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答:哦!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你先生怀着正义之感,要想从公平出发,先明白两造各执一辞,再证以实际的情形。佩服之至。我们要再回到原来的问题。
从印度人方面说来,印度人实在没有打仗。
二、中国人最容易了解印度问:那就奇怪了。你的话何以先后矛盾?
答:一点不矛盾。我先反问你,所谓印度人者,是指住在印度大半岛上的全体印度人呢?还是指有印度人血统的一个个人呢?换句话说,是指所有印度人呢?
还是指有的印度人呢?
问:当然是指所有全体印度人。
答:不错。就全体印度人而言,印度人是没有打仗。就有的印度人而言,实在有印度人正在打仗。
问:你这话我还是不很明白。
答:让我举一个并不完全相同但极可启发了解的例子。用我们自己家里的事作譬喻。就全体中国人说,四万万五千万人皆一致抗战誓得最后胜利;但从日本军阀方面看来,岂不是有姓王名克敏和姓汪名精卫的等等中国人,在努力着参加所谓“共荣圈”吗?
问:你的话我懂了。但日本对中国只找到几个汉奸傀儡和少数伪军,而印度不是有百万大军作战么?
答:可是印度有三万万八千万人口啊!而且出来大声喊我为祖国而战的印度人有几个?官的话是响亮的,但民众的沉默却更响亮。自从英国宣战,国民大会所组的六省内阁立即辞职,尼赫鲁阿沙德等名人又以反战入狱。这就是所谓英印僵局。就是说印度人宁死不肯喝彩。
问:果然用中国的情形一比方,我就很明白了。日寇确是占了我们土地,买了一些汉奸、一些伪军,但是谁要说中国人不是全体抗战,我一定跟他拼命。
答:所以最有资格了解印度的是中国人。无论就历史文化上溯几千年或只限于当前的实际情形,我们都很容易懂得印度。相同的地方是那样完美的平行线,不同的地方又是一正一反成为鲜明的对比。讲古,我们可以深谈历史,你有《吠陀》与《奥义书》,我有诗书与周秦诸子,你读《薄伽梵歌》,我读《大学》、《论语》。还不必谈你们早就没有了的佛教,因为那一方面你还得请教中国。讲今,我看把我国现代的有些问题,只换几个人名就可以影射印度。可是不幸中印之间,至今尚无了解。蒋介石偕宋美龄访了一趟印度,印度人顿然明白了中国人并非他们听来、学来、看来的鸦片烟鬼。然而中国人有几个知道印度人并不是简单的“黑鬼”呢?今日的路程只有飞机几小时,可惜,反而没有法显与玄奘了。
问:照你说来,我们很容易明白印度,可是我总觉得印度是个奇怪的国土。
答:那是因为你不从中国人的地位直接了解印度,而全从欧美那边弄些间接的,甚至不知经几道手的知识,自然所得的知识是他们对印度的印象,而不是中国人应有的印象。中国还不是一样被他们认为神秘吗?可是我们神秘的程度比印度还差得远呢?假设我们没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而有上海香港;没有汉字,而大家用不同方言拼字母;那时把所有外国人骂印度的话移来说中国,我看都可以,而且还觉得不够呢!再说东方毕竟是东方,“世界人”究竟不多。欧洲人若记得住他们的祖先不是蛮人而是希腊人的时候,我想就不会认中国与印度为神秘了。请看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虽然以整个系统及希腊——日耳曼主义的缘故,判断当有所偏,但以那样少的材料而得那样多的对中国印度的了解,就可以证明我的话未始无理。至于不知历史的,外国来游玩的人,如可以明白他们所谓东方,那也就等于把我们的历史一笔抹杀了。
问:够了,请你不要再发挥历史哲学,还是跟我们一般粗浅的人谈谈吧。现在就请你以中国人的眼光来谈印度现代如何?我还得问方才的问题。你用中国与印度为比,但是我们有抗战政府与人民,印度有吗?
答:待我先想一想看。哦!有的,全印国民大会有严密的组织与纪律,五十余年的历史,六百余万缴费且参加活动的会员,可称代表印度的力量;而且它不分种族阶级宗教等区别,英国人也当过大会主席。
问:我们有理想,印度有吗?
答:他们有所谓“布尔那斯哇拉吉”,即“自主”或“完全独立”。
问:我们抗战有领导。
答:他们有圣哲甘地。
三、甘地与其“不容主义”
问:怎么?甘地!我想这位老先生和他的“不抵抗主义”都早已过时了。
答:不然!不然!甘地和他的“不害主义”是不会过时的。若说过时,那他已经过时几千年了。如果容许我说句赞叹的话,只有说他是万古不朽,如日月常新。
问:哈哈!没想你到过印度不久,一下子就变成了甘地信徒!
答:我不能做甘地的信徒,我缺乏他的信仰的先决条件。我不能相信人类有那样好,可是我也无法一定说人类坏。因为我能了解他,却不能信仰他,也无法反对他。
问:尼赫鲁呢?
答:他有高尚的理想,丰富的人情味,优美的教养,盛极一时的国际声名。
他与甘地意见不同,但他仍信服甘地,而且被甘地宣布为将来的必定承继他的人。
我的印象是:甘地如夏日之可畏,尼赫鲁如冬日之可爱。
问:无论如何,我不赞成而且鄙薄甘地的“不抵抗主义”。
答:大错特错!“不害主义”!不是“不抵抗主义”。那是恶意的歪曲。
问:总之,我不赞成。
答:那么,你反对中国抗战?
问:怎么?这话从何说起。我正因为拥护中国抗战,才反对甘地的“不抵抗主义”。
答:不对!“不害主义”!或则说“非暴力主义”,绝对不是“不抵抗”,而是恰恰相反,是最有力最有效最难应用的力量抵抗不正的势力。古往今来只有这样的理想与零碎的实例,大规模试验而且成功,惟有圣哲甘地一人而已。而且,欧美人甚至希腊人复生,除几位哲人外,恐怕也很难信服他;但是中国人只要读懂了古书的大概都容易懂得他,虽然不必信仰他,正如同不必一定信古书一样。
至于现代中国人,则凡拥护抗战者都应当了解他,而且赞成他,即使不能全部赞成。——其实印度人全部赞成的也不太多。
问:这又奇怪了。抗战不是用的武力吗?
答:我反问你,抗战果然仅仅是仗了武力吗?我们的飞机大炮与敌如何?我们的军力与敌如何?我们的军火生产与敌如何?若仅仗武力抗战,不论你是“惟军队”、“惟武器”,都不能达到抗战必胜的结论,反有与汪逆同调的可能。而且,我再问你,抗战不是光倚仗自己的武力,是不是倚仗他人的武力呢?
问:这个,这个,……
答:如果你作肯定的答案,说我们是倚仗英、美、苏来抗战,即使南洋缅甸全部失陷,即使苏联仍对日中立,也还是仰仗他们,那我承认你是甘地的反对者,然而你同时也就成了抗战的罪人,又做了汪逆的同调。如果你给我否定的答案,说我们从不仰仗他人,开始就抱定自力更生的主张,认定宁为玉碎勿为瓦全的信条,而且为自己民族独立建国,仗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的团结一致来抗战,那你已经成了一大半的甘地信徒了。
四、穆罕默德与老子问:我仍不能完全明白。还是请你先说明他到底是什么主义,何以你所说的与我所听来的完全不同?
答:详细地说,当然办不到,那又得去做博士论文。现在我们先正名。甘地所主张者并无主义之名,只是古印度的信条之一,这个古梵字Ahimsa照英译改为中文,可称“非暴力”。但在佛教小乘说一切有部的七十五法之中有此一法,真谛玄奘二师皆译为“不害”,见《阿毗达磨俱舍论》第二品。我觉得另拟译名很难,两名相较,宁取旧有,为显明起见,再加主义两字。意思就是不用暴力害人。
名字虽是消极的,甘地应用起来却是积极的。他将这信条大肆扩充,化为有血有肉的运动。这运动虽称为“消极抵抗”,意义却是积极的。其古梵字Satyagraha的名称,依我们古译,应为“谛持”或“谛执”。谛者真理,持者坚持,即坚持真理之意。为显明起见,再加运动两字。其英文译名应译为“文明反抗”,意即不用武力而反抗,另一名字即为世界俱知的“不合作运动”。
问:够了,别再考证了。反正我承认是“抵抗”,并非“不抵抗”就是了。
我还是希望你直截了当告诉我甘地这老头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答:我所了解的甘地,如要我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只好说是穆罕默德,但手里拿的不是《古兰经》与宝剑,而是一部《老子》。
问:你这谜语简直是比拟得不伦不类,使我莫名其妙。
答:甘地在乡间一般印度人,尤其是穷苦下层阶级人眼中,是教主,是已有半神地位的人。他的“圣哲”之称,照佛经译法应为“大我”。这里面有印度教之根本信念(与佛教“无我”正相反,但“我”非平常意义),不仅是圣者之意。
甘地在印度高级人士尤其是政治运动的人心目中,却往往是一个大政治家,极有组织能力训练能力,刚强不拔,坚定不移,不言而信,不怒而威,思想说话如斩钉截铁,眼光远大而又韬略非常的一个人物。教主而兼大政治家并且及身成功,证明其强大组织能力的,摩西如不算,则历史上只有伊斯兰教教主穆罕默德一人。
就中国来说,如果《老子》这部书除却神秘主义而化为一个人及一个大运动,我想简直恐怕要与甘地相等。小国寡民不相往来的托尔斯泰式农民理想,固然很像甘地的理想。(甘地著《印度自治》,谭云山译,商务版。)老子的以退为进,以消极为积极的高明策略,尤其像甘地的运动。我看甘地竟可遥传中国黄老之学,从赤松子游的张子房(良)吹箫散楚军,更像甘地的同调。
五、以至柔克至刚
问:不行。你这一番描写,对我毫无帮助,因为你引的那些古人我都是闻名而未见面,模糊得很。我看还是请你谈实际的甘地运动不要空谈他的主张吧。请问甘地果真是印度人中最有力量的领袖吗?
答:我想是的,而且据我看来还是全世界今日最有你所谓“力量”的一个人。
请问世界上不用寸铁强迫而能使若干万人以上自动志愿登记,放弃一切愿为效死而且实际向死坦然走去的人,世间恐怕没有几个吧。没有寸铁而发展出不用寸铁的力量,竟胜过百万雄兵,的确是个奇迹。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躲在大炮后面杀人的人胆量大呢?还是明知必死但誓死不屈坦然向大炮走去的人胆量大呢?
问:你的话确使我要思想一下。可是我有一个朋友,他到过加尔各答、新德里与大吉岭,他跟我谈印度,丝毫没有甘地的影子,何以你说起来就有这样的活灵活现?据我看甘地的力量还不行得很。
答:我也认识一个外国朋友,他到过香港、上海、北戴河,他所见的中国恐怕连孙中山和蒋介石的肖像都没有的。一旦中国抗战,使他们惊异,认为一定打不下去。打了三年四年,他才觉得奇怪,才知道中国并不在租界以及讲英国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