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将灭亡,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歌颂了革命者在
酷刑考验下英勇不屈的高尚品格,塑造了大义凛然、智勇双全的重庆地下党
工运书记许云峰的动人形象,刻画了具有高尚情操、顽强斗志的江姐以及齐
晓轩、华子良、成岗等优秀共产党人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革命英雄形象;
同时还成功刻画了不少反面人物,个性鲜明地写出了他们的凶残、阴险、虚
弱的本质。作品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通过在特殊环境中一场场特殊的战斗,
充分揭示了英雄人物崇高而丰富的精神世界,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全
书情节跌宕起伏,波澜变幻,扣人心弦,被称为当代文学史上一部悲壮的史
诗。从1961 至1977 年,再版20 多次,累计发行700 万册,是中国当代文学
作品中发行数量最多的一部。国外有10 种以上不同文字的译本,受到国内外
广大读者的好评。
(晓雨)
贺敬之(1924~)笔名艾漠、贺进、荆直等,山东峰县人。现代诗人。
1937 年入滋阳县乡村师范学校。1938 年流亡到湖北读中学,并参加抗日救亡
活动。1940 年夏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学习,次年加入共产党。1945
年与丁毅执笔创作了《白毛女》。抗战胜利后到华北联合大学工作。解放战
争时期参加土改工作。这时期的诗歌收入《朝阳花开》。建国后,任《剧本》
和《诗刊》编委,被选为中国戏协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理事,还先后担任
文化部副部长和代部长,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书记文艺领寻小组副组长
等职。建国后,他创作了《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有较
大影响的政治抒情诗。建国后到文革前的诗,结为《放歌集》。粉碎“四人
帮”后,他创作了长诗《中国的十月》和《八一之歌》。
(周立勋冯恩大)
《白毛女》新歌剧,贺敬之、丁毅编。这是我国现代第一部民族新歌剧。
共分五幕十六场。1915 年初创作并排练,上演后在民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获1951 年度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白》剧根据1940 年前后在晋察冀边
区广泛流传的“白毛仙姑”的故事改编。河北省某县杨格庄的恶霸地主黄世
仁逼死了佃户杨白劳,抢走了他的独生女儿喜儿。喜儿在黄家受尽折磨,并
被黄世仁奸污。在佣人张二婶的帮助下,喜儿逃进深山,过着野人般的生活,
渐渐变成“白毛女”。由于她常常到奶奶庙偷吃供果,被误认为“白毛仙姑”。
八路军打过来,在山洞里找到了喜儿,逮捕了黄世仁,喜儿和被压迫的农民
翻了身。歌剧通过喜儿的悲惨遭遇和翻身解放,表达了“旧社会把人逼成
‘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白毛女》在学习民间秧歌剧、
秧歌舞的基础上,广泛汲取我国传统歌剧和西方歌剧的优点,把诗歌、戏剧、
音乐、舞蹈熔为一炉,创造了我国现代歌剧新的形式,为我国民族新歌剧的
发展做出了贡献。
(周立勋冯恩大)
《回延安》诗歌。作者贺敬之。发表于《延河》1956 年第6 期。诗篇
共5 章,描绘了作者重回阔别十年之久的延安时的激动心情。通过回忆在延
安战斗成长的经历,表达了对延安“母亲”的无比眷念和无限爱戴,衷心地
赞颂延安在革命进程中的历史功绩,激励人民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为社会
主义建设而奋斗。全诗采用了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
以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和清新质朴的语言,描绘了延安的风土人情和社会
风貌,并恰当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收到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周立勋冯恩大)
《放声歌唱》长篇抒情诗。作者贺敬之。发表于1956 年7 月1 日、7
月22 日,9 月2 日的《北京日报》。这是诗人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35 周
年的日子里,献给党和祖国的一首政治抒情长诗,共5 章。先从生活在新中
国的强烈幸福感落笔,抒发了要放声歌唱的渴望;继而铺张叙写,描绘了祖
国无数神奇变化和人民群众创造性劳动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发出歌颂“带
领我们这样地创造了奇迹”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主旋律;接下来将历史和
现实融为一体,成功地塑造了中国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又通过自己参加革
命的经历和深切感受,深化了主题;最后,通过对明天的展望,表现了对未
来的畅想。长诗直抒胸臆,气势磅礴,激情奔放,格调高亢,具有强烈的时
代精神。
(周立勋冯恩大)
《桂林山水歌》诗歌,作者贺敬之,发表于《人民文学》1961 年第10
期。这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又是一曲深情的《祖国颂》。作者以虚写实,
移情于景,描绘了桂林山水难以言状之美。抒发了诗人对祖国锦绣河山的无
比热爱和为祖国“挥洒汗水”绘新容的思想感情。诗人在诗中创造了一种动
人的优美意境,笔蘸豪情,泼墨挥彩,以大写意的笔调,描绘出桂林山水的
美妙动人,歌唱祖国的青春容貌,抒发了战士对祖国的爱情,诗中有画,诗
情画意,水乳交融,溶成一杯浓香葫郁的醇酒,饮之令人陶然沉醉。全诗采
用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多用对仗、复沓句式,韵味轻柔浓郁,富有浪漫
主义情调与时代色彩。
(邵明才)
《雷锋之歌》抒情诗。贺敬之著。发表于1963 年4 月11 日《中国青年
报》。诗篇在广阔的时代背景的高度上塑造了光彩夺目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的光辉形象,歌颂了雷锋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思想品格。诗人把
歌颂雷锋与歌颂党、歌颂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交织在一起,揭示雷锋精神产生
的历史必然性,并提出和回答了“人应该怎样生,路应该怎样行”这一饱含
哲理的重大主题。在诗体的构造上,诗人采用了多层次的主体结构和整齐的
“阶梯型”句式排列,气势澎湃,语言铿锵有力。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周立勋冯恩大)
袁鹰(1924~)原名田复春。后改名田钟洛,江苏淮安人。当代诗人。
1934 年随家迁往杭州,抗战爆发后随家移居上海。在上海读完大学后,
做中学教员。1945 年7 月入党。1945 年12 月~1946 年11 月任上海《世界
晨报》记者、编辑和编辑主任。1947 年1 月至5 月编辑上海《联合晚报》副
刊《夕拾》。次年编辑《新文丛》,同年底任上海《新民报》特约记者。上
海解放后任《解放日报》记者、编辑。1952 年底调《人民日报》社工作。袁
鹰在散文、诗、报告文学、儿童文学等方面都有突出成绩。主要作品有:散
文集《第一个火花》、《红河南北》、《第十个春天》、《风帆》、《非洲
火炬》、《悲欢》,诗集《江湖集》、《花环》。儿童文学作品有游记《丁
丁游历北京城》,诗集《簧火燃烧的时候》等8 部,散文集《胡伯伯向你们
问好》,儿歌集《唱一唱北京》等。
(周立勋冯恩大)
《井冈翠竹》散文。作者袁鹰。写于1960 年10 月。这是袁鹰的代表作。
散文以真挚深切的情意,为井冈山的竹子描绘出一幅幅闪烁着革命光彩
的动人画面,为革命战争年代和建设时期记录下一件件振奋人心的史实,是
一首革命精神的赞歌。作者运用富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手法,以抒情的笔致,
通过对井冈山毛竹的描写和赞美,抒写了井冈山人的光辉业绩。作者时而描
写、叙述,时而议论、抒情,或拟人、象征,或排比、对仗,传神写意,情
思连绵,赋予翠竹以人的思想感情和战斗气质,揭示出翠竹的象征意义,充
满了诗一般的激情、柔情和豪情。
(周立勋冯恩大)
茹志鹃(1925~)曾用笔名阿如、初旭,祖籍杭州,生于上海。当代女
作家。祖上曾在杭州经营生丝,后来家道中落,两岁丧母后父弃家出走,为
其祖母所抚养,靠做翻绦棉、糊火柴盒等手工糊口。13 岁祖母去世,被送进
孤儿院,只断断续续上过四年学。1943 年到苏中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四军,在
苏中军区前线话剧团文工团工作。建国后,先后任华东军区文工团分队长、
创作组副组长,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文艺月报》编辑、小说散文组组
长,《上海文学》编委等职。1950 年开始创作,出版短篇小说集《高高的白
杨树》、《静静的产院》、《草原上的小路》,话剧剧本《不带枪的战士》,
散文集《惜花人已去》,中篇小说《她从那条路上来》,文论集《漫谈我的
创作经历》等。
(周立勋冯恩大)
《百合花》短篇小说,作者茹志鹃。发表于《延河》1958 年第3 期。
这篇小说写的是1946 年中秋发生在我军前沿包扎所的一个小插曲。一个年
轻、腼腆、淳朴的通讯员去一个结婚三天的新媳妇家借被子,没借来,很难
过,羞涩真诚的新媳妇明白了部队打仗是为老百姓后,便把她唯一的嫁妆—
—那条枣红底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借给了小通讯员,后来小通讯员为掩护
民工而牺牲,新媳妇又用这条百合花的被子为小通讯员成殓。小说歌颂了人
民军队和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亲切动人。细
致入微的心理刻划,诗意的舒缓动人的节奏,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柔婉浓
郁的抒情调子,构成了作品的独特风格。
(周立勋冯恩大)
《剪辑错了的故事》短篇小说。作者茹志鹃。发表于《人民文学》1979
年第2 期。小说是对1958 年错误的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共产党干部老甘与农
民老寿在战争年代亲如一家,患难与共,在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大跃进的年
代他们却由隔膜发展到对立:为了放粮食高产的“卫星”,毁了即将获得丰
收的大片梨园,种上小麦,老寿因反对成为“绊脚石”,老甘却由公社书记
升为县委书记。小说以老寿的意识活动为线索,采取时序颠倒跳跃、历史回
忆与现实的交织描写,意识活动与梦幻互相流动等表现手法,将四十年代的
解放战争中和五十年代的大跃进中老甘对群众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进行对
比,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作品曾获1979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周立勋冯恩大)
黄宗英(1925~)。浙江瑞安人,出生于工程师家庭。著名表演艺术家、
女作家。1941 年16 岁时走上舞台,四十年代后期己成为著名电影演员。1958
年以后,她的演员生活渐渐“淡出”,而作家生活渐渐“淡入”。她的作品
主要有:散文、报告文学集《一个女孩子》、《星》、《橘》、《小木屋》,
电影文学剧本《在祖国需要的岗位上》、《上海英雄交响曲》。
(周立勋冯恩大)
《大雁情》报告文学。作者黄宗英。发表于《十月》1919 年第1 期。
这是黄宗英最有代表性、影响最大的一篇力作。作品描写了先进科学工作者
秦官属的坎坷遭遇。秦官属原是西安植物园杨树树种优选研究专题的业务组
长,“文革”中,有人要锯掉园内仅存的外国稀有杨树树种,她发了最大的
一次脾气,受到迫害。1972 年她到洛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