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让孔令侃冷静下来,认真对待婚姻大事,并再次明确表示不同意这门婚事。
但是这封电报发出后,如石沉大海,一点回音也没有。就在孔祥熙夫妇望眼欲穿盼着孔令侃回心转意时,孔令侃已经与“白兰花”在马尼拉如期举行了婚礼。这件婚事,最终成了孔祥熙夫妇的一块心病。
孔令侃到美国后,根本没心思读书。无奈宋霭龄发了脾气,让孔令侃拿不到哈佛大学的硕士文凭就不要回去见她。“白兰花”就给孔令侃出主意,让他找个替身来学习。孔令侃听后大喜,就将原香港中央信托局的一个名叫吴方智的职员调到美国,让吴方智用孔令侃的名字在哈佛大学缴费注册、听课、记录、参加考试,撰写论文,进行答辩,并许诺吴方智只要能帮他拿到学位,将来一定会报答他。吴方智出身贫寒,当然愿意为孔令侃这样的大少爷效力。经过两年的努力,吴方智终于拿到了一个硕士证书,不过证书上写的是孔令侃的名字。当孔令侃把文凭捎回重庆时,孔祥熙夫妇着实高兴了一阵子,以为儿子真的改邪归正了,殊不知被孔令侃的偷梁换柱的计谋给骗了。
“文凭”拿到手后,孔令侃把吴方智遣回了香港,并赏了他一大笔钱。抗战胜利后,孔令侃将吴方智提升为中央信托局购料处副经理。当时,一些知情人给吴方智起了个外号:地下硕士。
孔令侃在美国期间,正好宋美龄应罗斯福的邀请赴美访问。宋美龄便让孔令侃给她担任私人秘书,随她一起在美国四处活动。孔令侃利用这种政治上的机会,同美国各大资本家交往,并高薪聘请几个和独占资本关系密切的美国人从中穿针引线,其中就有美国金融寡头驻华盛顿的代理人约翰逊。在约翰逊等人的大力支持下,孔令侃很快和很多美国大厂商签订了合同,从而取得了各大厂商在华的特别经销权。这就为他后来建立的具有买办性质的扬子建业股份有限公司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孔令侃回国后,利用孔家的钱财和影响,再加上他在美国建立的各种关系,迅速建立了扬子公司。扬子公司的业务属商业性质,范围很广,美国老板能提供什么,什么能赚大钱,就经销什么。扬子公司创办初期盛极一时,可以归结为3点:一是孔家的雄厚财力支持和政治上的影响,二是宋美龄的撑腰。宋美龄作为第一夫人,曾经显赫一时,但却没为蒋介石生得一男半女。由于蒋介石前妻所生的蒋经国、蒋纬国已经渐渐成人,她急需在下一代中找几个侄辈的来与之抗衡,以维护自己在蒋家的地位。宋氏一门几个兄弟,都是晚婚而且儿女稀少,得子最早且财丁两旺的只有大姐宋霭龄。因此宋美龄很早就把孔家的几个子女视为己出,对他们百般宠爱,而其中孔令侃又是她最喜欢的一个。因此宋美龄对孔令侃“情有独钟”,并极力培养他来与蒋经国、蒋纬国抗衡。三是美国人的合作。美国大资本家想借孔宋家族的势力,控制中国市场,所以也把重托寄在了孔令侃身上。有了这3个得天独厚的条件,扬子公司很快就成为上海滩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孔氏家族私密生活相册》 四孔家第二代(5)
1948年8月,蒋家王朝行将崩溃前夕,国民党政府决定实行所谓的“币制改革”,即废除法币起用金圆券。金圆券刚发行的两个月里,国民党统治区的物价出现了暂时的稳定,但很快便出现了和法币同样的命运。由于国民党政权的腐败,由于在军事上的失利,金圆券的发行量越来越大,国民党统治区的物价像钱塘江的潮水,不可抑制地飞涨起来,于是想靠“币制改革”挽救国民党经济危机的计划破产了。当时全国的经济中心上海,物价波动更剧,原因是大部分商人都囤积居奇。对此,蒋介石很是恼火,命令淞沪警备司令兼上海市警察局长宣铁吾实行经济检查,严禁囤积居奇。宣铁吾接令后,派人调查,查出在上海囤积物资的都是些大亨,而且多是跟杜月笙有关的人,其中就有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屏。宣铁吾怕得罪杜月笙,便向蒋介石辞职。蒋介石了解到宣铁吾辞职的原因后,没有批准,决定派蒋经国到上海协助经济管制督导生产。到上海后,蒋经国曾雷厉风行,实行经济检查,调查登记物资,强行压抑物价。他想借此打几个“老虎”达到杀鸡骇猴的作用,并首先借杜月笙作一个姿态。没想到老奸巨猾的杜月笙反过来将了蒋经国一军。杜月笙在蒋经国召开的物资登记动员会上突然提出派人检查扬子公司。蒋经国明知杜在利用蒋孔两家痛痒相关的特殊关系,但骑虎难下,只得答应。经查,扬子公司果真囤积了不少货物,蒋经国立即派人查封了仓库。当天,孔令侃就飞往南京,向宋美龄哭诉。宋美龄立即找蒋介石求情,蒋介石把宣铁吾召去狠狠地批了一顿。宣铁吾回到上海后,将此事告诉了蒋经国,蒋经国只好悄悄收兵离开上海,“打虎”行动宣告失败。
蒋经国的这次“打虎”,不仅无损于扬子公司,反而打草惊蛇,为扬子公司转移资本提供了契机。此后,扬子公司逐步把财产转移到海外,孔令侃也随父亲到了美国,继续做他的老板。
宋美龄到美国后,一直和孔令侃住在一起,毕竟在几个子侄中,孔令侃是最让宋美龄放心的一个。9年后搬至外甥孔令侃在曼哈顿为她特地购买的一套大公寓里。虽然住在高高的9层楼里,不及原台北士林官邸那样舒适,但屋临东河,临窗而望,视野广阔而一览无遗,旁有一座中央公园,空气新鲜,可以坐着轮椅自由环游,在碧草绿树中寻找一份自然野趣,这让她十分开心。
早在南京和台北时,不论宋美龄有什么大的外交活动,总少不了孔令侃在幕后帮忙助阵。当年宋美龄到美国国会演讲,其英语稿就经过孔令侃的润色。而到美国这几年,孔令侃不仅在饮食起居上照顾得当,而且为她改善居住条件竟不惜花费重金购买这套大公寓。孔令侃于1992年过世,这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宋美龄来说不啻一重大打击。
二小姐孔令俊
在“第一家庭”所有的家族成员中,孔二小姐孔令俊,应该是最特别的一个人了。孔令俊的英文名字叫珍娜(Jeanette)。孔令俊比孔令侃小3岁,在家排行老三。她一生下来就敦敦实实,活泼好动。上小学时,孔令俊喜欢和男孩子玩,打架、斗嘴。13岁时她就学会了驾车、打枪。
孔令俊长得比较清秀,十四五岁时就已出落得像个大姑娘。可她偏要女扮男装,有时西装革履,头戴礼帽;有时长袍短褂,手摇纸扇;有时又黄呢子军装在身,一般不认识她的人第一次见她很难分清她是男还是女。所以,虽然孔令俊在家排行老三,但是在背后,大家都喊她“孔二”,除了她是孔家的第二个姑娘的意思之外,还由于她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使然。有一次孔家的保姆对孔令俊说,女孩应该文静一些,孔令俊听了大笑一声:“那我就偏不文静,看你能把我怎么办!”
孔令俊自小受孔祥熙夫妇的宠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她一贯骄横自大,目中无人。像其兄孔令侃一样,以为自己天下第一,把谁都不放在眼里。无论是在南京,还是在重庆,她的横行霸道都无人敢管。
15岁时她就敢自己开车上街。尽管孔祥熙、宋霭龄要求家人看好她,但家人们没人能管得住她。虽说她13岁就学会了开车,但她毕竟开车的次数较少,缺乏经验,所以常常出事。有一次,她在南京开车兜风,违犯了交通规则,警察不知道她就是大名鼎鼎的孔二小姐,就拦住她训斥了几句。孔令俊看一个小小的警察竟然敢训她,一怒之下,开枪把那警察打死了。最后以孔祥熙赔了那警察家属一大笔抚恤金了事。孔令俊像没发生什么事似的,照旧开着车在街上乱转。所以当时南京街上流传着一句话:“你不要神气,小心出门叫你碰上孔二小姐。”由此可看出孔令俊的为人,她凶狠残暴,心黑手辣,比其兄孔令侃有过之而无不及。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首都由南京迁到了重庆。当时由于日军对制空权的绝对控制,重庆一到夜晚便实行灯火管制以防日军的空袭。夜里车辆行驶时不许开灯,还要限速。一次,孔令俊外出办事,回家的路上,正遇上空袭警报。别的车都熄灯减速,她不但不关灯,还加足马力向自己家的方向驶去。警察一看有人违犯规定,便向前阻拦,不料她竟开车把阻拦她的警察撞在了一边。撞人之后,她连看都不看一眼,留下她的一个随从来处理后事,自己没事似的开车回家了。
孔令俊经常在外面寻衅滋事,前面提到的还不算是闹得最厉害的。有一次,孔令俊竟在光天化日之下和云南军阀龙云的三公子因一点口角,在重庆中央公园开枪对射,误伤了不少游人,当即成为重庆市轰动一时的新闻。
事后,双方才知道了对方的底细,孔令俊虽然没吃什么大亏,可她从小到大没受到过这种委屈,竟然有人敢不买她的账,还与她大打出手,她怎么也忍不下这口气?她把这件事当成自己的奇耻大辱,央求父亲严厉惩罚龙云的三公子。孔祥熙虽然表面上答应要为她出口气,但并没有去追究。因为他明白,龙云号称“云南王”,自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以来,这些西南军阀身价倍增。表面上龙云服从蒋介石的领导,实际上老蒋连龙云的一兵一卒也指挥不动。龙云把云南视为自己的地盘,不管是日本兵还是中央军,谁踏入云南地界他就打谁。蒋介石依赖他镇守着云南,把日军阻挡在怒江南岸,因此对他礼让三分。连蒋介石都不愿惹的人,自己何必去找这个麻烦。再加上滇缅公路在当时是国民政府的战略要道,孔祥熙平时走私货物还要从那里走,真要是把龙云得罪了,对孔家绝没有好果子吃。
孔令俊虽然嘴上吵得很凶,想让父亲为她报仇雪恨,但她也明白强龙不压地头蛇这个道理,再说也是她先开的枪,因此过了一段时间后,她就慢慢把这事给淡忘了。
《孔氏家族私密生活相册》 四孔家第二代(6)
孔令俊个性极强,有酒的时候,她是最高兴了,什么事情都不重要了。除了喝酒,她更喜欢和朋友摆龙门阵,一聊天就忘了今夕何夕。孔二除了喜欢喝酒,更喜欢吃些小零嘴。她的零食和一般人的也不太一样,比如说她经常吃的一种牛肉干,便是她要圆山饭店厨房特地为她制作的。那种牛肉干是呈束状,是用一条一条的牛腱去腌制的,风味特别鲜美可口。她那时经常会叫下属跑腿做事情,她对他们也非常客气,经常拿这种特制的牛肉干招待他们。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学问渊博、无所不知,和她聊天,可以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跟她谈文学,她能够和你滔滔不绝,跟她讲科学,她也可以和你谈出番道理。她这个人读书,懂得重点吸收,灵活运用。这一点,在蒋介石心脏病复发期间,得到了彻底的印证。她为了研究心脏病,竟然把所有能找得到的有关心脏病的书籍,全部找来阅读,甚至包括配菜的书籍,她都找遍了,整个人都钻进了研究的核心里面。就因为她那时读了不少有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