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转魂作者:齐天-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欢迎访问:   txtsk

转魂 
作者:齐天
世纪战争
楔子
第一章第二章
第三章第四章
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第十章
   
世纪战争
  公元一四零二年,一场家族之间的内斗进入最高潮,原本相同血脉至亲的叔侄之间反目成仇,欲拚个你死我活,家族之间的内哄虽然不幸,也不算少有的事情。但这场叔侄之间的内斗,却不容当时在中国那块土地上的人们等闲视之。因为发生内斗的家族,正是当时中国大陆上的“第一家庭”朱氏皇朝的皇帝朱允与他的叔叔燕王朱棣之间的血腥内战,史称“靖难”。 
  这场战争距今将近六个世纪,无论谁输谁赢,早与现代人无关;当时留下的一些疑云,也只有史学家有兴趣去研究,但是齐天却在二十世纪的今天,被卷入那场血腥的宫廷政变之中,一个宇宙中的裂缝,将两个遥遥相隔的时空给拉在一块,齐天的特异功能则成了他穿梭时空裂缝中的凭藉。 
  历史是不容更改与粉饰的。无论任何人,都无法掩盖历史的真相,就算是天王老子也一样无法更改这个宇宙曾经发生过的事实。至于历史人物的功与过、善与恶、黑与白,则是一种没有意义的评判。因为后人永远以他们当时的价值观和好恶来为过去的古人挂上标签,无论是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其实都随着时间的变迁和环境的改变而随时在变,惟一不变的,就是历史的事实。 
  后来的人是无法去参与以前的历史了,无论历史是多么地让他们心血沸腾或扼腕叹息。但同样地,每一个时代的人们都在创造他们当时的历史,这也是前人和后代所无法参与的。 
  如果有人有幸在某种因缘际会下,亲身参与了一个原本不属于他的时代的历史,那么他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他又会如何做呢?他会改写历史吗? 
  让齐天来告诉你吧! 
   
  
楔子
  中国明朝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大队兵马列队在首都南京城外,燕王朱棣披甲穿袍,赤冠金带,手按腰中龙首镶金玉带宝剑,状极威严地骑在白马上,遥遥望向明太祖朱元璋的安息地锺山。 
  身后队伍严整,旌旗蔽空,戈矛林立,野风扑面,军旗猎猎作响;偶尔传来战马的嘶鸣,天空浓云密布,齐膝的茅草随风向偃,草木皆兵的肃杀之气充塞着整个原野,战鼓如同雷鸣般地声声随风传入城门紧闭的南京城内。 
  四周,一片肃杀之气。 
  忽然几骑人马从南京城朝阳门的方向疾驰而来,马蹄笃笃响起,直接冲入燕军阵中,前排人马迅速向两旁分开,让快骑进入之后,随即又合拢列阵;一只训练有素的大军,是燕王朱棣四年前起兵“清君侧”,一路从他的封地北平打到南京城的最有力支柱。 
  一名校尉骑在马上直接报告,“启禀殿下,南京城内人心浮动,建文帝的左右离心离德,满朝文武已纷纷出城避祸,禁军缺乏统领,留着没走的宫内大臣,目前是战是和也未定论,四面城门可说是十分空虚。” 
  燕王朱棣冷笑一声,手持一柄金光闪闪的宝剑一挥,“进!”只听得战鼓咚咚,黑鸦鸦的一片兵马拥向人心惶惶的南京城。杀声震天,没多久,城内烽烟四起,大地为之崩裂。 
  燕王早知攻下南京城易如反掌,但他正焦急地等待另一个重要的消息,骑着战马踱来踱去,等待前方报告。 
  一直到了傍晚时分,距离城破巳三个时辰,不时有快马回报军情,但朱棣要的消息还没来:半个时辰之前,朗朗晴天突然飘来一片乌云,恰好笼罩在南京城上,随即一声巨雷,轰得城内百姓人心惶惶。 
  不知这青天霹雳是应在建文帝身上还是我呢?〉随着时间不断飞逝,朱棣心中巳升起一股不祥之兆。 
  忽然一名大将气喘如牛地快马直奔朱棣面前,一骨碌地翻下马来,顾不得行礼就大声嚷嚷,“启禀殿下,让那小子跑啦!” 
  “什么?跑了?”彷佛又一次青天霹雳再次响起,但这次闪电却打得他头昏眼花, 
  “怎么会,不是城一破就直攻皇宫吗?我们的内应不是确定他还在宫内,而且身旁已无兵力了吗?” 
  “是……是……的,”来者有些胆战地回答,“事实上是在宫内遇见那小子,他正仓仓皇皇地,身边只有几个文臣相伴,本来可以手到擒来,没想到……没想到……”他说不下去了。 
  “混蛋!快讲呀,后来怎么样?”朱棣爆发出来,“锵”地一声抽出宝剑,指着大将的鼻子。 
  “没想到……没想到他身旁有人会妖术,我们根本近身不得,而且因而伤亡惨重,让他在混乱中……逃走了……”大将越说越小声。 
  “什么?妖术?难道如同国师所预言的吗?”朱棣心中一震:又大声喝道,“那国师呢?难道制不了吗?” 
  “国师一时也近他不得,但国师巳追了过去,只是速度太快,臣等一干人等失去了建文帝和国师的踪影。臣该死,请殿下降罪。”大将低头不敢仰视朱棣,全身略微发抖,等待头上那支宝剑上身, 
  朱棣反而冷哼一声,将宝剑缓缓收起,挥挥手,“算了,天命自有定数,难道这小子是真龙命,而我终究无缘登上帝位吗?唉!” 
  “殿下,尚未分出胜负,不可如此丧气。殿下乃真命天子,况且国师已经追了过去,末将加紧搜捕,就算那小子使什么妖术,也不可逆天而行,阻我殿下之路啊!”大将急着要将功赎罪,也即豪气万丈地请命, 
  朱棣点点头,面色凝重地说:“各位好兄弟,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今天已到这个地步,退一步就死无葬身之地,务必抓到建文帝,斩草除根,我立即登基,才能稳定天下大势,不能让他有卷土重来的机会,把南京城团团围住,连一只蚂蚁都不得放出城去。” 
  “遵命。”大将得令,立即翻身上马疾奔进南京城了。 
   
  
第一章
  一位身着唐装,看起来仙风道骨的学者,正在偌大的讲堂中,对台下上百个大学生“讲古”,但黑板上却是一大堆的物理方程式 
  这位教授正是国际知名的物理教授伍唐山。在他的课堂上听历史绝非新鲜事,研究历史是他的一大嗜好,常常讲课讲到一半,找个机会就从艰深的方程式中带到历史去了。 
  但是他对历史的描述生动而活泼,正史、野史一起来,因此学生们都十分喜爱听他“讲古”。 
  这时他正唱作俱佳地讲述着明初的“靖难”,“我先把镜头倒回到攻城之初吧…” 
         ※        ※         ※ 
  当燕王朱棣的数十万大军终于在南京城外列阵待攻之际,此时四十三岁的朱棣心中七上八下,百感交集。在历经艰苦的征战之后,离成功仅一步之遥,脑海里迅速浮现父皇朱元璋在世时,不断对他和其他被分封为王的几位兄弟谆谆教诲,要他们以后,定要尽心尽力辅佐以后的皇上,也就是这些兄弟们的大哥朱标。明太徂朱元璋大封朱家子弟为王,就是要避免过去一些王朝兵权落入异姓手上,最后不但不能为君效命,反过来挟兵自重来威胁皇室。 
  未料生性仁厚的朱标还在当东宫太子时,就以三十八岁的壮年得病一命呜呼了。朱元璋痛心之余,立了朱标的儿子朱允为太子,作为他死后的接班人。虽然明太祖一心构思要自家人在外拥兵以护卫朱家的天下,但以前朱标无论在身分和年岁上,都是朱家兄弟之首,朱棣等人虽然当不成太子,但也绝无欺上之心,所以朱元璋的构想大致可行。 
  但现在这个皇帝可就不同了。因为朱允的辈分小了朱棣等人一辈,这些亲王们都是他的叔叔。在平常人家,叔伯们大都会凡事照顾子侄辈,但在皇室,可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因为朱允和这些叔叔们是君臣之分,分上司和下属的关系,虽然朱元璋生前还指望他的儿子们以后能多多照顾这位孙辈,可是有些人可不那么想。 
  朱棣私底下就对朱元璋在长子死后不立其他儿子为太子,却选择了更低一辈的朱允而有所不服。但如果朱允接掌大位后,能够沿袭祖父朱元璋那套心狠手辣的政治手段,或许皇族中没人敢向他的权威挑战。但建文帝朱允偏偏完全继承了他那个早逝父亲的仁厚性格,凡事犹豫不决、缺乏政治眼光,其实不是一个英明领导人的材料。 
  而明太祖死后,这些叔叔们果然露出一些迹象,不太把侄子放在眼里,让朱允感到如芒刺在背。后来他听从一些大臣的进言,开始找机会利用一些事件来削除部分亲王的权力。但实际上他最不放心的是镇守北平、有多次统领大军征战北方的燕王朱棣。 
  朱棣也觉得南京方面对他不怀好意。尤其是开始藉机废了几个亲王后,让朱棣觉得这个侄子皇帝其实是在警告他,杀鸡给猴看。而且有更多迹象显示,建文帝找机会向朱棣开刀的日子不远了。 
  朱棣颇有乃父之风,也不是省油的灯,凡事都想先发制人,而且心狠手辣不输朱元璋。一感到大势不妙,朱棣终于在北平起兵,宣称这个小皇帝的身边有很多奸*迹实*受到蒙蔽而残害皇族,因此他要起兵到南京去“清君侧”,这就是明史上有名的“靖难”。 
  虽然建文帝柔弱,手下强将不多,常常错失先机,但燕王还是反反覆覆和朝廷的兵马打了四个年头,最后总算兵临南京城下。此时建文帝慌了手脚,于是表示他承认以前的错误,将一些被燕王列为“奸臣”的大官给罢掉,请燕王退兵,因为此时巳不必再清君侧了。 
  但朱棣起兵到了南京,只差一步就可彻底推翻建文帝,哪有再回师之理;当初所谓清君侧只是作为起兵的藉口而巳,说穿了,这就是一场朱氏皇朝骨肉相残的政变罢了。 
  朱棣此时无暇作太多感慨,政治是残酷而现实的,如今兵临南京,胜负即将揭晓,如果成功,那以后就是身居龙位,天下都是朱棣家的;如果不幸输掉,那便是灭门之祸,以后再无他的血脉传世了。不过以目下的情况看来,胜算居多。 
  朱棣右手一挥,后面早已等得不耐烦的众将军们立即暴喝一声,纷纷掉转马头向本部指挥的部队疾奔而去。不一会,战鼓咚咚响起,朱棣的数十万兵马如海啸般地挟着风云向南京铺天盖地涌去。 
  当燕军黑鸦鸦地逼近南京的高墙深沟时,西北边的金川门忽然应声而开,守城的明朝大将李景隆和亲王朱穗竟然开城投降。朱棣大喜,燕军立即如同潮水般地灌进这座朱元璋苦心构建的金汤,建文王朗终将告终。 
  南京城内早已乱成一团,许多文武官员纷纷向燕王朱棣投诚。禁军根本无心抵抗,散兵游勇与难民四处奔散。除了魏国公徐辉祖曾经率军在城中抵挡燕军一阵而溃败之后,南京基本上已落入燕军的手里。现在只等进皇宫里抓建文帝朱允了。 
  当燕军已经入城的消息火速传抵皇宫时,顿时哭声震天,慌乱成一团。宫人、太监如同无头苍蝇一般自寻生路。许多官员携家带眷守在宫中打探消息,希望皇帝出走时能带他们随行。他们想,皇帝出走必定有大队军马同行,跟着皇帝走,路上免受散兵游勇及土匪的侵扰。但也有不少臣子巳忙着穿戴正式的官服准备去迎附燕王,表达效忠之意。 
  朱允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