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是否上了各书店的〃黑名单〃。
这几年在北京念大学;买书反比中学时候少了——也许是读书比从前不盲目了罢;一本周作人、几卷《世说新语》;便足以消去我老长老长一段岁月。现在看来;中学买的书大多无甚价值;二三十本里只捡得出一两本好的;现在仍然喜欢的更属凤毛麟角;更为幼稚的是;又多买中学生作文杂志;如《少年文艺》、《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作文通讯》之流每期必买;这占去了书款很大的一部分;又对创作力的提高没有什么助益;想来委实可惜。
北京可淘之书无数;淘书之地亦不可胜数。我常去的是西单图书大厦和海淀图书城里的国林风书店;尤其后者;很多冷门的文学和学术著作都有卖;在北京文化界声名颇响。北京大学旁边的万圣书园对于读书人来说也是个胜地;就是地方太偏;我只去过一次;买了一本《儿童杂事诗图笺释》(周作人诗;丰子恺画;钟叔河笺释)。大众化一点的;每年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的大型书市对于市民来说大概是个善举;但可惜市上盗版书也越来越多;书的品种更是一窝蜂;并且稍嫌太挤。还有一种〃五元书店〃;生意也颇为兴隆;西单赛特往北一百米就有一家;偶尔会出现一些正版的好书……总之北京是淘书的好地方。不过对于淘书我常存这样一种偏见;以为淘书是藏书家的专擅;淘珍本、善本、绝版书或者外流的名人藏书之类的旧书才是正统的〃雅〃的淘书;是正房;这样的地方有著名的琉璃厂等;其他如上头所述的〃淘书〃都是姨太太;是不入流的。这偏见使我对于淘旧书生了敬畏之心;总觉自己知识素养太差;买书单凭兴趣爱好;并不敢附庸风雅;经过中国书店亦不敢入内观摩;因此同不少便宜的好书失之交臂。检索自己淘书旧事;实在和旧书有关的只有一件;是早在高一时候的事情了。那年暑假我去了广州;在中山大学附近一条偏狭的小巷子里;我百无聊赖地随意拐进一爿逼仄的小书店;然而站定后却不禁低低〃啊〃了一声;原来这里除租书外;还有几大架旧书出售;差不多都是20世纪60年代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一个学生的藏书。我兴冲冲抱了30多本去结账;原价总共才十多元!一个老婆子从昏暗的柜台里抬头瞟了我一眼;大笔一挥;给每本书封底的价格都添了几块钱;我只得从中精选出几本;深叹一声走了;以后也终于没有再去。这几本书里;有一部建国前坊间出版的绘图本《千家诗》;一页内上半部分是古朴的图;下半部分是楷体的诗;印制颇为精美。
淘书实在是一件有趣味的事;非对人生有大热爱者;不能沉于此道。然而如今偏处小小珠海;这是一片寂寞的文化沙漠;殊少淘书之乐趣;没奈何只好在这里用尽力气来胡说;聊以自慰;却也算是苦中作乐罢。
岁月的泡沫发帖时间:2002050723∶31∶00
现在逛书店;让我激动的古籍越来越少了。以前沈阳的书店中;除了一家专门的古籍书店外;其他书店中也都有古籍部分;而现在只有两三家还有一些;其他的或撤销;或者只剩下四大名著之类的;买古籍越来越难。这让我更加怀念80年代那段贫困而又充满欢乐的日子。 我父亲80年代常给单位买书;我也跟着见识了不少;那时真是买古籍的好时代。我记得当时买过一部《左传分国钞》的稿本;两函十册(好像是吧)才30元;晚清刻本也大多是三五元一套;《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的零种;都是两三角一本。那时的古籍书店;旧书部也都是好书;我手中有一元两元就去买书。有一本30年代出的钱基博的《中国经学史》;也是按书后的定价打7折买的;才7角钱。《管锥编》的零本才2角钱一本。那时家里穷;许多书都是拿回家喜欢一番之后;再送到单位的图书馆长眠。有一次;我在街边花2元一本买了15本乾隆四年的《新唐书》、《新五代史》零本;回家之后着实让父亲臭骂了一顿。不过父亲最后一句话让我宽了心:〃30块钱买一套《太平广记》多好。〃现在我已有了两种《太平广记》;其中一种正是父亲所说的中华书局10本一套的那种。
那时的书市也是淘书的好地方;我总能弄到赠票;却总是没钱买。那时的书市还讲特权;一般先有两天不对外;要由省市机关领导和几所大学的老师先买;然后才对外开放。开放之后;买票的人要排出几百人的队伍;所以要到赠票就意味着可以先进去抢好书。有一年书市(大概是1987年吧);我一早就到了;兜里揣了20元钱;一进去就见到两套书:一套是《苏轼诗集》;八本7元;一套是《王荆公选唐百家诗》;八本或是十本;要价8元。左翻翻右翻翻;都喜欢;可都买了就只剩下5元了;买不了几本别的书;于是只选了《苏轼诗集》;因为家里已有《全唐诗》了。这十几年里;《苏轼诗集》大概又印了两三回;而《王荆公选唐百家诗》却再未见到。就像当年我在《五灯会元》和《二程全书》之间作出的选择一样;这是一个愚蠢的选择:《五灯会元》已重印多次;今天还在书店里见到有4折的;而《二程全书》却全无踪影。
大概是1988年吧;父亲给了60元上街买衣服;到了中街;首先去书店一逛;却发现了《词话丛编》;精装五本;35元一套。这套书的雅致漂亮;绝非再版后绿色封面的所能比拟;一见之下;大为倾心;而且当时正沉醉于《人间词话》;突然之间见到久已欲读的词话大都收入其中;逡巡再三;终于买下。用剩下的25元钱买了一身便宜衣服回家。
也是在1988年;一次和父母去古籍书店;见到早就预告要出的《诸子集成》已到。当时有三种子书汇编;此其一;32开精装八本;另一种是影印民国时石印本的《百子全书》;32开精装十册(大概吧);还有一种是16开精装一册的《二十二子》;也是影印本。后两种我都翻阅过;嫌《百子全书》字体丑恶且错误多;又嫌《二十二子》字太小(后来还是受不住诱惑;又买了一本);见到《诸子集成》后大为惬意。交过钱后;父母接着去逛街;我则急不可耐地骑车回家。怕书有磕碰;我硬是一手托着这八本书骑了40分钟的车。到家后;胳膊已累得肿了;不过心中的喜悦却是丝毫未受影响。
那时的线装书虽贵;但还买得起;可惜我却没买多少。有一次;古籍书店搞了一次线装书展销;我攒了30元钱;趁着中午不吃午饭挤出的时间;想去买早就惦记的《王文成公全书》。顶风骑了半个小时;却吃了闭门羹:店员午休;不卖书。没办法;转进旁边的店中;发现了《历代诗话》、《续历代诗话》;五本才7块多;也是早就想买而未见的书;只好退而求其次;买下这五本。《王文成公全书》终于没买成;不过后来还是买到了校点的更完善的本子。
80年代的古籍书店是很牛的;中午11点就开始撵人午休;下午快两点才开门;四点多一点就又撵人准备关门。那时的服务员是可以随便骂顾客的;你若敢还嘴;以后就别想在这个书店买书;而且图书是不开架的;想看清架上的书名;非得有好眼力外加厚脸皮才行。想买书的话;得先估计好书价;然后让服务员拿给你看;如果超出了心理预期;不买就得挨顿骂。如果你看了一本不买;就别想让服务员再拿第二本。一般都是先拿一本说我买;然后再让服务员拿别的书看。为了买本书;常常得先计划好一番策略;才能顺利地买到书。我买《元诗选》是先买二、三集再买初集;便是因为此。当时到书店买书;却发现那天正是态度最恶劣的一个娘们儿坐在柜台前;我说了两遍给我拿一下《元诗选》;她却纹丝不动;我知道今天她是不会卖书的了;只好到内部书店去看。内部书店只有二集三集;没有初集;没办法;只好先买下。熬过了六天;我估计那个娘们儿不当班;去了一看;果然换了一个态度稍好的;这才买到初集。现在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古籍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顾客的地位也一天高过了一天。这几年;我已不怎么在古籍书店买书了。前不久;我去买《二曲集》;还是那个娘们儿当班;书店中剩下的两本一本稍脏;另一本书皮缺了个小角;我问还有没有;她说没有了;但马上又说;你等一下;我上楼上给你找去(楼上的店是独立核算的)。等了一会儿;她便拿来两本全新的《二曲集》让我挑。时势就是这么捉弄人;好书多的时候;买书不易;买书方便了;好书却越来越少、越来越贵;让人买不起。
80年代末;翻译书开始增多;弗洛伊德、存在主义、叔本华、尼采、熵、美学等开始吸引我;不多的一点钱;分给它们一大部分;古籍就买得少了。所幸90年代初为了写两本所谓的历史文学类的书;趁书店中旧书尚存的机会抢了一批古籍;才没留下更多的遗憾;但《四部丛刊》、《昭代丛书》、《三朝北盟会编》、《历代名臣奏议》、《纪录汇编》等许多书;当时稍觉得贵而没买;现在却得苦苦寻觅了。进入90年代;书价飙升;成套的古籍动辄成千上万;沈阳的书店中古籍渐渐引退;买得起的已是越来越少。1995年之后;惟一值得一提 的就是买到《四部丛刊三编》了。那时是北方图书城刚开业;进了许多出版社的库底子;常有七八十年代的书;大部头虽多;买不起也就不想了;但这套《四部丛刊三编》却很让我徘徊了一下。32开精装76本;1700元;实在不算贵;但那时工作不如意;总是被扣钱;寻思再三没有买。但其中的《罪惟录》、《太平御览》和《天下郡国利病书》却实在吸引我;尤其是《罪惟录》;在大学时曾在图书馆翻过;后来就没机会再读;最后在老婆的劝说下;还是买下了。图书城见这套书卖出去了;就又进了一套;但前几天我去时;发现那套书还在那;还是1700元。早知如此;拖到现在再买多好;还可以找人打点折。
买得最累的书是《册府元龟》;宋代四大书买了三种;独缺此一种;而且还是比较有实用价值的;可我想买此书时;在沈阳却怎么也找不到。1996年冬;单位组织小学生冬令营去哈尔滨;可以带家属去;那时没孩子;正好和老婆一起去。第一天没安排活动;和老婆出去逛商店;快五点时;发现了一家书店;好像叫道里区新华书店;进去一看;还不错;比沈阳的区新华书店强;里面古籍不少。于是在店员的催促声中走马观花地看了一圈;突然发现了16开精装十二册的《册府元龟》和四册的《历代名臣奏议》;掂量之下;发现我无法带着这两套书走回旅店。在催促声中;我匆忙作了决定;拿又多又便宜的《册府元龟》;明年再来时再买《历代名臣奏议》。结果;我拎着两大包书带着小朋友们顺利回到家;别的再也拿不动了。然而;夏天的时候;为了替编辑部同发行部争利益而和单位领导大吵了一场;就此辞职不干;《历代名臣奏议》也就没能买成。
沈阳不比北京;印数少的、稍偏的书都很难见到。90年代之后;许多单位已不买书了;书店也开始以通俗时尚的书为主;几家小的学人书店又都本小利薄;无法进太多的书;古籍也就越来越少见。书店越想扩大顾客群;越是失去老的固定顾客;而固定顾客越少;书店也就越以畅销书为主;弄到现在;古籍已经很少了;越来越多的是那些折扣高的出版社的书。今年买到的古籍;多是先前已买过影印本而又买的校点本;像今天买的《古尊宿语录》和《苏轼文集》。现在学术越来越专精;体制外的人无法见到更多的资料;只能凭兴趣买些书看看罢了。这也是一种进步吧。
彩色资本家发帖时间:2002040303∶06∶00
许多朋友在这里展示了自己的书架;看了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