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官“三要事”(2)
发扬民主调劲。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一把手要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与班子成员之间架起一座相互理解和信任的桥梁,使部下心里有话敢说出来,腹内存计敢献出来,造成一种畅所欲言、集思广益的生动局面。这样,部下的心就顺了,劲就大了。反之,一把手高高在上,置部下的意见和建议于不顾,搞一言堂,部下有意见和建议不敢说或不愿说,肚里装的是怨气,嘴上发的是牢骚,这样就会形成一盘散沙,什么事也干不成。所以,发扬民主,广开言路,虚心倾听,合理采纳,是一把手调劲的又一种主要方式。
提供待遇调劲。一把手对部下政治上要关怀,生活上要关心。不能光使用,不照顾。要叫马儿跑得好,还得给马儿多吃草。人心换人心,萝卜换大葱。上级只有对下级工作和生活上关心,提供必要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待遇,下级才会有积极性。一把手要当部下的知情人和贴心人,要知道部下有什么困难,在想什么、盼什么,并且有针对性地努力满足他们的正当要求,下级便会干劲倍增,积极地创造性地做好工作。
制定政策调劲。人叫人干人不干,政策调动千千万。各种激励政策,可以鼓励部下在各自的岗位上大胆工作,开拓创新。可以采取正激励的政策,公开地对部下进行表扬、提薪、晋职、重用;也可以采取反激励政策,适时地对部下进行批评、诫勉和给予停职、辞退、撤职等处分。只要政策到位,人们都会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生怕干不好事,这样做就达到了调劲的目的。
一把手的责任,就在于把班子成员的积极性都调起来,把自己统帅的队伍 起来,让他们不偷懒,都干事,而且都感到干得顺心,干得痛快。做到这些,就是一把手的最大成功。
干 事
一把手要谋事,更要干事。大连市原市长薄熙来对大连干部提出两点基本要求:一是干净,即不贪不占,廉洁从政;二是干事,即不漂不浮,勤政为民。是否干事,是衡量一把手最硬的标准。
干事,是一把手工作作风务实的体现。干事,就是扑倒身干,从现在干,挑大事干,想办法干。谋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干事,就要扑下身干。领导者要有一种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让自己每天都在考虑工作。对所要做的事要非常专注,把心思全部放在这些事上,甚至连做梦也是这些事。美国前总统林顿·约翰逊就是这样,他在入主白宫后,总是使自己的工作达到极限,像他的夫人所说的“林顿干起工作来好像永远不会再有明天似的”,他每天从早上6点30分开始,一直要干到凌晨一两点钟。约翰逊把“一天当两天用”。他的助手杰克·瓦伦蒂的看法是,约翰逊有“额外的腺”,使他具有常人所没有的精力。他睡觉很晚,起床很早,从未说过“我累了”。约翰逊这种孜孜不倦、勤劳工作的精神,源于他对自己所钟爱事业的执着追求。
干事,就要从现在干。任何时候都不拖拖拉拉,定了的事立马干,干不成誓不罢休,有一种锲而不舍的韧劲和毅力。20世纪80年代,德国经济发展为世界瞩目,总理科尔功不可没。科尔有句口头禅是“我们现在就干”。在德国经济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而处于停滞状态之时,科尔就任联邦总理,他立即制定政策,大刀阔斧改革,采取紧缩财政的非膨胀战略,使德国经济很快走出低谷,趋于好转。之后,他又马不停蹄,果断而坚决地为德国统一作出突出贡献。人们对他的评论是:一个敢于果断地作出决策的人,一个立说立干、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人。
干事,就要创造性地干。干,不是蛮干,也不是机械地干,而是创新,想着办法干。包玉刚能荣登世界船王宝座,就在于他不仅一生独钟船运业,而且善于不断创新。当时他干船运业,本身就是一个创新;之后又作出“减船登陆”决定,斥资23亿元收购香港最大码头九龙仓,就更是一个奇迹。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政治家,守旧就会落伍甚至被淘汰;创新才能不断取得成功。以前的奥运会,主办国几乎都为“政治需要”而办,赔老本成为奥运定律。1984年奥运会主办城市洛杉矶市政府的官员做出了一项史无前例的决议,第23届奥运会不动用任何公用基金,开创民办奥运会的先河。该届奥运会不仅没有赔钱,反而有相当可观的一笔收入。至此,奥运会开始商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可见只要想着办法干事,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办法是人想出来的,有时也是逼出来的。作为一把手,想办法干事,是干成大事的最佳途径。
干事,就要挑大事干。一把手无须事必躬亲,重要的是谋划大目标,实施大行动,专找大事干。战争年代的一把手,干大事就是打大仗、打恶仗、打硬仗。被毛泽东赞颂为敢于横刀立马的大将军彭德怀就是一位专打大仗的统帅。在确定援朝大军统帅人选时,林彪称病拒绝出任,彭德怀毅然决然地挑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的重担,并历经艰辛,精心指挥,最终凯旋。和平年代的一把手,干大事就是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朱基总理就是一个善谋大事、敢做大事的“当家人”。他抓住500家特大型企业改组改造,使其利税收入占到全国总额的近一半;抓住打击走私,为国家挽回损失上千亿;抓住下岗职工保险改革和再就业工程,使低收入群体看到希望,维护了社会稳定;抓住西部大开发,加快了全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朱基抓的都是大事,干的都是大事,让全国人民真正认识了这位共和国总理的雄才大略。
当然,干事不是每天都钻在事务堆里,事无巨细,事事都干,不能碰见什么做什么,更不能忙于文山会海和迎来送往。而要跳出事务圈,放下架子,扑倒身子,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掌握规律,用主要精力谋大事,干大事,在谋大事之中培养自己的能力和胆量,在干大事之中体会创业的艰辛和乐趣。
为官“三把握”(1)
汽车行驶必须有路,这是规律;汽车轮胎出了问题,就会失去平衡;汽车跑得太慢没有效率,跑得太快又容易出事,这就需要把握速度。当一名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犹如汽车驾驶员,也必须把握三个问题,这就是规律、平衡、适度。这三个问题把握好了,你在前进路上就会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把握规律
○把握平衡
○把握适度
把握规律
世界万物形形色色,千奇百怪,但都有其必然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这就是规律。有的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规律不因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也不被人的好恶所左右。你能遵循它,它就能为你所用;你如违背它,它就会毫不留情地惩罚你。对一个领导者来讲,工作中最不能违背的是规律,最应该把握的也是规律。
最不能违背的是规律
我们常说,办事不要违背领导意图,实际上最不能违背的是客观规律。如果领导意图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我们顺从了,就会失败。无数事实证明,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走不通的路,重新返回来走,就要付出代价,这种代价就是规律的惩罚。规律惩罚人是不下通知的,是无情的、残酷的,它不因主观意志而改变。这种惩罚说来就来,让你没有任何准备,只能在无情的事实面前哑口无言,不得不低头叹服。
主观超越客观就会违背规律。建国初期,本来我国底子薄、基础差,却想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盲目追求高速度,出现了大跃进式的浮夸风,喊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严重违背客观规律的口号,超越了当时的发展阶段,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结果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
唯上不唯实就会违背规律。大跃进式的浮夸风并未在后来的工作中彻底消除,在向现代化进军的过程中,在所谓“产值论英雄,数字出干部”的影响下,一些地方不顾客观实际,采取高压政策,“指令”经济运行,层层压指标,月月追进度。不少基层干部为了好向上级交账,想方设法创造“历史最高水平”以显示自己的“政绩”,凭主观臆断编假数字糊弄上级。这种唯上不唯实的做法不仅给本地经济造成了损失,同时也给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了虚假信息。
不讲实际、盲目瞎干就会违背规律。一些地方年年植树不见树,问题在于只说栽了多少,不管实际活了多少;只重完成任务,不重实际效果,结果是植树造林变成了植“数”造“零”。还有一些地方靠搞群众运动植树,片面追求轰动效应,往往是前头栽树后头死。学大寨时期,一些地方盲目地在河道里造田,结果一场大水过后,战天斗地造的田一下子全部冲没了,河道还是河道,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就会违背规律。一些领导干部为图虚名,不顾实际,盲目地干一些“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虽然一时红红火火,热热闹闹,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对这些人来讲,虽然一时捞到了政治资本,或“青云直上”,但给当地留下了沉重的债务包袱,人民群众怨声四起。还有的领导不考虑当地当时的实际,不调查,不研究,该做的工作没有做,该走的程序没有走,轻率拍板,盲目决策,给工作造成了很大损失。如个别乡、村,在办企业上项目时,没有请专家论证,没有搞市场调查,一时冲动就草率上马,建厂房,进设备,忙开张,结果是产品没销路,企业没效益,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却换来一堆废铜烂铁,这些企业最终在竞争中倒闭关门。
规律在于摸索
邓小平爱用的一个比喻叫做“摸着石头过河”。在这里,“过河”好比工作,“石头”好比规律,它伏在水中,高低大小不等,摸着石头过河,才能知道水的深浅,脚下是否踏实,才不至于一脚踩空跌进深水里。如果是趟过多次的河流,情况十分熟悉,就会知道何处水深,何处水浅,何处起伏,何处平坦,才敢放心去走。干工作也是一样,生疏的工作必有一个熟悉过程,熟悉的过程就是摸索规律的过程。“摸”就是探求,“摸”就是实践。
摸索规律重在探求。人们对规律的认识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有一个探索过程。以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天体运行规律为例,人们一开始并未认识这一规律,相反认为是太阳绕地球转动。16世纪初,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长达30年的观察研究后,大胆地提出“日心说”,向代表西方神权的“地心说”提出挑战。经过许多曲折斗争之后,“日心说”终于被人们认识。现在看来,地球绕太阳转动是非常简单的常识,可人类经过了几千年的蒙昧之后,通过大胆的探索和科学的进步才得以发现这一规律。
摸索规律重在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多年来,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对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争论不休,甚至“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可是多年后,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社会主义并非十分完美,资本主义也并非一无所取,它也有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