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建筑史-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塔内室亦方形,初层方约六点八米。各层以木构成楼板,升降亦以木扶梯,
盖六朝隋唐塔内结构之常法也。塔第一层西面门楣石所刻佛殿图,为研究唐
代木建筑之重要资料。当另论之(第26 图)。
荐福寺小雁塔'见注1' 在今西安城南三里,唐时亦在长安城中者也,寺
创建于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 年),而塔则景龙中(公元707—709 年),
宫人率饯所立,寺中现存之唯一唐代建筑也。塔平面正方形,初层广约十一
米余(第27 图),塔十五级,立于广台之上(第28 图)。今顶上二三层檐
毁坏已甚,仅余十三级,每层叠涩出檐。塔身表面无任何雕饰,唯各层檐下
之斜角牙砖两层及南北两面圆券门破其平素。各层塔身,高广均递减,愈上
愈促,故塔全部轮廓呈现秀丽畅快之卷杀,与前举三例迥异其趣,塔前面门
廊乃清代修葺时所加建,塔内室方约四点一米,其内部各层楼板原亦以木构
成,今全毁,不可登临校注'9'。
嵩山法王寺塔'6' 相传寺创始于汉明帝朝,与白马寺同时建立,确否无
由证实。隋仁寿二年(公元602 年)曾建舍利塔。今寺内殿宇,皆明清以后
所建。寺北十五层砖塔,平面正方形。内辟方室,直通顶部,塔高四十米余,
下部塔身高瘦,其上叠涩出檐十五重,全部轮廓卷杀如小雁塔,秀丽玲珑。
塔无年代铭刻,就形制论,当与小雁塔约略同时。
云居寺石塔'7' 河北房山县云居寺有南北二塔,均为辽代遗物,北塔台
基四隅各立小石塔一,均盛唐物也。四塔形制大致相同。平面方形,共七层,
初层塔身较高,其上出石板檐,作叠涩状,以上各层塔身极矮,各檐向上递
减,卷杀显著。盖与小雁塔法王寺塔同属一型而以石建者也。第一层正面辟
方门,其上饰以浮雕宝珠形券面,两侧金刚挟卫,为此式石塔之通常作风。
昆明慧光寺塔'8' 俗称西寺塔。平面正方形。台基三层,饰以间柱及壶
门牙子。塔身,方广约七米,南面辟一门至塔心小室,小室直通塔顶,各层
楼板及扶梯已毁。塔身以上,外部叠涩出檐十三重。塔身卷杀至最上数层骤
紧,故其轮廓呈现之曲线较豫陕诸塔略为紧拙。关于塔之年代,传说不一。
考昆明之肇始,乃唐代宗时南诏主创建之柘东城,寺塔之建,当以唐末为最
近可能。大理崇圣寺塔亦属此型,年代亦约略相同。两者均经后世屡次修葺
者也。
灵崖寺慧崇塔'见注1' 自唐以来,高僧墓塔之留存至今者颇多。前述玄
奘塔即其一例也。然其较通常之型式,则多为单层之小塔。山东长清县灵崖
寺慧崇塔,建于贞观中。塔全部石造平面正方形(第29 图)。正面辟方门,
外饰以圆券,券面刻作火焰或宝珠形,侧面亦作门形,但作假门扇,其上安
门钉。塔身上叠涩出檐,其上更有极矮塔身一层,亦叠涩出檐,故全塔呈现
单层重檐之状。顶上置须弥座,山华蕉叶,以承仰覆莲及圆珠形塔顶。
净藏禅师塔'见注6' 在河南登封县城西北十二里会善寺。寺本北魏孝文
帝离宫,至隋改今名。净藏禅师以天宝五载(公元746 年)殁于此寺,塔之
建造至迟恐不出数年之外。塔平面作等边八角形,内辟八角小室。塔全部砖
造,下为高基,崩毁殊甚,难辨原形。塔身各隅,砌成倚柱,露出五面,当
为八角柱也,柱下无础,上施把头绞项作斗拱,角上与批竹耍头相交于栌斗
口内。柱头上施阑额,额上施人字形补间铺作。塔身正面辟圆券门,左右两
侧则作门扇形,隐出门钉,背嵌铭石一块。其四隅面侧作成直棂窗形,塔身
以上,叠涩出檐,然甚残破。屋顶之上则置须弥座,八角砌成山华蕉叶形。
更上则为平面圆形之须弥座一层,上施仰莲。最上则为石制仰覆莲座及火焰
宝珠(第30、31 图)。
隋唐现存佛塔平面均四方形。北魏虽有佛光寺六角塔及嵩岳寺十二角
塔,然为两孤例。辽宋以后八角形虽已成为佛塔平面之最通常形式,然在唐
代则仅此一例而已。
同光禅师塔'见注6' 在河南登封县少林寺,建于大历六年(公元771
年),与慧崇塔同型之砖塔也。平面亦正方形。唯正南辟门。塔身上叠涩出
檐,顶上须弥座两层,下层正方,上层八角菱形,以承平面圆形之石仰覆莲
及宝珠顶。唐代墓塔类此者颇多。
唐太宗昭陵'9' 在陕西醴泉县西北五十里,因九嵕山为陵。按长安志图
说,周垣两重,前建献殿,陪葬诸王公主嫔妃功臣一百余人。刻番酋十四人
像,并所乘六骏之形于北阙下。今六骏尚存,其四在西安陕西省立图书馆,
其二在美国彭省大学博物馆,乃唐代雕刻之精品也。唯陵之建筑,今无存者。
唐高宗乾陵'见注1、9' 在陕西乾县北五里,因梁山为陵。亦周垣两重;
内垣四面辟门,四隅为角楼。陵前双阙,石狮石马,番酋六十四人像,又建
祠堂,绘朝臣六十人画像。今石人石兽尚存,为唐代雕刻精品。
武氏顺陵'见注1' 武后为其父武士彟营陵墓于咸阳,号曰顺陵,陵前石
麒麟及石狮等,为陵地现存唯一遗物,雕刻极精。
赵县安济桥'10' 隋唐以来桥梁之年代确实可考者极少。河北赵县安济
桥,不唯确知为隋(公元581—618 年)匠李春所造,且可称为中国工程界一
绝。桥在城南五里洨水上,仅一石券,横跨三十八米之大距离,桥两端撞券
部分各砌两小券,作成空撞券。此法在欧洲初见于法国南部Ceret——十四
世纪之桥上,其在近代工程,则至一九一二年始应用之。李春此桥则较欧洲
此式之桥尚早八百年。亦我国现存最古之桥也(第32—34 图)。
间接资料 唐代绘画雕刻中所见关于建筑之资料,颇多足供参考。
一、敦煌壁画 敦煌窟壁之画及密室中发现画卷中,多净土变相,以殿
宇楼阁为背景,可作为唐代之理想建筑图,其各部细节,亦描画逼真。总计
壁画中所绘建筑类型,有殿堂,楼阁,门楼,角楼,廊亭,围墙,城郭,塔
寺等。而此诸建筑物间之联系,其平面布置,亦可借窥大略(第35 图)。
二、大雁塔门楣石画刻 塔初层西门券内半圆形楣石刻释迦说法图,
画佛殿五间,立于阶基之上,翼以回廊。其阶基踏步作东西阶;斗拱为双杪,
补间铺作用人字形斗拱,檐缘瓦吻,描画均极忠实。为研究唐代建筑极重要
文献(第26 图)。
三、石窟浮雕 龙门唐代石窟之雕凿者,对于建筑似毫不注意,故诸窟
龛鲜有建筑意识之表现。然在四川多处摩崖,则有雕西方阿弥陀净土变相,
以楼阁殿宇为背景者,如夹江县千佛崖,大足县北崖佛湾,乐山县龙泓寺千
佛崖皆其例也。其中尤以龙泓寺为富于建筑趣味'11',其龛内所刻建筑,中央
为殿堂二层,具平坐,上覆四注顶。右左翼以三层建筑,其第二层中央作龟
头屋,以山面向外。再次两侧壁,则为下石上木,如日本所谓多宝塔之建筑
物。此五层建筑之上层,则联以阁道,覆以廊屋,其斗拱额柱各部细节均逼
真实物,为当时建筑之忠实模型(第36 图)。
此种间接资料,为介乎文献与实物间之可贵资料,对于部分细节,价值
尤高,在特征分析节内,当再详论之。
'1' 著者测绘。
'2' 刘敦桢、梁思成等测绘。
'3' 龙门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记。
'4' 《宋高僧传》二十七。
'5'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二期,著者《正定调查纪略》。
'6'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六卷第四期,见刘敦桢《河南省北部古建筑调查记》。
'7' Siren O。,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Art:Architecture。
'8'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七卷第二期,刘敦桢《云南之塔幢》。
'9' 《长安志》。
'10' 《赵县大石桥》,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五卷第一期。
'11' 刘敦桢《西南建筑图录》,未刊稿。
校注'5' 此窟廊现查明建于北齐皇建元年(公元560 年)。
校注'6' 据《卢舍那像龛记》说“于大像南置大奉先寺”,解放后,已在龙门西山南平地上发
现寺遗址。而像龛上所留卯孔为后代所凿,故多破原像背光之处。
校注'7' 梁思成《记五台山佛光寺建筑》,《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七卷第一、二期。
校注'8' 解放后发现五台山东冶镇李家庄南禅寺大殿,建于建中三年(公元782 年),早于此
殿75 年。
校注'9' 此塔于1966 年重修,塔内楼板已补配。
第三节 隋?唐之建筑特征'1'
一 建筑型类
隋、唐建筑实物之现存者,就型类言,有木构殿堂、佛塔、桥、石窟寺
等物。其中石窟寺本身少建筑学上价值。此外尚有钟楼之一部分,亦因不全,
不得作一型类之代表物。但在间接资料中,则可得型类八九种,以资佐证。
在史籍中亦可得一部分之资料也。
城市设计 隋、唐之长安与洛阳,均为城市设计上之大作。当时雄伟之
规,今虽已不存,但尚有文献可征(第18 图)。隋文帝之营大兴城(长安),
最大之贡献有三点:其一,将宫殿,官署,民居三者区域分别,以免杂乱而
利公私;又置东西两市,以为交易中心。其二,将全城以横直街分为棋盘形,
使市容整齐划一。其三,将四面街所界划之地作为坊,而其对坊之基本观念,
不若近代之block,以其四面之街为主,乃以一坊作为一小城,四面辟门,
故言某人居处,不曰在何街,而曰在何坊也。街道不唯平直,且规定百步、
六十步、四十七步等标准宽度焉。顾炎武言:“予见天下州之为唐旧治者,
其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廨舍之为唐旧创者,其基址必皆宏敞。宋
以下所置,时弥近者制弥陋”'见注1'。唐代建置之气魄,可以见矣。
平面布置 唐代屋宇,无论其为宫殿,寺观或住宅,其平面布置,均大
致相同,故长安城中佛寺道观等,由私人“舍宅”建立者,不可胜数。今唐
代建筑之存在者,仅少数殿宇浮图,无全部院庭存在者,故其平面布置,仅
得自敦煌壁画考之。
唐代平面布置之基本观念为四周围墙,中立殿堂。围墙或作为回廊,每
面正中或适当位置辟门,四角建角楼,院中殿堂数目,或一或二三均可。佛
寺正殿以前亦有以塔与楼分立左右者,如敦煌第一一七窟五台山图中,“南
台之寺”,其实例则有日本奈良之法隆寺。在较华丽之建置中,正殿左右亦
有出复道或回廊,折而向前,成凵字形,而两翼尽头处更立楼或殿者,如大
明宫含元殿“夹殿两阁,左曰翔鸾阁,右曰栖凤阁,与殿飞廊相接”,及敦
煌净土变相图及乐山龙泓寺摩崖所见。
殿 堂 唐代殿堂,承汉魏六朝以来传统,已形成中国建筑最主要类型
之一。其阶基,殿身,屋顶三部至今日仍为中国建筑之首身足。其结构以木
柱构架,至今一仍其制。殿堂本身内部,少分为各种不同功用屋室之划分,
一殿只作一用。即有划分,亦只依柱间间隔,无依功用,有组织,如后世所
谓平面布置也。
楼 阁 二层以上之建筑,见于唐画者甚多。通常楼阁,下层出檐,上
层立于平坐之上,上为檐瓦屋顶,又有下层以多数立柱构成平坐,而不出檐
者,或下部以砖石为高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