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导演批判书-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香港时期:一种“完美”的形象    
         
      吴宇森作品中的人物,抛开尚未成熟的最早期作品不算,从《英雄本色》开始,直到进军好莱坞前夕,总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超越了电影作品本身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但很明显,只有吴宇森在香港全盛时期的作品中,我们才能看到这些精彩的人物,而且几乎只有两种。    
      沉稳坚忍的豪哥、正直冲动的小杰、洒脱豪勇的小马哥,活泼狠辣的阿健、老而弥坚的龙四,一套两集的《英雄本色》留下了多少我们仰慕的英雄形象,即使狡诈凶狠的大头成、老谋深算的高英培,都是脍炙人口的类型角色典范。接下来的《喋血双雄》、《喋血街头》、《纵横四海》、《辣手神探》,每一部影片总有几个人是观众无法忘怀的经典英雄形象。尽管名字和形象不尽相同,但基本上吴宇森电影中的人物是早已经定型完成的,简单地说只有“好男人”和“坏男人”两种型号。这两种型号的主角,不仅在影片本身中毫无性格和思想上的发展,而且在影片之间也没见到多少进步,甚至还在商业性的压逼下更见妥协。    
      吴宇森香港时期的“好人”,几乎总是有着鲜明的中国传统“江湖”男人的特征:轻生重义、豪勇任侠,对家庭、对兄弟、对女人、对道义充满责任感。同时,吴宇森作品的人物还有一个重要特质,就是即将被时代抛弃的,总带着对逝去时代的伤感和追思,对即将失去的道义传统的缅怀和坚守。出狱又入狱又在出狱的豪哥、坚守纯洁的理想主义的小杰、要夺回失去的一切最终却死于枪下的小马哥,以及轰轰烈烈地死拼之后端坐在三张大椅上的龙四、豪哥和阿健,都洋溢着一股对逝去的浪漫主义激情的怀念和欲哭无泪的伤感。    
      吴宇森作品中的“坏人”,却总是代表了时代的重利主义,代表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商业时代精神,代表了道义传统的彻底沦丧。即使同样身为黑社会,豪哥与大头成(《英雄本色》)、龙四与高英培(《英雄本色II》)、海叔与庄尼(《辣手神探》),都是鲜明的对照。    
      而《喋血双雄》这部集吴宇森主题、人物、风格之大成的作品里,朱江饰演的四哥是最典型的人物,一方面为生存所迫出卖兄弟,一方面又无法面对自己曾经坚守的道义和友谊,所以他最终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他的死代表了两种观念的激烈冲突。    
      看得出来,即使是吴宇森香港经典电影时期脍炙人口的英雄人物,也有着千篇一律的“完美形象”,尽管造就了一个香港电影“江湖英雄”的时代,但同时也显得僵硬和虚幻。    
      首先,借“江湖英雄”抒发个人情绪无可非议,但最后却造成了美化黑社会的结局,却也是吴宇森始终为人垢病的“硬伤”。在吴宇森的影片中,大量黑道人物——尤其是讲究义气、道义的“老一辈”黑道人物,总是令观众充满崇拜与怀念之情,在一个讲求法制的社会上必然造成不良的影响。在这一点上,吴宇森电影著名的所谓“暴力美学”,也同样是一柄“双刃剑”。    
      其次,吴宇森的一系列经典影片,就人物而言,很多趋于雷同。这当然主要是出自商业上的考虑,但也对吴宇森个人的发展造成限制,以至于到后来造成吴氏电影男性主角人物道德和造型上日趋“完美”,而女性角色却从来未曾得到重视,从而在不断往复中逐渐走向封闭和僵化。    
      再有,对女性角色的塑造,一直是吴宇森的一大弱点,除了为营造情境而必备的功能性角色和必要的花瓶点缀之外,就是处于被男性角色所拥有和保护的“附属品”,几乎很少有女性角色可以发挥的余地,而且吴宇森在描写女性方面也确实功力不足。不过,这样也反过来造成了吴宇森阳刚壮烈的男性电影风格,可谓一得一失。    
      好莱坞时期:不伦不类,丧失内在    
      好莱坞时期的吴宇森,对于角色的塑造基本还算成功,虽然无法与他全盛时期相比,但也算难能可贵。不过,好莱坞时期的吴宇森电影中的人物,总是没有香港时期作品中的人物来得那么贴切、那么自然,总是带着强烈的匠气。也许是迫于好莱坞的习惯,吴宇森总是在影片中安插若干生硬的细节,来使自己的人物从情节中短暂地脱离出来,给观众一个灌输的印象。然后就可以给美国的评论家们一个充足的理由,让他们去大肆吹嘘特拉沃尔塔是如何向周润发学习玩世不恭的坏笑、尼古拉斯·凯奇怎样弯下腰为弟弟系紧鞋带的,诸如此类被反复玩弄的小细节明显出自好莱坞编剧体系毫无创意的头脑,机械地替吴宇森电影“丰富”了人物形象。    
      当人物失去了精神世界、失去了文化背景、更失去了“独立自主”的行为方式,那就十分可悲了。好莱坞时期的吴宇森作品中的人物,失去了几千年传统的“义”和“侠”的精神,失去了赖以呼吸的“江湖”气息,同时也失去了自己本民族的行为方式和精神内涵,变得不伦不类——相比之下,李安因为选择的是家庭、命运以及“束缚”的主题,所以失去得相对较少。    
    


第四部分 吴宇森批判人物篇(2)

    此外,吴宇森作品中多用双主角或多主角,这也是香港时期作品的一大特点,连上重要配角,足可以拉出一个阵容浩荡豪情冲天的男性银幕群像。    
      吴氏香港时期作品的多主角,关系往往十分复杂、敌友兼备,但无论情势如何迫人,矛盾如何激烈,却更多是英雄间的惺惺相惜——当然最后全都是共同对抗另一个共同的凶恶敌人。但到了善恶必须分明的好莱坞,一切却又不同了。好莱坞盛行的双星搭档,多半是一老      
    一少、一白一黑甚至一男一女的警察搭档,而模式大多是先有罅隙最后合作无间,又或者干脆从头吵到尾但却办成大案。吴宇森也仍然大多采用双主角,即使到了《风语者》,尼古拉斯·凯奇独挑大梁,但从情节上讲还是两个主角。但尽管仍然是双主角,但大部分时候他们的关系却变得截然相反。《断箭》和《夺面双雄》中,男主角之间变成了双重仇恨,公仇加私怨取代了原本惺惺相惜的吴宇森模式。    
      最重要的是,吴宇森的这些好莱坞男主角们,都没有了灵魂。无论是约翰·特拉沃尔塔,还是尼古拉斯·凯奇,以及最近的本·阿弗莱克全都成了情节的木偶、动作的机器,完全不似《英雄本色》和《喋血双雄》里的周润发,不仅带动情节,而且带着一身浓郁地一部影片都无法发散的情绪,由这一个角色似乎能猜出他一生的传奇和时代的变迁。未见得是演技的差别,重要的恐怕还是在体制本身,同时也在于中西两种文化的难以融合。    
      从内心到形象的迷失    
      《英雄本色》,是吴宇森第一部重要的影片,也是这部影片一举把吴宇森推上香港影坛的巅峰。影片上映那一年,吴宇森正好40岁。19岁拍试验短片,25岁进入电影界,27岁独立执导第一部作品,但直到将近40岁,吴宇森才遇到徐克和周润发,拍出了自己第一部代表作。影片中的阿豪和小马,与现实生活中的吴宇森、狄龙和周润发年纪相差不大,但他们仿佛正代替吴宇森迸发着压抑多年的壮志豪情。    
      豪哥和小马,仿佛一个男人的两面,一方面忍耐着来自生活、家庭、社会的压力,一方面却有着难以压抑的万丈豪情。“我要争一口气,不是想证明我了不起,我要告诉别人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拿回来!”当时的周润发,正处在被称为票房毒药的低潮期,这句经典台词,正是吴周二人共同的心声,所以难怪有着如此激荡人心的动人力量。    
      《英雄本色II》在影迷心中自有不同寻常的份量,尽管又让周润发以阿健的名字再次活了过来难免有些牵强,更因为大量的枪战场面影响了故事本身的精彩程度,但影片结尾前一段在当时堪称豪勇壮烈的大场面算是弥补了情节上的缺陷,吴宇森在《英雄本色I》中未能尽情挥洒的“暴力美学”在第二集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此外,由于加入豪哥到黑社会卧底被迫枪击小杰的情节,使这个形象比第一集中更加完美,成了一个黑社会的“高大全”。尽管塑造“高大全”形象对于艺术作品本身并无提升意义,甚至更有损害,但这个形象毕竟代表了吴宇森心目中的完美典型,对于分析吴宇森影片中的人物有着重要的意义。    
      《喋血双雄》,是集吴宇森各种元素大成的经典作品,其中几乎人物都是值得一说的类型代表,体现了吴宇森作品中人物的最典型意义。杀手小庄:标准的吴宇森电影男主角,从身份地位到情感心理,从立场原则到为人处世,都是吴氏电影主角典型中的典型。李警官:第一主角的对称面,两人相辅相成一体两面,在“江湖”就是小庄,在警方就是李警官。四哥:挣扎在旧式江湖道义与新式重利主义之间的矛盾人物,他的“中间人”身份也正是搭接两种观念的桥梁。成奎安饰演的黑道老大:正是吴氏电影中必不可少的最大恶人,新时代、新观念、新人物中最“恶”的因素。叶倩文饰演的歌女:只因为小庄误伤了她,最后才成为她的保护者和爱人,这种由道义生出保护之心、由保护生出爱恋之心的爱情,恰恰符合吴氏男主角的性格特征。    
      吴宇森香港时期重要作品中,经历过人世沧桑的中年男人占据主要地位,豪哥、小马、阿健、小庄、李警官都不是初出茅庐的愣头小子,他们的身上除了一往无前的勇气和豪情以外,更多的是“江湖”经验的老到、人情世故的练达、对朋友兄弟的义气、对正气道义的责任。    
      反观吴宇森的好莱坞时期,以上所述的这些颇有深意代表导演内心深处情感和意识的设置,全被好莱坞更加美国化、商业化、体制化、模式化的人物设置模式清洗得一干二净。    
      尽管《终极标靶》中也有子弹、白鸽之类的吴宇森商标,但毕竟和标准的吴宇森电影相差太远,算是初闯好莱坞的一次必然的失手,可以略而不论。《断箭》,可以说是签上吴宇森名字的第一部好莱坞动作片。    
      《断箭》中,特拉沃尔塔的角色,是一个聪明好斗而又矫揉造作的形象。表面上看,特拉沃尔塔不断在模仿周润发和其他某些香港电影中优雅的东方形象,不停地在表情和肢体动作上为自己增加小动作、小细节,但这种东施效颦式的模仿却让他带上了浓重的娘娘腔。单从这种不着四六的“模仿秀”看来,这个角色的邪恶印象恐怕是歪打正着了,特拉沃尔塔一直试图增加的东方式的优雅和个性却是完全失败的,也许只有西方观众才会因为这个角色的特异而给与一定的关注。片中的另一个主角斯莱特的毛头小伙形象也并不成功,斯莱特僵硬得似乎只是为完成这个任务而被派到地球上来的外星机器人,完全是个没有思想缺少感情的一个“生瓜蛋子”。    
    


第四部分 吴宇森批判人物篇(3)

    不可否认,这样失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