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说副标题是《一个家庭的没落》。描写巨商市登勃洛克家族祖孙四代的盛衰
以及暴发户哈根特罗姆的发迹,反映了德国从自由资本主义走向垄断资本主
义这一历史过程。作者通过布登勃洛克家庭及其成员的经历,展示了一幅巨
大的社会画面,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的腐朽和堕落,人与人之间那种赤裸
裸的金钱关系和弱肉强食的资产阶级法则。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艺术上亦
取得很高成就,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对话生动,具有
幽默和嘲讽的特点。1929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葛丽娟)
《魔山》长篇小说。托马斯。曼著,作于1924 年。故事发生在瑞士阿
尔卑斯山达沃斯村一所肺结核病疗养院里,这所疗养院就是人们所说的“魔
山”。主人公汉斯·卡斯托普大学毕业后到疗养院探望表兄,医生诊断他有肺
结核病,在山上住了下来,一住就是七年。小说通过汉斯的所见所闻,揭露
了住在疗养院的资产阶级分子空虚腐朽的寄生生活。最后汉斯抛弃了等待死
亡的思想,离开疗养院,同其他青年一起,被驱赶到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
在作者借小说中人物之间的辩论,反映了托马斯·曼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时代的分析,因此它也是一部“时代小说”。
(葛丽娟)
《浮士德博士》长篇小说。托马斯·曼后期的重要作品。作于1947 年,
它通过哲学博士塞曾努斯撰写的回忆录,描述作曲家阿德里安·莱弗主的一
生经历。阿德里安有音尔天赋,在大学学习作曲。后埋头创作,过着与世隔
绝的生活,写出一部又一部的音乐作品。最后一部大型清唱剧《浮士德博士
的哀歌》完成后,告诉人们自己曾与魔鬼订了24 年的契约,在魔鬼帮助下才
写出作品来,当他准备演奏时,例在地上变成痴呆。原来他以弃绝人类爱来
换取魔鬼供给的灵感,当他觉悟到艺术应益于人类时,为时已晚。作者抨击
了把艺术作为买卖交易的资本主义社会,也批判了资产阶级颓废艺术家。表
现了德国走向法西斯、走向战争和毁灭的历史悲剧。
(葛丽娟)
海塞(1877~1962)德国作家,出身于牧师家庭。15 岁时入神学院,不
到一年便逃了出来。之后做过钟表匠、书店学徒、书商等,同时刻苦自学,
从事创作。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是其成名作。1912 年到印度旅行,
后迂居瑞士伯尔尼。1923 年加入瑞士籍。1946 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金。海
塞的诗歌、童话、小说、散文、书信等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人士的重视,
其作品先后在美国、日本成为畅销书,继而风行欧洲,已被译成35 种文字。
主要作品有《在轮下》、《克努尔普》、《荒原狼》、《玻璃球游戏》等。
(葛丽娟)
《在轮下》长篇小说。海塞著。作于1906 年。小说抨击了德国的教育
制度,主人公汉所出身低徽,但聪明勤奋,其父亲和老师将他送进神学院深
造,在神学院教育制度的“轮”下,身心受到医抑和束缚,不久患病离开神
学院。回家后,又受到失恋的打击,身体更加衰弱。最后溺死河中。作品反
映作者自己在少年时代的经历,指出了德国学校教育是统治阶级的工具、帝
国的一根柱石,毒害、摧残了青少年的心灵和身体。
(葛丽娟)
《玻璃球游戏》长篇小说。海塞著。作者花了12 年时间于1943 年在瑞
士发表。海塞将它视为全部创作的“目的与总和”。故事假托发生在几世纪
后的未来世界。一群不相信人类文明会被毁灭的人们联合起来,建立“学者
之国”,为挽救和宣传人类槽神文化而奋斗。主人公克乃希特,这位玻璃球
游戏大师就是这种“学者之国”培养出的典范。最初探讨艰深的玄学,后走
出象牙之塔,回到现实中来,开始履行教育新人的神圣义务,并为此献出了
生命。作品影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三帝国时期的德国现实社会,表现出
对更加美好的新社会的向在。作者善于心理分析,语言通俗、流利,充满对
大自然和人类的爱。是作者最后的、篇幅最大的重要作品,具有广泛的社会
影响。
(葛丽娟)
弗希特万格(1884~1958)德国作家、剧作家,出生于慕尼黑一犹太人
家庭。受过大学教育,学过哲学、语言文学和入类学。从事过杂志编辑、戏
剧评论和翻译等。1918 年结识布莱希特,两人互相影响,密切合作,写了《战
俘》、《托马斯·文特》等剧作。1923 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丑陋的
公爵夫人》。1933 年希特勒上台后,流亡到法国,除创作外,积极参加反法
西斯的斗争活动。1936 年同布莱希特等创办流亡者杂志《发言》,曾访问苏
联,1941 年流亡到美国,直至逝世。文学创作主要成就是小说,主要作品有
《约瑟夫斯》三部曲,《候车室》三部曲,《冒牌的尼罗》、《西蒙》、《戈
雅》和《葡萄园里的狐狸》等。
(葛丽娟)
《侯车室》长篇小说。费希特万格著。包括《成功》、《奥培曼兄妹》
和《流亡》三部曲。作于1930—1940 年。中心主题是反法西斯:从纳粹的形
成和发展、它的血腥统治,写到人们对它应采取的态度。第一部《成功》最
为出色。第二部《奥培曼兄味》写希特榆上台前后,柏林一个犹太家庭所遭
到的残酷迫害。第三部《流亡》描写一个流亡到巴黎的德同音乐家,从自己
的一段切身经历中认识到艺术应该服务于人类的进步事业,从而着手他的《候
车室交响曲》的创作。《成功》描写20 年代初期发生在巴伐利亚的故事。主
人公克留格尔是个艺术史家、慕尼黑展览馆馆长,平时与政治很少关涉,却
被牵连到一桩政治阴谋的漩涡中去,无故遭难。围绕这一事件,社会上各个
阶级和阶层的不同政治面貌的人都被牵动,有部长、工商业巨头、艺术家、
冒险家、法西斯分子、罪犯及工人和共产党员,他们之间展开斗争,展现了
当时德国社会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和政治情势。及时指出了法西斯势力崛起
的危险。小说一出版,立刻引起读者们的注意,被认为是第一部具有重要意
义的反法西斯主义杰作。从而奠定了作者在德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
故事情节曲折起伏,生动活泼,富有戏剧性,引人入胜。语言精练,幽默,
富有激情,有根强的艺术感染力。
(葛丽娟)
沃尔夫(1888~1953)德国著名剧作家。出身于商人家庭。在大学学医
学专业,一战期间任战地军医。1920 年参加反对“卡普叛乱”的斗争,1928
年加入德国共产党,1933 年被迫流亡国外,1938 年前往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
战争,途中被捕。1941 年获释后前往苏联。战后曾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驻波
兰大使。沃尔夫的创作活动始于1917 年,早期作品有强烈的表现主义倾向,
作品有《穆罕默德》,《这就是你》、《黑色的太阳》等。1924 年发表历史
剧《贫穷的康拉特》,标志沃尔夫已摆脱表现主义影响,开始走向现实主义
的道路。之后相继发表了《氰化钾》、《戴阳觉醒了》等具有现实意义的剧
本。反法西斯的剧本有《马门教授》、《新木马计》等,喜剧《女村长安娜》,
最后一部历史剧《托马期·闵采尔》。沃尔夫的剧本结构严谨、心理刻画深
刻细致,语言质朴,一生共写有刷本25 个,其他还有小说、诗歌、随笔等。
(葛丽娟)
《马门教授》剧本。沃尔夫作于1935 年,描写纳粹统治下一个德国犹
太医生的遭遇。马门教授是位优秀的外科医生,一心钻研科学,不过问政治。
但在纳粹掀起疯狂的排犹运动中,女儿被赶出学校,医院所有的犹太人包括
教授都被开除了,并被官方加上了反政府的罪名。马门教授忍无可忍,开枪
自杀。临死前,终于醒悟到已经参加了反法西斯斗争的儿子所走的道路是唯
一正确的道路。剧本问世后,在国际上产生巨大反响,作者借马门教授这个
形象向全世界对纳粹政权抱有幻想的人们发出了警告。作品强烈控诉了法西
斯推行种族歧视政策的罪行。是一部蜚声世界的名剧。1949 年,活尔夫因这
个剧本荣获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奖金。
(葛丽娟)
贝希尔(1891~1958)德国诗人。出生于幕尼黑一个法官家庭。先后在
耶拿、柏林等地攻读哲学、文学,毕业后从事编辑工作,同时开始文学创作,
1914 年出版诗歌、散文集《没落和胜利》。1919 年加入德国共产党,20 年
代初,以其创作和大量组织工作对德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做出了有益的贡
献。1933 年后流亡国外,后定居苏联,担任《国际文学》德文版的主编,并
写下大量诗歌。1945 年回国,被选为德国民主革新文化联盟主席,1954 年任
文化部长直至1958 年去世。贝希尔被誉为德国社会主义的民族诗人。主要作
品有诗集《致所有的人》、《追求幸福的人和七大重负》、《十四行诗集》、
《世纪中叶的步伐》等,其它还有长篇小说《告别》、及许多文艺理论作品
和文章,如《诗的信仰》、《诗的原则》等,另外还有由艾斯勒谱曲的《德
意志民主共和国国歌》歌词。
(葛丽娟)
《十四行诗集》诗集。德国诗人贝希尔著。1956 年出版。收入作者一
生创作的十四行诗563 首。诗人在继承古典文学遗产中的优秀成果,保存了
十四行诗的传统分节法的基础上,又有创新。丰富和扩大了十四行诗的押韵
法,并把史诗、抒情诗和戏剧结合起来,内容丰富多采:有抒情诗,也有讽
刺法西斯的政治诗;有歌颂苏联革命胜利的诗,也有歌颂人民英雄和文化伟
人的诗,还有不少风景诗。中心主题反映了作者对法西斯的憎恨,对祖国的
怀念和希望,在艺术上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其优秀诗篇被称为“德国诗”。
(马素娟)
法拉达(1893~1947)德国作家。出生于一个地方法官家庭。在伯林、
莱比锡读中学,毕业后曾一度务农,不久以作家身份去柏林,任出版社编辑,
还当过地方报纸记者。法西斯上台后,曾有意识地避开一切政治麻烦,尽管
如此,他还是在1944 年被法西斯关进“戒酒”教养所。1945 年纳粹政权崩
溃后重返柏林,专门从事写作。他的作品生动地描绘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小人
物的苦难生活,具有社会批判色彩。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小人物,怎么
办?》、《铁钵茹辛记》和《狼群中的狼》等。到后期,法拉达笔下的小人
物不再是忍气吞声、逆来顺受的屈辱者,而是敢于反抗法西斯残暴统治的形
象,如《每个人为自己而死》,另有传记《那时在我们家里》、《今天在我
们家里》等。
(葛丽娟)
《小人物,怎么办?》长篇小说。法拉达著,发表于1932 年。小说描
写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发生经济危机,一小职员过着贫困的生活,终日为可
能失业而提心吊胆,唯一的安慰和乐趣就是家庭的温暖和妻子的贤惠恩受。
其妻子“小绵羊”是个脸炙人口的贤妻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