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欢迎访问: txtsk
本书来自txtsk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txtsk
阳关三叠
1。故事的开始
想写这个故事很久了,拖得久了,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在我心里,有这样那样的人物,有侠客,有飞贼,有马匪,有公主,有乞丐,有富豪……这些人终日纷纷扰扰,在心中说话,在过着他们的日子。我需要做的,是给他们一个环境,然后看看发生了什么,然后把故事记录下来。
这是一个关于公主和马匪以及侠客的故事。
汉朝的时候很有些出名的故事,比如昭君出塞,比如苏武牧羊。大抵这些故事都和北方有关,和西域,草原,匈奴有关。我想要讲的这个故事,就是从汉朝那里来的。我想要说的汉朝公主,本来过着金枝玉叶的生活,忽然有一天皇上下旨,要和亲,让公主嫁给乌孙国的国王,于是公主只好万里迢迢去和亲,这个公主,叫做解忧。
历史上是有这个公主的,解忧十几岁嫁去了乌孙国,在那里先后经历了好几代国王,后来她的儿子孙子都当了国王,然后她老了,七十多岁的时候想回家,就给那时候汉朝的皇帝汉昭帝写信,然后就回了长安终老。
但是我想写的这个故事是演绎的,演绎的意思就是我瞎编的,不是真的。我只是很好奇,作为一个公主,忽然跑到那么遥远的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怎么就能顺利的活下来,并且后来那么有作为?她肯定不是个一般人。
在解忧之前,还有一位倒霉的公主被嫁去了乌孙国,叫做细君。这位细君公主可是大大的有名,她写了一首诗: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可见她在西域过得很不好,整日闷闷不乐,以泪洗面,没多久就死了。
细君死了,乌孙国王再向汉朝求婚,就轮到了解忧公主。
解忧其实和细君一样都是宗室的女儿,她是楚王的女儿,也就是说本来是郡主,当然那时候还没有郡主一说,叫做翁主。不管怎么说,本来娇滴滴的公主,忽然要远赴万里和亲,谁都不会开心的。
我想解忧坐着马车从故乡出来的时候,肯定哭的很惨,才十几岁,没出过门,都是父母娇生惯养的,谁能习惯?然后她就在长安被册封公主,马不停蹄的送到乌孙国去了。这和亲和当年汉武帝的姐姐南宫公主和亲是大不相同。南宫那时候是匈奴强势,三天两头侵略汉人的地方,抢东西,景帝没办法,为了获得发展的时机,才狠心把女儿嫁出去了。要不汉武帝一辈子老惦记着跟匈奴过不去?解忧和亲的时候可就不同了,匈奴已经被卫青和霍去病赶到了漠北,并且西迁,大概就是今天蒙古以及贝加尔湖附近和靠近哈萨克斯坦一带。武帝让解忧和亲,其实属于战略进攻,是为了联络乌孙国一起对付匈奴,为了战略同盟的稳固。
故事,就是从解忧坐着马车出了阳关开始。
阳关是汉朝最西边的关隘,外面就是一片连天连的的草原,丘陵起伏,再往远,就是沙漠和雪山了。阳关的城门缓缓的开,一队马队就陆陆续续的出了城,马蹄踢踢踏踏的走过,铁箍的木车轮在地面压过,那些黄土就激起一阵烟尘。无论是几千年前,还是几千年后,这些土,这些尘,应该都没有变过。每次一想到黄土,想到草原,想到西域,想到丝绸之路,心里深处总忍不住激起一些热血来,如同走在历史长河中般,或许是遥远的祖先已经将这些用战火和热血的汇成的记忆刻在我们的骨子里。
然而那时候,对于汉人,对于出关的解忧,一切都是陌生的。张骞走通西域不过十几年,这是一条崭新的路,是一切的开始。
解忧在马车出关的时候想必推开了车窗,那是她最后的机会回望自己的祖国。她向后看,土夯的城关和长城就渐渐远去了,那时候西风正烈,吹动城头的大旗,呼拉拉的响。她的国家,她的故乡,她所熟知的一切就那么渐渐远去了。她应该哭了吧。
但是队伍不会停,如同她的命运不会变。
然而,她在路上碰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人。那是一个马匪,一个女马匪。
我一直疑惑作为一个公主,如何能这样坚强的在西域活下来,是不是有人曾经给她力量,让她学会了坚强和独立,学会了面对一切困苦。除了马匪,我找不到其他更合适的。
公主显然是一个大人物,而西域的女马匪,显然是一个卑微的小人物。我感觉有趣的,就是让大人物和小人物互相了解,互相影响。
关于公主和女马匪的碰面,是让我头疼的事情,这个情节在我心中变了很多回。
最初的版本是女马匪作为救美的正面形象出现的。
公主的车队走在草原上,傍晚,准备宿营。草原的傍晚是很美的,夕阳垂在起伏的山丘上,旷野被染上了深深浅浅的金色。然而有人发现山丘上有什么东西突出了轮廓,在晚霞中形成黑色的几点。黑点迅速的扩大,如同墨汁般流下了金色的山丘。静谧的旷野中,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
有人袭击!什么人敢这么大胆袭击公主的和亲车队?难道是马匪?这个后面再说,反正来兵不弱,训练有素,整整一队骑兵,冲着刚刚停下休息的马队来了。
旷野上一片静谧,只有急驰的马蹄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响,敲在每个人的心底,当然也敲在解忧的心底。一声弓弦的响声打破了单调的马蹄声,躲在马车辎重后的弓箭手首先开始放箭。接二连三的弓箭向马匪招呼过去,一时呼喝四起。
两边交战了。
解忧躲在马车里,应该是看不到外面的交战,但是她能听。外面接二连三的惨叫传来,马蹄声大乱,还有金铁相交的声音。我想她一定很恐惧。
一直有这样一个镜头在我心里徘徊:
马受了惊,马车剧烈的晃动起来,车窗忽然开了,外面的尘土和血腥气一下子都涌了进来。一道箭矢“嗖”的一声从车窗穿了进来,“多”的一声钉在马车坚实的内壁上,箭尾颤动不休。面色苍白的解忧,就看着冰冷的箭尖毫不留情的钉在绘着金色华丽图案的木板上。
这种华丽和血腥的交汇,让我很心动。
事实上,在那箭透过车窗的时候,她作为一个尊贵的公主那样安逸的生活就结束了。她被迫要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斗争,刀枪和风霜的世界。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这样的进攻,侍卫们无法抵挡,两轮之后,就决定回撤,先回阳关再说。带着公主逃出来的是一个侍卫,叫做陆桐,这人在后面的故事很重要,因为一个小说如果没有一些爱情因素,好像大家都不满意,我没法免俗,而且作为年轻的公主,和年轻的侍卫,一起长途跋涉了那么久的路途之后,不暧昧一下简直是不可能的。
侍卫是个高手,是楚王特地请的高手专门护送公主的。他带着公主骑马飞奔在回阳关的路上,忽然就停住了,因为他看到一个人。
这时候夕阳的余晖还在,照亮了前面的路,路上挡着一个人。
一个女人,骑着一匹马。
这路其实不算是路,只是在起伏的旷野中被来回的人脚和马蹄踩出来的痕迹,若是想要绕过挡“路”的人,其实是轻而易举的。但是陆桐感觉不能无视这个女人绕过去。
高手和高手,总有那么一点感应,有时候是杀气,有时候是目光中的那一点傲气。我也不明白,总之很玄妙。
那女人只是骑着马立在路上,抄着两只手。
陆桐停了下来,他大声喝问:“什么人?”
女人懒洋洋的伸手理了一下被风吹起的头发,“前面是死路一条。”
陆桐道:“那是回阳关的路。”
“正是回阳关的路。”女人打量了一下陆桐,和他马前带的女孩,以及他身后的十几骑,仍旧懒洋洋的,“路上少说埋伏了百来个人,你以为你们能冲过去?”
陆桐吃了一惊。虽然女人并没有证据,但是他觉得那是真的。或许是因为那女人说着一口汉话,带点南方的口音,很象他家乡那一带。自从他来到北地,就很少听人说带有乡音的话,很亲切。
“那么,该怎么走?”陆桐问。
女人向左边摆摆头,“向南,如果信得过我,就跟我走。”
陆桐皱了皱眉,为什么要相信一个初次见面的女人?只是因为这人说着乡音么?他决定问问公主。但是公主显然吓坏了,问她什么都说好。不管怎么说,既然公主说好,那陆桐照做就是。他有点小聪明,知道怎么转移责任。
女人拨马前行,陆桐跟在她后面。此时夕阳已经完全落下去,借着最后的天光,他看出那女人其实挺年轻,二十多岁,打扮介于汉胡之间。
女人也转过头来打量他们,确切的说打量公主。公主自然是长得楚楚可怜,很纤细。女人哼了一声,显得很不满。她知道那是公主,她就是为了这个才来,但是显然这个我见尤怜的公主让这个女人很鄙夷。她道:“那些人是冲着公主来的,他们不是马匪。”那些人其实是匈奴人改扮的马匪。匈奴和汉朝是死敌,都想争取乌孙国,当年细君公主和亲的时候,匈奴也派了个公主嫁给乌孙国王。细君是右夫人,匈奴公主是左夫人,比右夫人还大。现在细君死了,匈奴当然不愿意汉朝再来个公主,所以就派兵拦路,可是明着来不行,肯定引发两国战事,所以就假扮成马匪。
陆桐不知道这女人怎么知道这些事,问:“你怎么知道?”
女人又习惯性的伸手理了一下头发,道:“因为,我才是阳关之外的马匪。”
陆桐勒住了马,吃惊的望着面前的女人。解忧也惊愕的抬起头。这时候暮色四合,她只能看清那女人微黑的轮廓,一头长发简单的挽了起来,有几绺被风吹散。
女人笑起来,道:“我姓沈,他们都叫我沈三娘。
这就是沈三娘的第一种出场。作为一个马匪,帮助汉人同胞,来解救公主了。
但是我对这个出场不满意。于是有了第二种出场,这一回,沈三娘作为一个正宗马匪来抢劫了。
公主仍旧好好的坐在马车上,现在他们已经远离阳关,彻底走出了汉朝守军的势力范围。因为这里有匈奴兵出没,谨慎起见他们收起了汉朝的旗帜,表面看起来,和商队也差不多。在傍晚的时候他们驻扎在一条河边。
草原的河应该是很美的,尤其是日落的时候,蜿蜒的河水在夕阳的照耀下泛着粼粼波光。解忧一路闷在马车里,见到这样的河水,想下来走走。于是她的女伴陪着她到河边来了,侍卫们远远的守着,开始生火做饭,炊烟渐渐的升了起来。
变故出现了,河边最近的一处山丘上忽然冒出来一队人马,穿着杂色的衣服,挥舞着弯刀冲了下来。
这回是马匪,正宗的马匪!
正在埋灶做饭的士兵顿时大乱,匆匆去拿自己的兵器,但是山丘上冲下来的马匪向风一样快,在他们拿起兵器之前就到了面前。其中一个马匪冲在最前,骑着一匹红色的马,泼喇喇的踏入了河水中,径直向坐在河边的公主冲去。
公主吓呆了,等她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被那个马匪抄在马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