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艺术感染力,富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夸张大胆,
意境雄阔。语言艺术也是诸子散文中成就最高的。感情充沛,嘻笑怒骂,皆
成文章。用语的新奇,是《庄子》的创造性所在。《庄子》在中国文学史上
有突出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裴秀丽)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县)人。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生活在战国后期七国争雄时代。
其理想是把楚国变成富国强兵之邦,因受谗害先后两次被放逐。著有《离骚》、
《九歌》、《九章》、《天问》、《招魂》等。屈原不仅是我国继《诗经》
后把诗歌创作推向新阶段的卓越文学家,且是一位具有进步思想的政治家。
作为爱国诗人,他在吸收民间文学基础上,采用民歌形式,创造了句法参差
灵活的骚体诗,开始了从集体创作到个人创作的新阶段。把民间文学和文人
创作统一起来,为历代作家开辟了一条正确的创作道路。他的作品是中国浪
漫主义的源头,直接影响了后世浪漫主义的创作。骚体诗这种新体诗的创造,
是他的一大贡献,为汉赋产生提供了借鉴,形成了以美人芳草为寄托的新艺
术手法。从1852 年起,屈原作品就在国外译成多种文字;1953 年被列为世
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裴秀丽)
《离骚》诗歌。屈原作。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最长最伟大的浪漫主义抒
情诗作,总计373 句,2490 字;作于屈原放逐江南之时,是诗人充满爱国激
情的忧愤之作。全诗分前后两部分,从篇首至“岂余心之可惩”为前部分,
表现了诗人“虽体解吾犹未变兮”的决心;从“女媭之婵媛兮”到篇末为后
部分,表现了他“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的以死殉自己理
想的决心。《离骚》通过诗人一生不懈斗争和身殉理想的坚贞行动,表现了
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祖国的战斗精神和光辉峻洁的人格。集中体现了诗人
的美政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它虽是一首抒情诗,却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现实
性,不愧是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的伟大诗篇。
(裴秀丽)
《九歌》一组诗歌的总称。屈原作。是屈原根据民间流行的祭神巫歌加
工再创的一组抒情诗。共十一篇。前十篇是《东皇太一》、《云中君》、《湘
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
鬼》、《国殇》,分祭十种鬼神。《礼魂》是最后祭祀结束时的送神曲。《九
歌》中所祭祀的神,包括天神、地神、人鬼三类。而所写各种神鬼都具鲜明
的形象,又都具有世人的性格特征;描划的环境气氛都切合不同对象的身份,
同时融进了屈原个人丰富的想象和对生活的深刻的体验。这些诗色彩瑰丽、
真挚感人,充满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深受读者喜爱。《九歌》不仅是一幅
色彩斑烂、腾云驾雾、乘甲凌波的群神图,同时也是一幅人间百种情思亲昵
万转的风俗画。
(裴秀丽)
《天问》诗歌。屈原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篇奇特的杰作。其意为“问
天”,即“向天责问”,屈原从天地阴阳、日月星辰、季节气候等自然现象
到神话传说、历史事件提出了170 多个问题,对向来被认为是最高主宰的
“天”表示了大胆的怀疑和否定。全诗共计370 多句,1500 多字,是诗人在
极度思想愤激中,对社会、自然以及生活中各种事物发生的怀疑和质问。这
首诗形式上有鲜明特色:四言为主,每四句一节,但不限于四字一句和四句
一节。这种不拘一格的形式与诗人深沉的思考和活跃的想象互为表里,显示
了屈原超人的艺术才华。诗中寄托了诗人举贤授能、反对奸邪的思想;从中
也可看到屈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诗中保存了不少神话和古史资料,奇异
瑰丽,想象奇特,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是我国文学史上一朵奇葩。
(裴秀丽)
《九章》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
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九篇诗歌的总称。屈原作。一
般认为不是一时一地之作,绝大部分是在失意被逐放期间写的。这组诗除《桔
颂》外都是悲愤沉郁、政治性很强的抒情诗。《九章》各篇创作年代,大概
以《惜颂》最早,它是作者被谗见疏以后所作。《抽思》是怀王时被流放汉
北所作,故诗中有“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之句。其余七篇均为顷襄王时
被放逐江南所作,其中《哀郢》为郢都被秦攻破后作,表现了久放的苦痛和
对祖国危亡的忧虑。《惜往日》是绝笔,也是他最后一首述志诗,另《思美
人》和《悲回风》作于何时未定。《九章》和《离骚》一样是诗人在同腐朽
的贵族集团进行激烈的斗争中写成的,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感情,具有强
烈的政治性和抒情性。语言华美,富有表现力。
(裴秀丽)
《招魂》诗歌。屈原作,是一篇想象丰富,辞采瑰丽的奇文。是屈原被
流放江南时据民间招魂词的写法而创作的。全文由引言、招魂正文和“乱辞”
三部分组成。《招魂》最突出的特点是:每隔一句用一个“些”字做结尾。
“些”和“兮”都是楚国方言,而“些”字又是楚国巫觋咒语的旧习;诗人
正是把民间流行的习惯语言引入自己的创作。关于本篇的主旨。一般认为是
屈原在招楚怀王之魂。《招魂》的主体部分是招魂词,其内容即王逸所说,
“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实际上是说楚国以外的任何地方都不
好,唯楚国才有美妙柔和、光彩夺目的意境。想象奇特,大胆夸张。《招魂》
是屈原爱国思想的体现,其按方这一铺陈以及将场面分层描写的方法,深深
影响了司马相如等人的赋作。
(裴秀丽)
荀况(约前313~约前238)字卿,也称孙卿,苟况是战国后期赵国人。
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战国七雄争城
夺地、连年战争的时代。他治学兴趣很广,哲学、政治、经济以至于文学,
他都注意研究。他曾游学于齐国,三为祭酒,在齐国都临淄稷下讲学多年,
后去秦国考察,见过秦昭襄王和秦相范睢。二回赵国,在赵孝成王面前议论
过用兵打仗的事。他的抱负始终未得到施展,晚年在楚国任兰陵(在今山东
苍山西南兰陵镇)令。春申君死,遂废官从事著作和教育,著书数万言。死
后葬于兰陵。弟子中著名的有韩非和李斯。荀况的否认命运、不信天命、不
事鬼神、不法先王、人本性恶等学说和见解,批判和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
思想,发展了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他的《赋》篇,实开咏物赋之先河,
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刘水平)
《荀子》散文集。荀子及其门徒的著述。约写于战国末期。那时,七雄
争战,各国局势动荡不安。《荀子》现存32 篇。是战国末期儒家重要著作之
一,也是先秦理论散文的重要著作。《荀子》一书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哲
学、政治、经济、文学等方面,其中《赋》篇和《成相》篇是用独创的文字
形式写成的。《荀子》文章,主要是长篇专题论文,其特点是组织绵密,文
辞繁茂,长于说理,风格深厚,善于运用类比和引证的方法来反复说明问题。
《荀子》已发展成论点集中、论证缜密、结构谨严的议论文。篇幅较长,标
题起概括议论中心的作用。是先秦论文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荀子提炼出
不少言简意丰的警策语句,广为流布,启迪后人。其《赋》篇,则以四言韵
语为主,而杂以散文形式,实开汉代咏物赋先河。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刘永平)
商鞅(约前390~前338)公孙氏,名鞅,亦称卫鞅。卫国人,战国时
政治家。少好刑名之学,曾辅助秦孝公实行变法,取得“民以殷盛,国以富
强”的效果。因功封于商,号为商君,因称商鞅。
《商君书》又名《商君》、《商子》,是商鞅及其后学的言论著作集。
《汉书·艺文志》著录29 篇,现存24 篇。以推行法治、注重农战、极刑厚
赏为中心主张,而以宫国强兵为宗旨。语言风格冷峻廉悍,朴实无华,体现
了法家不事文饰、务求明白实用的特点。从论说文的角度看,该书文体多样,
或先综合后分析,或先分析后综合,兼用归纳演绎、首尾呼应。有时也运用
比喻、排比、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和寓言故事以增强说理的效果和形象性。
(路秉灿)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后期韩国人。出身贵族,与李斯同为荀
况的学生。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学思想之集大成者。战国末期七雄中的韩国,
已陷入“主卑国危”的局势。韩非屡次上书韩桓惠王建议变法图强,均未被
采纳,于是著《孤愤》、《五蠹》、《说难》等十余万言。秦王政(即后来
的秦始皇)读后大为赞赏。逼韩王安遣韩非入秦,尚未任用,即遭李斯、姚
贾陷害,被迫自杀于狱中。他的著述被后人辑成《韩非子》一书。韩非思想
的核心是他的以法术为中心,法、术、势三结合的政治学说,为新兴地主阶
级夺取政权,建立专制主义国家准备了理论武器。在哲学思想上,发展了荀
卿的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不断变化,不同时代应采用不同的政治措施,
反对“复古”和“法先王”。韩非是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也是战国
著名的散文家。他的艺术创造,大大丰富了先秦文学的宝库。
(刘水平)
《韩非子》散文集。共55 篇。大部分是韩非所作,但也有后人窜入的
文章。战国末期,七雄中韩国最弱,做为韩国贵族的韩非曾屡谏韩王而不见
用,乃著《显学》、《孤愤》、《五蠹》、《说难》等十余万言。他吸收儒、
道、墨各家学说,综合商鞅的“法”治,申不害的“术”治,慎到的“势”
治,提出了一套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法制学说体系,
以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建立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的需要,有进步性。《韩非
子》中的文章有论著,有说经,有辩难,可谓形式多样。其文章体裁的系统,
语言的严密斩截,说明问题的透彻周详,援引论据的坚实有力,寓言故事和
历史材料的巧妙运用,标志着先秦论说文发展的新阶段。其寓言故事,开了
《说苑》、《新序》的先河;《五蠹》、《孤愤》、《说难》等,很为散文
大师司马迁所称赞。
(刘永平)
晏婴(?~前500)春秋时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历经灵公、庄
公、景公三世。景公时为相,以节俭力行、危言危行显名于诸侯。《晏子春
秋》记述春秋时齐国晏婴言行的散文作品。旧题晏婴撰,实为战国时人搜集
他的言行及遗闻轶事编辑而成。今本《晏子春秋》共8 篇,分215 章,每章
记述一事。其中多以晏子即事劝谏景公治国利民、贤明为政为内容。他或犯
颜直谏,或析义明理、或婉言讽劝,发人深省,表现了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