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媚图-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逸群一听,暗道:原来他就是乞花跨鹿的陈眉公,陈继儒!果然是好隐士。晚明风雅,见他一人就足够了。

“老朽不请自来,还请二位贤侄不要见怪。”陈继儒声名在外,朝廷几番征辟,却不肯做官,终究耽老林间。他的画作与董其昌并名,然而董其昌却是借助了官身,其画一味阴柔,不如陈继儒的柔中带刚。

后人以沈周、文征明、董其昌、陈继儒为有明四大家,绝非过誉。

陈继儒踏步进来,扫了一眼在座诸人,微微点头算是回了众人的礼数。他刚才走到门口时,见王氏兄弟大举酒筵,又有曲中女郎相陪,心中不悦。及听到钱逸群说“做法事做善事”,更是不以为然,故而高唱自己所做《戒色歌》,敲点晚辈。

王守贞让人给陈继儒添座,笑道:“眉公肯来,乃是寒家之幸,可谓蓬荜生辉也!”

陈继儒微微一笑,道:“也是有缘,路上碰着白芥子,便来凑个热闹。”

从陈继儒身后走出个清秀少年,身穿儒服头戴方巾,腰间却佩着一柄古剑。他朝王守贞兄弟行了礼,道:“小弟见眉公夜行,便拖了他来,还请恕罪。”

“芥子贤弟大功!当赏酒一坛!”王守忠大笑道。

“看来还是有罪。”陈继儒年逾七十,仍与晚辈调笑,十分开朗。

原来右侧首席正是为这白芥子留的。他在来的路上碰到陈眉公,立谈许久,仍不过瘾,便一起拉了过来。

陈眉公自称山人,从不避讳江湖草莽。白芥子肯赴王守忠的筵席,自然也是知道会遇到什么人物。唯有陈继儒身后一个十五岁的孩童,皱鼻不悦,自顾自坐了白芥子的下手,让人收拾席面。他看钱逸群时,更是露出一股厌恶的神情。

钱逸群不与小屁孩计较,心中暗道:若非道人出手,你连个席位都没有呢!

三人落座,陈继儒望向钱逸群,道:“这位道长仙山何处?”

钱逸群心中一动,道:“不敢有瞒,贫道在翠峦山应龙洞修行。”

“哦?”陈继儒是博古通今的大儒,家中藏书万卷,从经史子集到稗官野史,无书不读,无所不知。他脑中细细思索,却没有翠峦山这个地方。也不记得有何处名山古称“翠峦”。

“敢问一句,这翠峦山在何处啊?”陈继儒出声问道。

钱逸群正想随便套个省,说是当地俗称,想来陈继儒也没地方查去。正要开口,却又被人打断了。

“老爷回来了!”

有侍女进来大声报道,面带惊色。

王守贞心中一颤,暗道:还好今rì有眉公在,能帮我挡一劫!

他即将启程赴京赶考,若是让父亲王心一知道他竟参与这等杂会,必定会发雷霆之怒。反倒是王守忠面无余色,翩翩然迎了出去。

陈眉公也跟着站了起来,道:“玄珠公竟然回来了,今rì何其有缘哉!”

不一时,一个面貌清隽的老者步入厅中,径直走向陈眉公,笑道:“眉公此来,何不早说?”

眉公也微笑答礼,引荐了白芥子与那个十五岁的少年。

钱逸群在旁边听了少年的名字,心下一跳,暗道:今天还真是适逢其会,有缘得很。原来这少年就是顾媚娘未来的丈夫,仕宦三朝的著名贰臣,大名鼎鼎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龚鼎孳啊!

没想到今年只有十五岁。

钱逸群看着眼下颇有些愤世嫉俗的中二少年,难免微微摇头。

见有道人向他行礼,王心一笑道:“今rì正好,我也有个方外俊士,释门豪杰,要荐与诸公。”说罢,从身后引出个和尚来。

那和尚三十余岁年纪,方脸阔耳,体格健硕,头戴一顶黑色羊毛毡暖帽,帽子下露出刮得发青的两鬓头皮,与留着平头的柳和尚明显是两样僧人。他身披大氅,内里是青色僧衣,脚下一双小牛皮靴,胸前挂着串一百单八粒的菩提子。上前双手合什,向陈继儒道:“小僧法号诚闻。陈檀越名倾天下,有缘得见实在是小僧之幸。”说话间,却是北地口音。

“诚闻法师常年在北边云游说法,对关外之事知之甚详。”王心一舒朗笑道,“我在京中时便与他相识,不曾想竟然在杭州又遇见了,便请来家里,正好与眉公相见。”

王心一见厅上乱哄哄,本来不悦,因为得见陈继儒方才又开心了些,也就不追究两个儿子胡闹的事了。他要与陈继儒在此间饮宴,便让二子领着客人去芙蓉榭。那僧人扫视全场,却开口道:“贫僧久不过江,正想见见江南人物,何不一同论道?”

王心一本就信佛,为给法师一个面子,便道:“如此便重排座次吧。”

座次重排之后,王心一与陈眉公坐了主席,两个儿子坐了主陪,却请那和尚做了主宾。文光祖占了文震孟的光,捞到和尚的下首,却推给了钱逸群,自己又次了一席。白芥子、龚鼎孳各自入宾客席。许多人自知地位低下,不敢入席便纷纷告退了,王家自然也不会挽留。

这和尚也带了两个随从,俱是身高近丈,彪悍凶猛之人。这二人一样剃了光头,戴了顶斗笠,进了屋里也不取下。

见有人打量自己的随从,诚闻法师笑道:“地方不宁,非怒目金刚无以降魔。这二人是天生聋哑,只看我手势行事,诸位不用管他们。”

王心一点了点头,道:“那请他们偏厅用饭。”

二人果然不为所动。

诚闻法师比划片刻,二人喉间咕咕做声,啊呀几句,仍旧不肯离去。

“罢了,他们不肯便随他们去吧。”诚闻法师转过身道。

王心一赞道:“真忠贞之士,请他们坐。”奴仆搬了两个鼓凳,两人方才坐下,仍旧提着手中一丈多长的镔铁禅杖。

钱逸群总觉得那两个随从僧人身上煞气极重,不由注目。他这一看过去,那个高大粗壮的僧人登时回望过来,目光如炬,仿佛实质。钱逸群蹙眉,只觉得腰间金鳞篓微微一颤,探手进去,却是寻鬼司南发出的警示。

钱逸群收回目光,听王心一正在请教诚闻法师“龙树论”,说些“中道缘起”与“假名性空”之类的话题。周围众人也不知是否听得懂,无不随着诚闻法师的讲说节拍而点头。

他正好偷偷取出寻鬼司南,放在案下展开一观。果然见山水地图变成了此间厅堂布置,七八个红点密密麻麻堆在自己身侧靠后,正是那两个随行僧侣。

钱逸群心中一惊,心道:我从接触玄门至今,所见所知不过卫秀娘一个真鬼。这两个僧人到底是什么路数?怎么会聚集这么多阴魂?佛家不都是偏向阳刚的么?也有养鬼法门么!

他低头寻思,百思不得其解,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便收起了寻鬼司南,打算寻个借口出去把正事办掉,及时抽身。

“只论佛法,这位道长都要睡着了。”龚鼎孳突然冒出童声,语气不善道。

此便是荀彧献于曹操的驱虎吞狼之策!

他之前见钱逸群坐了主宾席,心有不服。现在又轮到个和尚坐主宾,更是气郁。想他三岁识字七岁作诗,十二岁便能开笔制艺,人称神童,走到哪里不是众人的焦点?此刻竟然成了个不为人瞩目的陪席清客!

钱逸群纳闷:哥哥我今天到底怎么了?莫非开了群嘲光环?怎么人人都要捏我一捏。你个小屁孩真是欠调教!光是十五年后,你娃叛变如小便,就该抓起来打一顿屁股!

“敢问道长所治何经?”诚闻和尚也觉得自己说得多了,转头问钱逸群道。

钱逸群微微一笑:“道人粗鄙,看过几部经典,不敢言治。”

此时道门、佛门的风气和儒林相类似,但凡有点地位的,都要挑一部经典下工夫钻研。对于儒生来说,这是科举考试要求的“本经”,理所当然。对于佛道而言,实在是前人著述太多,要想博览穷究已经不可能了。

第五十七章话不投机半句多

第五十七章话不投机半句多

诚闻倒是有高僧的模样,客气问道:“敢问道长对哪部经典心有所住呢?”

钱逸群心中盘道:哥是抄经出来的小道童,从未听过高真大德讲经说法,跟你们这帮玩嘴皮子的比不得。因此道:“读《黄庭》略有所感。”

《黄庭经》是上清派的经典,专讲内炼金丹的存思法门,以及行功中的步步见证。这事上不存在义理辩论,乃在“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范畴。

诚闻和尚读书不少,听了这经名,长长哦了一声,却难再问下去。

一旁王守忠却心道:是了,难怪刚才厚道长如此激动,原来他才是真的上清传人。见那邪道自称茅山法裔,自然是要拨乱反正的。

上清派以魏华存魏夫人为开派祖师,到了陶弘景时,已经在茅山立住了脚跟。后来上清派归于正一道,便称为茅山宗,其法坛仍然是称上清宗坛。然茅山有上下之分,统共一百零八派。上清法门注重内炼心性,外修符箓,忌讳血污,与下茅山教法一味修习玄术大有不同。

王守忠一知半解,将茅山视作一体,方有这误会。

“敢问法师,所讲何法?”钱逸群反问道。

“小僧怎敢**。”诚闻谦逊合什,“不过是走在自觉觉他之路,随缘而为。”

“关外也有人信大乘佛法么?”钱逸群又问道。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是标准的大乘佛教。对于凡夫来说,重点在自觉。对于二乘修士来说,重点在觉他。对于菩萨来说,才是觉行圆满。诚闻说他走在自觉觉他路上,那便是说自己修的是大乘佛法。

诚闻和尚眉心发紧,暗道:适才王心一并未提及我从关外来,他是怎生知道的?

“小僧只在北边走动,并未出关。”诚闻道。

这回轮到钱逸群眉心发紧了,心中忖道:现在又不是唐朝,你就算偷渡也不用掩饰什么。何况正经佛、道出家人都有度牒的,完全可以享受秀才待遇,在大明境内通行无碍。这和尚不肯说实话,其中必然有诈。

诚闻见钱逸群不信,心中暗道:不知他是怎生起了疑心,莫非真有什么神通本领?

钱逸群心道:许是别的可能,且再问问。他因问道:“法师为何不去关外看看呢?听说我汉民在关外生活得苦。”

诚闻心生警惕,道:“天聪年来,建奴对于领民看守愈紧,去了不易回来。而且关外奉行密宗佛法,也是一般为佛宣法,普度众生。”

钱逸群闻言,心道:你这是越描越黑。若是建奴看守得紧,你这两个随从是怎么回事!

若说长相,这二人的容貌与一般汉人并无太大区别,然而习惯上却明显有别关内汉人。

如今的明人已经很少有盘腿而坐的了,尤其是佛门出家人,打坐时用跏趺坐或是半跏坐。若是坐在椅凳上,必须双脚踩实地面,此所谓威仪。

这两个随从坐在鼓凳上,手持镔铁长杖,双脚自然相错,用足弓着地,加以休息,这是典型的散坐习惯,正是平rì在家上炕上惯了的。

诚闻和尚没有回头看到随从的坐姿,不知道钱逸群于不疑处有疑,本想断了钱逸群的疑惑,却没想到适得其反。

“听说袁崇焕平台召对时都带着喇嘛,看来那边的藏传佛教果然兴盛。”钱逸群附和道。

回到了佛学问题,诚闻明显松弛了些,他道:“藏传密宗奉行教政,法王也是一地领主,故而涉世比我中土佛门更深。”

钱逸群却道:“中土佛门也有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事,可见出世修行不废忠义。”

这本来是钱逸群无心抬杠,反驳他说中土佛教不涉世事的说法。哪知诚闻对钱逸群有了戒心,听钱逸群说什么都像是另有所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