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看看今年26岁的吴鹏的经历:少年吴鹏从江苏扬州移居北京。他从北京大学计算机 系毕业以后,就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修读博士学位,在那个时候接触到一些真正有兴趣搞互联网的人,且他在上课的过程中觉得,作为一个工程师,应该去硅谷朝圣 ,所以他离开学校到硅谷的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上班。在这里,吴鹏与他大学的同学兼好友刘 海碰在一起,在他们一起共事的过程中,觉得与其看别人搞网络业务,倒不如自己下海来搞 。
现在,吴鹏的第一间公司创业了一年被美国一家即将上市的公司收购;第二间公司网运 通讯刚刚收到1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正在做上市的准备;第三间公司GIME 是吴鹏和他的合作伙伴们寄予最大希望的,做的是一种互动式软件平台,包括网络教育的客户服务 。在互联网的基础上,GIME 为各种数码互动软件提供一个全球性的多媒体会议,网上 金融服务和企业资源规划等等。
吴鹏认为是他让父亲意识到从知本家到资本家的转变的重要性,从某种程度甚至可以说 他是父亲从一名科学家转型做企业家的带路人。也许这不太谦虚,但父子之间的互相影响还是从他们各自对科技与市场的认识中感觉到的。
吴健康认为,做科学家很简单,所面对的是一个“死”东西;而做企业家就不简单了, 他所面对的是一个不定的市场。他说:“技术在你的掌握之中,而市场并不在你的掌握中。 ”他认为,科技人员应该多学一点社会学。懂得与人交往,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的第一步。他说:“中国人太保守了!在倍速经济时代,我们应该对外界环境反应敏捷, 敢讲敢说,学习市场营销,还要学会找钱。”吴健康认为科学工作者除了技术背景,还要加上创业精神,科研人员的自身优势是具备 技术眼力,能够对产品市场有一种特别的洞察力。科研人员还需要创业精神,按商业模式建立公司,要到处去讲,去推销自己的产品和概念,去找种子基金,去找职业经理人,等等。 吴健康心目中理想的科学家形象要懂技术、懂市场、懂财务、懂法律。
如果说科学家父亲吴健康50岁才开始学做企业家,儿子吴鹏放弃名校读博士的机会,就 是意识到他的兴趣更多的在做一创业者。
吴鹏说:“定位准确一定会有好故事。”这个定位包括对自己的定位,对创业公司的定 位,对科技型公司管理者的定位。
吴鹏和他的伙伴第一次设计的软件产品卖给了雅虎、新浪,当时并没有赚太多的钱,但 产品被应用后,他陆续收到从非洲、新西兰等世界各地的邮件,夸他们的软件非常实用,吴鹏等人的心情真是非常兴奋。他说他在意的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感到满足的事,并且自己 做的事对同行有所贡献。”“己之所欲施于人”,在管理方面,他强调给被管理者足够的发挥空间,他认为,“高 科技人才最在意的也许不是薪水,而是一种满足感。”在美国开创第一间公司时,吴鹏和他的伙伴刘海两人开始成立了起步公司的必经之路— —筹集资金,在这方面,他们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问题,两人在硅谷只花了三天,就从一个专门投资起步的投资者手中获得第一笔投资资金。接着在新加坡开办第二间、第三间公司。
总结经验,吴鹏说:“定位时要端正心态,客户是谁、公司收入从哪儿来,市场在哪 儿,公司最大的卖点是什么?”他补充,“成功吸引风险投资的原因在于我们的产品开发是针对一个成熟的市场,有看得见的客户群,对市场前景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但归根到底是管 理队伍对市场有一个非常准确的看法。”吴家父子的沙场点兵的故事表明: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的地 位愈来愈高,分量愈来愈重。过去总是资本家唱主角,现在轮到知本家唱主角了。
在21世纪的天平上,知识的砝码愈来愈重,知识走向市场,就会变成资本,变成利润和财富 。知识已经成为推动历史车轮的主要动力。有人甚至预言,新世纪的游戏规则将是:“知 识雇用资本,知本家雇用资本家。”知本创富的力量将无比巨大。21世纪的中国将迈入知识 经济的门槛,虽然中国的知本家还太少太嫩,但他们正在迅速成长。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 世纪,也是中国知本家的世纪。
第三部分第69节 中产者致富的领域
二、中产者致富的领域
随着中产人士的不断增多,富裕仿佛垂手可得,许多人似乎轻轻松松地就步入了拥有轿车、 别墅的中产者行列。古话说:“女怕选错郎,男怕入错行。”那么,他们是在哪些行业起步 ,在哪 些领域“发家”的呢?致富的行业和领域对于一个人成其为中产者的意义有多大?这是一个诱人的话题。
1传统领域:长盛不衰
新的世纪,人们的目光往往聚集在那些紧跟时代前进的行业,网络、股票……但是传统行业 也并 非完全失去魅力,仍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许多中产人士就是从传统行业中奋斗出来的。 黄振业就是一个这样的佼佼者。
黄振业1961年9月出生于广州市白云区,父母都是农民。黄振业17岁高中毕业后回乡拿 过锄头,当过民办教师,后来又继续读业余学校,学机电专业……1980年6月,黄振业业余学习半年后,便找校长商量,要在学校旁边开一间 校办家电修理店,既方便群众维修电视机、电风扇,又能在实践中增加经济收入。校长欣赏这个聪明的年轻人,以每月向校方上交100元的条件应允了他。两年后,黄振业靠自 己过硬的技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赚了五六千元,距当时的“万元户”已近在咫尺了。
在“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号召下,雄心勃勃的黄振业发誓要做一个先富起来的 人。当时流传着“广东三个宝:医生、司机、猪肉佬”一句话,那就做司机这个“宝”吧。 黄振业花几百元考了车牌, 又花4000元买了一辆旧红卫牌汽车,1000元买了一辆摩托车,专为修路、建筑工程运沙而用 ,吃苦耐劳的他以辛勤汗水浇灌致富之花。
黄振业的生意越做越火红,一年后便开始承接土石方工程来做,车辆增加到3台,人也多了 十几个。由于政策不允许私人办车队,他便挂靠在集体车队里,到了1983年,22岁的他已拥 有10万元的存款了,并紧接着他大胆地承接了一个几十万的工程来做。
创业毕竟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经验和磨练。1984年黄振业接的一桩供水管工程,由于计 算失误,到后来才发现入不敷出,欠下了人家一笔工钱。黄振业在村外的水泥管里忍受着饥饿、蚊虫、脏臭,还有焦虑、忧心……整整躲了3个月,才想方设法逐步还清了欠债。
1987年随着政策放宽,黄振业名正言顺地成立起自己的车队,拥有了几百万产值 。同年,他开办了益通公司,实现了先富起来的愿望。
“我做什么事情不喜欢比别人先做一步,做老行业我熟悉,自然也就先获利一步 !”这就是黄振业的致富意识。
成立益通公司后,黄振业为了开阔眼界,走出国门看世界。1988年还是较少私人出国的年月 ,黄振业已多次通过旅游签证出国,去仔细参观人家的工厂企业,研究他们先进的管理之道和经营手法。
出境考察学习的经验虽不能全盘照搬,但黄振业由此却悟出了自己在传统行业中如何走的步 法。
在经历了从小本经营到办起车队后,黄振业又开始投资工业,生产不锈钢型材、电器设备 ,还有化妆品。1993年,黄振业又往建筑行业发展,投资近亿元建设全长十多公里的 广州萝岗1092省道 一级公路。该路连 接广汕公路和广深高速公路,是重要交通要道。这虽然是“高投入、慢回收”的长线投资, 但黄振业认为投巨资建公路、修桥筑路是造福千秋万代的善举。车辆与日俱增,投资公路 不存在激烈的竞争,未来获利可观。接着,黄振业在广州未来市中心——珠江新城,投入 8个亿兴建了益通大厦。
这样在短短十几年,30家企业的全面创办与先后获利,使黄振业的益通企业发展成为一个集 科、工、贸、投资为一体的跨行业、跨地区的企业集团,但是,无一例外的是他只是在那些 传统的行业里展身手,做文章,并取得了成功。
从黄振业成功的例子可看出传统行业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对于财富的积聚,无论是建筑 、纺织、化工,还是服装、餐饮、日常用品生产等,这些传统的领域都极具魅力。事实上, 许多如黄振业这样的中产者都是在传统的行业起步、腾飞的,他们或在这些行业中创业,或 从业,兢兢业业,努力奋斗,最终达到中产。
传统的行业从业人数多,并且市场已经成熟,竞争更激烈,利润更少,为什么传统的行业中 许多人仍然能够获取较多的财富,有较大的发展呢?这是因为传统行业多与人们的生产生活 息息相关,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例如,不管科技如何发展,社会如何进步,人们都 离不开服装、餐饮、建筑……等传统行业的生产,另外,传统的行业,对于大多数来说,一 般比较熟悉。选择在传统行业创业有如下优势:
(1)能够驾轻就熟,得心应手。
(2)能够拥有更多的信息,知道什么商品有市场、有前途,知道不同产品优劣及消费者的需 求,知道市场的发展方向。
(3)能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
(4)朋友多,门路熟,人际关系好,办事渠道畅通。
这样,事业兴旺就有了充分的条件。相反,如果所选择的为新兴行业领域,则人地生疏,信 息闭塞,办事门路不熟,事业发展就会受到许多制约。 对于从业者来说,选择传统行业也容易有较快或较大的发展。俗话说:“隔行如隔山”。选 择一个自己一无所知的行业作为发展事业的基地,往往需要很长的熟悉时间和适应阶段,甚 至有的工作需要从头学起,并且前途未卜。选择传统的行业容易较快进入职业角色,并且有 所作为。
第三部分第70节 致富的催生器
“别人卖电脑,卖技术,卖知识,我们干的纯粹是‘泥瓦匠’的行当。”某工科大学建筑系 毕业的小王是北京建筑总公司某工地的项目经理。他说:“不能说传统行业的工作不重要, 1998年 整个建筑行业4级及其以上的企业完成总产值就达到了1万亿,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还 多,这说明传统行业还是大有前途的。并且,我们身边许多人早已提前跨入了中产,虽然工 作环境没有写字楼那么好,一天工作下来满身尘土,但是,天天我开着自己的车上班下 班,这也不能说不是一种潇洒。”从2002年9月份开始,日本调查中心和北京世
研中舆市场调查有限公司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