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邃;语言朴素、真挚、自然,感情色彩强烈。

(邵明才)


《祖国,我回来了》诗歌,未央作,发表于《人民日报》1953 年2 月
20 日。诗人捕捉了志愿军战士从朝鲜前线凯旋的急切心情以及跨过鸭绿江那
特定时刻和特定地点的深切感受,通过对一江之隔的中朝土地上两种截然不
同的景象的对比描写,抒发了志愿军战士既深深眷恋着祖国的赤子情怀,又
强烈地挂念着饱受侵略战争之苦的朝鲜兄弟的真挚感情,歌颂了志愿军战士
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全诗感情色彩浓烈,在语言上吸取了我国
古典诗歌的一些表现手法,采用整齐划一、两两相对的句式,反复咏叹,前
后呼应,读来琅琅上口。

(邵明才)


《驰过燃烧的村庄》诗歌,未央作,发表于《长江文艺》1954 年第3
期。诗人通过一个传递公文的志愿军战士策马驰过被敌机轰炸而燃烧的村
庄,救起一个全身裹着火的孩子的经历的描述,声讨了敌人的残暴罪行,表
达了誓灭强盗的坚强决心,形象地揭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和必要性,
歌颂了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全诗以紧张激烈的战斗生活为背景,把
对敌人的仇恨和对人民的爱寓于客观场景的描绘之中。句式简洁,节奏急促。
在艺术表现上别具一格。

(邵明才)


严阵(1930~)山东莱阳人。当代诗人。1946 年参加革命,历任《胶东
日报》、《安徽文艺》编辑、副主编,安徽省文艺创作研究室副主任,中国
作协理事和安徽分会常务理事等。1954 年开始诗歌创作,《老张的手》是他
的处女作和成名作,后有主要诗集《春啊,春啊,播种的时候》、《江南曲》、
《红石》、《渔女》、《琴泉》,政治抒情诗《竹矛》等。新时期出版诗集
《旗海》、《淮河上的姑娘》、《乡村之歌》、《喜歌》。此外还有《长江
在我窗前流过》、《樱花集》等短诗集和长篇叙事诗《红色牧歌》、《降龙
记》。其中《江南曲》、《竹矛》为代表作。严阵五十年代的诗以歌颂农村
新生活为主要内容,六十年代的诗表现江南农村生活。他将古典诗歌的意境
和民歌的轻丽融为一体,画面明媚,格调轻柔。

(邵明才)


《采菱歌》抒情诗,作者严阵,写于50 年代末,收入1961 年上海文艺
出版社出版的诗集《江南曲》。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生活的优秀之作。选
材上,不以表现重大事件见长,而以挖掘日常劳动生活的内在美取胜;感情
表达上,不以意境的深远含蓄见长,而以具体景物描写的精细生动取胜。诗
作把采菱女月下采菱的景物、动作、神态乃至情绪描写得非常逼真,给人以
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艺术感受。这首诗就象一幅色彩鲜明的江
南水乡写生画,把劳动的欢乐提炼成劳动的诗情,又把诗情融入明丽的画面
中,诗情与画意巧妙地融为一体,给人以喜悦的激情和美的享受。

(周立勋冯恩大)


白桦(1930~)原名陈佑华,河南信阳人。当代作家、诗人。1947 年参
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创作组组长,总政治
部创作室创作员,海燕电影制片厂编剧,武汉军区话剧团编剧等职务。现为
上海作协专业作家,中国作协理事。1946 年开始发表作品,1950 年以后,运
用诗歌、散文、小说、电影文学剧本等多种体裁从事专业创作,至1957 年,
先后出版诗集《金沙江的怀念》、《热芭人之歌》,叙事长诗《鹰群》和《孔
雀》,小说集《边疆的声音》和《猎人的姑娘》,电影文学剧本《山间铃响
马帮来》等。近期发表诗歌《阳光,谁也不能垄断》和《春潮在望》,而《曙
光》和《今夜星光灿烂》则是话剧力作。《春潮在望》获1979~1980 年全国
中青年诗人优秀新诗奖。白桦初期诗歌于秀丽轻柔中见豪迈刚强,新时期则
注重回顾和思索。


《孔雀》叙事长诗,作者白桦。发表于《长江文艺》1957 年第1 期。诗
人创造性地运用傣族民间关于召树屯和穆鲁娜的爱情传说,写出了一个动人
的故事。长诗叙述劲班加王子召树屯在湖边看见并爱上了勐董板国王的七女
儿穆鲁娜公主,在神龙的指点下,二人结为夫妻。后来,由于奸人暗算,夫
妻久经离乱,最后经过努力和斗争,终于团圆。长诗塑造了王子和孔雀公主
的形象,强调了穆鲁娜的勤劳智慧及其与人民的联系,突出了国王的专制与
暴虐,从而歌颂了召树屯与穆鲁娜纯贞执着的爱情。全诗除歌头“相见歌”
外,共分二十六章,在结构和形式上吸收了傣族文学和“赞哈”的一些特点;
想象瑰丽奇异,语言优美,富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邵明才)


李国文(1930~)江苏盐城人。当代作家。1949 年在中央戏剧学院研究
部工作,于50 年代发表处女作小说《改造》,粉碎“四人帮”后,以创作成
名作中篇小说《月食》(《人民文学》1980 第3 期)重返文坛。此后出版长
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花园街五号》,短
篇集《第一杯苦酒》等。长篇小说是李国文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其作品把
当代社会的重大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下展开,故事性强,富于传奇
色彩。结构上采取双线或多线开放式并引入电影艺术的蒙太奇手法;情节上
讲究巧合和戏剧性,使故事波澜起伏,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刻画人物形象
采用白描手法,注重内心世界的开掘,并从多角度多层面加以渲染,人物富
于立体感。语言瑰丽、流畅。

(邵明才)


《冬天里的春天》长篇小说,李国文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年
出版。小说以某大型军工动力厂党委书记兼厂长于而龙回到阔别30 多年的游
击根据地查找暗杀自己妻子芦花的凶手为线索,通过对他回故乡3 天之间的
经历、见闻、联想、回忆等的叙述,概括了近40 年间的生活内容。解放前,
从贫苦的渔民子弟成长为解放军骑兵团长;解放后,担任现代化大工厂的厂
长;“文革”期间被打成阶下囚,后又平反恢复工作。他妻子芦花在战争年
代被谋杀于石湖。他1977 年重返故乡时,终于查清凶手竟是混进党内并与自
己共事多年的王伟宇。小说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展示了革命事业艰苦曲折的
历程,揭示了只要党在,人民在,我们的事业就会走向胜利的思想主题。小
说曾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邵明才)


《花园街五号》长篇小说,李国文著。发表于《十月》1983 年第4 期。
小说写的是改革浪潮中挑选接班人所产生的矛盾与斗争。故事以临江市“花
园街五号”这幢俄式洋房为中心展开,着力描写了前任市委书记吕况、现任
市委书记韩涛、第一副市长丁晓、韩潮的原秘书刘刽等人的关系纠葛及心态,
并通过对历史的和现实生活的描述,表现了人民将是历史的主人的主题,同
时也显示了改革的艰难:现实需要突破,而历史压在现实上的残骸又十分沉
重。《花园街五号》在艺术上独具特色:构思新巧,双线开放式的结构使作
品展开了广阔的生活画面;情节错综复杂,虚实相间,悬念迭出,引人入胜;
象征意义幽远,发人深省。

(邵明才)


邓友梅(1931~)原籍山东平原,生于天津。当代作家。1942 年参加八
路军当交通员,1945 年在新四军当过通讯员、文工团员、见习记者。1953
年至1955 年曾入中央文学讲习所学习,结业后长期深入生活并担任过建筑公
司的基层领导工作。邓友梅早期作品以《在悬崖上》影响较大。近年来以创
作中短篇小说为主。其中中篇小说《追赶队伍的女兵们》是一部力作,短篇
小说《我们的军长》、《话说陶然亭》等影响广泛。出版有《邓友梅短篇小
说选》、《邓友梅创作集》等。邓友梅擅长写北京市民生活题材的民俗小说,
如《寻找画儿韩》、《烟壶》、《那五》等,很受瞩目和欢迎。这也是他对
小说美学的新的追求和探索,为当代小说开辟了一个新的题材领域。

(邵明才)


《在悬崖上》短篇小说。作者邓友梅。发表于《文学月刊》1956 年9
月号。小说通过一对夫妻爱情生活的矛盾与裂痕,严厉批判了自私自利的丑
恶灵魂,歌颂了高尚的革命情操,以含蓄的哲理为人们敲响了警钟。作品叙
述解放初期某设计院一位技术人员的妻子思想进步、端庄大方、作风朴实,
二人生活美满和睦。但自从风流活泼的加丽亚来到设计院后,技术员觉得妻
子呆板土气,夫妻生活出现了不和谐。最后经过组织的帮助,他们终于和好
如初。小说直面人物思想感情固有的矛盾和波澜,以真实细致的心理描写,
表现了复杂而丰富的人物性格,特别是对男主人公在爱情变异过程中所产生
的种种心理状态,写得尤为出色。

(邵明才)


《那五》中篇小说,邓友梅著,发表于《北京文学》1982 年第4 期。描
写清王公大臣的后代那五,自幼娇生惯养,身无一技之长。清王朝覆灭,他
失去了生活的依靠,便先后倒卖瓷器哄骗洋人,当低级小报记者诈骗市民,
买文稿借以成名,假扮阔人捧戏子赚点小钱等等,均以失败收场。解放后冒
充小说家,竟被安排进某文化机关任职。。。那五的可悲就在于他的寄生性,
在他的身上,几乎集中了八旗子弟的所有特点。作品通过他的大半生经历,
写出从民国初到解放前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及众生相,揭示了这样的社会必
然灭亡的命运。运用细节描写和对话,维妙维肖地塑造了那五这个形象,文
笔流畅老辣,采用北京方言,朗朗上口,韵味无穷,是“市井小说”的代表
作之一。曾获1981—1982 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邵明才)


《烟壶》中篇小说,邓友梅著,发表于《收获》1984 年第1 期。小说的
中心人物乌世保是八旗武职世家后代,虽闲散在家,但高兴时仍自称“它撒
勒哈番”。家业衰败后,虽然拉不下贵族架子,但尚能“随遇而安,乐天知
命”,安分守己,并有好学之心。他遭到已沦为泽人家奴的徐焕章的陷害,
坐牢10 年8 个月,狱中结识了善画烟壶内画的聂小轩,学会了这种工艺,出
狱后以画烟壶内画为生。小说以白描手法刻画了乌世保这一家破之后走上自
食其力道路的八旗后裔的形象。小说以19 世纪末复杂、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
级矛盾为背景,通过风俗世相的描写,从侧面透露出那个特殊时代的政治气
候和民族情绪,描绘了一幅清末的北京风俗图。在语言运用上,从叙述语言
到人物语言都是韵味十足的北京口语,体现了作者对“民俗学风味小说”的
美学追求。该作品获1983—1984 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周立勋冯恩大)


丁一山(1931~)原名薄殿辅,曾用名丁力。河北宁河人。当代剧作家。

1948 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做过宣传队员、小报编辑。1963 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他的创作活动始于1952 年,抗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