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有六个女孩子,不仅学会了普通的美容美发,还学会了为新娘盘头。2003年春节前,当这些孩子学习期满回到蒙城,立即为全校师生做了一次美容美发,牛群是他们展示手艺的第一个服务对象。
亳州方圆建筑公司总经理蔡怀斌早在2001年6月1日牛群特教学校挂牌那天,就向学校捐赠了一万元人民币,并亲自打电话向牛县长表达自己的钦佩之情。牛群反被蔡经理的诚意感动了,他当天在学校挂牌仪式结束以后,就亲自赶到蔡怀斌的家中,和他共进午餐,县长和“农民企业家”交了朋友。之后,蔡怀斌负责承建五子牛矿泉水厂的办公大楼,把建筑经费一压再压,尽管利润微乎其微,2003年10月,他又向牛校捐赠了十万元爱心款……
第五部分第十七章·爱心腾飞(2)
长春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是全国最早实行信息化教学的,国家相关部门曾在他们那里开过现场会。校长初传学被牛群的精神感动了,2003年6月,他把他们学校的教导主任安秀芬和刘晓利两位教师“派”到牛群特教学校,义务挑起了管理和辅导教学的重任。安主任和刘老师都有二十多年的特教经验,他们规范化的管理和独到的教学方法,以及标准的手语,使牛群特教学校的师生受益匪浅。安主任和刘老师的工资仍然由长春学校发,连来回路费初传学校长都不让牛校出一分钱。初校长还带着牛校长去广州等地考察学习,他把牛群郑重介绍给同行,并积极协调外界关系,让上级教育部门认可、理解和支持牛群特教。
原计划2003年4月,五子牛特殊教育学校要在板桥新校址举行别开生面的奠基仪式。新征校址共有七百四十九亩土地和水面,将设计建成一座风景秀丽、生态环保、新概念、新模式、独具特殊教育特色的花园式学校。上海著名设计大师邢同和先生曾设计过鲁迅故居、陈云故居和邓小平故居,他帮助牛群特教学校设计的“新校”图纸,一分钱没要,作为爱心捐赠了。牛群说,这所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将是世界一流的,它是全社会爱心捐赠的结晶。他和爱心世界一道,共同创立一套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也是社会的共有财富。
由中华慈善总会发起的“五子牛爱心圣土捐赠大行动”已于2003年2月1日开始启动。
活动将征集全国每个城市,全国各民族、首都、知名人士居住地、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及安徽蒙城每个村的圣土各一份。“土”,被誉为“大地母亲”,将成为此次活动的精神象征。五子牛特殊教育学校奠基仪式上,残疾儿童和各界代表将把从祖国各地采集的土样撒在基石上,如同把对五子牛事业成功的期盼和心愿镌刻在大地上,把人们对爱的理解与追求融入社会的土壤里,并获得旺盛的生命力。
圣土捐赠活动已于2003年3月结束,土样也陆续运往蒙城。这些土样一部分将用作五子牛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址的奠基,一部分将装入若干个小瓶,加上标签,作为保护自然、崇尚和平、爱心互动的珍贵礼品。
遗憾的是,这些计划后来被一场大水冲“跑”了。2003年春夏之交,安徽淮河又发生特大洪水,蒙城也发生严重内涝。大水期间,板桥新校址一片汪洋。大水给牛群提了个“醒”,那里的地势太低,迫使他对建校方案不得不作出新的调整。
牛群特教学校面临的困难,蒙城县委书记陈坤廷也非常关心,他在常委会上说:“没有牛群,就没有蒙城这两年的飞跃发展,牛哥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他和骆县长一起去看地,重新确定“牛校”的新址,五十亩土地从划拨到办完所有手续,就是一天时间。在他的主持下,常委集体研究决定从县财政拨出二百万元支持“牛群特教”的新校建设……
不独蒙城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亳州市新任市委书记邵国荷、市长刘健不仅私人向牛群特校捐了款,还共同表态“牛群新校”破土动工时,市财政将支持一百万……
由于校址发生变化,原来的设计方案也不能再用。牛群不好意思再找邢同和,便去求助同济大学。同济大学领导也把“牛校”的设计作为学校的“爱心工程”来抓,由“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钱锋和汤朔宁两位著名教授设计的方案,同样是全国一流的。教学楼造型浪漫而又美观,办公楼造型新颖而又典雅,“爱心室”的造型充满了温馨的情趣,它像是孩子们叠的纸飞机,昂首向天,振翅欲飞,爱心已经给腾飞插上了翅膀……
蚌埠市市长花建慧见到牛群,主动问道:“牛哥,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呢?”牛群并不客气,他说:“我们新校就要动工了,规划图是同济大学两位教授设计的,可施工图还没做。”花建慧市长乐了:“这事交给我办!”他立即请蚌埠市的建筑“高工”依据同济大学的设计方案,为“牛校”免费绘制了施工图……
建一所全国一流的特教学校谈何容易!先期投资少说也要二千万。社会的爱心捐赠实物多,金钱少。谁来操这个心?牛群,只有牛群。在蒙城任职期间,他的近千万广告收入全部捐给中华慈善总会以后,相当一部分已经投到五子牛矿泉水上,建校资金捉襟见肘!他曾亲自到广州去“募捐”,一个“老板”讥讽他:“牛群,你为那一百多个哑巴值吗?我有的是钱,叫我给那些哑巴花,我一个子儿也不给。”牛群说:“请你文明点,不要用语言伤害我的那些孩子。对不起,你的钱给我,我也不会要,你的企业不配我做形象代言人。”可能正是受到那次语言“伤害”的原因,牛群不允许在他的学校提“聋哑”这样的字眼,他说,这些都是他的孩子,和正常人享有同样的自尊。
2003年2月14日。情人节。
牛群出现在了北京王府井医药商店门前,他那灿烂的笑容立刻吸引了过往的人群,他把玫瑰花和安全套一起免费送了出去,并高声提醒人们:开车要系安全带,干活要戴安全帽,这生活中也要带安全套,情人节是男女之间温馨浪漫的日子,但是有个前提,安全第一,千万别冲动之下,染上性病或者艾滋病之类的,那就悔之晚矣!
许多群众并没有对安全套这种性生活用品表现出难堪的逃避,相反人们竞相争要,甚至于跳上桌子“哄抢”,牛哥不得不朝天遍撒,草草结束了这次活动。
牛群之所以在王府井当众发放安全套,是因为他做了北京波特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坏男人”牌安全套的“代言人”,他的“调皮”的笑脸也印在了“坏男人”的外包装上。好男人为“坏男人”代言,收到了出乎意料的广告效果。
作为品牌代言人的回报,北京波特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给牛群二百一十万元人民币。牛群呢,全额捐给中华慈善总会,定向用于五子牛特殊教育项目。新校址的奠基也许用的正是牛群用自己“形象”换来的钱。
牛群闯了“禁区”,此举再次引起满城风雨,持非议者无外乎两条意见:其一,牛群已经当副县长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章第七条明确规定,广告不得使用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其二,牛群身为副县长,更不应该谋取报酬。
对此,波特曼公司总经理占红水说,首先,牛群不占国家指标,不拿工资,因而不能算是正式的国家公务员,而只是一个品牌县长。而且,为防止艾滋病的传播,国家正在推广安全套的使用,这种活动极富社会公益效应,牛群的做法应该得到赞扬而不是质疑。
北大法学教授姜明安更是旗帜鲜明地认为:牛群此举应属合法。第一,牛群集众多头衔于一身,他并没有打着公务员的旗号进行广告宣传活动,所以没有“使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第二,公务员如果义务从事公益性质的宣传活动也不属于违法。牛群没有借机为自己或家人赢利,而是把报酬捐赠给了慈善事业,这带有明显的公益色彩。
一直身处舆论旋涡之中,牛群十分坦然,他说:“人活着得真点儿,这事儿该什么样就什么样,别老藏着掖着。现在整个民族的文明都在进步,我也希望闯闯这个禁区。确实可能还是有人觉得这事儿听着不舒服,但我认定了,只要有利于全民健康,有利于防止疾病流行,这事儿我就干!”
不争论,“网上”的闲言碎语没有农家的鞭炮响。春节前,牛群正踩着爆竹的纸屑给特教学校的老师拜年,同时慰问特困学生的家长。十八个特困生,牛县长每一户都跑到了,每个特困学生家庭给一百元钱,让他们也能吃上饺子,放上鞭炮,像其他农户一样,过一个欢欢喜喜的大年。他每到一户,那个家,不,是那个村,便提前过了年。村民们把他迎进村,又把他送出村,笑声、掌声、鞭炮声,把他和老百姓的心紧紧拴在了一起。
第五部分第十七章·爱心腾飞(3)
老师辛苦一年了,当校长的应该去给他们拜个年。三十五个老师,一个不能少。汪佩老师家住皖南石台县,在牯牛降附近的大山中,牛群带着学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同样驱车前往。这个汪老师是特师毕业的,手语不仅规范,而且姿势优美,中央电视台和安徽电视台来拍特校的专题片,都是她做手语翻译。她把牛县长要来慰问的消息向一位当校长的亲戚透露了。那位校长又“透露”给教育局长,教育局长再“透露”给县长和书记。大年三十前一天,当牛群一行乘坐的面包车到达石台县边境的时候,石台县县长周勇、副县长王世芳已经率教育、公安等方面负责同志迎候在那里,隆重的礼节反而让牛群感动不已……
牛群的那颗爱心,不仅蒙城人看得真切,所有安徽人也都明明白白。在牛群挂职即将期满的时候,安徽电视台和《新安晚报》等各大传媒,均以较大篇幅作连续报道,通过“盘点牛县长”,向全省人民介绍牛群的事迹,并希望为蒙城也为安徽拴住这条“牛”。
《新安晚报》曾发表一篇通讯,题为《牛群:你在蒙城干了啥?》霍邱县潘集乡韩郢小学语文老师薛士慧看后,被牛群的事迹深深感动了。为了培养孩子的爱心,她便在五年级课堂上读了这篇文章。不料,孩子们不仅被牛县长的事迹深深打动,还萌发了给牛县长写信的想法。薛老师觉得挺有意义,便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在牛群事迹的感召下》。
三十二名学生认真完成了老师布置的这次“作业”。
有的写道:“牛叔叔为了蒙城的事业,到处奔波,顾不得休息,常常三更半夜才睡觉。我一定拿出牛叔叔的精神搞好学习,从明天起,闻鸡起舞……”
有的写道:“牛叔叔是个大善人,为了让残疾孩子受教育,他办起了‘五子牛’特教学校。他是我们所有孩子的恩人,也是我们所有孩子的榜样……”
有的写道:“牛叔叔,您真伟大!您的事迹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长大以后,可能很平凡,但一定会像您那样,做很多很多的好事……”
薛士慧老师把这些作文分装在三十二个信封里,教学生们写好地址。然后带着这三十二名学生步行十几里路,赶到乡邮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