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人民的品质、感情与美德,在艾青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
艾青走上诗歌创作道路后,深沉地歌唱土地,歌唱农民,歌唱广大劳苦大众
为反抗黑暗、压迫与残暴而进行的斗争。在这首诗里,作者通过对自己乳母
的回忆和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从而姓;有
短命的大家闺秀,也有出身名门的妓女。在作者笔下都写得生动、真切、感
人,展现出旧社会一幕幕人间悲剧。对大人物给以轻蔑地讽刺,对小人物寄
以深切的同情。感情充沛,文笔优雅,语言流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申海田)


姚雪垠(1910~)原名姚冠三,河南邓县人。现代小说家。1929 年夏考
入河南大学法学院预科,因参加学潮斗争被捕,出狱后被开除学籍,从此开
始以投稿、教书、编辑为生。陆续发表短篇小说《差半车麦秸》、《红灯笼
故事》、中长篇小说《牛全德与红萝卜》、《戎马恋》、《新苗》、《重逢》、
《春暖花开的时候》、《长夜》。1949 年上海解放后,在私立大夏大学教书。
1951 年调到河南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1957 年被错划为“极右分子”,在逆
境中开始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第1 卷译成日文后荣获日本文部省、
外务省颁发的文化奖。第2 卷曾于1983 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1978 年当选
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文联主席。

(彩娥)


《李自成》长篇历史小说。姚雪垠著。全书预计写五卷,已出版三卷,
分别于1963、1977、1981 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小说以明末清初的广阔
社会生活为背景,描写了李自成所代表的农民起义军和崇祯皇帝为代表的统
治阶级武装之间的斗争,并以此为主体,多侧面地表现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政
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等状况,展示了明清之际的民族矛盾、皇宫中
最高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以及农民起义军内部的矛盾,从而总结了中国农
民战争的规律和经验、教训。作者以宏大的气魄描写了三百多个历史人物,
成功地塑造了一批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李自成、崇祯皇帝的形
象更为成功。小说突出的艺术成就是,把历史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结合起来,
为历史小说的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作品结构宏大而谨严,采取多线索复
式发展和分单元集中描写的方法,纵横交错,活泼多姿,民族风格鲜明。小
说第二卷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

(周立勋冯恩大)


钱钟书(1910~)江苏无锡人。现代学者、作家。1933 年清华大学毕业,
赴英、法留学,研究外国文学。回国后曾在西南联大、清华大学等校任教授。
他不仅是一位研究西方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成绩卓著的学者,而且是一位具
有独特艺术个性的讽刺小说作家。他的小说,在题材方面有新的开拓,并有
杰出的心理描写和机智的讽刺艺术,在四十年代就享誉文坛。他的代表作《围
城》被誉为新的《儒林外史》,并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享誉海内外。其它
作品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等。

(刘思俊)


《围城》长篇讽刺小说。钱钟书著,写于1946 年底,1947 年出版。小
说以抗日战争初期为背景,以主人公方鸿渐出国留学“镀金”归来,恋爱失
意,任教穷乡,违愿结婚,被迫失业,夫妻反目,前景渺茫等生活遭遇为主
线,写出了一批欧美留学生回国后的种种人生相。作品开拓了现代小说创作
的一个特殊的生活领域——三十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一部分上层知识
分子的生活,塑造出一大批栩栩如生的知识分子形象。小说通过对这群知识
分子命运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造成人物不幸命运的社会环境,从而在客观
上宣告了一个时代的即将结束。在艺术上,小说既有细腻微妙的心理描写,
又有辛辣机智的讽刺,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
的《儒林外史》,在中国现代文坛上独树一帜。出版一年半时间内再版三次,
已有英、法、德、日、俄、捷六种文字的译本。

(刘思俊)


吴强(1910~1990)江苏涟水县人。现代作家。1918 年在本镇读小学。
小学毕业后考入师范,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读到大学,其间几经失学,当过
酒店学徒和小学教师。1933 年春参加左联,发表散文、小说。1938 年8 月在
皖南参加新四军。193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部队做文化宣传和政治工
作,曾任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长,业余从事创作。建国后,被调到华东行政区
和上海市工作,仍从事业余创作。1960 年7 月被选为中国作协理事。1962
年被选为作协上海分会副主席。吴强的作品有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话剧
及文学评论等。其代表作是著名的长篇小说《红日》。

(周立勋冯恩大)


《红日》长篇小说。吴强著。完成于1957 年。小说通过沈振新、丁元
善所率领的一个军的战斗经历,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解放战争时期山东战场的
历史面貌。从1946 年秋第二次涟水战役我军失利开始写起,中经1947 年2
月的莱芜大捷,到同年5 月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王牌军整编七十四
师结束,揭示了解放战争形势的根本性转变——我军由弱到强,逐步发展壮
大;敌军由强到弱,逐步走向崩溃。有力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
以革命战争反对国民党反革命战争的伟大斗争,歌颂了解放军指战员的英雄
气概。小说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成功地塑造了军长沈振新、副军长梁波、
团长刘胜、连长石东根,以及敌师长张灵甫等血肉丰满的形象。结构主次分
明,战争的描写中穿插了许多日常生活画面,有张有驰,波澜起伏,是当代
文学中描写战争取得显著成就的长篇小说之一。

(周立勋冯恩大)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河人,现代女作家。中学
时代喜欢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去北平,进女师大附中学习。
1932 年开始为报刊写稿,1933 年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出版。
1934 年与萧军去青岛又到上海,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成为30 年代文坛上
活跃的女作家。1936 年东渡日本疗养。1937 年回国,同端木蕻良、胡风等人
创办《七月》,之后先后到武汉、西安、重庆等地,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
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1940 年与端木蕻良去香港,1942 
年病逝。她的代表作是《生死场》,结集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商市街》、
《桥》、《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短篇小说集《牛车上》、《旷
野的呼唤》,还有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杨世谷)


《生死场》长篇小说。萧红著,1935 年容光书局出版。小说共十七章,
以1931 年“九·一八”事变前后东北人民的生活斗争为题材。前十章写的是
“九·一八”事变前哈尔滨附近的一个农村的生活,作品通过二里半、王婆
和金枝三户劳动人家一些日常琐事,折射出被压迫人民群众血与泪的控诉。
后七章写九·一八事变后,亡国的现实促使人们从麻木状态中惊醒过来,眼
光转向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赵三那深沉的“我不当亡国奴,生是中国人,死
是中国鬼”的誓言融进整个民族的精神和情绪中。萧红怀着对失去的东北故
乡土地的眷恋,描绘出一幅“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
“力透纸背”的图画,(鲁迅《萧红作(生死场)序》)《生死场》是三十
年代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下生活和斗争的名作之一。

(杨世谷)


《呼兰河传》长篇小说。萧红著,写于1940 年12 月。这是萧红回忆在
故乡呼兰河的童年生活的小说。作者用风趣的笔调勾划出了北国小城死气沉
沉的生活,这里任何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如一匹马陷于泥坑,两个学徒打
架,都会引起一阵风波,紧接着又很快恢复平静。春夏秋冬,生老病死,循
环往复,人们依时随分,活着吃饭,死了完事。多么卑琐、愚昧!作家在回
忆中搜索那辛酸往事,塑造了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王大姑娘等被
污辱被损害的形象。呼兰河这北方小城就象罐头盒,什么人都会被窒息而死,
然而到死他们也没明白过来。这正是作家所悲哀的。整部作品回荡着感伤、
低回、凄清的调子,通过这些普普通通人物的不幸生涯,有力地揭示了封建
制度的野蛮。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本身具有极大的否定力量,使人们感到现实
非变革不可。

(周立勋冯恩大)


蒲风(1911~1942)原名黄日华,学名飘霞,笔名蒲风、黄风,广东梅
县人。现代诗人。幼年在家乡读小学,1927 年开始诗歌创作。后去印尼与友
人合编文学刊物。1930 年辗转到上海,入中国公学学习。1932 年与穆木天、
杨骚、任钧等发起“左联”领导下的“中国诗歌会”,创办会刊《新诗歌》。
1935 年东渡日本,参加左联东京友盟的活动。1936 年春夏之际回国,在福州、
汕头、梅县、厦门、广州等地辗转流徙,所到之处邀约青年作者举办“诗歌
座谈会”。1938 年在广州参军,同年加入共产党。1940 年10 月到新四军军
部工作。1942 年8 月12 日病故于皖南,解放后追认为烈士。蒲风写过各种
诗体:抒情诗、叙事诗、讽刺诗、墙头诗、传单诗,出版过15 部诗集,代表
作是《茫茫夜》。

(周立勋冯恩大)


《茫茫夜》诗歌。作者蒲风,发表于1933 年。全诗以母子对话的形式,
写一个在风狂雨暴的黑夜里,贫苦的老母亲怀念失踪的儿子。她不了解儿子
何以别母离妻“远离乡里”,盼望儿子早日归来。儿子青是农村中年轻一代
的觉醒者,他离家参加“穷人军”,为了大众的解放而斗争。诗中塑造了“青”
这个觉醒的农民形象,通过他安慰和鼓舞千百万纯朴善良的母亲。诗歌反映
了农民对剥削者压迫者的抗争,表现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追求,感情深沉炽
热,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形式灵活自由,语言通俗,体现了左联关于诗歌
大众化的主张。

(周立勋冯恩大)


叶紫(1912~1939)原名俞鹤林,湖南益阳人。现代小说家。1927 年“马
日事变”中叶紫的父亲、姐姐均遭杀害,他本人被通缉,逃出家乡,开始流
亡生活。1933 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左联”,和别人合力创
办《无名文艺》,发表了第一个短篇小说《丰收》,获得好评。1935 年出版
短篇小说集《丰收》,鲁迅为其作序。1936 年加入中国文艺家协会。1939
年为贫病所迫去世,年仅27 岁。短短几年共发表小说、散文近40 篇。多年
酝酿的长篇小说《太阳从西边出来》、中篇小说《菱》等作品都未能完成。
叶紫的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山村一夜》及作者自编而未能出版的《叶紫散
文集》。

(彩娥)


《丰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