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股价的攀升做出了不小成绩。
相比之下,负责公司运营的朱洪波则与其低调的性格对应,一直在致力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人才招聘和培养等工作。在他的领导下,百度员工人数从2004年底的300人,而到2005年底员工计划将达到1000人。
在百度上市前夜,Google请来了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任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曾对记者明确表示,Google对其在华的要求就是集中在人才招聘、培养和技术开拓方面,对市场开拓并没有要求。
对于百度这样以技术立身的公司,在其高调上市之后,是被资本市场短期的疯涨表现所迷惑而继续把重点放在市场营销和新推产品上,还是用上市所募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和渠道开拓,继续踏实做好公司业务,成为百度的两种可供选择的走向。
对于百度而言,其搜索技术距离“创造中文之美”的公司目标距离还很远,虽然其在关键字搜索和竞价排名方面的渠道布局已经基本完成,但在搜索收入上却还排在雅虎/3721/一搜网后面。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用上市所募资金,如何在投资者看好的背景下保持清醒的头脑?百度将来是做娱乐的“梁冬时代”还是做技术的“刘建国时代”?市场与技术之间,哪个在投入上会更大一些?
李彦宏曾表示要更大程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无论是梁冬也好还是刘建国也好,这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完全是根据需要,如果技术上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话,百度将会投资会更大一些。如果用户都不知道的话,百度则会选择投资市场。
投资技术是硬道理(2)
未来: 关键的“施密特因素”
互联网十年,资本市场和股价问题始终高深莫测。百度股价已从曾经的最高点150多美元,跌倒了现在的不到80美元。百度高股价的原因,是由于投资者的期望太高。关于百度的未来,能否达到这种期望,只能看今后的业绩了——实实在在的业绩增长。
李彦宏也表示,上市之前,投资银行高盛认为股价可能会突破30美元,后来接近交易,消息看好,也就预测可能会达到40美元。也就是说,最初李彦宏们的乐观估计股价是30~40美元,这与业界很多资深人士的预测差不多。一天之内突破100多的确超越了任何人的期望。
今后一段时间,股价还会调整,当然除非Google股价出现大波动,百度也不至于出现大涨大跌的情况。第二季度财报马上出炉,应该会是不错。但是,要对得起100多美元的价格,只能期望百度高超速的增长,这个增长率显然是远远高于百度原先计划的。因此,百度能否维持住高股价,很大程度在于李彦宏能否寻求战略突破,实现业绩超高速增长的途径。“专注”是百度成功的关键,也是李彦宏自己最自豪的优点。但是,“专注”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背景下,是需要不同内涵的。
“专注”于核心业务,这是永远要坚持的。但是,百度的未来已经远非延续过去的“专注”精神所能回答的。李彦宏技术工程师出身,在专注方面的确有先天优势,这一点与Google的两位创始人有得一拼。但是,Google神话的成功除了取决于两位创始人的执着和专注之外,资深的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更是一个关键因素。这也是现在百度最缺的因素了。
1955年出生的施密特是硅谷最资深的IT老狐狸之一,集互联网战略家、企业家和技术专家于一身,在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先后担任过Sun、Novell和Google三大公司的CEO,是他成功地将Google这家以技术主导的创业公司转变为市场力量最强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2001年3月,他正式加盟Google,既是得到了一份梦幻般的工作,也是一只脚踏入了质疑和寒冷的海水之中。从此,他与Google不再可分了,他的成功也势不可挡,一个“施密特时代”开启了。
施密特清晰地记得第一次与Google的创始人见面时的情景:“他们在各个方面的看法,都与我不尽相同。让人搞不清他们的看法,究竟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远见,还是单方面的单纯天真。”当然两人都有着咄咄逼人的精明,但佩奇“力图改变世界”的傲慢言论和布林的对竞争对手不屑一顾的轻视可能造成策略上的盲区,使“Google战舰”暴露在包括某些尚未进入“Google雷达屏幕”的新生力量的火力之下。大概也只有施密特这样技术和管理兼备的人,才可能让两位非凡的创始人心服口服。施密特一针见血地指出,Google目前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而是如何管理企业的成长。“服务器过载,资源不足,客户要求更加苛刻,Google的问题是个管理的问题。”他说。
当然,麻烦显然还不止是管理,如何平衡商业利益,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据透露,Google每周都可以收到一万封商业公司发来的电子邮件,问的都是同样一个问题:他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公司在Google的搜索引擎的排名上升,付钱买一个高排名可不可以?
施密特明确表示不行,但是他也承认,维持技术和商业上的平衡确实很困难。2001年公司一下子就有约7000万美元入帐(1/3收入来自授权使用费,其余来自广告)。目前已经连续六个季度赢利,是互联网领域为数不多的奇迹。Google的三名当家人,如同三驾马车,以令人羡慕的和谐推动着公司快速而稳步的前进:施密特掌管公司财务和经营战略,佩奇主攻研发,30岁的布林主要负责制定公司政策,是Google道德标准的掌舵人,因此也有机会向众人灌输自己的世界观。布林的职责使得他要面对许多关于互联网的矛盾和争论。
在接受PC World采访时,施密特说,Google从其他同行那里吸取了两个教训,第一个就是不要过早上市,第二个就是要集中精力于搜索业务。“一些网络搜索公司总是试图在同一时间做很多事情,他们几乎把自己的本行都忘记了。不过,正是他们的‘不务正业’,Google才会有今天的成绩。”
虽然Google是一家技术导向的公司,但是,不可否认,正是施密特帮助它从一个比较单纯的消费者搜索引擎,转变为一个为企业提供各种搜索服务的供应商和互联网上最大的广告平台之一。也就是说,是施密特挖掘出Google的商业潜能,使其钱眼洞开。如果现在有人说,Google是上帝,那么施密特就是打造上帝的人。施密特成就了他的企业,当然也将真正成就自己。
今天,历史已经将百度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百度要在这个期望下生活并跃升,那么,“施密特因素”就是最不可或缺的。李彦宏显然比Google的两位创始人更全面更出色,他兼任着董事长和CEO,也就是他一个人就相当于Google的“三位一体”。这是其神奇之处,也是最危险之处。
成功的光环已经亮丽而炫耀,百度迄今为止的成功就是李彦宏产业远见、技术把握和商业才能的成功。但是,今天的百度需要一个全新境界的成功。在中国,我们不可能期望有一个“施密特”来神助李彦宏,没有一个人会比李彦宏更适合驾驭百度这只大船。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有一点担心:一个人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超越自己,根本性地升华自己。李彦宏自身的挑战就是百度的挑战。
毕竟,专注是很重要的,但是在过去几年中,Google在中国一直是严重“残废”和缺乏投入的,雅虎一直在中国没有把住战略命脉,微软还没有动手。李彦宏的专注是在竞争不充分的情况下取得成功的。而现在,期望值大大提高了,竞争形势也将完全不同了。战胜自己,尤其是战胜过去的自己,这是李彦宏最大的挑战,尤其是刚刚处于风头浪尖,刚刚被市场证明了自己过去的卓越优点。也就是说,过去成功的东西就是今后李彦宏要超越的东西,这一点,任何人都不容乐观的。除了技术,这也是百度不得不担忧的核心所在。
投资技术是硬道理(3)
“招摇上市”质疑“卖身”
Google最近拟融资40亿美元,专家认为可能进行大规模并购 。加上近期Google股价的下跌,一些分析师认为这与Google拟发行1420万股股票有关。虽然Google没有详细说明募集资金的用途,但华尔街人士普遍预计,Google再次融资很可能是要进行大规模并购活动。
对于Google拟并购的对象,分析师们的看法存在分歧,一些分析师认为,最近刚刚挂牌上市的搜索引擎服务商百度可能成为并购目标。关于Google有意并购百度的传闻一直甚嚣尘上。虽然这个想法极受投资者的推崇,但百度方面的态度给双方的合并蒙上了阴影。由于百度在发行上市时充分考虑了被恶意收购的可能,并且采取了双重股权结构这一有力对策,使得任何外部的恶意收购都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Google如果坚持要收购百度,就必须坐下来与百度的大股东们妥善协商。除了百度外,Google可能收购的公司还包括Tivo和Infospace,但究竟前景如何,目前还难以预料。
至于百度这边是否也有“卖身”打算,我们不可欲知。谁也不知道百度下一步会做什么,但谁都想知道他们下一步想做什么。因为百度已经不是过去的百度,上市以后的百度,40亿美元的身价时刻鼓动着它的扩张欲望。百度的一举一动,关系中国互联网全局。
李彦宏说其实上市并不是百度的目标,真正的目标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是希望通过技术来改变普通人的生活,这是他在硅谷当工程师时就有的梦想。自己掌握了技术,通过这个技术来影响很多很多人的生活,从而改变世界。对百度公司而言,就是希望能够为越来越多的人提供服务,让大家觉得每天生活中都离不开百度。上市是百度很成功的一步。但一个公司真正的好坏,不是一两天股票价格能够反映出来的,而是表现在这个公司是否处于长期的持续的高速成长状态。
不过Google公司已在2005年5月11日正式宣布已取得在中国的营业执照,并正式设立上海办事处。有记者在上海世纪商贸广场的Google办事处探营后报道称,该办事处“足够容纳200人同时办公”。而Google官方在随后发布的声明中表示,“对中国内地市场一直抱有浓厚兴趣,未来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后可以采取不少做法,但还未最后确定”。“可以肯定的一点是,Google今年内将进入中国内地市场。” 国内某知名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公司CEO对记者表示,至于用什么样的方式进来,要看Google和百度的谈判结果。“对比起MSN采取合资公司进入中国的做法,Google的办事处渐进模式显得老套而又拘谨。”《IT经理世界》之前评论说,中国已经成为Google下一个最明确的市场拓展目标。
很明显,Google高层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但目前的现实在于,中国市场环境不得不让一向谨慎的Google在决策时更加谨慎。之前的前车之鉴是,搜索鼻祖Yahoo在中国摸爬滚打了四年,最终也一无所获,只能通过收购3721的方式来站稳脚跟。
另一方面,百度的上市使百度的许多员工成了富翁,但什么时候才能把股票变成钞票,始终让人迷茫,一直在传言,上市只不过是炒作出来让自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