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武侯,天下奇才,是三代下第一人,遇着司马懿还没有办法,他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终不能取得中原尺土寸地,竟至呕血而死,可见王佐之才,也不是厚黑名家的敌手。”
以上是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部份原文。接着他更追溯而上,举楚汉争霸的事来证明。盖项羽先生不厚不黑,所以失败。刘邦先生既厚且黑,故能成功。刘邦先生的心肠之黑,是与生俱来,可谓“天纵将圣”:至于脸皮之厚,还需加点学力。他的业师,就是三杰中的张良先生。张良先生的业师,就是那位圯上老人,衣钵真传,彰彰可考。圯上受书一事,老人的种种作用,无非是教张良先生脸皮厚也。张良先生拿来传授刘邦先生,一指点即明。试问不厚不黑的项羽先生,怎能是他的敌手乎?韩信先生能受胯下之辱,可说是脸皮很厚,无奈他心肠不黑,偏偏系念着刘邦先生“解衣推食”之恩,下不得毒手。后来长乐宫内,身首异处,夷及三族,都是咎由自取。范增先生千方百计想教项羽先生杀死刘邦先生,可以说心肠很黑,无奈他脸皮不厚,一受离间,便大怒求去。结果把自己的老命和项羽先生的江山,一齐送掉,活该活该。
李宗吾先生结论曰,他把这些人的故事,反复研究,才将千古不传的成功秘诀,发现出来。一部二十四史,必须持此观点,才读得通。这种学问,原则上很简单,运用起来却很神妙,小用小效,大用大效。故他以“厚黑教主”自居,努力说法,普渡众生。
22、且看其“经”
有“学”便有“经”。经,在中国人眼中的地位,万分尊严。李宗吾先生乃奉天承运,发明了《厚黑经》,以阐扬《厚黑学》的奥秘。
《厚黑经》开宗明义曰──
“李宗吾曰:不薄之谓厚,不白之谓黑。厚者天下之厚脸皮,黑者天下之黑心肠。此篇乃古人传授心法,宗吾恐其久而灭也,故举之于书,以授世人。其书始言厚黑,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厚黑,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面与心。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正文套《中庸》句法,曰──
“天命之谓厚黑,率厚黑之谓道,修厚黑之谓教。厚黑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厚黑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厚,恐惧乎其所不黑。莫险乎薄,莫危乎白,是以君子必厚黑也。喜怒哀乐皆不发谓之厚,发而无顾忌谓之黑。厚者,天下之大本也,黑者,天下之达道也。致厚黑,天地畏焉,鬼神惧焉。
“李宗吾曰:厚黑之道,本诸身,征诸众人,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李宗吾曰:天生厚黑于予,世人其如予何。
“李宗吾曰:刘备吾不得而见,曹操斯可矣:曹操吾不得而见,得见孙权斯可矣。
“李宗吾曰:如有项羽之才之美,使厚且黑,刘邦不足观也已。
“李宗吾曰:厚黑之人,能得千乘之国,苟不厚黑,箪食豆羹不可得。
“李宗吾曰:有失败之事于此,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厚。其自反而厚矣,而失败犹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黑。其自反而黑矣,而失败犹是也,君子曰:反对我者,是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莫择哉!”
另外是一种变体,在《厚黑经》正文之内,自加说明,例如──
“李宗吾曰:『不曰厚乎,磨而不薄。不曰黑乎,洗而不白。’后来我改为:『不曰厚乎,越磨越厚,不曰黑乎,越洗越黑。’有人问我:『世间那有这种东西?’我说:『手足的茧疤,是越磨越厚,沾了泥土尘埃的煤炭,是越洗越黑。’人的面皮很薄,慢慢的磨练,就渐渐的加厚了。人的心,生来是黑的,遇着讲因果的人,讲理学的人,拿些仁义道德,蒙在上面,才不会黑。假如把他洗去了,黑的本体自然出现。
“有一种天资绝高的人,他自己明白这个道理,就实行奉行,秘不告人。又有一种资质鲁钝的人,已经走入这个途径,自己还不知道。故宗吾曰:行之而着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厚黑者,众矣。”
除了《厚黑学》、《厚黑经》,李宗吾先生还着有《厚黑传习录》问世。共包括三大项目,一曰“求官六字真言”,二曰“做官六字真言”,三曰“办事二妙法”。他严肃的指出,发扬厚黑学有其必要。并举出几个伟大的例证,然后假托一位想求官做的人,向他问业,乃授之以三套法宝。
三套法宝之一为“求官六字真言”。六字者,“空”“贡”“冲”“捧”“恐”“送”是也。
“空”,空明之义。又分为二:一指事务而言,求官的人,必须把一切事放下,不工不商,不农不贾,书也不读,学也不教,一心一意,专门去求。二指时间而言,求官的人,要有耐心,不能着急,今日不生效,明日再来,今年不生效,明年又来,日晃于大人先生眼前,以加强印象。
“贡”,四川方言,其意义和钻营的“钻”字相同。李宗吾先生下定义曰:“有孔必钻,无孔也要钻出一个孔!”呜呼,不钻那里来的官乎?有孔者扩而大之,无孔者也当取出凿子,开一新孔,以便去钻。否则遇坚即馁,一辈子做不了官。
“冲”,“吹牛”是也。冲的工夫,亦有二焉,一为口头,二为文字。口头又分普通场所,及上峰面前两种。文字亦分报章杂志,及说帖条陈两种。至于何者为宜,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捧”,捧场的捧,戏台上曹操出来,那华歆的举动,便是绝好的模范。
“恐”,恐吓是也,如将“捧”字做到十二万分,而仍不收十二万分之效时,则定是少了恐字工夫。盖凡是当轴诸公,都有软处,只要寻着他的要害,轻轻点他一下,他就会惶然大吓,立刻把官儿送来。不过要紧的是,用恐字要有分寸,如用过度,大人先生们老羞成怒,作起对来,不但啥官都当不上,还有杀身之祸。
“送”,乃送礼之谓。有大送小送之别:大送者,黄金美钞一包一包的送。小送者,如春茶火腿,及请馆子之类属之。至于所送的大人先生,也分两类,一类是操用舍之权的人,一类是其人虽未操用舍之权,但却能予我以助力的人。其它平凡之辈,官再大也不要理他。
李宗吾先生曰,只要做到这六个字,包管发生奇效。盖那些大人先生,独居深念之时,自言自语曰:“某人想做官,已经说了好多次(这是空字之效)。他和我有某种关系(这是贡字之效)。其人很有点才气(这是冲字之效)。对于我很顺服(这是捧字之效)。且此人有点坏脾气,如不安置,未必不捣乱(这是恐字之效)。”想到这里,回头看见桌上黑压压的焉,白亮亮的焉,堆了一大堆(这是送字之效)。也就无话可说,发出公文,某缺着某人署理,功德圆满。
23、另一发明
厚黑教主李宗吾先生除了以上正正经经的“学”“经”“录”三大巨作外,平生尚好写短篇文章,或出之以杂文,或出之以小说,无一不嬉笑怒骂,鞭辟入里。故有人曰:“厚黑教主在世,是天地间一大讽刺。”盖他不但讽刺世人,也讽刺自己。不过当他讽刺自己的时候,更也是深刻的讽刺世人。厚黑一词,明明用以揭世人的底牌,他却一身独当。曾有人质问之曰:“你为啥骂人?”他答曰:“我怎敢骂人,我骂我自己!”正人君子只好闭嘴。
除了“学”“经”“录”,他还有《怕老婆哲学》一文,并附《怕经》,以调侃儒家学派的《孝经》。这种对圣崽的冒犯,可说鲜血淋淋。他自己怕不怕老婆,我们不知道,但他却是极力提倡朋友们应设立“怕学研究会”的也。
《怕老婆哲学》内容是,大凡一国的建立,必有一定的重心,中国号称礼仪之邦,首推五伦。古之圣人,于五伦中特别提出一个“孝”字,以为百行之本,所以曰:“事君不忠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全国重心,建立在“孝”上,因而产生中国特有的种种文明。然而自从欧风东渐,“孝”首先垮台,全国失去重心,国家焉得不衰落乎?李宗吾先生曰:五伦之中,君臣是革了命的,父子是平了权的,兄弟朋友更早都拋到九霄云外,所幸尚有夫妇一伦存在,我们应当把一切文化,建立在这一伦之上。天下儿童,无不知爱其亲也,积爱成孝,所以古时的文化,建立在“孝”上。世间丈夫,无不知爱其妻也,积爱成怕,所以今后文化,应当建立在“怕”上,“怕”自然成为中国文化重心矣。
李宗吾先生曰:怕学中的先进,应首推四川。宋王朝的陈季常先生,就是鼎鼎有名的怕界巨擘。河东狮吼的故事,已传为怕界佳话。故苏东坡先生赞之以诗曰:“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陈季常先生并非泛泛之徒,乃是有名的高人逸士。而高人逸士,都如此的怕老婆,可见怕老婆之事,乃天经地义。
李宗吾先生曰:时代更早的,还有一位久居四川的刘备先生,他对于怕学一门,可说是发明家而兼实行家。新婚之夜,就向老婆下跪,后来困处东吴,每遇不得了的事,就守着老婆痛哭,而且以下跪为家常便饭,无不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他发明的这一套办法,真可说是渡尽无边苦海中的男子,凡遇着河东狮吼的人,可把刘先生的法宝祭出来,包管顿呈祥和。
李宗吾先生更用史事来证明,东晋而后,南北对峙,历宋齐梁陈,直到隋文帝杨坚出来,才把南北统一。而杨坚就是最怕老婆的人,有一天,独孤皇后大发脾气,杨坚先生便吓得跑到山里躲避,躲了两天,经大臣杨素先生把皇后劝好了之后,才敢回来。《怕经》曰:“见妻如鼠,见敌如虎。”杨坚先生之统一天下,谁曰不宜?
李宗吾先生不但从历史上探讨怕老婆哲学的基础,而且更从当代(柏老按:“当代”,乃一九二○年代)政治舞台人物身上去考察,获得结论曰:凡官级越高的,怕老婆的程度也越深,官和害怕的程度,几乎成为正比。于是,由古今事实,厚黑教主乃归纳出若干定理,名之曰《怕经》,以垂后世。
《怕经》原文──
“教主曰:夫怕,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怕。
“教主曰:其为人也怕妻,而敢于在外为非者鲜矣。人人不敢为非,而谓国之不兴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怕妻也者,其复兴中国之本欤。
“教主曰:唯大人能有怕妻之心,一怕妻而国本定矣。
“教主曰:怕学之道,在止于至善。为人妻止于严,为人夫止于怕。家人有严君焉,妻子之谓也。妻发令于内,夫奔走于外,天地之大义也。
“教主曰:大哉,妻之为道也,巍巍乎唯妻为大,唯妻则之。荡荡乎,无能名焉,不识不知,顺妻之则。
“教主曰:引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怕妻,而不自知为怕妻者,众矣。
“教主曰:君子见妻之怒也,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