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功业也就从此终结。神宗朱翊钧亲政,废弃一应改革,将张居正削尽官职,
抄没全家,家属戍边,改革时遭到贬逐的贵戚又一一重见天日。
朱翊钧亲政以后,终日沉溺于声色,朝政每况愈下。后宫美人成千上万,
朱翊钧少年气盛,终日与美人纵酒淫乐,几乎是每夕必饮,每饮必醉,每醉
必怒,怒时侍从稍有不慎,便命丧黄泉。朱翊钧又贪食鸦片,朝政尽委宦官。
宫中所用器物,极尽侈丽,日新月异,仅一次采办珠宝,就用银二千四百万
两。朱翊钧就这样纸醉金迷,大肆挥霍着张居正十年改革的艰难积蓄,在这
种情况下遂发明了赌钱玩乐的掉城戏。
掉城戏的玩法简捷、明了,以赌钱玩乐,富于刺激。掉城戏玩法十分简
单,分大、小两种规模。小规模的玩法是用色罗一方,乡出个井字,界作九
营,中一营为上营,四方四营为中营,四角四营为下营。玩的时候,宫女用
银钱或者小银珠投掷,落在上营赏银九两,落在中营赏银六两,落在下营赏
银三两;双抛双赏;落在营外和压着进字,则均罚银六两。
掉城戏大规模的玩法是在御前进行:御前十步开外,界画成一座方城,
城内用数个十字分成八个部分,即方城八城,每座城中分别写上银十两至三
两不等。玩的时候,太监用银豆叶,即豆叶大的银子,或者八宝,唱着投掷,
落在某城就照数赏赐,落在城外或者压着井字,则收其所掷银豆叶或八宝。
明神宗朱翊钧奢华淫逸,极喜欢掉城戏这种不用费神劳力的游戏。这种
游戏实际上就是一种赌戏,这种赌戏以赌钱为乐,没有什么博的成分,不存
在双方对垒,较智较勇。因这种赌戏是以掉城来决定赏罚的,所以内臣常称
这种游戏为掉城戏。又因这种赌戏常以银豆叶为赌具,因而又称为豆叶戏。
神宗玩掉城戏八年后,北边边城抚顺、开原等被满人攻陷,宫人惊惧之余认
为是掉城戏带来的灾难,从此,宫中视掉城戏为不祥之戏,于是,掉城戏如
昙花一现,自此在明宫中消失。但明王朝自神宗万历以后,却并没有因掉城
戏的消失而收复失地,反而失去了一座又一座的城池,最终丧失了江山社稷。
七、玩仙图
玩仙图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弘历发明的。乾隆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二
日,是清世宗雍正皇帝的第四个儿子,母亲是钮祜禄氏。有史书记载说:乾
隆并不是雍正的儿子,而是其好友海宁人陈氏的儿子,因两家孩子所生年月
日相同,一男一女,于是窃易之,即偷桃换李。弘历长身隆鼻,容貌俊伟,
二十五岁时入继大统,为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四年。
乾隆天性敏慧,六岁时就学,过目成诵。他在宫中接受最良好、最完备
的教育,修文习武,文武兼通。乾隆贯通经、史、诸子百家之说,对古来神
仙人物极为熟悉,于是创制了吉祥如意、玩法简单的玩仙图。玩仙图取材于
古代神话和传说的列仙传,将赤松子、容成公、彭祖等各路神仙绘成一幅神
仙庆寿图,每位神仙代表一种吉祥。玩的时候,用骰子投掷,每年新年时游
玩,取吉祥如意。西太后也极喜欢这种既吉祥又娱乐的游戏,并对游戏的内
容有所改进,重新绘图,新年时在宫中游玩。
八、纸牌戏
扑克又叫纸牌。纸牌制作简单,玩法多样,可复杂可简单,自问世以后
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在无所事事的后妃宫人中广为流传。纸牌在中国历
史很悠久,源远流长。它最早产生在唐代,唐时称为叶子戏。《世物纪源》
说:唐末时有叶子戏,唐贺州刺史李撰叶子格。史称:唐李出任贺州
刺史,和妓人叶茂莲在江中慢行,因撰骰子选,谓之叶子戏。
叶子戏产生以后,在士林中广为流传,渐渐影响日广,风靡一时,备受
士庶一百姓的喜爱。人们在劳作之余和茶余饭后,便都要一试身手,玩玩这
种锻炼智能又富于情趣的游戏。这种游戏可以因人、因地、因时、因物的不
同而可繁可简的游玩,既可以赌钱增加刺激,又可以以输赢竞争取乐。因此,
叶子戏产生以后,这一娱乐形式历千百年来,长盛不衰。
唐末产生了叶子戏,到宋时便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朝野都喜欢这种游戏。
宋太祖赵匡胤就极喜欢叶子戏,而且精于此道,赵匡胤于是在深宫中和宫人
玩这种游戏,且乐此不疲。赵匡胤还制有叶子戏消夜图,让宫人习此借以消
夜。《茶余客话》中即有叶子戏消夜图。宋学者吴处厚在《青箱杂记》中记
载说,宋大臣杨大年醉心叶子戏,有一次他和朋友们玩此戏正酣,有客人登
门造访,熟悉杨大年脾气的门人竟不敢上前通报,直到他们尽兴为止。
叶子戏不仅在中原汉人地区流行,还传到了北地广大地区。辽宫中的宫
人后妃就极喜好叶子戏。《辽史》记载说,辽穆宗好以叶子戏为乐,不仅和
后妃宫人玩这种游戏,还和群臣以此游玩。史载穆宗十九年正月朔日,穆宗
大宴宫中,不受朝臣拜贺,吃饱喝足以后,和群臣玩叶子戏。辽代宫中的宫
女们迷恋此戏,有首宫词对此作了极生动的描述:
脱却鸾换凤鞋,深宫女伴笑相偕。
闲铺叶格花间戏,输去同心七宝钗。
叶子戏在明代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明在叶子戏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种新
的游戏:马吊戏。马吊戏和叶子戏有许多相同的地方,玩法大同小异,都是
纸做的。马吊戏和叶子戏同时在明宫中流传,深受后妃宫人的喜爱。明代朝
野对于叶子戏和马吊戏的喜爱超过了明以前的任何一个朝代,他们在牌场上
争胜,一较输赢得失,玩得有滋有味,明代的文人墨客还将这一游戏著书立
说,更使这一游戏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明代的《叶子谱》、《马吊牌经》等叶子戏专著对于这一游戏的传播起
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到了清代,纸牌的游艺斗胜便种类繁多,热闹得无以复
加。清时的纸牌游戏包括叶子戏、马吊戏、游湖戏、麻雀戏、混江戏等多种
多样,不一而足。清代宫中的许多纸牌流传了下来,保存至今。故宫博物院
所藏清宫纸牌极多,制作十分精巧、质地异常精良,包括人物、花鸟、故事、
小说人物等种类。
清代的帝后嫔妃和宫女、太监都喜好纸牌,借此消磨时光。清代喜好纸
牌这种游戏蔚然成风。清代宫中流行纸牌游戏,超过了明代。不仅宫中如此,
朝野文人士大夫也嗜好成性。康熙时,文人士大夫就喜马吊戏成风。雍正时,
纸牌戏更是风靡一时。《啸亭杂录》记载说,雍正初年,殿元王云锦元旦时
和朋友们玩叶子戏,玩得忘乎所以,后来,丢失了一叶,怎么找也没有。第
二天,王云锦上朝,雍正问他:夜间以何为欢?王如实回答,雍正笑着说:
不欺暗室,真状元郎。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叶,正是王云锦夜间所失。
麻雀戏是由明代的马吊戏发展而来。麻雀戏起于宁波沿海一带,后风行
各省,最终传入京师和宫廷。史称:肃亲王善耆,贝子载振皆以叉麻雀为自
豪。清末统治中国达四十八年之久的慈禧太后也极好纸牌戏。史称:孝钦后
尝召集诸王福晋、格格博打麻雀戏。慈禧晚年时,静坐深宫无事,常以麻雀
戏为乐:奕劻遣两女入侍慈禧太后,每日挟金数千和太后博戏。
清宫的《水浒》人物纸牌,每套一百二十张,每张上绘人物图像,上方、
下方标有万万贯、千万贯等字样。晚清时,西洋扑克牌传入清宫,宫人们又
多了一种新的纸牌花样。
第十章宫中游乐活动
一、百戏纷呈的游乐场景
中国古代的百戏包罗万象,内容极为庞杂,包括歌舞、杂技、角力、幻
术等等。甚至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有百戏的一些科目产生。中国权威
性的古书《庄子》《列子》《国语》《史记》等都曾记载了在春秋、战国时
期就有侏儒抉卢、优倡侏儒为戏、弄七剑、弄丸等。但这个时期只是百戏的
形成时期,而且这时的技艺还是初始的摸索阶段,还没有臻于成熟,还没有
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中国百戏的初具规模大约是在秦汉时期,尤其是到了
汉代,基本上自成体系。
汉时的百戏称为角抵戏、角抵奇戏,简称角抵。角抵戏来源于战国时期,
史称秦武王作角抵。《汉武故事》中说:未央庭设角抵戏者,六国所造也。
秦统一中国以后,角抵戏的范围有所扩大,包括角力、角技艺、射御。角抵
戏发展到了汉代,内容范围上进一步扩大,实际上相当于后世所称的百戏。
汉代经过上百年的休养生息,发展到中期以后,百戏便十分繁盛。民间以百
戏戏倡舞象和倡优奇变之乐招待客人,以示隆重,甚至于在丧葬白事时也要
有歌舞俳优、连笑伎戏的演出。
汉代的帝王们对于百戏很热衷。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就是一个热心百
戏的戏迷。史称元封三年春日,武帝在宫中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的臣民百姓
皆热热闹闹地前来观看。元封六年夏日,武帝又在上林苑平乐馆中举行盛大
的角抵戏,京师臣民观赏游览,络绎不绝。汉代的帝王们不仅在宫中作角抵
戏让臣民观看以示君民同乐,还将百戏用以招待各部落首领和外国使节。百
戏出现在外交场合,可见百戏在汉代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地位很高,备受尊
重。
纪传体史书《汉书》记载说:汉武帝时,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
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巴俞即指巴俞舞。
海中砀极是一种乐曲名。都卢就是缘竿、爬竿戏。漫衍鱼龙是汉时假形戏曲。
汉武帝一次巡狩时,曾在巡狩地接见了外国客人,武帝赐赏了珍贵的礼品,
又吩咐演出角抵戏,出奇戏诸怪物,令客人惊叹不已。
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询和东汉顺帝刘保都喜好百戏,并曾以百戏隆
重地招待外国客人。百戏沸沸扬扬地在宫中和京师流行,引起了一些恪守中
庸、反对炫耀和侈糜的儒生士子的忧虑。昭帝用百戏招待外国客人时,就曾
有一些贤良文学之士对此提出非议:今乃以玩好不用之器,奇虫不畜之兽,
角抵诸戏,炫耀之物陈夸之,殆与周公之待远方殊。贤良儒士们追慕周公,
以周公的平易待客来说服夸富争胜的汉代皇帝,但这些意见并不为帝王们所
重视。
角抵戏就其狭义意义上讲是指角力一类的活动。角力、摔跤这种游戏起
码在战国时期即有。古代宫廷宴会和招待客人等活动中都要有角力一类的表
演助兴。民间富裕人家的节宴也要请角力士来表演。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座秦
墓中出土了一件木篦,木篦上部弧形背面上有一幅角抵的彩色漆画,画面极
其生动;画上有三个男子,都是上身赤裸,下穿短裤,腰间系带,足穿翘头
鞋:右边两人正角抵竞胜,紧张热烈,左边一人平伸双手,密切注视,显然
是角抵裁判;画面的上部还垂挂着一条飘带,可见这场赛事是在帷幕内进行。
百戏在中国古代除了指角抵戏以外,还包括履索、缘竿、弄丸、使剑、
扛鼎、转石、冲狭、燕濯等。履索就是高絙、绳技。学者张衡在《西京赋》
中说:走索上而相逢。李尤《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