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星驰有思想。
可是周星驰不是周星驰造就的。
李修贤带他入行,据说后来形同路人。
王晶刘镇伟李力持陈嘉上杜琪峰啦啦啦造就了周星驰。
当年那是多么灿烂的神话。
横扫票房谁人敌。
星爷诞生了。
不过总是有点怀念《霹雳先锋》《龙蛇争霸》《他来自江湖》中那些还没有无厘头起来的小混混。
如果他没有踏上无厘头这条不归路,也许他可以成为另一个梁朝伟,就算不能红得发紫!
那时候他还拿过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呢。
从《颠佬正传》起就爱上了梁朝伟,当然因为有事先的武侠电视剧垫底。那时候他还年轻,还演不了大角色,可是已经让人觉得伤感忧愁了。忘不了《杀手蝴蝶梦》中那个忧郁小警察。忘不了《五虎将决裂》中那个伤感小流氓。忘不了《韦小宝奉旨泡妞》中那个时空韦小宝。忘不了《倩女幽魂》中那个懵懂小和尚。
后来,《喋血街头》中的阿B已经学会用眼神杀人了。爱青春岁月。爱朋友。爱女孩。那淡然渺然的笑已经成为男人中倾国倾城的笑。那眉头微蹙的愁已经成为男人无法化解的愁。在《辣手神探》里边,梁朝伟的光彩几乎要让周润发黯然失色了。神探周润发无法令人再有什么感觉,卧底梁朝伟却让人心疼让人无奈让人叹息让人感怀。阿浪在车库中咬着牙枪杀亲爱的海叔,然后一转身表情落寞泪光闪烁的镜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那时候他刚刚找到王家卫,也快要遇到侯孝贤了吧。
那时候很少看西片,更不知道什么叫做欧洲电影。
一个人慢慢走路,并且等待。
第一部分 电影·小白说话第3节 等待是一生最初苍老(3)
上大学啦!
我那个在电影院当经理的亲戚跟我爸说:你这娃整天看电影还能考上学?我爸可高兴了。
其实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咋考上的。反正买了几件新衣裳就在爸的护送下进京了。
一路上窗外景物多残破凄凉。
就进京了。
北京。
不习惯。
一直到现在都不习惯。
这里风太大,人太多,路太长,夜太黑,心太孤单。
幼稚的时候不知道海阔天空,不知道壮志凌云,不知道泡妞,不知道耍心眼,只知道想家,只知道少年愁,只知道心里的爱与怒,只知道羞怯。懂事儿了,漂亮妹妹都被骗走了,不漂亮的妹妹也找到了温暖怀抱享受残碎青春。当初喜欢听浪子王杰的上铺兄弟也成了飞扬跋扈的系学生会主席。嗨……周末夜就要到来的时候只能寻思烟酒在何方。
都宝VS燕京。
焚烧岁月。
最庆幸的事儿就是四年看了好多电影,读了好多书。
还希望什么?
我不可能不提到王家卫,虽然我现在不想提他。
没有王家卫,我对电影疯狂单相思的程度就会变淡许多,所以不能不提王家卫。
可是提他真没什么意思了。好像山里的穷伙计拼命想找个有钱的亲戚长脸。唉。
大一的时候,大学搞什么问卷,有一栏儿号称你最敬佩的人是谁我填的就是王家卫。
那时候多少人问我王家卫是谁呀。
现在楼管大妈都知道王家卫是戛纳最佳导演他的代表作是《重庆森林》还有《春光乍泄》。
大二的时候,在交大礼堂看《东邪西毒》,开演不到二十分钟,百分之八十的哥哥姐姐们就开始疯狂拍桌子仰天怒吼要求换片。后来还有个校合唱团的姐姐跟我说这电影怎么能如此糟蹋金庸先生的名著?
这个姐姐后来到了IBM。
还是大二的时候,在交大中心报告厅看《重庆森林》,银幕下众学士气焰嚣张问道这是什么狗片儿差点儿痛打报告厅管理员。
那时候我有种想要抱头鼠窜的感觉。
那时候我几乎不敢说自己喜欢王家卫,我怕人家骂我傻B或者说我装深沉或者说我装另类。
那时候《大话西游》出山了。这部在香港惨遭票房滑铁卢的刘镇伟作品在大陆却意想不到地狂红。
其实,谁知道这部作品是在向王家卫致敬?
刘镇伟深得王家卫精髓,并且把王家卫世俗化,喜剧化。
其实那时候又有谁看懂了《大话西游》?
周星驰在拍《大话西游》的时候想到疯也不会想到以后大陆的大学生们会把他的这部上下集电影奉为圣经。这圣经点破红尘万象道破红尘玄机看破红尘情爱笑破红尘凡俗太辉煌了太朴素了太古典了太现代了太凄美了太搞笑了太酷了!
周星驰不知道。
打死他都不知道。
《大话》的许多台词都是现编现拍的,编导刘镇伟还有星爷根本不会想赋予这部电影多少内涵多少后现代多少反传统。
想像的狂徒可以。码字儿的人可以。评论家可以。
真的,一部电影重要的不是意义,是感觉。
是说不清的感觉。
王家卫的东西要的就是感觉。多年以前我每次看他的东西都会沉溺其中无法自拔。我说不出一二三ABC,但是我多想一个人静静地面对着王家卫的电影任凭时光流逝不回头。我没有能力总结什么,但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写出许多王家卫风格的文章和对白。现在这种玩意儿很流行,是人都能拼凑。就好像在大陆是人都能写歌词一样。
如出一辙。
时代到底是进步了。到底是世纪末了。
一年前我觉得王家卫最好的电影是《春光乍泄》。一年后的今天我觉得他最烂的电影是《花样年华》。
《花样年华》我看第一遍时就有点无动于衷的意思,马马虎虎觉得还凑合。到了第二遍,还是在电影院里看的,便已经觉得枯燥乏味想离开座位了。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花样年华》拍得单调刻意空浮乏味如同鸡肋,可惜了梁朝伟和张曼玉,更可惜了张叔平杜可风李屏东。
看来真的没有神仙皇帝也没有什么救世主。
可笑的是这部最烂的电影我等待的时间最久等待的过程最神往最心焦等到白发更多。
唉。
第一部分 电影·小白说话第4节 等待是一生最初苍老(4)
大学时代的徐克几乎堕落了。
《满汉全席》《大三元》不比王晶高一点点。
《黑侠》开始靠近好莱坞,黑暗气氛还有点味道。不过太漫画了。
《刀》……也开始有旁白了,不过旁白太浅薄。况且赵文卓也演不好另类英雄。
最近的《顺流逆流》,徐克亲自上阵担纲画外音,我只看了个开头,因为是电影版,同时摇移闪现的风格又太熟悉,就没看下去。
并且不喜欢谢霆锋演戏。他在《古惑仔少年激斗篇》《特警新人类》以及《半只烟》中的演出太呆滞太失败。
《新蜀山》《老夫子》又能怎样?
就连郑伊健都混进徐克电影中了。
1998年6月的某一天,在北京动物园西边,骑着单车的我路遇徐克。
他头发乱、黑西服乱、小胡子乱,正和一个白发老头沿街行走,低头说话,讲粤语。
没有人知道他是徐克。
我发现了。
我很激动,心跳。
我追过去,拍他肩头,要他签名。
他看看我,然后签名。
“徐克”两个字写得很写意。
那天我在日记中写道:今日路遇徐克。这已是人生传奇。
那是我第一次找人要签名。
同样是那天,我回到交大,碰巧咱们大陆狂牛B没他不行的超级大导演冯小刚带着《不见不散》在学校举办试映。因为五块钱一张票,因为喜欢他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表现,所以就进去看了。
不怕您笑话,我又找这老爷们儿要签名了。
我拿过去的纸上有徐克一个小时之前的签名。我说冯导您瞧我刚才在大马路上碰见徐克了这是他的签名您可以给我也签一个吗?
我很难忘记他的表情,有点讶异,有点吃惊,还有点不相信。
他张大嘴“啊”了一声。还是给签了。
我想这张保留着两人签名的破纸片儿应该算是一件不错的行为艺术作品吧。
那纸片儿我还保留着呢,以后兴许能卖个大价钱。
林岭东在好莱坞混得不太好,还没有于仁泰搞出一部《鬼娃新娘》火。《鬼娃新娘》还是于仁泰作品吗?摄影是哪位?不骂他了,也许是老外吧,他听不懂。《白发魔女传》的影像风格多美艳。于仁泰据说要拍《西游记》。千万不要让金凯瑞来演孙悟空好吗?哈。林岭东像徐克一样回到东方之珠,有《极度重犯》《目露凶光》出炉,很商业,无性格,太追求悬念以及警匪格调,难道说他已经被好莱坞给大众化掉了吗?难道说他还未死心,还想再杀回American?不要学陈港生成龙大哥好不好,人家多执著呀,等啊等啊就等了一二十年,终于拿到两千万美元片酬啦,号称为全世界华人争光。林岭东兴许没那个幸运劲儿。他又不会玩杂耍,不会插科打诨。别迷路,找到你的心灵感觉故事经验还有电影风格,回来吧。
李安,一直觉得他是个中庸天才。好像他的电影一样,不尖锐也不平淡,不商业也不另类,有点儿风格吧又唯唯诺诺。他借助华人喜欢的中国情结走了出来,刚巧外国人也傻乎乎地陷进了东方生活小品带给他们未曾经验过的格调中,并且在一霎那间心生暖意,得,都买他账了,都说好。美国历史也交给他拍了,真胆儿大,这倒是值得学习……中国人是万万不敢的。
《喜宴》没看过,《饮食男女》没看过,《推手》没看过,也不想看,听听名字就知道什么叫“行”而上了。他的东西能超越真正的台湾导演侯孝贤蔡明亮杨德昌吗?他不知道这人世间多凄苦多悲壮多黑暗多波澜壮阔多力不从心。《冰风暴》《理智与情感》也许还可以瞅瞅?不过那又是人家的氛围啦,恐怕插不上什么嘴。说也是瞎说。评论家的事儿!
最可气的是《卧虎藏龙》。
第一次看到李安开拍《卧虎藏龙》的消息时,激动得无法言表。虽然对他不感冒,可是多梦想让一个文弱书生拍出一部与众不同给你新感觉的中国人的武侠片呀。武侠是我们的,我们不愿抱残守缺固步自封,我们期待美好明天。那时候我多爱幻想。幻想让我的等待充满激情也让我的等待左冲右突找不到出路。我想李安谢谢你,你说你要圆一个中国男人的武侠梦,我也想。那时候我谢谢李安。
谁知道失望的绝望?
《卧虎藏龙》只看了不到二十分钟就关机了。
王度卢的原著应该说挺不错的,又传奇又浪漫,又纵横辽阔又宫廷风云,又人物众多又有血有肉。
可是李安的武侠?……我难以形容。
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