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业抱负,但是仕途一失意,就心灰意冷了。在群雄逐鹿的隋唐之际,并没
有什么积极的行为。归田后,常以阮籍、陶潜自比,作诗也处处模仿他们,
但缺乏陶诗那种内在的理想和热情。诗多以田园山水为题材,透露出一种全
身远害的避世思想,而在闲适情趣的抒写中,也往往寓有抑郁不平的感慨。
诗以五言见长,较好者有《野望》、《秋夜喜遇王处士》、《赠程处士》等。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有《东皋子集》。
(刘申敬)
《野望》五言律诗,王绩作。《野望》共八句,40 言。诗中描写了夕阳
西照、满树秋色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冷寞荒凉的感受;而对牛群晚归和猎人
返回的情景交代,又寄托了作者对田园山水的向往和避世隐居的心情。诗写
秋色景物,但却深深地涂上了一层忧郁黯淡的感情色彩。诗句清新朴素,格
律谨严,真切感人。是出现得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
裁》中说:“五言律前此失严者多,应以此章为首”。
(刘申敬)
卢照邻(637?~689?)字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北京市大兴
县)人。唐初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曾做过邓王府典箴及新都尉。
一生不得志,又患风疾,手足痉孪,成为残废。曾作《五悲文》以说明自己
的遭遇,后因不胜病痛,投颖水而死。诗以七言歌行体为最佳,词采富艳,
内容广阔,意境清迥,以韵取胜。他既继承了宫体诗,又变革了宫体诗。代
表作有七言歌行《长安古意》。
(刘申敬)
《长安古意》七言歌行,“唐初四杰”之一卢照邻的代表作。共68 句,
476 言。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借用历史题材,以纵横奔放、富丽铺陈
的诗笔揭露了当时都城长安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有如云的车骑、壮丽的宫
馆,也有贵族们豢养的歌姬舞女。诗中还写到游侠子弟、廷尉、御史、执金
吾,乃至骄横的将相等形形色色的人物,纷纷来到市井娼家的情景:“娼家
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氢,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但诗
中又指出这一繁华狂热、堕落颠狂的生活终于会发展到空虚幻灭的结局。诗
中的清词丽句,委婉顿挫,使入觉得韵味深厚,而不流于浮艳。明胡震亨说
他的诗“领韵疏拔,时有一往任笔,不拘整对之意。”这首诗正是他这种风
格的代表作。
(刘申敬)
骆宾王(640?~684?)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擅长七言歌行,
是“初唐四杰”之一。少负才名,曾在道王李元庆府供职,历任武功、长安
两县主簿及侍御史,不久得罪入狱,贬临海县丞,忧忧不得志。睿宗光宅元
年(684),随徐敬业在扬州(今江苏扬州市)起兵反对武则天,写了著名的
《讨武曌檄》,事败被杀。骆宾王因从军和任低级官员,曾到过幽燕、蜀中、
西北和东南各地,生活道路与宫庭诗人不同。在诗歌的语言、技巧方面承先
启后,对改革初唐华丽而内容贫乏的诗风起了一定的作用。他的代表作有七
言诗《帝京篇》和五言诗《在狱咏蝉》。有《骆临海集》10 卷传世。
(刘申敬)
《在狱咏蝉》五言律诗,“唐初四杰”之一骆宾王作。共八句40 言,
写于公元678 年秋。骆宾王为侍御史时,“数上书言天下大计,后(武则天)
曌怒,诬以法,逮系狱中”。(胡应麟《补唐书骆侍御传》)在《在狱咏蝉》
中,作者借蝉自喻,用比兴手法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地寄托了自己遭谗被诬
的悲愤心情。“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自己如蝉一样,有翅难飞,有
口难开,虽然心志高洁,但浊世昏昏,无处表白。表露了他对迫害自己的不
平,从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黑暗。诗中对仗工整,语言凝练,寓情于物,
物我合一,富有艺术感染力。
(刘申敬)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以讨伐武则天为题材的檄文。骆宾王作于光
宅元年(684 年9 月)。这篇檄文一开始先从武则天的本性、出身、经历等
纵向的历史方面揭其老底,又从她对待帝、后、臣下、家属等横向的有关人
员方面指出其罪恶,证明她人伦败坏至极,是亡国灭君的祸殃根;中间写李
敬业出身如何高贵,势力何等强盛,檄文从天时、人事、权势、强弱等方面
说明李敬业必将取得成功,不容置疑;最后说在朝诸君讨逆有责,身膺国家
重任,都应该看清形势,尽快决定何去何从。骆宾王的这篇檄文,一向被认
为是檄文中的佳品,它完全具备了檄文的事昭、理辨、气盛、辞断四个要求,
气势雄健,语句铿锵。充分发挥了骈文的音乐美,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感
情充沛,一气注下,略无停滞,清人评之为“雄伟”,历代传诵不衰。
(刘申敬)
《帝京篇》七言歌行。骆宾王作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从武功主簿
调任明堂主簿时。沿用了唐太宗开创的诗题,吸收了汉赋铺张扬厉的特点,
用七言歌行的艺术形式,表现了京城长安的繁荣景象、上层社会的优游宴乐
生活,抒发了下层知识分子的困顿失意之情。也极力描绘了帝京的宏伟壮丽,
但这仅是作为一种陪衬,主要表现的是在这繁华表象掩盖下的社会丑象以及
中下层知识分子对繁华表象背后隐藏的种种社会危机的清醒认识。《帝京篇》
从立意上摆脱了纯粹歌功颂德的桎梏,成为一篇富于现实精神的优秀作品。
“当时以为绝唱”,是和卢照邻《长安古意》齐名的初唐杰作,为盛唐诗歌
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刘申敬)
杜审言(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后迁居河南
巩县,唐代“近体诗”奠基人之一。唐高宗咸亨元年(670 年)进士,曾任
隰城尉、洛阳丞,后贬为吉州司户参军。武则天时授著作佐郎、膳部员外郎。
唐中宗神龙初年被流放到峰州,不久又任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土。是唐
代大诗人杜甫的祖父,他的作品多为五言律诗,格律谨严,风格雄浑,对律
体诗的完成颇有贡献。代表作有五言诗《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和七言诗《赠
苏绾书记》。后人辑有《杜审言集》传世。
(刘申敬)
《和普陵陆丞早春游望》五言律诗,杜审言作。共八句,40 言。作者
在江阴县任职时,同晋陵县陆丞春游,惊喜早春物候一新,写了一首《早春
游望》,作者用原唱同题写了这首诗和他。江南早春风光明媚,和朋友一起
游览,本是愉快的事,但由于作者此时已宦游近二十年,诗名虽高,却仍然
远离京城,心情不爽,所以作者这首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
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有满腹牢骚在言外。结构谨严,
情景交融,语言讲究,对仗工整,似未加雕饰,而工致精巧。给后世作者以
很大影响。
(刘申敬)
王勃(649~676)字子安,蜂州龙门(今山西河津西北)人。“初唐四
杰”之一。唐高宗李治麟德初年应举及第,曾做过几任小官,都因故被革职,
后来渡海探望父亲,溺水受惊而死。他是一位才学兼富的青年诗人,写过多
种学术著作。在诗歌创作上,他和那些宫庭诗人走着不同的道路,他的诗偏
于写个人生活,虽未脱尽齐梁绮丽风习,但流丽婉畅之中有宏放浑厚的气象,
意境较高,初步突破了宫体诗束缚,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后人辑有《王
子安集》。名篇有五言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山中》以及骈文《膝王
阁序》等。
(刘申敬)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一首抒情五言律诗,
是诗入在长安做官时,为送朋友到蜀地任县尉时所作。这首赠别诗共八句,
40 言。它摆脱了一般赠诗的陈套,写得开阔挺拔,语壮情深,不仅表现出作
者对好友的深厚情谊,而且也反映出唐初社会生产处于恢复和发展时期,在
统治阶级中社会地位比较低下,有所作为的青年的进取精神。作品意境开阔,
语言自然畅达。“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刘申敬)
《山中》是一首以愁旅归思为题材的五言绝句,王勃作于咸亨二年
(671)共四句,20 言。诗人望见滚滚东流的长江水,看到秋风萧瑟、黄叶
飘零的景象,联想到自己长期飘零、滞留的旅况,思归之念、久客之悲便油
然而生。诗中的情与景彼此渗透、交互作用,前半首的久客思归之情,正因
深秋景色的点染而加浓了它的悲枪色彩;后半首的风吹叶落之情,也因旅思
乡情的注入而加强了它的感染力。物我融合,悲凉浑壮。
(刘申敬)
杨炯(650~693?)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入,唐初诗人。显庆四年
(659)举神童,27 岁授校书郎。武后时为盈川令。与王勃、卢照邻、骆宾
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作诗擅五律,尤以边塞证战诗著名。所作《从
军行》、《战城南》、《出塞》等诗,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存诗33 首,另
存赋、序、表、志等50 篇。在所作《王勃集序》中,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靡文
风的理论和实践,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反映了“初唐四杰”改革唐初文风的
要求。对时人“王、杨、卢、骆”之称,自谓“愧在卢前,耻在王后”。其
实“四杰”中他的诗数量最少,成就也略小些。原有集不传,今存《盈川集》
为明代人所辑。
(王秀峰)
《从军行》五言律诗,唐杨炯作。《从军行》是乐府旧题,多描写军旅
生活。这首诗叙述一书生投笔从戎、征战沙场的全过程。烽火突起,壮志盈
怀,跃马辞京,围敌龙城,雪调旗画,风杂战鼓,写尽唐军将士气吞山河的
英雄气概。本篇所写的征战并非纪实,只起阐释与渲染作用。这是一首述志
之作一“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便是所述之志。这种驰骋沙场、不踡缩
书斋的豪情,在初、盛唐时期已成为一种时代精神。本篇从首至尾直抒从军
参战的爱国热情,丰富了诗的内涵。作品摒弃同类题材悲凉、艰辛的旧传统,
讴歌奋勇从军,使传统题材另辟新径,在旧题新掘上开盛唐边塞诗的先河。
(王秀峰)
沈佺期(约656~714)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人。唐代诗人。
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武后时累迁考功员外郎、给事中。中宗即位,因
贪污及谄事张易之,被流放。神龙三年(707),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
常侍宫中。诗多官场应酬之作,内容空洞,形式华丽。流放后诗风一变,所
作较佳。代表作有《古意》、《杂诗三首》等。与宋之问对律诗“回声忌病,
约句成篇”(《新唐书·宋之间传》)为律诗体制的定型作出了贡献。因此
格律诗又称“沈宋体”。所创制的七律,被誉为初唐七律之冠。与宋之问齐
名,并称“沈宋”。明人辑有《沈佺期集》。《全唐诗》存其诗3 卷。
(王秀峰)
《独不见》七言律诗,沈佺期作。这首七律借用了乐府古题“独不见”。
诗的主人公是一位长安少妇,她所思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