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渊听了不住地点头,道:“朕当悉发关中之兵归你指挥。”
十月乙卯日,李渊率百官亲至华阴,在长春宫为李世民送行。长春宫前的宽阔的广场上,李世民主力部队呈方阵排列。周围旌旗招展,锣鼓喧天。将士们挺胸凸肚,铠甲鲜明,精神抖擞。百名战将手擎大旗,骑着高头大马,于本部前巍然挺立,观其军容,确实不同于一般军队。高台上的李渊和百官不禁暗暗赞叹:秦王真是天生的帅才,勇武有力,统兵有道。
一阵中军帐鼓响,但见李世民头顶飞凤金盔,身穿大鹏贴背锦征袍,腰系狮蛮带,健步登上点将台,目光似闪电、如流星,威严地扫视将士们一遍,而后抓起令箭,点兵派将。刷刷刷,分派完毕——
第一队(前部先锋):大将秦叔宝,总管殷开山;第二队:大将丘行恭;第三队:大将侯君集;第四队:大将公孙武达;第五队:大将浑干。
李世民则自率两位堂弟,江夏王李道宗、淮阳王李道玄为中军。加上前期已发的永安王李孝基、陕州总管于筠、内史侍郎唐俭,计约八万大军。
李渊见李世民调度有方,更加高兴,将自己的坐骑、御马特勒骠牵来,赐于李世民。这特勒骠乃西突厥所献、乃万里挑一的良驹,头至尾长约一丈,蹄至脊高约八尺,且没一根杂毛,色如紫霞。李世民乃爱马之人,见了特勒骠大喜,辞别父皇及百官,翻身上马,执鞭指点军兵进发。
李世民酝酿出征之时,天下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王世充在洛阳称帝后,河北的窦建德不甘落后,自立为王,建天子旌旗,山警入跸。并依靠突厥,向唐领地大举进攻。
窦建德也是隋末起义军的一个名角。他原为贝州漳南人。少年时代就孔武有力,很讲义气。大业一年,郡守选拔勇武者为统领,窦建德当选,当一名小队正。适值其友孙安祖也被县令强召服役,安祖不从,被县令鞭打,乃杀死县令,投靠窦建德。
窦建德有心为自己留一条后路,于是招些逃兵、无业之人,交给孙安祖,对他说:
“文帝时,天下富庶,发兵百万征讨高丽,尚不能取胜,今饿殍遍地,百姓流离失所,皇上不恤民情,虽亲自督战辽东,又焉能取胜!大丈夫当立盖世之功,死也死得其所。高鸡泊广大百里,芦苇稠密,你带这些人或打鱼,或出泊掳掠豪富行商,足以自活。等天时到来,我再来找你,以立大功于天下!”
孙安祖家被水淹,妻子已饿死,已无后顾之忧,遂满口答应,领人进了高鸡泊。
窦建德为人侠义,名声在外,当时常有小股义军,在潼南一带打家劫舍,却从来无人扰害窦建德家。郡守以为窦建德交结贼徒,派兵将其全家老小,一并抓去杀掉。窦建德闻讯,即率手下人,脱离隋军,投奔清河界起兵的高士达。后来窦建德又收编了孙安祖的部下,军力逐渐扩大,多达数万人。大业十二年,窦建德领兵打败了隋涿郡通守郭绚,太仆卿杨义臣,军威大振,于次年自立为长乐王,盘踞于河北一带。
武德二年(619年)六月,窦建德攻陷沧州。八月,攻陷洺州、相州。九月,攻陷赵州。
十月,窦建德亲率数万大军,直扑黎阳,斩杀李世勣骁将丘孝刚,继而攻破城池,生擒淮安王李神通、李世勣父亲李盖、秘书丞魏征、以及外嫁寓居黎阳的帝妹同安公主。
正在行军中的李世民得此消息,寝食不安,立即召集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商量。大家一致认为,大军已发,回救淮安王、同安公主等人已来不及,必须尽快击败当前的大敌宋金刚、刘武周,否则,待窦建德生成大势,情况更为不妙。
李世民思前想后,决定大军直趋龙门,与宋金刚主力对阵,尽快歼灭之。
农历十一月,正值隆冬,滴水成冰。大军至黄河边时,冬云低垂,天气突变,蒙古高原的寒流正卷着鹅毛大雪呼啸而至,狂暴地扫荡着黄河两岸,陡峭土坡的短树上,挂满冰凌,天地被搅得灰蒙蒙、昏沉沉的。将士们几乎睁不开眼,纷纷要求找避风的地方,安营扎寨,等天晴后再过河。
李世民未做答复,带着几名卫士,亲自下黄河勘探道路。李世民向河中心走了两里路,河面上布满冰雪,昔日咆哮的黄河仿佛被冻僵了,静静地躺着与苍茫的雪原连成一片,仿佛直达天边。有恶劣的天气做掩护,有坚硬的冰层作依托,真乃天赐我也!李世民毅然下令:“全军人不歇息,马不卸鞍,于黄昏时开始渡河,兵贵神速,天明时全部过完!”
天近黄昏,雪花变得更加冷森森的,八万大军踏着冰面,悄悄地向对岸运动。大车辗过坚硬的冰层,发出铿铿的声音,李世民牵着特勒骠,亲自在前方探路。将士们备受鼓舞,争先恐后奔向河对岸。
第三部分救出被俘的“四将”
第二天上午,风雪停息,云开日出,在大龙门东北,汾水下游,太原至长安的咽喉要道——一个叫柏壁的地方,突然出现一大片庞大的兵营。周围密布枪刀,四下深藏鹿角,三面掘下陷坑,壁垒森严。
屯兵柏壁后,李世民几次亲率轻骑侦察,感觉敌军势大,若直接对阵,恐难以取胜。于是坚壁不出,分兵固守绛州和浩州,与大本营呈犄角之势,迫使宋金刚屯兵城上,不敢前进。同时李世民又派出小股部队,袭击敌军的后方运输线。
当时黄河以东郡县,钱粮皆被刘武周、宋金刚抢掠一空。百姓惊惶,或藏于深山,或聚入城堡。长途深入的唐军也面临后勤供应困难,征不到粮食。李世民乃发布教令,使轻骑遍处张贴,公告百姓,号召复业。
老百姓一向对秦王印象极佳,当年曾率兵下西河,破霍邑,并且开仓放粮,对百姓秋毫无犯。秦王回师河东,让百姓看到了希望,纷纷奔走相告,前来归附,耕田种谷,积极接济大军。河东形势逐渐有所转机。这天,李世民带领年仅十七岁的堂弟江夏王李道宗,登上玉壁城楼,察看敌情,远望龙门,但见云生四野,物涨八方,隐隐约约中,宋金刚军正列队操练,其旌旗招展,刀枪闪亮,喊杀声不绝于耳,李世民笑问李道宗:“贼军势众,初次临战,你害怕不?”
李道宗挺了挺胸,说:“王兄用兵如神,天下闻名。跟着王兄,李道宗浑身是胆,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
“贼恃其众,来邀我战,我当如何?”李世民又考问道。
李道宗想了一下,说:“群贼锋不可当,宜以计屈,难与力争,今设深壁高垒以挫其锐,乌合之众,不能持久,粮运竭尽,自当离散,可不战而擒。”
李世民见道宗小小年纪,甚有主见,非常高兴,问:“这些都是你自己总结出来的?”
李道宗老老实实回答道:“在王兄左右,常听无忌、玄龄、如晦他们谈论军事,因而有此想法。”
李世民点点头,抚着道宗的背说:
“长孙他们谋略非常,都是一些聪明之士,你要多多向他们讨教,不要摆自己王爷的架子。”
李道宗行一个军礼答道:“道宗谨遵王兄教诲!”
“好好干!”李世民又拍拍李道宗的肩说,“无论是谁,是什么身份,只要有实力,有军功,将来就会大有作为,大放异彩!”
“我觉得诸王之中,王兄能力最强,连太子也不及王兄一半。”江夏王崇敬地看着秦王说。
秦王李世民并没有回答他这句话,而是把目光重新投向远方,像要穿透那层层迷雾,看到他想看到的未来。
因唐军骚扰,宋金刚军粮常常接济不上,军中有些不稳。宋金刚渐渐看出了苗头,自忖自己后方太远,不便久耗,利于速战,于是几次出城列阵,但唐军深壁高垒,拒不出战。
十一月底,永安王李孝基,陕西总管于筠,工部尚书独孤怀恩,内史侍郎唐俭,率军攻打夏县的吕崇茂,急切不能攻下,宋金刚决定派兵增援吕崇茂,以期从那里打开一个缺口。十二月初,骁将尉迟敬德率兵赶到夏县,与吕崇茂里应外合,夹击唐军,由于独孤怀恩通敌,屯兵不出战。唐军大败,主将李孝基、于筠、唐俭及行军总管刘世让皆被尉迟敬德生擒。独孤怀恩逃回后,被李渊设计捕杀。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李世民大营仍按兵不动,而是遣前部先锋兵部尚书殷开山及总管秦叔宝率本部兵马,秘密开到夏县美良川,设下埋伏。
尉迟敬德得手后,押着被俘的“四将”,大摇大摆地返回龙门,刚至美良川,就听一阵梆子响,伏兵四起。殷开山抄劫后路,大将秦叔宝横锏立马,拦住尉迟敬德,喝道:
“我乃左统卫大将军,总管秦叔宝,敌将纳名受死!”
“秦叔宝?这可是天下名将。”尉迟敬德闪目观瞧,但见来将目炯双瞳,眉分八字,身长九尺,身穿连环锁子甲,骑一匹火炭赤马,手持两把粗长的铜锏、威风凛凛,似一座天神。
“你再厉害,我尉迟敬德又岂能怕你!”尉迟敬德晃了晃了晃手中的长槊,毫不示弱。
“本将军知道你是一员虎将,但大丈夫择主而事,宋金刚勾结突厥,残害百姓,不日将被消灭,我劝你还是悬崖勒马,早早归我大唐。”秦叔宝爱惜尉迟敬德是一条汉子,竟临阵做起策反工作来。
“先赢了我这支长槊再说!”尉迟敬德说着,拍马冲上。秦叔宝舞锏接招,俩人你来我往,混战起来,约斗了二十回合,仍不分胜负。这时殷开山已杀退后军。突遭伏击的尉迟敬德人马,遮拦不住,乱窜起来。尉迟敬德见势不妙,不敢恋战,虚晃一槊,回马就走。殷开山、秦叔宝趁机麾军掩杀,直追二十余里,大获全胜,斩首二千余级,救出被俘的“四将”。
在柏壁战场,李世民以主力和宋金刚对峙的同时,多次寻找机会,在辅助战场打击敌人。这天,李世民又率轻骑至前沿观察敌情。阴寒的冬天已近尾声,数里外的汾水跳跃着光亮,断断续续地流着。和暖的阳光照在光秃秃等待发芽的树木上,照在平缓的山岗上。飞鸟箭一般掠过长空,迎面吹来一阵习习的南风。
第三部分设伏待敌
李世民站在山岗上,望着不远处的龙门城,有好些天了,往日喧闹不止的龙门渐渐寂静下来,宋金刚军也不出城示威操练了,龟缩在城中一动不动。李世民推测,孤悬于龙门的宋金刚,粮道时常被截断,军中缺粮,兵士饥馁,士气低落,也撑不了多长时间了。决战的时机,随便着春天的到来,也即将来到了。山岗上有一块小小的平地,黄中泛起了点点青翠,似乎露出了针尖大的草芽。李世民信步走过去坐了下来。多少天来紧张的军旅生活,让他感觉有些累,他想在这暖暖的土丘上躺上一会儿,于是找了块石头,当作枕头,对环侍的卫士说:
“你们也四处走走,看看地形,顺便猎一些野味,留一个人在我这边就行了。”
因柏壁久无战斗,大家也就放松了警惕,四处散去,只留卫士李亮陪着秦王。
天空是深远的蔚蓝色,平贴着几片薄纱似的轻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