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先后在云南民族学院、云南民族事务委员会、云南文联工作。他发表了
许多反映彝族人民生活的作品,出版了长篇小说《欢笑的金沙江》,短篇小
说集《挣断锁链的奴隶》,儿童读物《寄自小凉山》。
(周立勋冯恩大)
《欢笑的金沙江》长篇小说。李乔著,写于1955 年。作品分《醒了的
土地》、《早来的春天》、《呼啸的山风》三部。在解放战争中被击溃的国
民党残余逃入凉山,制造民族矛盾,破坏民族团结。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感召
下,彝族人民识破敌人的阴谋,协助解放军消灭了残匪,开始建设和平的新
生活。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彝族党员干部丁政委的形象,刻画了彝民领袖沙马
木札、磨石拉萨、木锡骨答和娃子阿火黑日、阿罗等的性格,歌颂了党的民
族政策的伟大胜利,是一幅彝族人民归向祖国大家庭的历史画卷。
(周立勋冯恩大)
高云览(1910~1956)笔名健民,福建厦门人。现代作家。13 岁读完小
学,因家庭困难无力升学。1926 年去上海同乡会馆办的不需交费的泉漳中学
读书。1927 年加入共青团,热爱“普罗文学”,开始为报刊写稿。1927~1932
年先后在厦门、漳州等地教书。1932 年夏重到上海,在公时中学教书,并加
入左联。1937 年去马来亚麻坡中学任教务主任。日本帝国主义攻下马来亚
后,去苏门答腊。1946 年在马来亚参加中国民主同盟。1949 年被新加坡英当
局以“红色商人”之名逮捕,驱逐出境。1950 年回国定居天津。小说有《前
庭》、《春秋劫》和《小城春秋》等。
(周立勋冯恩大)
《小城春秋》长篇小说。高云览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年出版。小
说以1930 年震动全国的厦门大劫狱为素材,反映了从1927 年到1936 年厦门
这个南方城市所经历的革命春秋。革命者吴坚、四敏、何剑平在同反动势力
的斗争中不幸被捕,在狱中,他们经受了严刑拷打的考验,最后在党组织的
帮助下越狱脱险。作品生动地描绘了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激烈复杂的斗
争,歌颂了先烈们勇于牺牲的崇高精神,塑造了知识分子何剑平等人的形象,
表现了他们在斗争中的成长。作者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情节与场面,运用精
当、传神的对话刻画人物,情节摇曳多姿,引人入胜。
(周立勋冯恩大)
曹禺(1910~)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
庭。现代剧作家。中学时代对戏剧发生浓厚的兴趣,阅读了大量的西方剧作。
1933 年大学毕业前夕完成了处女作《雷雨》,1934 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
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宣告了一个杰出的现代剧作家的诞生。大学毕业后考
入清华大学研究院研究生,从事戏剧研究,不久终止。1935 年创作《日出》。
1936 年创作《原野》。抗战爆发后,辗转于长沙、武汉、重庆等地,先后创
作《蜕变》、《北京人》。1946 年去美国讲学。次年回国,写出电影文学剧
本《艳阳天》。建国后曾任中国戏协理事、副主席、主席,作协书记处书记,
全国文联委员等职。1954 年创作话剧《明朗的天》。1962 年与人合作,由他
执笔写成了历史《短剑篇》。1978 年完成了历史剧《王昭君》。
(周立勋冯恩大)
《雷雨》四幕话剧,作者曹禺,发表于1934 年《文学季刊》4 期。清光
绪20(1894)年,无锡周公馆要给少爷娶一个阔小姐,在大年三十之夜把已
同少爷生了两个孩子的女仆侍萍逐出家门。侍萍被赶走时,大儿子周萍被留
下,带走了出生才三天的二儿子大海。侍萍投水自杀被救,流落到天津。为
了抚养孩子,侍萍嫁给了鲁贵,生了女儿四凤。后来鲁贵和四凤到资本家周
朴园的公馆当佣人,鲁大海在周家的煤矿上当工人。象当年周朴园引诱侍萍
一样,周萍又玩弄了四凤。早已与周萍私通的周朴园的妻子繁漪为阻止周萍
与四凤的关系,把侍萍招到周家。同时鲁大海作为罢工工人代表也来到周公
馆找周朴园谈判。由于侍萍与大海的到来,周朴园三十多年来的罪恶被揭露,
周、鲁两家的关系也被揭穿。在一个雷雨之夜,四凤触电自杀,繁漪所生的
周家二少爷因救四风而死,周萍开枪自杀,繁漪绝望出走,侍萍、大海愤然
离去。周公馆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崩溃。剧本结构紧凑,人物形象个性鲜
明,将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和众多的人物形象非常巧妙地纳入舞台所规定的
有限的时间空间内,显得集中有力。语言凝炼简洁、准确明晰,不仅具有个
性化、动作性特点,而且富有诗意。为现代话剧提供了典范。
(周立勋冯恩大)
《日出》四幕话剧,作者曹禹,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 年出版。该
剧以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大都市为背景,以交际花陈白露为中心,以陈在大旅
馆的客厅和三等妓院为场景,描写了不同阶级的各种人物。上层阶级有银行
经理潘月亭、洋奴张乔治、市绘李石清、富孀顾八奶奶、面首胡四、流氓黑
三和没出场的黑暗势力操纵者金八等,他们荒淫糜烂,吃喝玩乐,打情卖俏,
投机取巧,为非作恶;下层社会有小职员黄省三、无家可归的“小东西”、
三等妓院的翠喜等,他们挣扎在死亡线上,过着苦难悲惨的生活。通过对比,
剧作揭露了资产阶级压榨劳动人民的罪恶,抨击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黑
暗社会。结构庞大而不庞杂,不以情节巧合来制造“戏”,而是通过现实的
生活画面和“走进走出的活人”来感染观众。
(周立勋冯恩大)
《原野》三幕话剧,作者曹禺,1937 年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原野》
描写了农民仇虎复仇而终于自杀的悲剧故事。仇虎的父亲被恶霸焦阎王所
害,妹妹被送进妓院惨死,未婚妻金子被迫成为焦阎王儿子的续弦,他自己
被送进监狱,土地被占,房屋被烧。仇虎从狱中逃出后决心报仇,这时焦阎
王已死,只剩下他的瞎老婆和儿子大星。仇虎与金子重温旧情后杀死了焦大
星,并借焦老太婆之手杀死了大星和前妻生的儿子黑子,留下瞎老婆子活受
罪。正当仇虎和金子准备逃走时,由于瞎老婆子暗中报告,侦缉队包围了他
们。仇虎和金子逃进了黑森森的树林,迷了路,仇虎的精神也开始错乱。侦
缉队包剿过来,金子逃了出去,仇虎自杀而死。剧本表现了豪绅地主对农民
的残酷剥削和农民不可抑制的反抗,表现了对豪绅统治的愤恨和对农民命运
的关切与同情。剧本的矛盾冲突颇为诱人,富于戏剧魅力的场面和对话,显
示了曹禹高超卓越的技巧。
(周立勋冯恩大)
《北京人》三幕话剧,作者曹禹,1941 年11 月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
版。它以抗战前北京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纠纷为题材,展示了封建社会的颓败
和腐朽及其必然进入历史棺材的历史趋势。曾家是世袭着祖宗尊荣的封建士
大夫家庭,虽仍保留着堂皇的表面,但内里都被蛀空了:要债的逼到门上,
大客厅也租给人住,家庭成员面临着崩溃的未运却忙于勾心斗角,互相倾轧。
老太爷曾皓靠祖上的遗产过了几十年寄生生活,以致败落到用房产和寿木抵
债;大少爷文清软弱无能,连爱的勇气都没有;女婿江泰穷困潦倒,满腹牢
骚;大媳妇思懿两面三刀,心思用在家庭倾压和弄权上。通过描写这些人物,
剧作为旧社会唱了一曲深沉有力的挽歌。《北京人》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
色,是曹禺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旧社会不公
道世界的强烈仇恨。
(杨桂芹)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歌。作者艾青,写于1937 年12 月。通过
对在日本帝国主义蹂躏下的中国人民在战争灾难中挣扎的图景的描绘,抒发
了诗人对祖国和人民前途命运担忧的深厚感情。诗人满怀悲愤地向同患难的
亲人倾诉着自己人生道路上的痛苦与不平,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
和出卖民族利益的罪行。诗人关于个人身世的感叹由于是和广大人民的命运
联结在一起的,因而具有时代感和典型意义。
(刘思俊)
师陀(1910~1988)原名王长简,笔名芦焚等,河南妃县人。现代作家。
1931 年到北平谋生。“9·18”事变后,投身学生运动,并开始小说创作。
1936 年秋到上海,此后长期居住上海。抗战时期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
协会”,曾任上海苏联广播电台文学编辑。抗战后曾兼任上海文华电影制片
公司特约编剧。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上海出版公司总编辑、上海电影创作
所编剧,作协上海分会理事等职。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谷》、《里门拾
元》、《野鸟集》、《果园城记》、《石匠》等,中长篇小说《马兰》、《结
婚》、《无望村的馆主》和《历史无情》等,散文集《黄花台》、《江湖集》、
《看人集》等,游记《保加利亚行》,话剧《西门豹》、《大马戏团》等。
(周立勋冯恩大)
《果园城记》短篇小说集。师陀著。1946 年出版。由18 个既独立又有
某种联系的短篇组成。从各个方面不同角度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作者“想象中
的小城”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特别着重刻画了小城中二三十年间兴衰变
化的各类人物及各式家庭的变迁。有历尽兴衰的封建地主,也有劳碌终生的
平民百创作的又一高峰。
(周立勋冯恩大)
艾青(1910~)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浙江省金华县贩田蒋村
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被称为中国诗坛的“泰斗”和“王子”,在国内外
享有盛誉。1928 年夏入杭州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翌年去法国留学,靠勤工
俭学专攻绘画艺术,1932 年回国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国活
动,7 月被法国巡捕逮捕,1935 年出狱。在狱中创作发表了诗歌《大堰河—
—我的保姆》,震动诗坛。抗战开始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创作了大量诗
歌,《向太阳》和《火把》两首长诗曾产生强烈的反响,受到读者的欢迎。
194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和
人民文学副主编。《归来的歌》、《雪莲》曾获1979 年~1982 年全国优秀
新诗(诗集)一等奖。主要作品有《大堰河》、《他死在第二次》、《黎明
的通知》等几十首诗作。
(杨桂芹)
《大堰河——我的褓姆》诗歌。作者艾青,作于1933 年1 月14 日,
于1934 年5 月1 日在《春光》杂志社上正式发表。现已被译成日、法、德、
英、意、俄、捷克、瑞典等多国文字,是我国新诗发展史上的重要成果,是
各国人民喜爱的名篇。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大堰河。
大堰河是一个保姆的名字,艾青1—5 岁的孩提岁月,都是在大堰河家度过
的。大堰河不仅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艾青,而且她那纯朴、善良、勤劳的劳
动人民的品质、感情与美德,在艾青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
艾青走上诗歌创作道路后,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