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是什么别的。
如果人们再进一步抽掉一切判断,即抽掉特定的行动,而仅仅注视上述形式所显示的人类精神的一般行动样态,则人。。
们就有了实在性的范畴。
凡可应用命题“。。。。。。A=A”
的一切东西,只要这个命题可对之适用,就有实在性。由于随便一个什么。。。。。。。。。。。
事物(一个在自我中设定起来的事物)的单纯设定而被设定了的那个东西,就是该事物中的实在性,就是它的本质。
(梅蒙的怀疑主义归根到底是建立在对我们是否有权使
39
61全部知识学的基础
用实在性范畴的疑问上的。这个权力不能从任何别的权力中推演出来,毋宁我们是直接了当地被授予这种权力的。一切别的可能的权力倒不如说都必定是从它这里推导出来的;甚至梅蒙的怀疑主义也不知不觉地以它为前提条件。因为他的怀疑主义承认普通逻辑的正确性。——但是,这里可以展示出某种东西,一切范畴本身都是从它推导出来的,这东西就是:自我,绝对主体。对于可应用实在性范畴的一切其他可能的东西而言,必须指明,实在性是从自我那里转移到它们。。。
身上的:——只要自我存在,它们就必定存在。)
我们的作为一切知识的绝对原理的命题,康德已在他的。。
范畴演绎中提示过了;不过,他从没把它建立为基本原理。
在。
他之前,笛卡尔曾提出过一个类似的命题“我思,故我在”
,。。。
这命题并不是以“凡思维的人都在”为大前提的那个三段推论的小前提和结论,而很可能他也已能把它当作意识的直接事实看待了的。因为如果不然,那它就仅仅意味着“思维着的我在,故我在”
(如用我们的话说,那就是,“我在,故我在”)。但那样,附加语“思维着的”就完全是多余的了;当人存在的时候,人并不必然地思维,但当人思维的时候,人必然地存在。思维决不是存在的本质,而只是它的一个特殊规定;我们的存在除了思维之外还有好多别的规定。——莱。
因霍尔德(。。。。KarlLeonhardReinhold)建立了表象的命题,如果以笛卡尔的形式来表述,他的命题该是说“我想象,故我在”
,或者说的更正确些:“表象着的我存在,故我存在”。他比笛卡尔走的远得多;但由于他只想建立知识本身而不想建
40
第一部分 全部知识学之诸原理71
立知识的概论,他走的还不够远;因为表象也不是存在的本质,而是它的一个特殊规定;我们的存在除了表象之外还有别的规定,尽管这些规定都必须通过表象的中介以达到经验。。。。。。。。。。。。。。。。。。。。。
意识。。。在上述意义上超越我们的命题而走远了的是斯宾诺萨。。。。。
他并不否认经验意识的统一性,但他根本否认有纯粹意识。
在他看来,一个经验主体的一整系列的表象同唯一的纯粹主体的关系,就像一个表象同表象系列的关系一样。
在他看来,自我(他称之为他的自我,或我称之为我的自我的那个东西)
直。。。。
接了当地是、存在着,并非因为它是、存在着,而是因为有。。
某种别的东西是、存在着。——在他看来,自我诚然对自我而言是一个自我,但是他问,在自我之外的是什么呢。他认为,这样一种“自我之外”的东西也同样是一个自我,而设定起来的自我(例如,我的自我)和一切可设定的自我,都。。
是它的种种变体。他区分了纯粹的意识和经验的意识。他将。。。。。。
前者,即纯粹意识,化为上帝,这上帝永远意识不到它自己,因为纯粹意识永远达不到意识;将后者,即经验意识,当成上帝的种种特殊变体。他这样建立的体系是完满贯通的、无可反驳的,因为他是到了一个理性不再能跟随他进入的领域里;但他的体系是无根据的;因为,是什么使他走出经验意识里给定了的那个纯粹意识以外去的呢?——其实,驱使他走上他的体系的东西完全可以指明出来,那就是,要显示人类知识中的最高统一性的那种必然的努力(Stre-ben)。
这种统一性他的体系里有;错误只在于,当他自信是根据理论理性的理由进行推论时,他却仅仅是受了一种实践需要的驱使,
41
81全部知识学的基础
当他自信是陈述某种实际给定了的东西时,他却仅仅树立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他的最高统一性,我们在知识学里将再次见到;但它不是作为某种存在着的东西,而是作为。。。
某种应当由我们制造出来、但我们不能够制造出来的东。。。。
西。——我还要指明的是:如果谁越过了“我是”
,谁就必然要走到斯宾诺莎那里去!
(莱布尼兹的体系,就其完整状态来说,只不过是斯宾诺莎主义,这一点可参看一篇很值得一读的文章:萨洛摩。梅蒙的《论哲学的进步及其他》。)
而且,只有两个完全贯通一致的体系,即,承认这个界限的批判体系。。。。
和越过这个界限的斯宾诺莎体系。。。。。。。
2。第二条:内容上有条件的原理A基于同一理由,第二原理也像第一原理一样,既不能证明也不能推论。因此我们在这里,恰恰同前面一样,也从一个经验意识的事实出发,并且我们根据同样的权力按照同样的方式来处理这个事实。
1)命题“-A不=A”
,毫无疑问,任何人都承认是完全明确和不容置疑的,很难设想有谁会要求证明它。
2)但假如这样一种证明是可能的,那么,这个证明,在我们的体系里(我们体系的正确性,真正说来,直到科学完成之前一直还是成问题的)
就只能从命题“A=A”
引导出来。
3)但这样一种证明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充其量我们只能这样设定:我们提出来的命题〔“-A不=A”
〕和命题“-A=-A”是完全相同的,-A又和在自我中设定起来的随便一个什么Y是完全相同的,而命题“-A=-A”于是意
42
第一部分 全部知识学之诸原理91
味着:如果则它是被设定了;但假如。。A的对立面被设定了,。
我们这样设定,那么,在这里,如同前面一样,同一个关联(=X)就直接了当地设定起来了;而且它根本不是一个从命题“A=A”推导出来并经命题“A=A”证明了的命题,毋宁它就是命题“A=A”本身……(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命题的形式,就这命题是一个单纯的逻辑命题而言,实际上也隶属于意识统一性这一最高形式、这一一般形式性之下)。。。。
4)
下述问题至今还完全没接触到:A的对立面是设定了。
吗?它是在什么条件下、在哪一种单纯行动的形式下被设定。。。。。。。
的呢?假如上面提出的那个命题本身确是一个被推导出来的命题,则这个条件就该一定是从命题“A=A”推导出来的。
但是,这样一种条件根本不能由命题“A=A”中产生,因为反设定(Gegensetzen)的形式并不包含于设定(Setzen)的形式中,甚至可以说,反设定的形式是与设定的形式正相对立的。因此,反设定是无待任何条件而直接了当地对设起来的。
-A是作为-因为它是被设定。。A直接了当地被设定的,。。
的。
于是,正如命题“A=A”
出现于经验意识的诸事实之间,成为经验意识事实之一那样,一种对设(Entgegensetzen)就出现于自我的诸行动之间,成为自我的行动之一;而这种对设,就其单纯形式来说,是一种全然可能的、不须任何条件。。
为前提的、不以任何更高的根据为基础的行动。
(〔当人们建立起命题“-A=-A”时〕,这命题作为命。。
题,其逻辑的形式是以主词和宾词的同一性为条件的,〔即是。。。
说,以进行表象的自我与被表象的自我的同一性为条件的;可。。。。。。。。。
43
02全部知识学的基础
参看上文11页的注释〕。但就连反设定的可能性,本来也是以意识的同一性为前提;而且在这种作用中行动着的自我的行动进程,真正说来是这样的:〔直接了当地被设定的〕A=〔被反思的〕A。在这个作为反思对象的A的对面,由一种绝对的行动对设起来一个-A,而从这个-A就可判定,它〔-A〕也是同那直接了当地被设定的A对立的、相反的,因为前一个A等同于后一个A,而它们的等同性〔参看1〕是出A自进行设定的自我与进行反思的自我的同一性。——而且还有一个前提,即:在两种行动中行动着的自我和对两种行动。。
判断着的自我就是同一个自我。假如这同一个自我在两种行动中竟能是自己与自己对立的、相反的,那么-A就会是=A。
由此可见,从设定到对设的过渡,也只是通过自我的同一性才可能的)。
5)通过这种绝对的行动,而且完全通过它,于是被对设的东西,作为一种反义物(作为单纯的对立面一般)
,就被设。。。
定起来。任何对立面,在它是对立面这个意义下,是直接了当地、凭借自我的一种行动、无须任何其他根据而被设定的。
一般说来,反义物(Entgegengesetzrsein)
是通过自我直接了当地设定起来的。
6)
如果设定了一个-A,就必已设定了一个A。
因此,对设定的行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有条件的。一个行动是否可能,取决于另外一个行动;这行动因此从实质上说,作。。。。
为一个一般行动,是有条件的;它是一个与另一行动联系着的行动。
至于它恰恰这样而不是别样地行动,则是无条件的;。。
这行动就其形式(从如何的角度)来看,是无条件的。。。。。
44
第一部分 全部知识学之诸原理12
(对设,只在设定者和对设者的意识的统一性这个条件下,才是可能的。假如前一行动〔设定〕的意识和后一行动〔对设〕的意识并不结合在一起,那后一设定就不会是一个反。
设定或对设,而干脆就是一个设定。由于它与前一设定联系。
着,它才成为一个反设定。)
7)直到现在,我们讨论的是作为单纯行动的行动,是行动样式。下面让我们进而讨论行动的产物=-A。
我们可把-A再分为两个方面:它的形式,和实质。由。。。。
形式所规定的是,它是一个对立面(某个X的对立面)。
如果它是和一个有规定的A对立的、相反的,它就具有实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