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慌了,他们原本干的就是见不得人的勾当,见此情形,顿感大事不妙,莫非上天不愿自己动手?
他们站住了。
徐有贞却不为所动,他镇定地看着慌张的张軏,冷冷地逼问道:“为什么还不走?”
张軏怯生生地小声说道:“事情能成功吗(事济否)?”
徐有贞缓缓走到张軏的面前,突然用低沉的声音吼道:“一定能成功(必济)!”
武将石亨历经沙场,砍头无数,被称为正统第一勇将,却临阵慌乱,不知所措,他的所谓勇敢不过是匹夫之勇而已。
在这场危险的游戏中,手无缚鸡之力的徐有贞才是当之无愧的勇者。
这并不奇怪,因为只有内心的坚韧和顽强才是真正的勇敢。
在文弱书生徐有贞的威逼和鼓励下(虽然有点滑稽,但确是事实),石亨一行人来到了他们的第一个目标——南宫。
宫门果然紧闭,叫门也无人应答,这正是夺门计划中的第一个漏洞,但徐有贞却胸有成竹,用一句话解决了难题:“不用叫门,把墙撞开就是了!”
于是军士上前,用木桩撞开了宫墙(毁墙入),那个被监禁了七年的囚徒终于走了出来。
他看清了这些深夜前来的人们,也看清了他们心底的一切——欲望、投机、愤怒、抱负。无论如何,他只剩下了一种选择。
“走吧,我们去东华门。”
东华门是宫城的大门,只要进入东华门,到奉天殿敲响钟鼓,召集百官前来,天下就将再次握在这位囚徒的手中。
然而当他们到达东华门的时候,才发现了这个计划中的最大漏洞——他们进不去。
东华门守卫不开门,他们也没有钥匙。没有南宫的门钥匙,可以把墙撞开,但这是因为南宫偏僻,就算把它拆掉也没人去投诉你,可东华门是大内重地,由专人看守,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就会引来侍卫,而这些夜游神马上就会变成黄泉鬼。
愁眉苦脸的石亨看着徐有贞,他已经无计可施,只等着这位大哥说话。
可这次徐有贞同样保持了沉默,他虽然聪明,但并不是阿里巴巴,就算对着门喊一万声“芝麻开门”,这门也是不会开的。
阴谋集团的成员们就此陷入困境,打也不是,闹也不是,隔着门把好话说尽,守门人理都不理。眼看天就要亮了,如果再进不去,大家就会一起完蛋!
在这最为关键的时刻,那位囚徒突然大喊一声:“我是太上皇(我太上皇也),开门!”
七年的屈辱,恐惧和等待,最终换来了这一声怒吼。
包括守门人在内的所有人都被这一声怒吼震惊了,东华门就此敞开,通往至尊宝座的道路就此敞开。
朱祁钰,我回来了,来拿回属于我的一切!
他走向了奉天殿,敲响了上朝的钟鼓,宫城大门闻声纷纷开启,准备迎接百官的朝拜。
徐有贞终于成功了,他带着疲惫的身躯和得意的笑容,独自站在大门前,挡住了上殿的道路。
闻讯而来的内阁重臣们惊奇地看着这个以往并不前眼的小人物,准备喝斥他立刻离开。
然而徐有贞很快就说出了他敢如此嚣张挡路的理由:“太上皇已经复位了,诸位还是快去祝贺吧!”
我终究还是成功了,属于我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此时的朱祁钰正奄奄一息地躺在自己的寝宫内,但在迷茫之中还是听到了钟鼓的声音,他很清楚,这个上朝的讯号并不是他发出的。于是他叫来了左右,问到底是谁在敲击钟鼓。
左右人已经知道了真相,这些服侍朱祁钰的人十分担心,怕这位已经病入膏肓的皇帝听到这个消息,急怒攻心就此一命呜呼。但事到如今,不说也不行了,于是他们忐忑不安地告诉朱祁钰:是那位被他关押的囚犯,他的哥哥在召集群臣。
可是这位垂死的皇帝接下来的表现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的。
听到这个消息,朱祁钰沉默了一会,然后他抬起头来,笑了。
他笑得很从容,并最终吐出了三个字:
“好,好,好!”
哥哥,皇位还给你吧,我虽然囚禁了你,夺走了你的一切,但我也没有得到快乐,这八年中,我一直在恐惧和孤独中生活。
我已经厌倦了。
朱祁镇坐上了阔别已久的宝座,八年前,他离开了这里,沦为异族的俘虏,之后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京城,却又被自己弟弟关押起来,吃了七年的牢饭。
现在他终于回到了当年的起点,一条新的道路已在他眼前展开,他将再次统治这个庞大的帝国。
很多的事情即将开始,很多人的命运即将改变。
明朝那些事儿
目录·第叁卷·
○朱祁镇篇
第一章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 56
第二章 隐藏的敌人………………………………… 57
第三章 公道……………………………………… 58
○朱见深篇
第四章 不伦之恋…………………………………… 59
第五章 武林大会………………………… 60
○朱祐樘篇
第六章 明君……………………………………… 61
○朱厚照篇
第七章 斗争,还是隐忍?……………………… 62
第八章 传奇就此开始………………………… 63
第九章 悟道……………………………………… 64
第十章 机会终于到来…………………………… 65
第十一章 必杀刘瑾……………………………… 66
第十二章 皇帝的幸福生活……………………… 67
第十三章 无人知晓的胜利……………………… 68
第十四章 东山再起……………………………… 69
第十五章 孤军…………………………………… 70
第十六章 奋战…………………………………… 71
第十七章 死亡的阴谋…………………………… 72
第十八章 沉默的较量…………………………… 73
第十九章 终结的归宿…………………………… 74
第二十章 新的开始……………………………… 75
明朝那些事儿第叁卷·朱祁镇篇
第一章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
改天换日
当年的囚犯朱祁镇终于回到了他的宫殿,八年前他从这里出发,沦为人质和囚徒,八年后他回到了这里,继续做他的皇帝。
中国的史书是很神奇的,再狼狈不堪的事情也能说得冠冕堂皇,朱祁镇先生先后当过俘虏、人质、囚徒,吃尽了苦,受尽了累,史书上却说他是“北狩”、“静养”,用今天的话来描述也可以说是出去体察民情,下放边疆体验生活与民同乐,协调民族关系。
当然了,自己吃的亏自己知道,朱祁镇先生也只能打落门牙往肚里吞。但无论如何,这一次他也算是“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但这位胡汉三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并不是国家大政方针,而是要安抚他的“还乡团”。
朱祁镇确实是个很够意思的人,在登基后的第二天,他就给了“还乡团”的成员们优厚的回报:“还乡团”一号成员徐有贞:入阁,兵部尚书。
“还乡团”二号成员石亨:封忠国公(爵)。
“还乡团”三号成员张軏:封太平侯(爵)。
“还乡团”四号成员曹吉祥:司礼太监,总督三大营。
功德圆满,善莫大焉。
根据我们以往的常识,既然是“还乡团”,就一定会干点杀人放火、伤天害理的事情,这也难免,毕竟人家不是旅游团、探亲团,而徐有贞等人也牢记“还乡团”的宗旨,雷厉风行地干了几件坏事。
就在同一天,徐有贞便下令逮捕了于谦和王文等人,把他们关进了监狱,对于徐有贞而言,他已经忍得太久了,此时不报,更待何时!
然后就是内阁大换血,陈循、江渊、商辂、萧等人统统被炒鱿鱼赶了出去,而徐有贞也很够意思,他唯恐自己的对头陈循和江渊失业后找不到工作,特别找人关照他们,给他们安排了一份工作让他们继续报效国家(充军辽东)。
当然了,某些受到处罚的人也是罪有应得,比如那个金刀案件中的卢忠,这位仁兄出卖朋友后没有捞到什么好处,此刻却得到了报应——斩首。
还有那个建议朱祁钰砍树、让朱祁镇晒太阳的高平,当年他一时兴起,拿朱祁镇开涮,此时也被砍掉了脑袋,其实他除了滥伐树木外,倒也没干什么其他的事情。
看来破坏环境者还真是没有什么好下常
内阁被“还乡团”扫荡之后,只剩下了高谷,于是徐有贞又安排了自己的亲信许彬、薛瑄入阁,至此他完全控制了内阁和朝政大权。
此时的内阁加上徐有贞共有四人,可能是徐有贞嫌人太少,在二月,他又召另一个“自己人”吏部右侍郎李贤入阁。
可是徐有贞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叫李贤的人其实并不是他的亲信,在徐有贞、石亨、曹吉祥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时候,他保持着沉默,默默地观察着这些夺门之变“还乡团”的一举一动,寻找着他们的弱点和矛盾,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无论后来如何,至少在当时,徐有贞等人确实是威风无比,特别是徐有贞,他不遗余力地打击诬陷所有与自己为敌的人,而他导演的最大一起冤案就是著名的于谦案。
徐有贞曾经认为,只要自己掌权,杀掉于谦易如反掌,但现在他才发现,想除掉于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原因在于,他没有杀掉于谦的理由。
于谦为人清廉,威望极高,又没有什么劣迹,实在找不到啥借口,既没有经济问题,也没有生活作风问题(这在当年也算不上是什么问题),要把他搞倒谈何容易!
但最终,对于谦的刻骨仇恨让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于谦是推立朱祁钰的主要大臣,也是朱祁钰的亲信,而朱祁镇最为痛恨的人就是他的弟弟朱祁钰,徐有贞决定利用这一点加深朱祁镇对于谦的反感,同时徐有贞还编造了一个谎言,说于谦有意请外地藩王到京城接替皇位,并坚决反对朱见深继位。
做好了这些准备之后,他去见朱祁镇,在他看来朱祁镇一定会同意杀掉于谦。
可是事情的发展大大出乎他所料。
徐有贞在朱祁镇面前慷慨陈词,说于谦不愿和谈、拥立新君,是想置太上皇于死地,如此之人,应该杀之后快等等等等。
可是朱祁镇却只是笑着摇了摇头,对徐有贞说道:“于谦是有功的。”(谦实有功)徐有贞傻眼了。
他把朱祁镇看得太简单了,这位太上皇饱经风雨,深通人心,对徐有贞的动机一清二楚,他知道徐有贞这样做是为了报私仇,却想借刀杀人,让他背一个杀功臣的恶名,这种亏本买卖,他怎么肯干?
徐有贞急了,如果留着于谦,将来一旦复起,自己必将性命不保,情急之下,他想出了另一个杀于谦的理由。
他相信,只要把这个理由说出来,于谦就必死无疑!
于谦非死不可!
徐有贞昂头大声说道:“不杀于谦,此举无名!”
朱祁镇被惊醒了,他突然意识到,徐有贞是对的。
所谓“夺门之变”是一场政变,并没有正当的名义,而照徐有贞所说,于谦等大臣都是准备立外藩王为帝的,是反对自己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杀掉于谦,树立一个阴谋集团的典型,向举国上下表明自己行为的被迫性和正义性,“夺门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