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存前两部。蒙古史又分为三卷;第一卷上编为突厥蒙古部族志,下编为成吉
思汗及其先祖纪;第二卷为窝阔台,察合台,拖雷、贵由、蒙哥、忽必烈,
铁穆耳等成吉思汗后裔史:第三卷是伊利汗国史。《史集》蒙古史部分内容
丰富,材料比较可靠,可与《蒙古秘史》、《元史》互相参证补充,有很高
的史料价值,有原苏联科学院东方研究所的《史集》波斯文校勘本和俄译本;
有余大均,周建奇据俄译本转译的中文本,商务印书馆出版。
(刘超文)
《太平金镜策》元赵天麟撰。8 卷。赵自称东平布衣,生卒无考。是书
以建八极、修八政、运八枢、树八事、畅八脉、宣八令,示八法、举八纲为
纲,而系以六十四子目。元刊本8 卷,极罕见。明永乐间编的《历代名臣奏
议》中已收录,散见于有关各门。其文皆俪偶之词,无所建白,又冠以进表
一篇,语意弇鄙,两江总督于《四库全书》编纂时揉得以进,《四库全书》
收于存目中。
(刘超文)
《无冤录》元王与编著。2 卷。法医学著作。元至大元年(1308),王
氏任浙江海盐县令时以《洗冤集录》和《平冤录》为蓝本,参照当时的检验
制度,结合自己的心得写成此书。上卷分尸帐式,尸帐例等官吏章程十七项,
下卷分今古验法不同,检验用营造尺,食气嗓之辨和妇人怀孕死尸等死伤辨
别十三项。后该书曾传入日本和朝鲜。
(刘超文)
《河防通仪》我国10 至14 世纪(宋、金、元三代),治理黄河的重要
文献。记述了当时的河工结构,材料和计算方法,以及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经
验。原著者沈立,在宋庆历八年(1048 年)“采摭大河事迹,古今利病,为
书曰《河防通议》,治河者悉守为法。”(《宋史·沈立传》)。原书早已
失传,现存本为元瞻思(清改为沙克什)在至治元年(1321 年)根据沈立原
著及建炎二年(1128 年)周俊编著的《河事集》和金代都水监所编的另一《河
防通议》整理改编而成。由四库馆臣从《水乐大典》中辑出,书分六门,门
各有目。“凡物料、工程、丁夫、输运、以及安椿,下络,叠埽、修堤之法,
一一咸备。”
(刘超文)
王思诚(1291~1357)元代政治家,字致道,究州嵫阳人,七岁时便能
背诵《论语》、《孝经》,出身农家,至治元年进士,授管州判官,改翰林
国史院编修官,至正二年升为监察御史,建议“拘囚至于饿死,不若加杖而
使速死”。(语出《元史》183 卷),对于为取贿赂而诬告良民的松州贪官,
如数治罪。王思诚调任秘书监丞,修撰辽、宋、金三朝历史。召为国子司业
时,国于监之间相互哄斗。王思诚罢免带头起哄者五人,降级七十人,使相
互间和睦处事。曾“夜不解衣”镇压红巾军起义。行枢密院椽史田甲,因受
贿东窗事发,畏罪潜逃,有人便把田甲的老母逮了起来。王思诚见后,于心
不忍。田甲老母得以释放。至正十七年(1357),王思诚被召为国子祭酒,
当时正卧病在床,闻命即起,死在赴任的旅舍中,年六十七岁,谥号献肃。
(艾临)
苏天爵(1294~1352)字伯修,人称滋溪先生。元朝大臣。真定(治今
河北正定)人。国子学生出身。曾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至湖北查案,平反
了许多冤狱。顺帝初年历充淮东、山东肃政廉访使,又宣抚京畿,大事兴革,
以此遭宰相所忌,不久罢官。后再起为江浙行省参政。至正十二年(1352 年)
在饶信(在今江西东北部)等地镇压红巾军,死于军中。其谙熟元代文献,
辑有《国朝(元)文类》,著作有《国朝名臣事略》和《滋溪文稿》。
(王军)
《元朝名臣事略》元苏天爵撰。15 卷。原称《国朝名臣事略》,成书
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以前。从一百二十余篇碑传和其他文章中辑录元
代前、中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学者四十七人的有关资料,扼要说明他们
的生平活动。体例仿朱熹《名臣言行录》和壮大珪《名臣碑传琬琰集》,而
又有所变通。所载碑记、行状、家传为多,而有删节。元代许多重要碑传,
早已散失,赖此书得以部分保存。明修《元史》的一些列传即取村于此。有
中华书局影印元刻本。
(刘超文)
《元文类》元苏天爵选编。元代诗文总集,原名《国朝文类》。70 卷,
目录3 卷。选录元代诗文,分为四十三类。元中书省认为所收诸篇“有神治
道”足以”黼黻太平”,命江南行省以学校钱粮刊板印行。书中保存了若干
篇原集已佚的诗文、有一定的资料价值。后人或与姚铉《唐文粹》,吕祖谦
《宋文鉴》并称。有影印元刻本,有《四部丛刊》本,通行有清光绪间江苏
书局刻本。
(刘超文)
杨维桢(1296~1370)元代诗人、书法家,号廉夫,山阴(今浙江绍兴)
人。母李氏,梦见月亮上的金钱落在怀里,生下维桢。父在铁崖山建一座楼,
绕楼植梅百株,集书数万卷,去掉梯子,叫维桢在上面苦读五年,终使考中
泰定进士。故杨维桢自号铁崖。因洁身做物,竟一直当了十年的场盐司令。
曾为辽、金、宋三史作《正统辨》。官至江西儒学提举。年值兵荒马乱,杨
维桢浪迹于浙西山水间。张士诚屡召不赴。洪武二年,朱元璋召修礼乐书志,
也被谢绝了,杨维桢说哪还有快入士的老太婆再嫁人的呢?作《老客妇谣》
一文,以示不仕两朝之意。第二年,朱元璋派车把他接到阙廷。杨维桢只住
一百一十天,一编成书志体例便告请还家,到家便去世,享年七十五岁。宋
濂有诗赞道:“不受君王五色诏,白衣宣至白衣还。”杨维桢长于乐府诗,
内容或以历史和神话为体裁,或取材于元末时事。诗学李贺,风格奇诡,明
初有“文妖”之讥。杨维桢的书法也以“狂怪”著称,不斤斤计较晋唐法度,
虽有“未合格”处,却能以气势取胜。正如书法家吴宽所说:“(杨书如)
大将班师,三军奏凯,破斧缺斨,倒载而归。”著作有《东维于文集》,《铁
崖先生古乐府》、《真镜庵募缘疏》等。
(艾临)
《元史》明宋濂等撰。纪传体元代史。210 卷。修于洪武二年至三年间
(1369—1370),两次修撰仅用331 天。全书有本纪47 卷,志58 卷,表8
卷,列传99 卷。记元太祖称成吉思汗(1206 年)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
间一百六十多年史事。本书根据元十三朝《实录》、《经世大典》、后妃功
臣列传及诸家所撰行状、墓志表状修成,保存了较多史料,尤以天文、历、
地理,河渠四志材料最为珍贵。但成书过于仓促,《元朝秘史》等重要资料
也没有运用,对蒙古源流,中西交通亦多未加叙述,译名,史实都有不少错
误,甚至一人两传,编次混乱芜杂。对元末起义领袖来立一传,在纪传中涉
及者均称“妖人”、“盗赋”。有中华书局点校本。后人改作的有魏源《元
史新编》、邵远平《元史类编》,洪钧《元史译文证补》,屠寄《蒙兀儿史
记》,柯劭《新元史》等。
(刘超文)
脱脱(1314~1355)元朝顺帝时大臣。字大用,蒙古蔑里乞氏。自幼在
伯父家长大。15 岁时为泰定帝皇太子怯怜口怯薛官。元统二年(1334),任
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再迁同知枢密院事。至元四年(1338),进御史
大夫。至正元年(1341),任中书右丞相。至正三年(1344),主持编修辽、
宋、金三史,任都总裁官。至正四年(1345),因病辞去相位。至正八年(1349),
任太傅,总理东宫事。至正九年(1350),重被任命为中书右丞相。至正十
一年(1352),为解决国库不足,变更钞法,印造交钞,铸至正通宝钱,令
民间通用,造成钞法混乱。同年,因黄河决白茅堤、金堤,冲坏盐场,征发
黄河两岸兵民17 万沿河筑堤,使黄河恢复故道,因时紧工迫,官吏舞弊,导
致了元末农民大起义。八月,治河工程完毕,以功赐世袭答刺罕号。至正十
二年(1453)九月,率兵镇医徐州芝麻李红巾军,进行屠城,因镇压农民起
义有功被封为太师,仍为右丞相。至正十三年(1354)三月,领大司农事,
屯田京畿,兴水利、立法佃种。至正十四年(1355),率军镇压张士诚起义
军,进攻高邮(今属江苏),未克。元顺帝顾忌脱脱位高权直,借口“劳师
费财”派人到军中削其官爵,元军一时人心大乱,被张士诚一举击渍。至正
十五年(1356)春,被流徙云南。同年十二月,脱脱被元顺帝派人毒死。至
正二十二年(1373),方昭雪恢复官爵。
(王军)
《宋史》是记载两宋历史的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赵匡胤称帝、北宋正
式建立(960 年)到元军破崖山、南宋灭亡(1279 年)共320 年的两宋历史,
是“元中书右丞相总裁脱脱”等38 位史学家集体编撰而成。该书卷帙繁多,
是我国二十四史中分量最大的一部,共496 卷,其中本纪47 卷记载了16 位
帝王;志162 卷共分15 志,是我国历代史书中志书最多的一种,几乎占全书
篇幅的1/3;表32 卷,只有《宰辅表》和《宗室世系表》两种;列传255 卷,
共分为22 类,篇幅最大,占全书分量最重。该书体例完备,材料真实,志书
详细、史料丰富,又加上是国家有关机构主持集体编写的史书,所以《宋史》
成为研究宋代历史的最主要的史著,在史学史上占有一席之位。
(吴秀霞)
《金史》元脱脱等撰。135 卷。修于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至四年。
纪传体的金代史。凡本纪19 卷,志39 卷,表4 卷,列传73 卷。金代原有实
录,刘祁《归潜志》、元好问《中州集》、《壬辰杂稿》也多记金事。元初
玉锷根据这些材料。修成《金史》,顺帝时所修《金史》即以王书为底本修
成。故《金史》详略得当,首尾完密,条例整齐,为元修三史中最好的一部。
有中华书局点校本。元顺帝时,脱脱为相;决定辽、金、宋三国均为正统,
各系年号,分修三史。次年,《金史》成。三史编写人员除汉族外,还有畏
兀儿学者和蒙古学者,开创了中国史学吏上各民族史学家合作修史之先例。
清人施国祁有《金史译校》10 卷,很有参考价值。
(刘超文)
《辽史》元朝脱脱等撰。元朝至正三年(1343)四月,脱脱依据辽耶律
俨所修《实录》和金陈大任《辽史》的旧本,兼采他书,稍加编次,至次年
三月,仅11 个月就编成。全书116 卷,纪传体,其中本纪30 卷,志32 卷,
表8 卷,列传45 卷,国语解1 卷,记载了上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下至天祁
帝耶律延禧二百余年辽政权兴衰的历史,但对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缺载。因
其修书时间短促,难免草率,加之没有广泛采用宋人著作,因此前后矛盾,
自相矛盾、史宴错漏之处甚多,但因它是现存的唯一的一部比较系统、完整
地记载辽朝历史的典籍,故是研究辽朝兴亡的重要资料。1974 年,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