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一大土壤问题是盐碱度高,其原因有三个方面。西南部小麦带土壤中的盐分源自几百万年来从印度洋吹来的海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有一个可与小麦带相媲美、农业产量最高的地区,即墨累—达令河盆地,由于地势低,该地区经常被海水淹没,水退去后,盐分留了下来;此外澳大利亚内陆还有一个盆地,以前有一个与海绝缘的淡水湖,水分蒸发后,湖水盐分浓度增高(好比犹他州的大盐湖和以色列与约旦的死海),最后完全干涸,土壤中的盐分被风吹到东部其他地区。澳大利亚有些地区每平方码的表土含有200磅的盐。我们会在下文继续讨论盐分对土壤的影响。简而言之,林地清理和农田灌溉都会使表土盐碱化,最后变成不毛之地(参见图28)。正如最初在澳大利亚垦荒的农民由于缺乏现代的土壤化学分析技术,无从得知土壤的贫瘠,也不知道土壤的盐碱化问题,这一切都是无法预料的。






虽然澳大利亚土壤贫瘠的问题和盐碱化对第一批垦荒的农民而言并不明显,甚至对于今日一般大众来说也没怎么听说过。但是澳大利亚缺水的问题倒是广为人知。大多数外国人只要一提到澳大利亚,就会马上联想到沙漠。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少,或者荒漠化严重,如果不灌溉根本无法发展农业。直至今日,澳大利亚还有一些土地既无法耕种,也不能放牧。在生产粮食的地区,通常离海岸越近,降雨量就越大。所以如果有人朝着内陆方向走,首先看到的是种满作物的农田,还有澳大利亚一半的牛也在此地,载畜量极高;深入内陆,可以看到羊圈;继续向里走,看到的是养牛场(澳大利亚另一半的牛就在这里,载畜量很低),因为降雨量相对较少,所以养牛比养羊更具经济效益;最后腹地深处就是沙漠,不能种植任何一种粮食。
    澳大利亚不仅平均降雨量低,而且难以预料。在世界许多地方,每年有规律的雨季可帮助农业发展。例如我居住的南加州,可以肯定降雨一般集中在冬季,夏季雨量很少,甚至不下雨。在众多农业生产力高的地方,不仅有雨季,而且每年出现的时间也大同小异,很少发生大旱。农民每年遵循季节规律耕地、播种,作物在雨水的灌溉下生长、成熟。
    然而,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的降雨取决于恩索现象(即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1]〖〗[1]厄尔尼诺指的是在赤道中、东太平洋,相隔几年才发生一次、持续时间长达半年以上的大范围海表温度异常现象;南方涛动是指太平洋东、西两侧海平面气压的一种反相关关系。太平洋两侧大气的这种反相关关系,与海洋表面温度的变化又有极为密切的联系。——译者),因此十年里每年的降雨情况都变幻莫测,而每十年间的变化更大。最早从欧洲来澳大利亚的农民和牧民并不知道当地的天气深受恩索现象的影响,因为那时在欧洲很难检测到这种情况,一直到近几十年,气象专家们才意识到恩索的存在。那些最早来到澳大利亚的农民和牧民在耕种放牧之初,遇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因此误以为这是一块福地,被假象蒙蔽双眼的他们开始在这里定居下来。实际上,澳大利亚每年只有一小段时间雨水充沛,能催熟作物。大部分地区有雨水的天数不到半年,而部分农业区十年里只有两年有雨水。这导致澳大利亚的农业经营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农民们不惜血本地耕耘与播种,但事倍功半,一半以上的年份都颗粒无收。雪上加霜的是,作物收割后,农田经过一番整地和拔草,光秃秃的土壤就裸露出来,如果其后栽种的作物无法生长,那么土壤就会一直裸露在外,甚至没有杂草覆盖,最终落入被侵蚀的命运。因此澳大利亚难以预料的降雨在短期内增加了农业经营成本,从长期来看,则进一步加剧了土壤侵蚀的问题。
    澳大利亚不受恩索现象影响的地区最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小麦带,该地区每年冬天降雨稳定,小麦几乎年年丰收。近几十年来,小麦的产值甚至超过羊毛和肉类,一跃成为澳大利亚最有价值的农业出口商品。但如上文所述,西南部小麦带虽然受益于冬季稳定的降雨,但实际问题并不轻松: 土壤贫瘠,盐碱度高。近几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发生变化,西南部冬季的降雨也变得难以捉摸。从1973年起,小麦带的降雨急剧减少,虽然夏季降雨日益频繁,但雨水落在收割后裸露的土地上,反而加剧土壤盐碱化。就像我在第一章讨论蒙大拿时所提到的,全球气候变化,几家欢喜几家愁,蒙大拿虽然是输家,但是澳大利亚比它输得还惨。




距离

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但离其他温带国家有数千英里,与其产品潜在的海外市场间的距离相去遥远。因此,澳大利亚历史学家曾指出影响该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元素为“距离的暴政”。如海运距离过长,致使商品从澳大利亚运往欧洲,每磅或每个容积单位所需的运输费用要比从新大陆运往欧洲的费用来得高,因此只有体积小、价值高的出口商品才有经济效益。原本在19世纪,矿产和羊毛是澳大利亚的主要出口商品。1900年左右,由于冷冻货柜变得经济,澳大利亚也开始出口肉制品,大多运往英国。(记得我有一个朋友不喜欢英国人,他在肉类加工厂上班,有时会和朋友一起在准备运往英国的冷冻肝脏中偷偷放一两个胆囊。他的工厂对“小羔羊”的定义是如果供应国内市场,那么就是最大不超过6个月的羊,如果出口到英国,则是18个月以内的羊)。今日澳大利亚的首要出口商品仍是体积小、价值高的货物,如钢铁、矿产、羊毛和小麦。近几十年来,葡萄酒和澳洲坚果的出口量呈大幅增长趋势。此外还有一些体积小、价值高的特种作物也开始大量出口,澳大利亚之所以生产这些独特的作物,目的在于打开部分消费者愿意高价购买稀有物的机会市场,例如杜兰麦等特殊品种的小麦,以及不用农药和化学制剂培育和养殖的小麦和牛肉。
    另外一个“距离的暴政”指的是澳大利亚国内各个地区之间的距离。澳大利亚生产力高效或适合居住的地方并不多,而且相当分散: 这个国家人口虽然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分布面积却相当于美国本土48个州。因此,澳大利亚国内运输成本高,必须花费昂贵的代价才能维持第一世界的生活方式。例如,澳大利亚政府为了让所有的家庭和公司都有电话,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全国架设电话线,甚至在几百英里外的荒漠也要设站。今日的澳大利亚是全世界都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58%的人口集中在五大城市(1999年,悉尼有400万人、墨尔本有340万人、布里斯班有160万人、珀斯有140万人、阿德莱德有110万人)。这五大城市中,珀斯可算是全世界最孤立的大城市,周围再没有其他大城市(最近的阿德莱德也在往东1300英里外)。因此澳大利亚最大的两家公司——澳大利亚国家航空公司和澳大利亚电讯公司——都以拉近距离为目的。
    由于距离问题对澳大利亚国内造成很大的影响,加上干旱的作用,银行等企业在偏远地区的分支机构因经营不善,纷纷倒闭。医生也因为同样的原因,远走他乡。欧美有大城市和中等规模的城镇,也有小村子;但在澳大利亚,中等规模的城镇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两极分化现象。今日,大多数澳大利亚人不是住在少数几个大城市,享受着第一世界的文明,就是在小村子或荒漠地带过着没有银行和医生的日子。澳大利亚的气候难以预测,只有几百号人的小村庄,没什么经济活动,即使遇上五年旱灾,也能存活下来。而大城市依靠大型集水区域也能安全度过五年旱灾。但对中等城镇而言,五年旱灾意味着城镇的终结,商业与服务难以运作,无法与较远的城市竞争,而它们本身又没有能力整合出大型集水区域。大多数澳大利亚人对本国生态环境的依赖越来越少,他们生活在与外面世界紧密相连的五大城市,而不是散布于澳大利亚各地区。




早期历史

欧洲国家建立海外殖民地的目的大多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或获得战略优势。至于欧洲人真正居住的那些殖民地,除了贸易站(为了方便与当地人贸易,通常派几个欧洲人驻扎在那里)外,大多是他们认为有发展潜力,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地方,最起码可以达到自给自足。然而,澳大利亚是个例外,几十年里,来这里的移民并非为了寻求财富,而是出于被迫。
    英国在澳大利亚设立殖民地最主要的动机在于缓解国内监狱人满为患的压力,防止犯人造反。18世纪时,英国法律规定偷窃40先令以上即判死刑,法官为了避免死刑,通常以偷窃39先令治罪。因此大量的人由于偷窃和欠债被投入牢中,导致监狱和监狱船爆满。1783年,有些犯人被送往北美做契约奴隶,使监狱的空间压力稍微得到改观。当时去北美的还有一些是自愿的移民,去那里寻找财富和宗教自由。
    美国独立战争关闭了英国的排气阀,迫使英国不得不寻找其他地方安置犯人。起初有两个地方被纳入考虑之中,一个是位于热带西非冈比亚河上游400英里的地方,还有一个是现代南非和纳米比亚边界奥兰治河河口沙漠,经过认真考虑,这两个方案都不可行,最后选择了离现在悉尼不远的波特尼湾,那个地方直到1770年才被库克船长发现。1788年,英国派遣第一船舰载着首批欧洲移民前往澳大利亚。这些移民主要由罪犯和看守他们的官兵组成,这种罪犯输送一直到1868年才结束。
    随着罪犯人数的增多,除了悉尼以外,澳大利亚海岸还有四个地方也成为犯人集中地,它们分别位于今日的墨尔本、布里斯班、珀斯和霍巴特附近。这些集聚地慢慢成为五大殖民点的核心,分别由英国治理,最后成为现代澳大利亚六个州中的五个: 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昆士兰、西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之所以选择这几个地方是因为它们具有港口或河流的优势,而非出于农业的考虑。事实上,它们都不适合发展农业,甚至连粮食都无法自给自足,因此英国还要负责运送粮食给这里的罪犯、士兵和官员。现代南澳大利亚州的核心城市阿德莱德则是一个例外,这一地区由于地壳上升,土壤肥沃,加上冬季降雨稳定充足,因此吸引了德国农民来此垦荒,他们是早期移民中惟一一群非英国人。1803年在墨尔本东边流放的犯人们发现该地区土壤贫瘠,于是转向肥沃的西边,并于1835年在那里成功发展了农业。
    英国人在澳大利亚的殖民地最早从捕猎海豹和鲸鱼中获利。绵羊则是后一个收益点,缘起于1813年,有人穿过悉尼以西60英里外的蓝山,发现了一片丰美的牧场。然而,一直到1840年代以前,澳大利亚的粮食还是无法自给自足,依赖于英国补给。自1851年出现第一波淘金热以后,澳大利亚终于繁荣起来。
    欧洲人于1788年才开始在澳大利亚落脚,而当地土著已经在这里生活了40000多年,知道如何克服恶劣的生态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无论是欧洲人最初占领的几个地区,还是后来发现的适合耕作的农场,澳大利亚的白人很少利用当地土著,不像美洲的白人那样对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