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黄冈中学走向北大清华-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鉴赏题材范围要有所扩展,虽然要以唐诗为主,同时还要兼顾唐词、宋词、宋诗以及其他时代诗词作品,甚至包括散曲,阅读面尽量大些。    
    二、要着重训练鉴赏主观题是不可怀疑的,但重点要从能抓住关键词语,也就是抓“诗眼”,分析其妙处入手,进而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思想内容,作者的感情表达,思想倾向等。    
    三、既要训练答题的灵活性,鼓励多角度、全方位思考答题,更要培养思维的准确性,答题的严密性,同时,考生的语言,文字的表达工夫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四、考生还要尽量多学习掌握一些古代文论中前人的批评,使自己的鉴赏更趋科学与丰富。    
    五、掌握一些一般的鉴赏方法。    
    (一)把握思想内容的一般方法(写什么内容,抒什么感情)    
    1.审标题    
    2.看作者,知人论世    
    3.局部品味,抓情感心志关健字词(找诗眼)    
    4.整体把握,注意补充说明,注意抓尾句(联)    
    (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一般方法(怎样写的)    
    甲.掌握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    
    乙.掌握一般的表达方式(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    
    丙.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对比、照应、衬托、渲染、双关、铺垫、用典、抑扬,联想,想象等。    
    六.可以先利用一些模式来操作。    
    比如,可以按高考的命题方式归纳为三种格式——“写的什么”,“怎么写的”,“语言怎样”,这就容易掌握。    
    第一种:写的什么(内容)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式①:某一联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提问变式②: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案:格式为三个部分——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部分,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清凄凉……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或某几句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常见错误: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交融”的正衬模式,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辨析景物对思想感情是正面还是反面衬托,避免出错。    
    第二种:怎么写的(手法)    
    问方式: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达到了何种表达效果?    
    提问变式①: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提问变式②: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答案: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答案往往用到下列词语——直接抒情(爱憎、褒贬);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映衬(又分为正衬和反衬)、烘云托月;象征;联想,想像;用典;对比,对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结合。    
    除了这些常见的手法外,还有诸如变换抒情角度、白描、渲染等。    
    达到的效果也应相机指明。    
    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容易从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答,这是错的,应从全诗着眼来认识问题。但在阐述具体诗句时,可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第三种:语言有什么特点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式①: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提问变式②: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答案: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的语言层面,应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答。一般从以下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词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常见错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的巧妙,这是以前诗歌点评的做法。语言的特色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这样的解答显然不对(当然,如果问的是锤炼语言,就应该这样答了)。


第二章高考语文各题型分析及复习指导(10)

    三,科学文章阅读    
    2004年高考卷科学文章阅读选材    
    全国卷Ⅰ(河南等) 《人体干细胞》 生命科学    
    全国卷Ⅱ(四川等) 《白鹤梁》 考古学    
    全国卷Ⅲ(广西等) 《茶马古道》 历史地理学    
    全国卷Ⅳ(青海等) 《化学制剂》 环境科学    
    广东卷 《咖啡和茶》 生活知识    
    辽宁卷 《网络计算技术及其应用》 计算科学    
    湖北卷 《太空行走》 航天科学    
    北京卷 朊毒体与记忆存储 生命科学    
    天津卷 技术跨越发展 经济学    
    湖南卷 中医学与西医学 医学知识    
    上海卷 中国报业发展概况 报纸发行情况(调查报告)    
    选材广泛,科技文与社科文兼呈,以科技文为主。既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又不乏地方特色;“新知识”与“传统知识”并现,以“新知识”为主。    
    【小结】    
    一、2004年的15套试题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大部分是选择反映某一领域最新动向的文章,也有部分“传统知识”的文章,检测考生阅读文章的理解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二、这15套试题给我们的启示是,一定要注重培养自己在短时间内处理信息的能力。进入21世纪,阅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学习方式。以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关系到我们的学习成绩和生存质量,高考自然会加以重视。    
    三、熟悉设题角度,采用合理的应试策略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    
    首先阅读全文,迅速抓住和理解文章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圈点修饰语和限制语,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其次,要有强烈的审题意识。审清题干,确认试题要解决说明问题;审清选项,辨析选项内容的不同点、    
    再次,根据选项内容找出相应的答题区间,把答题区间的内容和选项内容进行仔细对照,甄别选项内容是否与原文一致,找出两者的细微区别,特别注意选项的表述有没有扩大或縮小,有没有转移话题偷换概念,有没有无中生有,有没有借题发挥,偏离题干的要求,有没有混淆已然和未然,从而准确地排除干扰项。    
    复次,解答概念判断题时候一定要注意选项是否抓住了概念的本质特征和范围。    
    四,文学作品的阅读    
    2004年高考卷文学作品阅读题目设置    
    卷名 篇名 题量 题型    
    全国卷Ⅰ(河南等) 大地山河(茅盾) 4 3道简答1道多选    
    全国卷Ⅱ(四川等) 老家(孙犁) 4 3道简答1道多选    
    全国卷Ⅲ(广西等) 快乐的死亡(陆文夫) 4 3道简答1道多选    
    全国卷Ⅳ(青海等) 痛哭和珍(石评梅) 4 3道简答1道多选    
    北京卷 普希金之家 4 1道多选3道简答    
    上海卷 我看舞蹈的美 8 6道简答2道单选    
    天津卷 春从心出(刘心武) 4 3道简答1道多选    
    重庆卷 山峦(筱敏) 4 3道简答1道多选    
    湖北卷 怀表,很老很老了(骆文) 4 3道简答1道多选    
    湖南卷 翡冷翠山居闲话(徐志摩) 4 3道简答1道多选    
    江苏卷 草堂•;诗魂 4 3道简答1道多选    
    浙江卷 白鹤翔集的记忆(刘长春) 4 3道简答1道多选    
    广东卷 说树(吴冠中) 4 3道简答1道多选    
    福建卷 书(朱湘) 4 3道简答1道多选    
    辽宁卷 “认识自我”(纪伯伦) 4 3道简答1道多选    
    上列15套题中,北京题题序略有变化,上海题因为其基础题含在阅读中,故题量较大,其余13套几乎是一个“模式”。其阅读量和题量与往年持平,基本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试题以理解题、分析题为主,鉴赏评价题的难度整体上看比2003年略有降低。    
    【小结】    
    1.命题有较为固定的结构过程。高考现代文阅读在命题方面是有一套命题思路的,这就是近几年来逐渐形成的规律:“阅读,首先是正确理解语义的问题;进一步则是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筛选出关键语言信息;再进一步则是对这些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得出必要的结论。”这三步命题思路,也是我们识题的思路,这就是“解释语义——筛选信息——思维加工”。理解了这一点,则会给我们解题以很大的启发。    
    同时,命题人还说过,对于阅读材料“我们的理解总是逐渐深化的,每一回阅读往往都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从这里可以看出,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不是一遍可以奏效的,它是渐进的、渐悟的,是藏着“反复”阅读的深层次理解的。    
    2.命题有一般的设计原则。    
    A.尽量照顾考生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    
    B.努力体现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    
    C.努力组成内容由浅入深的系列;    
    D.力求题型稳定、整齐,即由填空到简答,最后是多项选择。    
    这些设计原则,可以说是对近几年来现代文阅读规律的概括,也同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标尺。    
    同时命题人还指出,阅读“对初读者也好,对考生也好,基本要求应该是正确地把握作品的主要文意和观点”。在这里,就说明了阅读作品的重点,那就是“文意和观点”。关于这一点,《考纲》已经讲得很清楚,值得重视。    
    3.对今后高考此类考题的命题趋向作一些预测    
    第Ⅱ卷考查文学作品,散文阅读仍占主要地位,但不一定是散文一种文体控制天下,短篇哲理小说、戏剧文学选段等,都有可能进入文学作品阅读试题的可能。    
    散文阅读更趋向于文化内涵、历史积淀。从选文看,十分重视文化底蕴。要注意下列内容的作品:    
    有关写历史人物的散文作品;    
    有关名胜古迹的散文作品,如周庄、杭州西湖、三峡等;    
    有关写音乐、绘画、书法、美学等形象浓、文笔健硕、抒情性强的作品;    
    有关涉及唐诗、宋词研究,但又散文气息十分浓郁的作品;    
    有关外国名人的事迹、作品的品评、溯古慰藉的作品;    
    有关历史或文化传说,如牛郎织女类的文学作品,等等。


第三章高考作文:众里寻它千百度(1)

    郭建设杜春元    
    杜春元,黄冈中学语文老师。    
    话题作文可能是主流,其他形式的作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