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321-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具有历史继承性;    
    (4)各种形式相互渗透影响作用;    
    (5)最突出的表现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社会意识具有阻碍作用。    
    2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1)相互区别    
    ①物质文明是在经济领域创造的财富和成果,主要表现为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的进步。    
    ②政治文明是在政治领域创造的财富和成果,主要表现为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    
    ③精神文明是在文化领域创造的财富和成果,主要表现为精神产品和精神生活的进步。    
    (2)相互联系    
    ①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和物质条件。    
    ②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    
    ③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者共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在数月前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2005年试题分析题第34题)    
    【答案】(1)这一精巧的设计表明了人类实践活动中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互动的关系,即实践关系和认识关系。人类主体既是导致环境污染的责任者,又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也是环境保护的主体。    
    (2)人类要想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方面,自然条件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与前提,人类必须保护自然环境,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人们可以运用已获得的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指导实践,达到对自然界的改造。    
    (3)度是指事物保持其质和量的限度,是质和量的统一,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认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认识事物的质,才能在实践中掌握适度的原则。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事物才能保持它自身的存在,超过了特定的范围,就会向对立面转化。在度中,质和量相互规定、相互渗透,密不可分,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适度的原则,使事物的变化保持在适当的量的范围内,既防止 “过”,又要防止“不及”,采取正确的方法,促使在实践活动中取得成功。    
    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改造和利用也必须坚持适度的原则,一方面地球的自然资源是能够满足人类的合理需要的,只要人们在客观规律的指导下,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地球的自然资源又是无法满足人类的贪婪的,如果人们违背了客观规律,过度开发自然资源,污染环境,就会破坏作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统一体而存在的生态系统,反过来会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甚至整个人类的生存。    
    【解析】题目中“三扇门”的设计相当精巧,问题设置也很准确。    
    第(1)问,这个精巧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哪种基本关系,主要考查的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互动的关系,即实践关系和认识关系。“环境污染的是谁?”,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污染环境就是污染人类自己。所谓“环境”是人类自己的生活环境;“环境污染者是谁?”强调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类的污染行为是祸害,人是污染者又是被污染者,这就是在过度征服中所得到的自然界的惩罚;“治理环境的受益者是谁?”,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一致性。人作为主体,环境作为客体,这种双向化运动体现很明显。    
    第(2)问主要考查的是对科学发展观中的“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解,人类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应当坚持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3)问主要考查对“度”的理解与运用。在整个自然界、人与自然界的有机联系中,人类也处在“度”的规定中。一方面,人类自身繁衍有“度”的要求;另一方面,大自然从质的多样性、量的有限性与无限性满足人的需要方面也有度的要求。人作为大自然发展的最高产物,合理适度的需求满足本来就属于大自然有机联系的范畴,也存在着一定主观变化的空间;但是大自然的资源基本属于非再生资源的范畴,不可能无限地满足人类的贪婪。    
    1994年至2005年本章命题分值统计表    
    分值年份内容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理文理文理文理文理文理文理文理文理文合合合社会历史的    
    基础和本质〖8〗10    
    分〖12〗1    
    分〖21〗2    
    分9    
    分社会历史的    
    基本要素社会的经济    
    结构〖6〗1    
    分〖12〗1    
    分〖16〗5    
    分5    
    分1    
    分1    
    分社会的政治    
    结构〖21〗2    
    分1    
    分社会的观念    
    结构〖6〗2    
    分〖11〗11    
    分1    
    分〖15〗1    
    分〖17〗2    
    分〖20〗6    
    分    
    从上述分值分布表可以看出,本章命题规律有如下特点:    
    (一)命题形式:从1994年到2005年为止,从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辨析题、论述题、材料题、分析题都出现过,考点多,题眼集中,年年必有题,多数命制主观题。    
    (二)命题内容:本章的内容历年都是命题的密集区,是历年必考的章节,是“马哲”的三大核心章节之一,命题内容具体如下:    
    主要是:    
    (1)地理环境、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观念结构、意识形态、文化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2)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社会历史是自然的历史过程。    
    (4)生产工具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作用。    
    (5)社会政治上层建筑及其构成要素。    
    (6)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阶级性。    
    (7)文化和文明。    
    (8)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9)科学技术与先进生产力。    
    (三)命题分值:分值大,在政治理论考试中所占分值比例大。    
    (四)命题素材:    
    运用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分析:    
    1中外哲学史上的著名论断。    
    2当代科学领域中的典型事例和最新发展。    
    3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    
    4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五)命题方式:    
    本章极容易出大题,理论联系实际的现实性最明显。    
    本章历来年年必有题,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最多的一章,多数命制的主观题,主要内容是结合新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社会规律的特点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尤其是政治上层建筑以及意识形态这两个知识点。    
    结合新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以及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出题的可能性很大,特别注意科技和意识形态方面的知识点。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社会发展的    
    基本规律社会规律及其特点社会规律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中    
    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是社会规律发生作用的必要条件    
    社会规律表现为统计学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内涵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是社会历史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    
    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及意义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与改革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科技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技发展与“全球问题”    
    人民群众在社会    
    历史中的决定作用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之间的关系    
    历史参与者和历史创造者    
    认识历史创造者问题上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历史制约性——受一定历史的经济、政治、    
    精神条件的制约    
    坚持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是    
    最具决定性的因素    
    个人在历史    
    上的作用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社会规律及其特点    
    2“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及其意义    
    3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与改革    
    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3历史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修订为:“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修订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修订为“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社会规律及其特点    
    社会规律揭示社会发展的内在固有的关系。它不以任何个人、阶级以至于整个人类的意志为转移,并支配人们的活动,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与自然规律相比,社会规律的特点是:    
    1从社会规律的表现形式看,社会规律主要表现为统计学规律,揭示的是一种必然性和多种随机现象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它不仅不能忽视大量的偶然现象、随机现象,相反正是在大量的偶然现象、随机现象中才表现出规律性,所以社会事件的发生大多具有随机性,人们不可能准确地预见社会事件的发生,而只能预见社会发展的大概趋势,社会规律的特点表明,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    
    2从社会规律的形成机制看,它形成于实践活动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之中。人的实践活动又体现为新的自然运动所不具有的特殊运动规律,也就是包括物质运动在内的人的实践活动规律,社会规律就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以及个体之间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    
    3从社会规律起作用的方式看,社会规律得以存在并发生作用的必不可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