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威胁南京政府,促使中日间各种悬案的解决,实现“广田三原则”;一面可趁冀察
当局“中央化”尚不巩固,对之施加重压,使之接受政治、经济上的要求,造成华
北的全面特殊化。于是,加快了各项战争准备工作。
日本军人喊出的口号是:“军刀既拔出,岂能不见血而入鞘!”
8日晨,“七七事变”的消息传到东京,立即在陆军部引起了轩然大波,出现了
两种不同的意见,形成了“扩大派”和“不扩大派”。
“扩大派”以陆军大臣杉山元大将为首,包括军事课课长田中新一、中国课课
长永律佐比重、代理第二部部长签原幸雄等。杉山元异常狂喜,认为千载难逢的机
会到了,五即给天皇上奏,宣称:“中国事变用一个月就可解决。”永津更扬言:
“只要日本出现动员声势,满载兵员的列车一过山海关,中国就会立即投降。”
“不扩大派”主要有参谋本部第一部(作战部)部长石原莞尔中将、航空本部部
长东久迎、参谋次长多田骏以及秩父宫、今田新太郎、掘场一雄等人。石原莞尔坚
决反对杉山元扩大战争的主张,他认为:随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国内部已大
体统一,抗战力量已随着内战的结束而变得强大,一旦发动全面对华战争,将有可
能因遇到中国的顽强抵抗而陷人长期战争的泥潭,而且万一苏联从远东出兵,夹击
日本,其后果将不堪设想。他主张,当前只有将卢沟桥事变作为局部事件解决。
“扩大派”和“不扩大派”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8日晚,日本政府声明采取不扩大的方针。但是“扩大派”不服气,四处奔走活
动。
当日深夜,杉山元即命令京都以西的各师团,使他们原定于7月10日复员的步兵
联队二年兵延期复员。海军部也根据军令部方针,准备机动兵力,以备对华紧急出
兵。
10日,日本参谋本部提出用兵规模:(一)动员15个师团;(二)发动军需动员准
备量的半数;(三)作战地区为黄河以北,根据情况包括上海方面;(四)作战期限为
半年;(五)战费55亿日元。
11日晨,当参谋总长闲院宫要见天皇时,内大臣建议天皇光见总理大臣。但天
皇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调兵遣将的问题,执意先见了闲院宫。
深谋远虑的天皇担忧的是能否取胜,他问闲院宫:“如果苏联从背后进攻怎么
办?”
闲院宫回答:“陆军认为苏联不会进攻。”
在此前后,天皇多次召见陆军大臣、参谋总长、海军军令部长。经过反复考虑,
确信日军能取胜后,批准了向华北派军的方案。参谋总长遵照天皇的旨意,发出进
攻并占领北平、天津地区的命令。
就在11日这一天,香月清司中将升任中国驻屯军司令,顶替奄奄一息的田代皖
一郎。他离东京顺道在朝鲜京城停留时,会见了驻朝鲜军司令官小矾国昭大将。小
矾是闻名的强硬派,他唆使香月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赖此一举,解决多年悬案。
香月本来就是个“鹰派”。两相煽动,自然互受感染地拍打“翅膀”了。
香月在战斗祝的护卫下,当天到达天津。同时从关东军直接派来了今村均副参
谋长和田中隆吉、政信两参谋。几个意气相投的强硬派凑在一起,人人喊杀,个个
亮刀。
8月13日,日本海军又在上海挑起了战争。14日,日本政府发出“惩罚中国军队
暴行”的声明,并作出派遣大量陆军部队的决定。15日,海军航空部队从九州基地
出击,轰炸了南京。
至16日,日军在华北兵力已达5个师团,10万人。
17日,近卫召开五相会议,决定再动员40万日军侵华。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可笑的是,因本临近战败之时,近卫文磨才说从开战起,他就预感到定将失败,
可他无力阻止,其原因是他当时患了严重的痔疮,没有力气做任何事。那时他不论
去哪里,都要在臀部垫上一个充气的胶皮圈。于是与他亲近的人便传出这样的话:
“如果近卫公爵的痔疮不那么重,也许能避开这场战争。”
还有那位天皇裕仁,战败后为了逃脱惩罚,也竭力洗刷自己的战争罪责。
其实谁都清楚,正是天皇和近卫,按动了那场战争的电钮。
正是:
贪心不足蛇吞象,
大祸临头后悔迟。
未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二部) 第十三回
厉兵袜马红军请缨 凌颜怒色委座拍案
话分两头,让我们再看南京国民政府对待卢沟桥事变的态度吧。
7月8日,军政部驻北平参事严宽向部长何应钦电告事变消息。正在庐山牯岭消
暑的蒋介石闻报,立即电令冀察当局:“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
事态扩大。”这时,蒋介石还不明白日军制造事变的意图,认为这可能是日军像以
前一样为了摄取某些权益而采取的恫吓。当晚,他在日记中写道:“侵寇在卢沟桥
挑衅矣!彼将乘我准备未完之时使我屈服乎?或故与宋哲元为难,使其独立乎?”
日本究竟想干什么,他实在闹不清。于是决定:一方面,针对日军的进攻,采
取防守措施;另一方面,和日本谈判解决,同时请求国际干预。
9日上午,蒋介石电令宋哲元由山东乐陵回保定指挥军事,又密电第二十六路军
孙连仲部,由平汉路方面派出两个师,并四十军庞炳勋部、八十五师高桂滋部,向
石家庆、保定方向开进,准备迎击日军的进攻。
与此同时,蒋介石又向冀察当局指示谈判要旨:在和日本人谈判时,一定要防
范其奸狡的惯用伎俩,以不丧失主权为原则。
10日,蒋介石采取三顷紧急措施:
(一)编组战斗部队,第一线为100个师,预备军为80个师。7月底前,组建好大
本营和各集团军、军团等。
(二)将供6个月的弹药屯置长江以北三分之二,以南三分之一。如果兵工厂一旦
被摧毁,则从法国、比利时购买军火,经香港、越南运回国内。
(三)准备后备兵员100万人,军马50万匹和6个月的军粮。
12日下午,蒋介石在庐山召集汪精卫、程潜、陈诚等高级文武官员会议,商讨
对日策略。冯玉祥等人力主抗战。但汪精卫却说:“和呢,是会吃亏的,就老实承
认吃亏。战呢,是会打败仗的,就老实的承认打败仗。我们不掩饰,我们不推诿,
我们不作高调,以引起无谓的冲动。”张群则提出个“十四字真言”:“和必乱,
战必败,败而后和,和而后安。”会议最后决定:“作和战两手准备,力求局部解
决,万不得已时不惜一战。”同时,由军事委员会侍从室第一处主任钱大钧,从电
话上将此决定告知秦德纯。当晚,何应钦派参谋部次长熊斌北上,当面向宋哲元传
达上述“不挑战,必抗战”的中枢意见。
蒋介石本来正在庐山举办训练团,以统一对抗战的思想。这时,训练团停办了,
蒋介石留下办训练团的各省省长、各军总指挥及名流学者、大学校长等,又把全国
军政要人电邀到庐山,举行谈话会。听取他们对于国事的意见。周恩来、博古、林
伯渠从上海飞往庐山,秘密参加了这次谈话会。
中国共产党是最早发出抗战呼声的。
卢沟桥事变第二天,消息传到延安。这时候,整个局势会怎样发展,还不十分
明朗。此前日本曾在华北制造过多次武装挑衅事件。卢沟桥所发生的,究竟是一次
地方事件。还是日本对华发动全面军事进攻的开始?许多人一时还看不大清楚。中
共中央却立刻作出判断:中华民族已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只有全民族团结抗
战,才是中国生存和发展的惟一出路,必须立刻旗帜鲜明地喊出这一口号。
7月8日,中共中央率先向全国发出通电,大声疾呼: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竹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
应立刻放弃任何与口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全中国同胞们!我们应该赞扬与拥护冯治安部的英勇抗战!我们应该赞扬与拥护
华北当局与国土共存亡的决心!我们要求宋哲元将军立刻动员全部二十九军开赴前线
应战!我们要求南京中央政府立刻切实援助二十九军,并立刻开展全国爱国运动,立
即动员全国海陆空军准备应战。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
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口寇的新
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同一天,毛泽东、未德、彭德怀、贺龙、林彪、刘伯承、徐向前等红军将领致
电蒋介石庐山,蒋委员长钧鉴:
日寇进攻卢沟桥,实施其武装攫取华北之既定步聚,闻讯之下,悲愤莫名!平
津为华北重镇,万不容再有疏失。敬恳严令二十九军,奋勇抵抗,并本三中全会御
侮抗战之旨,实行全国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收复失地。红军将士,咸愿
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迫切陈词,不胜
屏营待命。
第二天,彭德怀、贸龙、刘伯承等率红军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再次发生通电,吁
请国民政府速调大军增援河北,以免二十九军陷于孤军抗战;表示红军坚决以抗日
救国为职志,愿即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请授命为抗日前驱。
尚未等到蒋介石的改编命令,中共中央军委即于7月14日向各红军将领下达了“
十天准备完毕,待命抗日”的命令,并致电叶剑英,让他通过西安行营转告蒋介石。
再说自7月11日日本政府决定增兵华北之后,日本“中国驻屯军”的态度变得愈
加强硬起来。在日方的威逼下,当天夜里,秦德纯与松井太久郎签订了《卢沟桥事
件现地协定》,其内容是:
一、第二十九军声明向日军表示道歉,并对责任者给予处分,负责防止今后不
再发生类似事件。
二、中国军队和丰台日军过于接近,容易引起事件,因此,宛乎县城及龙王庙
驻军,改由保安队维持治安。
三、鉴于本事件孕育于蓝衣社、共产党及其他各抗日团体的指导,今后要采取
措施并彻底取缔。
南京政府外交部对此极为不满,由外交部长王宠惠以备忘录方式通知日本驻华
使馆:“此次日军借深夜在卢沟桥演习之机会,突向该处中国驻军猛烈攻击,以致
伤亡中国士兵甚众,物质损失,亦甚重大。日军此次行为,显系预定之计划,龙极
不法……任何谅解或协定,未经中央核准者,一律无效。”
与此同时,日方上层对此协定也不满意。新任司令官香月清司一到天津,“秦
松协定”便成了废纸一张。他说:“没有必要进行当地谈判,如已达成协定,也予
以撕毁。”
正在这时候,宋哲元回来了。
在乐陵过着世外桃源般生活的宋哲元是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