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吉祥园小楼串京戏 隆福寺宝三耍中幡(2)
二人来到庙会西头,只听吆喝声不止。有五个壮汉手拿长棍正与一个手拿长棍的壮汉厮打。张三道:“这是花会的五虎棍,这是他们正在表演一个《董家桥》的故事。传说残唐五代时,有个叫董家的恶霸建了一座桥,来往行人不管贫富都要交过路钱。有一天,赵匡胤路过此桥,董家要他交钱,他非常生气,便与恶霸说理,论理不成。恶霸便叫来他的五个儿子与赵匡胤斯打起来。郑子明卖油路过,见义勇为,抽出扁担帮助赵匡胤打败恶霸的五个儿子。因为恶霸的五个儿子称为五虎,所以这棍就叫五虎棍。以后赵匡胤做了宋代的开国皇帝,郑子明成为开国元勋……”
五虎棍表演完毕,那个挑单儿的壮汉跳到张三面前,鞠了一躬:“张三爷,您也来逛庙会啊!”张三点点头。那壮汉道:“三爷,您也给众位弟兄表演一个吧。”张三笑道:“今日是你们坐会,哪里有让我表演的道理。”那几个持棍的壮汉也走来劝张三献艺。罗瘿公道:“今儿个是大年初二,是高高兴兴的日子,你就不妨表演一下,助助兴。”
张三道:“你们出来二位,手持木棍站好,我来表演一招棍上睡觉。”
两个壮汉各持一木棍,拉开三尺的距离站好。张三大喝一声,一翻身,上了棍头,一根棍支撑他的臂部,另一根棍支撑着他脖颈。张三四肢平伸,若无其事佯做睡觉。两个持棍的壮士大惊失色,一个壮汉叫道:“我这棍好轻,好象没有人在上头。”另一个壮汉叹道:“张三爷轻功如此厉害,真是妙不可言。”过了一会儿,张三一招“鲤鱼打挺”,又翻过身子平躺在两根棍头上,大气不喘一口,围观者齐声喝彩。张三大叫一声,在半空中打一个旋儿,稳稳站于地面。
张三面不改色,若无其事地对罗瘿公道:“走,瞧瞧宛八爷耍中幡去。”但听中幡场上掌声不绝。一根三丈来高的竹竿上悬挂着各色彩旗,两层幡伞五颜六色,中间有条锦绣的布面子,罗瘿公从人群间隙望去,见举幡的是一伸身材魁梧、英俊潇洒的中年汉子。他一忽儿将幡顶在头上,一忽儿又移在鼻尖,一忽儿又移在嘴中,一忽儿又顶在臂上。张三道:“这位就是善扑营的宛八爷,是南城的跤王,弟子有二百多人,其力无穷,跤法变幻不定……”这时,宛八爷叫一声:“宝三,快上来!”这时,从旁边转出一个伶俐的少的,也就十来岁,穿一破旧蓝布褂,肥青裤,他“噌噌”攀上中幡。原来在中幡的顶上绑着一只小椅子,那叫宝三的少年坐了上去,表演各种倒立,做出种种优美的功作,围观者叹声此起彼伏。有人将银钱扔了上去,那宝三一一用手接住,揣进口袋,还有一钱竟用嘴叼住。宛八爷在下面做了几招“霸王举顶”、“前后背花”、“左右担山”、“大小盘肘”的动作,然后一招手,宝三莞尔一笑,从幡上飘然而下,朝众人鞠了一躬,钻进人群不见了。
宛八要耍完中幡,张三上前打了招呼,道:“今儿个八爷也露一手,真叫人羡慕。”宛八爷用手拍拍土:“今儿个高兴,给徒弟们捧捧场子。”张三道:“方才那小家伙功夫真利索,我看大有前途。”宛八爷毛一扬:“他叫宝善林,是穷苦人出身,是个好苗子,人聪明,路子也端正,是我最喜欢的徒弟。”张三道:“八爷近日公务忙吗?有空闲到我那喝两盅去。”宛八爷望望天:“这大清天下可能要变天,善扑营的事儿多,你那儿又离城里远,一直没得空儿去,有机会再聚吧。”
张三告别宛八爷,和罗瘿公又来听法鼓。这法鼓老会起源于康熙年间,至今有近二百年的历史,那表演队个个插花盖顶,缠头裹脑,令人眼花缭乱。法鼓使用五种打击兵器,即钹、鼓、铙、钗、铬和铛子,称为五音联蝉。这些乐器原来都是和尚们手中的法器。现在用来喜庆丰收,取个吉祥。
张三细听那音乐,悦耳动听,静如平湖秋月,动如燕飞蝶舞,高潮时如行云流水,高峰时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钹铙上下翻飞,气象万千。鼓若惊雷,气势磅礴,使观者心潮澎湃,精神振奋。随着紧密锣鼓把人引向急风暴雨般的高潮,霎时雨过天晴,流水潺潺,十分迷人,一曲终了,余味绵长。
罗瘿公拉张三道:“别听了,听了一回看把你迷的,走到那边看看拉洋片的!”
一位身穿灰布长衫的汉子,指点着台上一张二米多高的彩画且说且唱。他身边放着一个有半个脸盆架大小的红漆木架,一面小鼓、一面小锣、一面钹一齐拴在上面。一段唱完,汉子拉动手里的绳子,那锣鼓便一齐响动起来。罗瘿公对张三道:“说起这拉洋片,还有一段十分有趣的故事呢!唐朝有一个好色的皇帝,每年都要从全国各地搜集美女进京。有一次,从苏杭两地挑选了十几名年轻貌美的姑娘送进京城。皇帝一见,龙颜大喜,当即收进宫内做嫔妃。过了一段时间,这一个个如花似玉的妃子都愁眉不展,个个想家,整口哭哭啼啼。太监、宫女百般服侍也无济于事,弄得皇帝也无可奈何,于是召集大臣们进议事,声言谁要能使嫔亿们高兴起来,重重有赏。护国军师袁天罡和李淳风二人听罢,心里一盘算,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于是奏明皇上,说道:‘妃子们年纪幼小又远离故乡,当然想念家人。”皇帝听了,觉得言之有理,于是问:‘爱卿有何妙策?’彭、李二位大臣说:‘皇上可在内宫垂廉,让嫔妃们在廉内讲述家乡风景,我们在廉外记述,然后按照嫔妃们所述,逐一绘图,悬挂在内宫壁上,这样嫔妃见画如见家,就可消除乡愁。’皇上听了连连点头,于是吩咐去办。第二天,八张摘绘苏州园林和杭州西湖风景的彩画悬挂出来,袁、李二位大臣还编了唱词,敲着锣鼓且说且唱。嫔妃们在廉内边边听,感到亲切,一个个露出了笑容。皇帝重赏了这两位大臣,并命他们每日进宫,为妃子们演唱。后来这种演唱形式逐渐流传到民间,就成为拉洋片……”
正说着,张三忽觉背后有人扯他的衣襟。
观京俗孤女落荣府 猜诗谜双才比诗艺(1)
只见那人个子适中,体态匀称,白皙的面颊丰满红润,一双机警的眼睛忽闪忽闪转动,真是一个俊俏的美男子。张三打量了半天也未认出此人。那人咯咯笑个不停,发出银铃般的声音:“张三爷好大的忘性,真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张三猛然想起,这不是刑部侍郎王金亭的女儿王媛文吗?原来她女扮男装也到这里逛庙会来了。张三俏皮地说:“这个后生好漂亮,以后娶媳妇可不用着急喽!”王媛文生气地噘起粉嫩的小嘴:“三爷好贫嘴,看几壶酒把你灌糊涂了。”罗瘿正在看演双簧,这时回过头来,笑着问:“这位是谁呀?”张三道:“是刑部侍郎王大人家的千金。”接着介绍王媛文与他相识。王媛文道:“在家里呆着好憋闷,女孩子家出门又不方便,所以才扮成这个模样。”罗瘿公道:“幸会!咱们一起逛逛吧。”
这时王媛文看到旁边有个冰糖葫芦摊。那“二龙戏珠”,有两串黑枣曲曲弯弯地穿在竹枝上,活象两条跃然跳动的小龙,顶端用核桃仁做的两颗龙头之间,含着一颗小红灯笼似的樱桃,晶莹剔透,闪闪放光。用红果衬底,藕心当帽的“瑞雪”;用红果雕出一龙一凤的“龙凤呈祥”;用山药和黑枣做成的“熊猫”;用果丹皮刻出的“福禄寿喜”,神态各异,美不胜收。王媛文叫道:“张三爷,过年了,还不请我们吃根冰糖葫芦。”张三摸了摸后脑勺,笑着说:“冰糖葫芦还是请得起的,但我有个要求。”王媛文扬着脸,眨巴眨巴眼睛:“你说吧。”“你给我讲一段糖葫芦的历史。”王媛文不假思索地说:“唐朝僖宗年间,黄巢揭竿造反,攻州占郡。每打一个且仗,便命令手下人把一根根树枝穿上核桃仁,这一枝一果代表一个头颅,再蘸上糖,赏赐给那些立下战功的将士们,以后每打一个胜仗都如此做。后来黄巢率领大军攻洛阳,破潼关,唐僖宗逃跑,黄巢做了皇帝。为了欢庆胜利,人们把红果穿在树枝上再蘸蔗糖。这南糖北果穿在一起象征着南北统一、国泰民安。后来这种吃食慢慢演变下来,就是现在的的糖葫芦了。怎么样?来一支吧!”张三连连点头,摸出银两,买了一支“天女散花”、一支“麻姑上寿”和一支“吉祥如意”,他把“天女散花”给了王媛文,“麻姑上寿”给了罗瘿公,自己吃那支“吉祥如意。”
三个人边吃边谈,徐徐走来。罗瘿公被那墙上悬挂着的一留遛剪纸吸引住了。有一张剪纸剪着一棵白菜,上面爬着一只蝈蝈,红宝石般的秋蛩,怡然自得地爬在翡翠似的白散上,鼓翅长鸣,白菜是那样挺拔水灵,蝈蝈的两根长须,又细又长,好象在微微颤动……
罗瘿公正看得出神,忽见游人惊慌起来,纷纷躲避。抬眼望去,原来前面过来一乘八抬大轿,前边有十几名兵勇、护院吆五喝六地推搡着行人,鸣锣开道。一位老人躲得慢了点儿,被他们推倒在地上。这时听到几个人在低声议论:“百姓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快躲吧。”
“这位荣老爷,好不威风。”
“唉,官大压死人,仗着他的势力什么坏事不干?前几天他从这儿过,看见一个姑娘长得俊,硬是拉去做使唤丫头,把姑娘的爷爷都打坏了。”
“咱们往后闪闪吧,上次我躲慢了一点儿,就让开路的奴才打了一顿。”
这时,张三也挤了过来,但见那乘大轿轿帘一掀开一角,现出荣禄的面孔,他眼眼惺忪,露出阴险的奸笑。
荣禄的轿子过后不久,又有一伙兵勇抬着一乘花轿匆匆而来,轿内传出一个少女的尖叫声。猛地那轿帘被扯开,露出一个女子的泪脸,她翠眉含娇,丹唇启秀,白如玉,软如棉,眼泪汪汪。张三见那女子面熟,一时又记不起来,他想那女子定然有冤屈,于是想挺身上前。可是胳膊却被王媛文死死拽住。王媛文轻声道:“三爷,他们人多势众……”张三眼睁睁看着那花轿走远,狠狠地跺着脚。王媛文正巧低头,见地面黄土地上有了一个小坑,她暗暗佩服张三的功夫。
罗瘿公见张三心情不畅,便拉了他和王媛文来到自己家。此时已是傍晚,罗瘿公吩咐厨娘置上酒席,三个人边喝边聊。轨瘿公喝了几杯,不禁飘飘然,随即吟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岭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张三插嘴道:“应该是罗瘿公,王娘子,将进酒,杯莫停。”王媛文笑:“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哪能随便改。”张三眼睛一翻,说:“连皇上的龙椅都能改一改,怎么李白的诗就不能改一改?”罗瘿公又饮了一杯酒,接着吟道:“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半酒十千恣欢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