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知道点中国文学-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苦于无计可施,郁郁寡欢之中“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空怀忧国忧民之爱国壮志却终不为所用,其悲愤之情岂能抑制,所以文思如大江般奔涌而出,谱就了这空前绝后的长篇巨制。全诗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九章》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9篇作品,同《离骚》一样,诗人反复地抒写了自己的理想,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九歌》是一组祠神诗,所祠之神有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河伯、湘君、湘夫人、山鬼、东皇太一及国殇(为国战死之神)等。屈原既保存了民间祭神歌辞的特点,也注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天问》是一首奇特的诗,诗人一口气提出了190个问题,对自然现象、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发出了疑问,表现了诗人对宇宙、社会、人生的哲学思考。     
    屈原作品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上有独特的成就。他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四言诗形式,同时从楚国民间文学中吸取营养,创造了一种句法错落,灵活生动的骚体诗,它既是辞赋形式的先导,又是四言诗向五言诗过渡的津梁。楚辞发展了传统的比兴手法:使比兴能象征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众多的比喻构成了一个特定的系统;象征物与本体之间有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屈原作品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变化多端,热情奔放,雄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是我国浪漫主义诗人之祖。屈原作品塑造了一位顶天立地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是一位人格峻洁、感情充沛、志向远大的新人形象,他具有平治天下的历史使命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患意识。屈原以其“举世皆浊我独清”的节操、忧愤的爱国情怀、不屈不挠的批判精神和对理想的坚定信念为中国文化注入了一股阳刚之气,让后世历代知识分子都望其项背。他的人格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楷模,苏轼曾说:“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    
    屈原对后世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他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积极顽强的斗争精神给一切追求光明坚持正义的士人以精神上的感召力;二是他富有个性的作品与《诗经》一起成为我国诗史的两大源头,衣被了历代诗人。从此中国诗歌从集体歌唱走向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正是由于这些原因,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才称赞道:“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然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第一部分战斗的传教士———墨子

    孔子是文雅的君子,墨子是战斗的传教士。他传教的目的在于把传统的制度和常规,把孔子以及儒家的学说,一齐反对掉。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看过电视连续剧《寻秦记》的朋友一定还记得男主人公的功夫师傅武艺高强,怀揣一块“钜子令牌”,号令天下,好不威风。所谓“钜子”其实是古代墨家的最高领袖。墨家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团体,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钜子的领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说即使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     
    墨子(约公元前480年—公元前400年),是墨家的创始人,也就是墨家的第一个钜子。墨子是春秋末战国初期的思想家、学者,本名翟,鲁国人,有的说是宋国人。墨子平民出身,是小工业者。他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鲁班相比。但他却又自称是“北方之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和“贱人”。汉朝的王充甚至说,孔子和墨子的祖先都是粗鄙之人。墨子曾做宋国大夫,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位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的烦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在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列为“显学”。《墨子》为墨翟及其弟子、后学所著,是墨家学派的著作总汇,汉代有71篇,现存53篇。     
    可以一令统帅天下数以千计门徒的墨子思想上自然有卓越之处。墨子思想共有10项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其中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基本点。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就达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西到郑、卫,南到楚、越。他还曾和公输班论战,成功地制止了楚国对宋国的侵略战争,这个“墨子巧辩救宋”的故事记载于《墨子·公输》中。    
     公输班也就是鲁班,是当时最出名的能工巧匠,他被楚惠王请去制造了一种攻城器械———云梯,准备攻打北方的小国宋。墨子一生主张“非攻”,得知此事后尽管当时已90高龄,仍经过10天跋涉赶到楚都郢劝说。他径直去说服公输班,首先他故意以赠千金为条件让公输班为他杀一个人,公输班非常恼怒,说:“义不杀人”(我讲仁义,从不杀人)。墨子知公输班已经上钩,就一路责问下去:楚国本来地广人稀,你们却要动用稀缺的人口去打仗攻占多余的土地,不能说是明智之举;并且宋国并没有什么罪过,这样兴师讨伐不能算是仁义;你公输班标榜仁义连一个人都不愿意杀,却要帮助楚王杀害无辜的宋国人,怎么能说得过去呢?公输班无言以对,彻底折服了。但是要想救宋国,关键还得说服楚惠王。面对楚王墨子故伎重施,他先问楚王如果一个人不要自己的华车、锦衣、佳肴,而非要去偷别人的破车、布衣、粗茶淡饭,那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呀?楚王不明就里,顺口答道:那肯定是个偷窃狂。墨子见楚惠王落入圈套,紧紧逼问:楚国地方5千里,而宋国只有5百里,可比华车与破车;楚国有云梦大泽,渔产丰富,而宋国连野兔、鲫鱼都没有,可比佳肴与粗茶淡饭;楚国产楠等名贵木材,而宋国连棵像样的树都没有,可比华衣与布衣,由此看来,强大的楚国去攻打弱小的宋国岂不是偷窃狂之所为?如果楚国一定要攻宋,也只能失去道义,得到失败的下场。楚王自知理亏,但是仗凭有云梯,以为一定可以攻下宋国。墨子为了说服楚王,以衣带围成城池,用筷子模拟攻城器械,与公输班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沙盘演练,结果公输班穷其所有,仍无法攻下城池,楚王的野心被墨子彻底挫败了。就这样墨子不费一兵一卒,“止楚攻宋”,被传为佳话。    
    但是令人伤心的是墨子的思想并不能为当时人所理解。书中曾记载他从楚国胜利返回时,“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冒生命危险立下神功的墨子,居然不能在宋国里巷的大门内避雨!简直是莫大的悲哀。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做官的不能永远都是高贵的,老百姓也不能永远都是下贱的。他还反对侵略战争,为被侵略的国家奔走呼号,主持正义。他还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人们不分贵贱,互爱互利,这样社会就会走向大同,表达了劳动人民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与压迫的心声。然而墨子的这些思想在当时明显带有空想的色彩,其崇尚平等的精神更不能为统治者所接受,这恐怕就是墨子不能为人们理解的根本所在。所以曾经同儒家实力相当的墨家,在汉初就销声匿迹了。    
    《墨子》文字朴实浅显,过于强调说理的严密和逻辑的清晰,重质轻文、重理轻事,缺少对事件和人物的描写,缺少文采,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大概也是《墨子》失传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一部分德侔天地 道贯古今———孔子

    天下君主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可谓至圣矣!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论语》是)“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班固《汉书·艺文志》    
    马克思曾经说:“死人紧紧地抓住活人。”    
    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人能像孔子一样紧紧地抓住后人的思想,哪怕是小小的一部分。我们的思维方式、生活理想、衣食住行甚至包括走路的方式最终都可以溯源到孔子那里。由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影响源远流长,两千多年来,这种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沉淀在中国人的头脑里。这种儒家文化既是中国学术思想的主流,又通过各种渠道渗入民族文化的各个阶层,就连喧哗民间的说唱文学、戏曲、格言也都深受其影响。别的不说,仅一个“孝”字,就像一把天尺,衡量着每一个中国人。古时候,孔子被尊奉为“至圣先师”,皇帝每年要到孔庙祭拜他。在学堂里也挂着孔子的画像或设孔子的牌位,孩子们入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孔子磕头行礼。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孔子出生后,父亲故去,家境贫寒。青少年时代,他曾为别人管粮食,看牲畜,干过许多杂活。孔子天资聪明,博学多思,成年后开始收徒讲学。他希望从政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却至51岁那年,才步入仕途,先后当过鲁国的中都宰、司空、司寇,但没过几年,便因与当权者政见不合,去职离国,率弟子游说卫、宋、陈、楚等国。其间,虽时时似有希望,结果却一再失望,甚至颠沛流离,被人说是丧家之狗。68岁时,孔子结束了十多年的流亡生涯,返回鲁国,专心教授学生,整理古籍。公元前479年,73岁的孔子去世。    
    孔子在整理古籍方面功劳甚巨。据说,《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部中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都是因为孔子的整理、传授,才得以流传后世的。除《乐》后来失传以外,其他5部重要典籍我们现在仍可获得。因为当时还没有私人著述的风气,孔子并没有自己的著作传世。幸赖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将他的言论记录下来,汇成《论语》一书,才使后人能够领略这位哲人的风采。《论语》成书的年代,大约在战国初期,即公元前400年左右。全书20篇,各取篇首二三字为题,篇题与内容、同篇的各章之间,没有逻辑联系。    
    孔子的思想,中心是讲做人的道理。    
    《论语》的思想,融政治、道德与教育为一体,而中心就是做人的道理,其中包含了许多有普遍意义的原则。他强调,道德与刑政不同,单纯依靠刑罚和行政手段,百姓慑于刑罚,不敢做坏事,却不会有知耻之心;只有实行德治,才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自觉不做坏事。他提出了正人先正己,先富后教,取信于民等重要原则。在仁学中,一方面倡导爱人、匹夫不可夺志,提倡独立的人格精神,另一方面又要求仁以为己任,见利思义,见义勇为,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提出了一种把个人人格与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