有很多的发明创造,被尊为木匠的祖师爷。他发明的锯子、刨子,至今还是做木匠活儿离不开的工具。
当年,鲁班的名气大了以后,收了很多弟子,让他们在自己的木工作坊学习。一天,他传授弟子们技艺的时候,发现一个叫泰山的弟子没有按他设计的式样制作,于是就严厉地询问原因。泰山为自己申辩,同时指出老师设计中的不足之处。鲁班恼羞成怒,当场把泰山赶了出去,再也不让他进作坊学习了。
几个月以后,鲁班去城邑闲逛,发现市场上有一些极为精致的家具,吸引了很多老百姓竞相购买。鲁班一问,才知道是自己的弟子泰山的杰作,鲁班拍着脑袋叹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人们常用“班门弄斧”一词,来形容那些不知天高地厚,胆敢在权威面前卖弄的人。但是,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一定要有“班门弄斧”的勇气,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弟子不必不如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例子,在古今中外可以说是举不胜举。华罗庚与陈景润,这一对我国数学界的泰山北斗,就在学术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弄斧到班门”
“弄斧到班门”,这是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一生的主张。
有一次,华罗庚在香港大学演讲,有人问他成功的要素是什么?华罗庚谦虚地说:“如果我还有一点成就,主要是由于自己知道自己不行,找到了差距,就有了奋斗目标。”而他认为,要找到自己与高手之间的差距,“班门弄斧”是最好的方式。
华罗庚本人,就曾遇到过一个找上门来“弄斧”的后生——陈景润。
1955年,在厦门大学数学系资料室工作的陈景润,开始研读华罗庚的数学名著《堆垒素数论》。为了更好地消化这部著作,陈景润习惯性地把书拆成一页一页的,随身带着几页,走到哪就读到哪。后来,陈景润谈起他治学的这一秘诀:“白天拆书,晚上装书。我就像玩钟表那样,白天把它拆开,晚上再一个原件一个原件地装回去,装上了,你才懂了。”
通过这种方式,陈景润不知不觉地把《堆垒素数论》读了几十遍,充分熟悉了书中的每一条定理。在书中“它利问题”的论证上,陈景润发现了一个不易察觉的差错,于是提笔写了一篇论文,对华罗庚的研究结果加以改进,然后托人把论文转交给华罗庚。陈景润还另给华罗庚写了一封信,信中有一句话说:“明星上落下的微尘,我愿帮您拭去。”他的意思是:您的研究很完美,但有一点小小的差错,我希望帮您改正它。
当时,陈景润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科学青年,但华罗庚读了论文和书信,虚心接受了陈景润的意见。因为他知道,陈景润的改进,只会使自己的著作更完美,更能传之久远。
通过这件事,华罗庚发现陈景润是个搞数学的好苗子,觉得应该好好培养。1956年,全国数学学会主持召开了首次全国性数学讨论会。在华罗庚的推荐下,陈景润受到学会的邀请,在会上宣读了关于“它利问题”的论文。在随后的发言中,华罗庚阐述了这篇论文的意义,高度评价陈景润的改进工作。接着,他又提议把陈景润调到中科院数学所工作。
1957年9月,陈景润来到北京。在华罗庚的亲自指导下,他的研究水平突飞猛进。在人才济济的中科院,陈景润也很快出类拔萃。中科院院士林群曾回忆说:“陈景润令我钦佩,因为他与常人不同,有超常的毅力、耐性和不惜代价的投入。”
后来,陈景润全身心投入到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早在高中时代,数学老师沈元就给他们讲了数论中的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清晰地记得沈元的话: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
从那时起,陈景润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攻克这一难题。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在世界上率先取得(1+2)的辉煌成果,“陈氏定理”在国际数学界引起强烈反响,被称为“辉煌的定理”。凭借这一杰出成就,陈景润成为享誉世界的数学家。
陈景润在描述科研工作中他与前辈的关系时说:“做研究就像登山。很多人沿着一条山路爬上去,到了最高点,就满足了。可我常常要试着上十条山路,然后比较哪条山路爬得最高。凡是别人走过的路,我都试过了,所以我知道每条路能爬多高。”
陈景润在前辈华罗庚面前的一次班门弄斧,为自己争取到更好的发展机遇,为后来取得伟大的科学成就奠定了基础。“弄斧到班门”,这也是很多成功人士加速成功的秘诀。不过,在班门弄斧之前,至少应该像泰山和陈景润一样,具备相应的水平。否则,就真的是弄斧不成,反而贻笑大方了。
bookbao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2。1丑小鸭也能变天鹅(1)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鸭妈妈在孵鸭蛋,蛋壳一个个裂开,钻出来一只只小鸭子。最后剩下一只特别大的蛋,久久没有裂开,鸭妈妈孵了又孵,终于从蛋里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小鸭子”。因为它长得丑,到处受欺负,鸡鸭们啄它,孩子们捉弄它,喂食的佣人踢它。丑小鸭不堪忍受,就逃到树林里去了。春天来了,丑小鸭来到池塘边,见三只白天鹅优雅地浮在水面。它兴奋地向它们游去,希望与这些美丽的伙伴们在一起。这时,它低头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原来它不是一只丑小鸭,而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这个优美的故事,出自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鸭》。这篇童话曾被翻译成100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丑小鸭热爱生活、追求理想的高贵情操,不仅对全世界的孩子们很有教益,也感动了世界上千千万万的成年人。
这个世界的现实情况是,只有少数人能被称为“成功人士”。大多数人或者安于现状,或者在为进入“成功人士”的圈子而努力。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跋涉是艰难的、痛苦的。但是,丑小鸭一旦变成了白天鹅,此前忍受的一切艰难和痛苦,都将大大增添幸福的感觉。成功人士为何往往热衷于谈论自己的“苦日子”,其原因或许就在这里。
其实,《丑小鸭》的作者安徒生本人,曾经也是一个“丑小鸭”。
“丑小鸭”变童话大王
1805年,安徒生生于丹麦一个叫奥登塞的古老小镇,他的父亲是个鞋匠,母亲是个洗衣妇,一家三口挤在一间低矮阴暗的小屋子里,过着贫穷的生活。他的父亲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他希望儿子将来努力奋斗,摆脱贫穷的命运。为此,当安徒生还在襁褓中时,父亲就开始给他朗诵诗歌、剧本和故事。小安徒生从父亲那里学到了不少知识,渐渐喜欢上了文学。
不幸的是,安徒生11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一个寡妇带着一个孩子,日子过得更艰难了。安徒生长得不好,穿得也差,富人家的孩子常打他、羞辱他,这让安徒生感觉十分孤独、无助。后来,他的母亲改嫁了。为了让安徒生认识几个字,母亲想方设法把他送进了学校。母亲希望儿子长大后当个裁缝,可安徒生心里很不愿意。
14 岁那年,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来了一个剧团,安徒生偶尔观看了他们的演出,对演戏发生了浓厚兴趣。他决定前往哥本哈根,去当一个演员。母亲拗不过他,只好同意了。于是,安徒生提着一个又小又破的行囊,辗转来到了哥本哈根,在贫民区找了个小客栈住下来。第二天,他就去拜访一位著名的女舞蹈家,想跟她学跳舞,但遭到对方的拒绝。他又找到一个剧团经理,要求当演员。经理毫不客气地说:“你太瘦了,在舞台上不像个样,观众准会把你嘘下台的。”安徒生一连几天一无所获,而带来的一点钱很快就花光了。如果没有好心人施舍他面包的话,就只能饿着肚子睡觉。
为了维持生计,安徒生只好去当木匠的学徒。没多久,那木匠看他身体瘦弱,干不了多少活,就解雇了他。安徒生又去拜访音乐学校的教授,要求学唱歌。这一次,教授被他的诚心感动,收留了他。安徒生这才暂时安定下来,在学习唱歌的同时,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文学作品,还写起了诗剧。书包网 bookbao 想看书来书包网
2。1丑小鸭也能变天鹅(2)
厄运很快又缠上了他。第二年冬天,天寒地冻。安徒生没钱添置新衣新鞋,冻感冒了。他不断咳嗽,嗓子都咳哑了,失去了唱歌的条件。这样,他又无奈地走出了音乐学校的大门。
这一次,安徒生决心另辟蹊径。他拿了他创作的剧本《阿芙索尔》,去找一位莎士比亚戏剧的翻译者请教,得到了这位翻译家的鼓励。后来,一个编辑看中了《阿芙索尔》,从中选出一场发表在他的刊物上。皇家剧院发现了安徒生的写作才能,就拿出一笔钱送他到中学读书,以便把他培养成剧院的“剧本写作匠”。
安徒生在学校里刻苦读书,同时写诗和剧本。然而这所中学的校长瞧不起这个穷孩子,更无法理解那些口语化的作品。他对安徒生百般挑剔、指责,迫使安徒生选择了离开。此时的安徒生已下定决心,要以文学为业。他租了一间阁楼,在里面搞创作。他的一些作品受到社会大众的好评,经常有一些出版商屈尊爬上他的阁楼,要求出版他的作品。后来,皇家剧院上演了他创作的一部喜剧,上演当日邀请他去观看,这在当时是一件很荣耀的事,安徒生终于踏进了文学的殿堂。
一个小地方的鞋匠的儿子,居然在哥本哈根大获成功,这引起了一些贵族作家和批评家的嫉妒。这些人粗暴地攻击安徒生,说他的作品“错字连篇”,“没有内涵”、“修辞不当”等等。这种攻击最后到了令安徒生无法忍受的地步,迫使他离开丹麦,去欧洲中部旅行。他又回到了劳苦大众中间,看到了下层人民的悲惨境遇,以及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堕落。更加强了他写作的责任感。他在意大利写出了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一时间声名鹊起,这年他只有30 岁。
这个时期,安徒生开始努力探索新的创作方向。他发现,在当时的文学殿堂里,童话是那么不起眼,而童话对于孩子们又是多么重要啊!他决心为孩子们写童话。1835 年,安徒生的第一部童话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出版,并没有引起多大关注。但安徒生并未气馁,于年底又出版了第二本童话集,并构思下一本童话集。不久,他的第三本童话集出版,其中《皇帝的新衣》大获成功,成为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