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中产者调查-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部分第172节 注重自身利益

    三、五大缺点,构成中产阶层的群体不足    
      中产阶层作为我国的一个新兴社会阶层,还不成熟,有着自身的弱点。    
      1注重自身利益    
         
      2002年12月,德国《远东经济评论》发表对中国社会精英阶层的问卷调查,展示了中国新一 代高级白领阶层的生活态度与方式,结果表明,中产阶级对于自身关注甚于社会责任。    
      这是该杂志所做的第五次“中国精英调查”,调查对象是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的 1000多名高级管理人员,平均年龄为38岁。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年轻一代精英阶层追求大都市化生活方式,奉行享乐主义,自我中心,追求快乐,注重个人权利和满足个人需求,而不是想着为社会做贡献。调查报告说:“中国的年轻一代城市人越来越注重个人生活和爱好 ,这与老一代人将社会义务置于个人欲求之上的生活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其中,新一代白 领精英将个人的职业前途放在第一位,其次考虑的是家庭。被调查者中,72%的女性认为追求快乐更重要,而持这一态度的男性为63%。在年龄为55岁或以上的被调查者中,98%的人认为“为社会做贡献是他们生活的主要目标”。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在年龄55岁以下的被调查者中,81%的人将个人兴趣和爱好放在首位。    
      最后,《远东经济评论》说,在社会风气上,年纪较大者的集体意识与价值观念正逐渐被新 一代自我意识所取代。    
      对于中产阶层注重自身利益这一不足,《中国中产阶级——未来社会结构的主流》的作者 秦言也指出:“在涉及政治社会方面的问题时,他们主要以自己的切身利益作为参照点,他们中大多数人缺少超越自身利益的 、更为前瞻的社会关怀。似乎也没有强烈的道德激情。”在整个中产阶层群体中,事实上也是如此。这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产阶层的这一特性更加明 显,进入21世纪后,部分人的观念也没有完全改变。    
      2缺乏对于下层的深切关注    
      《2003年中产阶层生存状态调查》报告中说:中产阶层热心公益,爱好和平。在社会关怀方面,只有不到一成的人没有参加过任何公益活动,而大部分的对象都曾参与过中国人流行的捐钱、捐物活动,并且有高达96%的人曾在物质上或精神上帮助过别人,这几乎是一个让人感动的数字。在对美伊战争的看法上,近八成的人不希望看到战争。    
      尽管如此,由于长期处于较优裕的经济状况,大多数中产者对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公正、 下层民众面临的困难与问题,缺乏切身的体会与关注。    
      例如,在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的斗争中,许多中产阶层纷纷捐钱捐物,但是,其捐赠对 象多是医院和受到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线医生、护士;面对于相对处于弱势的“非典”病人、 疑似病人捐助甚少,支持不多。一个“非典”患者从进院到治愈出院,10多万元的医疗费常 常使他们对于生命的劫后重生高兴不起来:一个民工疑似病人确诊为不是“非典”患者却要 交纳3000~5000元的确诊费,辛辛苦苦在外打工一年,却“无缘无故”背了几千元的“债 务”回家,诸如此类的现象,大多数中产阶层熟视无睹,热衷于“锦上添花”之举,却 缺乏“雪中送炭”的对下层困难群体的关切之情。    
      3与特权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现实的生活中,中产阶层能是特权者的朋友,他们交往密切,甚至相互“照应”,并且个 别中产阶层自身的利益的获得,与特权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有这些,都会使他们对一些腐败现象和社会弊端缺乏正确的认识,最终导致他们缺乏社会 批判精神。    
      4改造现实的“乌托邦情结”    
      如果说,中产阶层中的私营企业主部落缺乏道德激情,然而却务实而稳健。那么,与私营企业主相比,中产阶层的知识分子却恰恰相反,他们充满强烈的道德激情与正义感,但是,他 们却往往不切实际,容易产生全盘改造现实的空想,具有强烈的“乌托邦情结”。    
      这种空想的乌托邦情结既会害己,也会害人。    
      5。缺乏信仰    
      中产阶层,无论是白领还是民企人士,信仰是一个大问题。    
      《2003年中产阶层生存状态调查》报告,说:“在信仰方面,他们可算是一个信仰缺乏的群体,这无疑是引起精神危机的潜在原因。结果显示,将近80%的人没有任何信仰。”没有信仰,就会产生精神危机,最终在各种社会风波和政治风雨中丧失自我,迷失正确的方 向。    
      总之,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群体,我国中产阶层要真正成为未来小康社会的主流公民,还有 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他们只有抛弃自身的劣根性和不足,才能以与其优裕的经济状况相适应 的高素质为人们所认同,接受,而得到蓬勃发展。    
    


第六部分第173节 重构社会结构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例,这无疑为中产阶层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以人为本的知识经济时代也即将到来,一个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形成后,为个人成为中产者创造了条件。    
      然而,中产阶层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进入新的世纪,曙光高照,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旧的压力还没有消逝,新的竞争又不断涌现,机遇无处不在,挑战也无时不在,我国中产阶层面临着全方位的挑战 ,国内的竞争、国外的威胁、自己的前程、别人的压力、经济的、文化的……无不把中产者 的生存环境变得严峻又残酷。中产阶层的发展似乎前路关山重重。    
      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伟大的变革如决堤的洪水奔腾向前,一日千里……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中产阶层在机遇中发展,在挑战中前进,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一、机遇:重构社会结构    
      1扩大中产者比重社会学告诉我们:职业稳定、收入稳定、消费能力和生产能力都比较稳定的“中等收入者 ”群体的成熟,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在亚洲金融风暴中,韩国比有的东南亚国家恢 复迅速,这与韩国已经形成的庞大的“中等收入者”群体不无关系。    
      潮涌潮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飞跃发展,社会结构也正在向“橄榄型”现代社 会结构急速演变。    
      在中国深圳改革开放最早,经济也是最发达的,其社会结构最接近“橄榄型” ,深圳的“中等收入者”群体远比其他城市要壮大。 然而判断一个国家、地区是否实现了现代化,仅有3000美元的人均GDP是不够的, 还要看是否具有现代化的社会结构形态。    
      站在这样的角度,扩大社会中等收入者比重,对中国未来社会结构的良性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意义。    
      (1)两会速递:牛文元呼吁中国培育庞大中产阶层。    
      2002年3月12日,一年一度令人瞩目的全国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首席科学家牛文元站在历史和未来发展的高度,振聋发聩地说: “中国需要逐步培育并形成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以规范、优化财富分配结构,推动社会稳定有序。”此话一语波澜兴,“中产阶层”成为记 者和网络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    
      在记者采访中,牛文元介绍说,中国当前的社会财富分配按个人可支配收入,大致表现为15%的人拥有85%的财富,另外85%的人仅拥有15%的财富,这种人数上的“金字塔”和财富占有上的“倒金字塔”结构,直接导致中国贫富差距拉大,基尼系数平均已 达0。39,直逼0。 4这一警戒线。这一现象对于中国的飞速发展是极为有害的,并且可能进一步激化社会各种 隐潜的矛盾。    
      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国家统计局的网页早就有这类似的报道:“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但人们的满意度却没有同生活水平的提高成正比。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贫富差距有所拉大。”贫富差距拉大除了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的差距拉大外 ,另一主要表现就是“个人差距拉大。据测算,中国目前亿万富翁1000人,百万富翁300万人。与此同时,我国还有近500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最贫困的20%的家庭仅占社会全部家庭收入的4。27%;而富有的20%的家庭则占有全部收入50。24%,这方面的差距甚至超过了居西方国家贫富差距之首的美国。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贫富差距开始拉大,引起了人们的警觉,贫富差距问题一度成为 无论是社会学家还是经济学家十分关注的问题,面对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有的人甚至大声 疾呼:“贫富差距扩大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解决我国贫富差距问题,许多有识之士开始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牛文元院士就是其中一个。    
      “中国培育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已成为当务之急。”牛文元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认为,“庞大的中产阶层形成后,社会财富分配结构将变成中间大两头小的‘纺槌型’,或者叫‘ 橄榄型’,这对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施政的代表性、减少社会矛盾冲突,无疑会发挥积极作 用。”为此,牛文元建议加快城市化步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利用税收政策调节社会财富结构,以促进庞大中产阶层尽快在我国形成。    
      牛文元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据初步测算,再有30年左右的时间,即到2030年前后 ,中国将形成一个有一定规模且比较稳定的社会中产阶层。他称,这将为中国在本世纪中叶 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2)十六大: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例”亮出发展“中产”的旗帜。    
      2002年11月8日,走过了81年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新世纪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江泽民向全世界提出:中国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并以此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引 全国亿万人民迈向富裕和安康的途径之一,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和腾飞。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将有利于中国社会稳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原所长陆学艺教授说得非常肯定。    
    


第六部分第174节 中等收入者

    这位曾经组织社科院撰写《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报告》的知名社会学者认为,中共十六大 报告中提出的“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颇有新意,其中首次正式提出的“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最为突出。    
      三天之后,陆学艺教授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