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建筑史-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 门(第43、44 图) 在观音阁之前,广三间,深两间,单层四注
顶。其与敦煌壁画中建筑相似,亦极显著,其平面长方形,前后共用柱三列,
柱头铺作出双杪,第一跳华拱偷心,第二跳跳头施令拱,后尾亦出双杪偷心,
以承檐栿。檐栿中段则由中柱上双杪铺作承托,其补间铺作,以短柱立于阑
额上,外出华拱而跳,以承橑檐榑,内出四跳,以承下平榑。其转角铺作后
尾亦出华拱五跳,以承两面下平榑之相交点,山门不施平暗,即营造法式所
谓“彻上露明造”者,故所有梁架斗拱,结构毕露,条理井然。檐栿之上,
以斗拱支撑平梁;平梁上立侏儒柱及叉手以承脊榑。在结构方面言,此山门
实为运用斗拱至最高艺术标准之精品。山门四注屋顶,正脊两端之鸱吻两尾
翘转向内,为五代宋初特有之作风。大同华严寺辽重熙七年薄伽教藏内壁藏
之鸱吻形制亦与此完全相同。
永寿寺雨华宫校注'11''3'(第45—47 图) 在山西榆次县源涡村。殿建
于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 年)。深广各三间,平面正方形;其内柱仅有
前两柱,故其横断面成为营造法式所谓“六架椽屋,乳栿对四椽栿,用三柱”
之制,其内柱以前之面积则作为殿之前廊。斗拱单杪单昂。华拱跳头偷心,
后出承栿,其昂头施令拱,与昂嘴形耍头相交。昂尾则压于上一架梁头之下,
结构至为简洁合理。此殿亦无平闇,彻上露明造,无草栿。梁栿均为直梁,
各架以驼峰及斗拱支撑。屋盖为九脊顶,即清式所谓歇山者,其各缝梁架间
用■间相互联络支撑,全部遂成为富有机能之构架。此殿屋脊用瓦叠砌而成,
有显著之生起。脊端鸱吻颇瘦高,可能为当时原物。
大奉国寺大殿校注'12''4' 在辽宁义县。建于辽太平元年(公元1021
年)。广九间,单层四注顶,盖辽代佛殿之最大者也,其外檐斗拱双杪双下
昂,隔跳偷心重拱造。其特可注意者,转角铺作于角栌之旁,在正侧两面,
各加“附角斗”,别加铺作一缝,如法式所谓平坐缠柱造之制。其补间铺作
亦出双杪双下昂,与柱头铺作相埒。内部梁架尚保存原画彩画,卷草、飞仙
等,亦实物中所罕见也。
佛光寺文殊殿'见注3'校注'13'(第48、49 图)在山西五台县豆村附近,
殿建立确实年代无可考校注'14',揆之形制,似属宋初。其平面广七间,深四
间。因内柱之减少,增加内额之净跨,而产生特殊之构架,为此殿之最大特
征。内柱计两列,均仅二柱。前一列二柱将殿内长度分为中段三间,左右段
各二间之距离。后一列二柱则仅立于当心间平柱地位,左右则各为三间之长
距离,盖减少内柱,可以增大内部无阻碍物之净面积也。此长达三间(约十
三米)之净跨上,须施长内额以承梁架两缝。但因额力不足,于是工师于内
额之下约一米处更施类似由额之辅额一道。主额与辅额之间以枋、短柱、合
■、斜柱等联络,型战略似近代Truss 之构架,至为特殊。在设计及功用上
虽不能称为成功之作,然在现存实物中,仅此一孤例校注'15',亦可贵也,殿
悬山造,宋代实物中所不常见。檐下斗拱,除正面出跳外,并出四十五度之
斜拱。
正定龙兴寺'见注1' 河北正定县龙兴寺,本隋之龙藏寺,而龙藏寺碑,
素为金石书法家所珍爱者,至今仍屹立寺中焉。寺于宋初曾经太祖敕重建,
铸四十二臂观音七十三尺金铜像,覆以大悲阁。清乾隆间,毁寺西部建立行
宫,其后让归天主教建立教堂。然寺现存中线上主要建筑则尚多宋代遗构。
乾隆建立行宫时,曾大修殿宇,然其重修,唯知遵从清工程做法则例,对于
古构之特征视若无睹,对于仿古或复原状方面未尝作丝毫之努力或尝试,故
在一建筑物中宋清部分虽相互混构,而区分划然不乱,其山门及大悲阁及阁
两侧之集庆阁御书楼皆为此类不同时代特征之混合产品,阁前右侧之转轮藏
殿及前面正中之摩尼殿,则保存原状较多。
(一)摩尼殿(第50、51 图) 在大悲阁之前。殿建立确实年代无可
考,揆之形制并文献间接反证,当为宋初创建校注'16'。殿平面近正方形,广
七间,深六间,其四面各出抱厦一座。其外观为重檐九脊殿,四面抱厦各以
山面向前,在立体上由若干单位层叠联络而成,富有趣致,此盖唐宋以前所
常用,屡见于当时图画,至明清以后,而逐渐失传之制也。摩尼殿斗拱,上
下檐均为单杪单昂偷心造,但耍头斫作昂嘴形,且微斜向下,故所呈现象,
有类单杪重昂者。补间铺作出斜拱,略如佛光寺文殊殿所见,故在视觉上,
其著重似不在柱头铺作而反在补间矣。
(二)转轮藏殿(第52—54 图) 在摩尼殿之后,与慈氏阁相对立于
大悲阁之前。殿平面三间正方形,前出雨搭,实为一重层之阁。其下层遍前
安转轮藏一,故两前内柱间之距离须略加宽,以容转轮藏。上层无雨搭,四
周有平坐;上檐之下,另有腰檐一周;顶为九脊顶。上层梁梁架因前后做法
不同,遂用大叉手,成一简单之Truss。其它榑枋襻间,绰幕,驼峰等,交
相卯接,条理不紊,毫不牵强,实为梁架结构中之上乘(第53 图)。其上檐
斗拱,耍头亦斫作昂嘴形;其上另出蚂蚱头与替木相交,揆其形制,与晋祠
大殿颇有相似之处,盖或亦北宋中叶所建耶。
殿下层中央之转轮藏,为一八角形旋转书架,中有立轴,为藏旋转之中
心。其经屉以上,作成重檐状,下檐八角,上檐圆,下檐斗拱出双昂三下昂,
上出椽及飞椽,角梁等等,一如《营造法式》之制;上檐出五杪重拱计心,
其上不用椽,仅用雁翅版,上施山华蕉叶,为宋初原物无疑,今经屉部分已
全毁。
晋祠正殿献殿及飞梁'5' 晋祠在山西太原西南,为并垣名胜,清泉出
之,其地风景清幽,颇多山林自然之趣。有圣母庙,其正殿、殿前鱼沼,及
其上飞梁,沼前献殿,并献殿前之金人台,合成一组,为布置之中坚。
(一)正殿(第55 图) 志称殿建于宋崇宁元年(公元1102 年),就
形制论,当属可信。殿重檐九脊顶;平面广七间,深六间,殿身五间,周匝
副阶,其前廊深两间,异常空敞。下檐斗拱,柱头铺作出平昂两跳,单拱计
心造,其昂两层实以华拱而将外端斫作昂嘴形者,为后世常用之昂形华拱最
早一例。其耍头作蚂蚱头形,其后尾为华拱两跳,以承乳栿。补间铺作单杪
单下昂,与令拱相交之耍头亦斫作昂嘴状,故呈现单杪双下昂之现象,形制
与正定摩尼殿极相似,盖宋初特征之一也。其后尾则出华拱三跳,昂尾斜上
以承榑。上檐则柱头铺作为双杪单下昂,第一跳偷心,但跳头施翼形拱。第
二三两跳均施单拱。耍头出作昂嘴形,昂后尾压于栿下。补间铺作则为单杪
重昂,其昂乃平置之假昂,其耍头则作蚂蚱头形。此用真昂与假昂之两种斗
拱,在上下两檐适互调其位置,可谓穷极伎巧者矣。此殿角柱生起颇为显著,
而以上檐柱为尤甚。
(二)献殿(第56 图) 小殿三间,九脊顶,四周不筑墙壁,第于栏
墙上安叉子,如凉亭然。其斗拱与正殿下檐斗拱几完全相同,全部所呈现象
颇为灵巧豪放。
(三)飞梁(第57 图) 正殿与献殿之间,方池曰鱼沼,其上架平面
十字形之桥,曰飞梁。在池中立方石柱若干,柱头以普拍枋联络,其上置大
斗,斗上施十字相交之拱,以承桥之承重梁,此即古所谓石柱桥也。此式石
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此桥年代殆亦与两殿
同时。
广济寺三大士殿'6'(第58、59 图) 在天津宝坻县城内。殿建于辽太
平五年(宋仁宗天圣二年,公元1024 年)。殿单层四注顶,平面长方形,广
五间,深四间。其内柱之前面当心间两柱,向后退入半间,以增广殿内前部
地位,因而其上梁架与次间缝柱上之梁架异其结构,而产生富有趣味之变化。
外檐斗拱双杪重拱计心造,其后尾两跳偷心,以承梁,梁之外端则斫作耍头,
与令拱相交。补间铺作亦出双杪以短柱支托大斗,立于普拍枋上。其后尾则
四跳偷心以承榑。如独乐寺山门之制。殿内“彻上露明造”,各层梁架均以
斗拱承托,各缝梁架间以襻间牵引联络,条理井然。屋顶正脊两端,鸱吻颇
高而直,略近长方形;垂脊仙人及蹲兽,均有为辽代原物之可能,观音,文
殊,普贤三大士像,相传为元刘銮塑。河北新城县开善寺大殿校注'17''7',规
模结构均与此殿相似,殆亦同时期物也。
华严寺薄伽教藏及海会殿'8' 寺在山西大同县城西门内,为辽代巨
刹。现存殿宇分为两组,俗称为上寺下寺。其下寺薄伽教藏及海会殿为两寺
中最古建筑。
(一)薄伽教藏(第60 图) 为寺藏经之殿建于辽重熙七年(宋仁宗
宝元元年,公元1038 年)。广五间,深四间,单层九脊顶,立于高台之上。
柱之分配,作内外两周,无不规则处。外檐斗拱出双杪,大致与宝坻三大士
殿相同。内柱上斗拱则出三杪以承四椽栿,其上为平棋及藻井。藻井简单,
并未施斗拱,其平棋或正方或长方,如《营造法式》之制,殿顶坡度举高不
及前后橑枋间距离四分之一,在辽金现存诸例中,此殿为坡度最低者。正脊
鸱尾,内缘颇直,而外缘颇方,疑为金代重修时所置。殿内彩画大部分尚为
辽代原样式,与《营造法式》及奉国寺大殿多有相同者。殿内塑像大小佛菩
萨金刚等三十一尊,为辽代原塑,颇精美。殿内沿左右及后墙皆置经橱,立
于须弥坐上,橱上出腰檐,上为楼阁形之佛龛。全部佛龛之建筑部分,为当
时建筑之真实小模型,即《营造法式》所谓天宫楼阁壁藏者,足为研究当时
建筑形制之借鉴。其鸱吻形制与独乐寺山门鸱吻完全相同,尤为罕贵之辽代
遗物。
(二)海会殿 殿在薄伽教藏之前左侧,殿广五间,深四间。单层,悬
山顶,其建造年代,宜与教藏同时。外檐斗拱仅出华拱一跳,但栌斗口内另
施类似替木之半拱一层,为前此所不见。其梁架颇简单,即《营造法式》所
谓“八架椽屋前后乳栿用四柱”者是。
善化寺大雄宝殿及普贤阁'见注8' 寺在大同南门内,亦为辽金巨刹,虽
已部分残塌,尚保存原有规模。其中主要殿阁,现存者尚有大雄宝殿及普贤
阁,为辽代建筑,三圣殿及山门则金建也。
(一)大雄宝殿(第61、62 图) 广七间,深五间,单檐四注顶,阶
基甚崇高,其内柱之分布,中间四缝省去老檐柱与后金柱,故内外槽之修广,
均得其度。其外檐斗拱出双杪,计心重拱造;转角铺作以附角栌斗,加铺作
一缝。其补间铺作以驼峰置于普拍枋上以承栌斗;梢间者,第一跳跳头仅施
翼形拱;当心间者则栌斗上出约成六十度相交之斜拱而跳,而无正出之华拱;
次间则前面正角及斜华拱相交,后尾则以华拱五跳承下平榑,斗拱形制,各
因地位而异其结构,形颇繁杂,尤以补间铺作为甚焉。
(二)普贤阁 在大雄宝殿前之西侧,为平面正方形之重层小阁。两檐
及平坐斗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