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偏“松”,就觉得比较容易,“中”就是二者之间。
如果看GDP 的构成,可以分成两大部分,政府消费投资与社会消费投资,就可以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分别来调控指导了。用“松紧中”两大政策组合来调节的目标是什么?是希望经济增长“平稳”,社会经济的“供给”与“需求”要“平衡”。
这个平稳与平衡绝对是非常要紧的。中国建国以后,经济发展是世界上有名的不平稳不平衡,所以特别知道不平稳不平衡的危害。改革开放以前,经济增长高就是20% 以上,低就是负增长20% 以上,经济零增长负增长好几次,画出图来,整个一“强波震荡”。震一次,就是一堆问题出来,消耗大量资源苦干之下,最后成了浪费瞎忙活。简单的算术问题,如果各个年头的增长率相加是个常数(相当于受客观条件限制,现在增长多了,后面增长就会少些),那么想使各年增长率的乘积最大,那么应该使各年的增长率尽量一致。
例如每年增长9%连续增长10年,一共复合增长了2。367 倍,增长率相加是90%。如果搞成“强波震荡”,五年各增长18% ,五年各负增长0%,那么10年复合增长率是2。28。 平稳增长理论上虽然增长高一些,好象高得不多。但问题不在这里,关键是一次增长18% 以后,会搞得好几年缓不过劲来,根本不可能马上又来一次18% 的增长。所以改革前基数低的情况下平均增长率只有不到7%,远低于改革后的年均9。6%(改革后增长其实也不能算平稳),关键就在于以前震荡得太厉害了,好多本来该增长的年份结果不得不去调整收拾局面。而过热增长会造成供给与需求很不平衡,浪费很大。花大钱建个大工厂,结果没原料或者没市场卖不出去,就全部浪费了,一个这样的大工厂就可以让一个地区好几年翻不过身来。
商品价格对过热与短缺还特别敏感,一点子短缺一点子过剩就可以让价格差个几倍。国际原油市场比原来高了三四倍,其实供给与需求的差额与总量相比并没有多大。中国原来焦炭紧缺,出口价格高到400 美元以上,结果山西地方上眼热争相上了几个焦炭项目,就过热了,价格立刻降到一半以下。出口多了,耗得资源多了,挣得反而少了。这都是过热导致不平衡闹得。这不平衡的危害真是讲也讲不完。
政府要去用财政货币政策去调整,一种极端情况就是经济明显过热了,就得用“紧紧”去调,把投资消费降下来。要是做晚了,就成了“硬着陆”,不用政府调整,整个社会投资消费难以为继,自己就不得不停下来了。大跃进就是一场“超级硬着陆”,经济负增长20% 以上,耗了五年才回到起点(这也说明五年18%,五年0% 是不可能的)。另一种极端情况是经济过冷,国际国内环境闹得投资与消费需求不足,商品普遍过剩,工厂日子都不好过,投资人消费者都没有信心,通货紧缩。这时就要用“松松”去调控,希望通过扩张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改变局面。
但是现实中的经济状况多种多样,各种情况分别需要用九种组合中的某一种去应对。政府象个蜘蛛一样,一会爬到这一格,一会爬到那一格。
根据平稳平衡的要求,政府这个蜘蛛最想待的地方,就是网中央的“中中”这一格。这一格从理论上也是个很好的地方。如果是处于“中中”的位置,那么比较灵活机动,可以随时跑到相邻的格子里去,都是微调,造成经济的波动较小。其它格子都不如“中中”灵活,到不是不可以跑到其它格子,而是一跑就动静比较大。例如从“松松”跑到“紧紧”去,这也是可以的,但是政策变化就太极端了,肯定会造成一大堆没料到的投资人骂娘,很多投资项目会完蛋,这就根本不可能平稳平衡发展了。
蜘蛛的理想境界,是把“中中”当个大本营,一有风吹草动,就暂时到旁边的格子去一下,等情况正常了马上回到大本营。这些“风吹草动”,从经济数据上来说就是某些经验数据离开了正常的“走廊”,跑到界限以外了。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率正常的“走廊”的是7…10% ,大了或者小了就明显是过热或者过冷了;物价增长“走廊”是1…5%,大了小了就是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信贷增长“走廊”是12…20%,大了小了就会出问题。那么中国政府看看这些数据出轨了或者有出轨的迹象,就相机行事,偏离“中中”搞搞各式各样的调控,把经济数据又拉回走廊,又回到“中中”这格来“闭目观八方”。
这些“数据走廊”都是经验数据,还真讲不出啥道理,但是管用。这么看来,中国政府这个“官办经济运行大法”还真没有啥了不起的,好象很简单啊。那么说中国政府在“中中”这个理想位置有多长时间?
其实就两年:2004,2005,再以前,没了。中国政府这个大蜘蛛一直是上窜下跳,一直游动不停。连改革开放都不在网里面,得算是在网外四周乱跳。后来慢慢跑进了网里,也是四处忙活,沿着边乱窜,总没机会停在中间,经常就是左上角与右下角两个最远的极端来回跑。
后来2003年过去,终于忽悠进了“中中”这个黄金位置,还不敢相信了。经济学家争了很一阵子,到底是“过热”还是“过冷”,会“通缩”还是“通胀”,各方好象都有些道理,开始还没想到其实是到了“中中”。
等各种经济数据陆续出来,好得和编的一样,中国政府大致明白了,真有些喜出望外的感觉。多少年了,就是这段日子舒心些。就势给“中中”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双稳健”。
(十二)“运行大法”的奇异之处我上一节说的“官办经济运行大法”从表面上看,其实就是经济学里司空见惯的的东西,没啥稀奇的。如果加上一些干巴经济学词汇,堆上一些数据,那就和现在某些经济学家的调调没啥区别了。
但是,本文最初就说,中国经济是世界上最怪异的经济。看看这个财政货币政策调控大法,哪有什么奇怪的?这是因为,中国政府以及经济学家们假装中国经济很正常,或者应该正常,就用一些正常词汇去描绘古里古怪的中国经济。你看中国政府宣示经济政策的某些话,都是些流行词汇,把国名换成其它国家,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但是中国那些经济政策的相关背景,以及实行起来架势,那就完全是自己独有的一套了,想按“正常”去理解就会越来越糊涂。
例如,中国政府对“紧中松”各安一个宣传味道较好的词:“紧”就是“谨慎”的,“中”就是“稳健”的,“松”就是“积极”的,总之怎么做都是动机良好的。这也平常,别的国家也可以这么谨慎稳健积极地搞经济。然而,其它国家跑中国来看,可能会吓坏,中国政府即使是在“谨慎”地搞经济,在它们看来也是“疯狂”的。当中国政府感觉经济增长很不好时,可能是增长7%的样子,这要是别的国家,都是很不错的数字。
当中国政府“积极”了那么几年,世界上一半的建筑机械就跑中国干活来了。好几个世界级大项目同时铺开搞,要不注意,都不知道中国在搞多少超级项目,远超过一般人想象的数目。
这里就要用到前面SWOT分析里中国的优势,简单归纳就是,政府组织干项目的能力很厉害。这里有几层意思。一是以政府为主干的,市场经济都多少年了,可一说到大项目,那还是政府出面,政府还越干越有劲,民营外资想干还不让了。这就和自由主义那种思维对政府的要求很不同。二是敢想敢干还干得成。其实要光说项目,世界各国都能吹吹,但是真敢干最后还提前干成,那就得数中国了,这没啥道理,把数据一摆,发展中国家都得管中国政府叫大哥。三是奔着干成算就开搞,至于是不是该干,怎么干比较有效率,会出多少毛病,那个不太管,反正我就干了,你不管是不是中国人唧唧喳喳不管用。所以干着干着就一堆问题出来了。
如果你事先对中国政府这个特点有了解,再去看中国政府的经济建设公报什么的,就很有意思了。我经常看着政府的工作报告笑得打跌。政府一边口口声声要搞市场,要科学发展,一边又一本正经地安排下各种离奇古怪的市场经济绝不可能办到的发展目标。回头一算上年增长率,哟,又超过规划了。这个时候,我就仿佛看到了政府报告上力透纸背的几个大字:官办经济。
中国政府与经济学家的言论,透着一种平静的“疯狂”劲头。表面上讲很多困难,承认许多缺陷。一讲到目标与展望,那种人定胜天“尽在掌控”中的口气就出来了。多少年都是这样了,因为中国政府的确可以这样做,而且真的做得到。这在世界各国绝对是独一份的。象印度,政府对经济增长的愿望十分迫切,一有机会就大吹特吹。可要说象中国这么安排下经济增长的速度,说什么“今年比较困难,条件不行,搞个7%左右吧”这样的话,印度政府就不敢。它多少有些靠天吃饭的意思,增长好是运气,增长不好也是运气。而中国政府就不是这样了,增长不好不是运气,而是工作失误,增长好那就年年世界第一当仁不让。中国政府透着一种“只要自己调控搞得好,就谁也不怕”的意思,是一种绝对主动式的操作方式。
这实际上是很让人看不惯的一种作派。我估计中国政府自己还不觉得,其实世界各国看不惯中国政府很多年了,所以老是盼着中国出事,一有机会就鼓吹中国崩溃论。于是全世界包括中国人自己都在找中国经济的毛病,毛病确实是越找越多,还不是瞎编的假毛病,都是有理有据可以卖书挣钱的,可眼见着中国政府本钱越整越大,让人越来越想不通。
这是对官办经济不了解。官办经济就是这样,平静中疯狂,疯狂中毛病,毛病中增长。
本来,不是这样的。至少90年代以前,不是这样的。
(十三)官办经济之前的改革时期现在官办经济搞了十多年了,已经有了个基本样子,以至于中央政府加个“中国特色”后把它打扮成市场经济,也能蒙住很多人,外国的崩溃论势头也下去了。一些经济政策,也基本有了谱。到不是说就知道该怎么搞了,要改革的地方到处都是,“说起来都是泪”,全世界最离谱毛病最多的经济体就是中国。但是要论“带病运行”的本事,这个全球不作第二国想。经济政策不合理是知道的,要改也是知道的,要改成什么样虽然不知道,但有一套“摸”的成熟办法。东摸摸西摸摸,基本全是错的,对一个不容易,但就是稳得住,永远有得摸,“有赌不为输”。就这么摸来摸去,还真就做大了,如今已是势大难阻了。
这种摸法,是90年代以后的模式,也是官办经济的成形期。所以,我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分两阶段看的,以邓小平南巡为分界线,前面是真正在搞改革开放,后面与其说是在搞改革,还不如说是在搞官办经济。所以,就是两段,一个改革探索时期,一个官办经济时期。前面这个时期主要是对外开放解放思维,各种思潮混战一通,非常混乱不稳定,但是为官办经济的出台作好了准备。后面就是真正的把官办经济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这是真正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