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即集中兵力,组成两个大的骑兵集团,令卫青、霍去病各领骑兵五万,分为东西两路,远征漠北。卫青指挥的西路军,以公孙贺为左将军,赵食其为右将军,李广为前将军,曹襄为后将军,皆归卫青指挥。
这次进军是准备在沙漠地区与匈奴主力决战,因而大量人马的物资供应和军需品的运输补给,就成为一个重大问题。为此,汉武帝特别组织了随军运载私人行李的马匹14万匹,并以步兵数十万人,为大军转运辎重粮草,从而保障了这次深入作战的需要。
西汉大军原拟由定襄北进,并由霍去病专力对付单于。但在进军途中,捕得匈奴俘虏,得知单于驻地所在,于是又改变计划,命霍去病单独率领一支人马从代郡出击,卫青仍按原计划出定襄。卫青考虑到前将军李广年纪已高,就没让他担任先锋,而是与右将军赵食其两军合并,从东面迂回策应。
卫青自己率左将军公孙贺、后将军曹襄从正面进兵,直插匈奴单于驻地。此时,匈奴方面赵信向伊稚斜单于建议:“汉军不知道厉害,竟打算穿过沙漠。到时候,人困马乏,我们以逸待劳,就可以俘虏他们。”于是下令所有的粮草辎重,再次向北转移,而把精锐部队埋伏在沙漠北边。
卫青大军北行一千多里,跨过大沙漠,与严阵以待的匈奴军遭遇了。卫青临危不惧,敏锐的识破了对手的用心,命令部队用武刚车(铁甲兵车)迅速环绕成一个坚固的阵地,然后派出五千骑兵向敌阵发起冲击。匈奴也不敢大意,以一万骑兵来迎击,开始的时候双方都很谨慎。
但匈奴的冲击力习惯性的将战斗引入乱战的局面,战场呈现胶着状态,此时战局正悄然向有利于汉军的方向发展。由于卫青事先构筑了坚实的防线,匈奴的中线突击没能冲破汉军的防线,随着时间的延长,匈奴军逐渐进入了汉军的口袋,汉军的中线部队开始收缩,有意将匈奴引入口袋中。
战斗持续到了黄昏,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两军在沙漠中对面不相见,局面一度陷入混乱。卫青却能处变不惊,敏锐的感知到反攻的时机到了,下令早已待命的两翼骑兵部队突进,对敌完成合围。匈奴的军队在汉军侧翼的打击下终于崩溃,单于看到汉军人数众多,士气旺盛,知道无法取胜,慌忙骑上快马,率领精壮骑兵数百人,向西北方向突围逃去。
卫青发现单于逃走,立刻派出轻骑连夜追赶,匈奴人马纷纷溃散。汉军追赶了两百多里,虽然没有找到单于的踪迹,却俘虏匈奴官兵19000人。卫青率领大军一直挺进到寘(田)颜山赵信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匈奴兵已经逃空,城里贮存了不少粮草。大军在那里停留了一天,卫青让兵士们饱餐了一顿,把多余的积粮烧了,然后奏凯而还。
在《正说两汉四百年》一书中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了卫青在这次战争中的表现:在战争中,卫青突出的个人能力和沉着坚毅的指挥,给了将士们以极大的鼓舞,恰恰激发了士兵的作战能力,从而弥补了兵力上的不足。卫青正面的拼杀为两翼的迂回包抄赢得了时间。匈奴溃败时,卫青又乘胜追击,向纵深发展,扩大战果,并焚毁其粮库,给匈奴以毁灭性的打击。这是一次堪称完美的决战。
另一路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出代郡后,北进两千余里,渡过大沙漠,与左贤王的军队遭遇。在战斗中,俘获了匈奴顿头王、韩王以下7万多人,活捉匈奴的相国、将军、当户、都尉等83人,左贤王及其将领弃军逃走。
漠北战役是汉匈间规模最大,战场距中原最远,也是最艰苦的一次战役,汉军打垮了匈奴的两大战略集团,共歼灭匈奴9万多主力精锐。其中,卫青军歼敌19000余人。经过此战,匈奴元气大伤。此后,逐渐向西北迁徙,出现了“漠南无王廷”,匈奴对汉朝的军事威胁基本上解除了。此一战在汉朝对匈奴的战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直到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卫青去世,双方一直处于休战状态。卫青在抗击匈奴进犯的战争中,前后7次率兵出塞,为汉朝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战功。此后,汉武帝除了奖赏两路大军的有功人员外,并加封卫青、霍去病为大司马,卫青的尊荣在当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七战七胜,居功不自傲:楷模将帅卫青第五节 胸怀广阔,尚武精神
可以说,卫青是一位人品与才华具佳的将领,他性格谦和、礼贤下士、体恤士卒,从不居功自傲,因此很得部下的拥戴。这样的将领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稀少。也许这与他自小贫苦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他去世后,汉武帝为他修筑了林木茂密的陵墓,这也许正象征了他谦谦君子的品格。
治军有方大将风范
公元前106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去世,谥为烈侯。汉武帝命人在自己的茂陵东边特地为卫青修建了一座像庐山(匈奴境内的一座山)的坟墓,以象征卫青一生的赫赫战功。
卫青虽然出身低微,但从小就尝到战争带来的苦难,经受了艰苦生活的磨炼,使他养成一种勇敢无畏的尚武精神。他不但武艺高强,膂力过人,而且在长期实际斗争中,学到了不少用兵作战的军事知识。在西汉的将领中,他可称得上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军事家。他每次临战都身先士卒,为官兵树立了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榜样。他治军有方、赏罚严明、人品出众。
从那次卫青率六将军出朔方高阙击匈奴获得大胜后,坚辞不受汉武帝格外施恩,封卫青的三个儿子为侯那件事,就可以看出其人品的忠贞、正直。随后他奏请皇帝对随行有功的将校封侯赐爵,汉武帝批准了他的请求。
另一件事是发生在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右将军苏建随卫青出击匈奴。苏建所部与匈奴单于的军队相遇,激战一日,全军尽没,苏建只身逃回。卫青问部下军吏应如何处置苏建,议郎周霸提出:“今建弃军,可斩,以明将军之威。”卫青没有采纳,认为:不应为树立自己的威信而斩杀大将。即使苏建当斩,也必须奏请天子裁决,做人臣的又怎可擅自专杀于境外?军吏们听了,都称赞卫青的话有道理。
卫青在军事战术运用上更是精益求精。他经常能根据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在几次出击匈奴的作战中,由于汉军长途跋涉,人马困乏,而匈奴则是以逸待劳,在地理上占有优势,卫青看出了这一点,往往采取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速决战术,一鼓作气,打败敌人。这在河南之战中表现得最为突出。而在临敌应变方面,卫青也表现出了他的智勇兼备,临危不惧的大将风范。漠北之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敬重贤才谦让仁和
据史书记载:“青仁,喜士退让。”当时有一个大臣名叫汲黯,性情倨傲,好当面指责旁人的过失,不留情面。即使是皇帝有了错误,他也敢于直言进谏,无所顾忌,因此总是不得长久在位。这时卫青正权倾朝野,炙手可热,而且他的姐姐又是皇后,一般大臣谁不慕而敬之。只有汲黯敢与卫青分庭抗礼。
有人劝汲黯说:“大将军现在尊宠无比,群臣无不甘拜下风,您见大将军不可不拜。”汲黯说:“以大将军的身份地位,居然有只作揖不行跪拜礼的客人,不是更加重了他的声望吗?”卫青听到汲黯的话,对他更加敬重,曾多次向他请教朝中军国大事,对待汲黯远远胜过一般大臣。
当家奴出身的卫青变成了贵极人臣的大将军时,朝中官员无不巴结奉承。这时,平阳公主寡居在家,要在列侯中选择丈夫,许多人都说大将军卫青合适,平阳公主笑着说:“他是我从前的下人,过去是我的随从,怎么能做我的丈夫呢?”左右说:“大将军已今非昔比了,他现在是大将军,姐姐是皇后,三个儿子也都封了侯,富贵震天下,哪还有比他更配得上您的呢?”。
汉武帝知道后,失笑道:“当初我娶了他的姐姐,现在他又娶我的姐姐,这倒是很有意思。”于是当即允婚。时迁事移,当年的仆人就这样做了主人的丈夫。这样一来,卫青与汉武帝亲上加亲,更受宠信。但卫青为人谦让仁和,敬重贤才,从不以势压人。
正因为卫青既是文韬武略、智勇兼备,又能礼贤下士、严于律己,为维护汉朝的安定和统一而征战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所以才受到汉武帝的特殊礼遇,死后随葬在汉武帝的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境内)之侧,其墓形很像匈奴境内的庐山,象征着他生前的赫赫战功。
七战七胜,居功不自傲:楷模将帅卫青战神档案
姓名:卫青又字:仲卿
年代:汉代民族:汉族
出生:不详卒年:公元前106年
特点:善骑射谦虚谨慎礼贤下士
战神身世:出身卑微,由于私生子身份从小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在悲惨中度过了童年。成人后成为公主府中的家奴。
相关人物:汉武帝霍去病匈奴
主要事件:1.汉武帝元光五年,率军奔袭匈奴右贤王部,乘夜突然袭击,歼1。5万人,升任大将军。
2.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武帝毅然决定,拜卫青为车骑将军。
3.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卫青率汉军打垮了匈奴的主力;使匈奴元气大伤。从此以后;匈奴逐渐向西北迁徙;出现了“漠南无王廷”。
震撼声音:“赖陛下神灵,军大捷,皆诸校尉力战之功也,陛下幸已益封臣青。臣青子在襁褓之中,未有勤劳,上幸列地封为三侯,非臣待罪行间所以劝士力战之意也,伉等三人何敢受封!”
横空出世,猛虎出柙: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第一节 少年英武,武帝赏识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霍去病,一个遥远的名字。已经模糊的身影。却还有依然滚烫的血性和悍勇。历史、传说,都已经锈蚀斑斑,依然清晰的是风骨和风华。“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这首王维的《少年行》同样是对霍去病的崇敬。
而他实际更想表达出当时长安少年的梦想,霍去病无疑是这个梦想的实现者。少年将军英姿勃发,在当时应该是许许多多少年男女的偶像,而这个偶像远比现在的歌星要健康阳光许多。说起霍去病的少年更是可以用以“传奇”加以注释。
幸降盛世得以保全
霍去病出生在一个传奇性的家庭。他的外祖母是平阳公主的侍婢,和平阳县吏郑季私通生下了他的舅舅,未来的汉朝大将军卫青。而且这个侍婢卫媪还有几个不知道父亲是谁的孩子。史书上说他们都是冒姓卫氏,我们其实应该感谢当时开放的社会风气并为平阳公主家的宽容感到庆幸。
因为两位伟大的将军和一位大汉的皇后都是这个侍婢的后代。要是在程朱理学占上风的南宋和明清,别说出人头地,就是这几个人能不能活下来还都是一个问题。
霍去病的母亲是私生子,他本人也是一个私生子,他的生父叫霍仲孺,后来这位小吏不敢承认自己跟公主女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