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外国中短篇科幻小说1000篇 (第六辑)-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廖金警告皮奥诺夫,切斯诺科夫的诗歌绝不能在报上刊登,否则就要打官司。吵闹中,切斯诺科夫拱着腰走了出去。
  天下着小雨,切斯诺科夫的心境坏极了。他回到家,把全部经过讲给了阿涅奇卡听。“你不认为他是用某种方法剽窃了你的诗吗?”等他讲完,她惊惶不安地问。
  “当然不会,这只是不可思议的巧合,真令人难过。”
  阿涅奇卡欷殻Ю嵯拢煞蚋械讲黄健�
  发生这件事后,切斯诺科夫的情绪有点低落了。干活时,他总怀着一股怒气,把东西敲得震天响。
  阿涅奇卡忍不住发火了:“你胆怯了!写到头了!你认为是他偷了你的诗,所以才发火!”
  “不!我并没有这样想。我只感到又恶心又委屈。你想听我的新诗吗?刚刚酝酿成熟!”
  诗总共只有八行,字字铿锵。
  阿涅奇卡明白,切斯诺科夫缓过劲来了,又恢复了生气。
  谁知两星期后,他们又在《文学报》上看到了这首诗,作者是从未听说过的诗人。
  切斯诺科夫没有感到惊讶,也没露出受到命运打击而难过万分的样子。他只是不再写下自己的诗句,而在冬季漫长的夜晚给炉壁前的妻子即兴吟诵。
  阿涅奇卡偷偷把这些诗尽可能追记下来,她想为后代留下他的作品。他没有制止她,但也从不要求她把这些诗拿来读一读。干吗读手稿呢?他能在报刊、诗集里读到自己所有的诗。这些诗总是会以别人的名义发表,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皮奥诺夫多次给切斯诺科夫去电话,请他拿些新作品去。
  切斯诺科夫只说了一句:“那件事又在重演。”随即挂上了电话。
  皮奥诺夫想弄个水落石出,约了时间上切斯诺科夫家。那天切斯诺科夫正巧有急事出差,只有妻子阿涅奇卡在家。皮奥诺夫得知切斯诺科夫一直不停地在创作,思潮如泉涌,即使想停笔也不行。皮奥诺夫最后带走了他的一部分诗稿。
  切斯诺科夫出差一回来,皮奥诺夫就又登门拜访了。他从包里取出一大堆剪报和手稿,严肃地说:“谢廖金以《奇妙》为名出版的诗集,简直是诗坛上的格林手笔。近来我从各种报刊、杂志上收集到同样风格的几首诗,这几首诗我全都在您妻子记的诗稿上见到过。今天我又弄到几首,或许也能在您这里找到手稿。”切斯诺科夫看了看说,这些诗是他写的。阿涅奇卡也找到了手稿。
  皮奥诺夫说:“写出了‘您的诗’的人竟有10人之多,他们甚至结成了一个诗社,选谢廖金做他们的头头。我有个科幻小说式的假设,可能您的大脑能发出不同频率的脑电波,有的频率正好和平他诗人的一致,从而使他们收到了你的脑电波。他们当中每个人只能写出一两首这种风格的诗,可您的这种风格却是一贯的。可能是他们奇迹般地直接从您的脑子里吸取了您的诗。这些诗的的确确是您的!”
  “可惜这无法证实。”切斯诺科夫遗憾地说。
  “不,能证实。”皮奥诺夫反驳道,“如果知道它先产生于谁的头脑中,就可以得到理论上的证实。总会有个时间上的差别的!”
  他决定发表切斯诺科夫的新作品,这样事情会越来越清楚。
  切斯诺科夫什么诗也没交给报社。但皮奥诺夫还是写了一篇文章,用许多实例详细描述了一位尚未被了解的天才诗人的神秘出现及其遭遇。文章寄给了《俄罗斯文学报》,报社很快给了回音,说本报很少发表科幻作品。皮奥诺夫很伤心,但他仍希望能证明自己是对的,并恢复切斯诺科夫的权益。后来他调到莫斯科一家中央报社去了。
  切斯诺科夫有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后,逐渐对小说产生了兴趣,写的诗歌越来越少。起初写小说,调子悲伤,带着微妙的幽默感。后来内容严肃了,他试着写了个中篇。他又在各种刊物上见到这些作品以别人的名义发表了。以谢廖金为首的诗社则渐渐散了摊子。
  光阴荏苒,孩子们渐渐长大。孩子们有时会哭泣,因为切斯诺科夫奇异的天才能帮助他们看到平时看不到的东西,使他们产生一种飞翔的冲动,可他们的双脚却牢牢地钉在大地上,这怎能不叫孩子们伤心呢?
  切斯诺科夫从未放弃过写作,因为阿涅奇卡总是怀着激动的心情听他讲述他那充满欢乐与悲伤的奇妙世界。他为妻子创作,为这个美丽的故事创作。
  一次,切斯诺科夫不容置疑地证实了诗是他写的。当时,他正在写一个关于工程师生活的中篇小说,写完了第一章后,他在图书馆翻阅新到的书刊时发现了这个中篇的第一章。这已司空见惯了,他并不惊讶。
  后来,切斯诺科夫不慎摔断了手腕,整整3个月不能写作。一次,他又看到了刊登那个中篇的第一章的杂志,说下一篇将刊登第二章,可是他还没来得及写完第二章埃当他找来下一篇的杂志时,上面果然没有小说的第二章,但有一个编辑部的通知:由于不取决于编辑部的原因,小说延期登载。
  于是切斯诺科夫给这个中篇的作者发了一份电报,建议他解除和杂志编辑部订的合同,因为他切斯诺科夫目前还不能从事这篇小说的创作。
  这份电报使作者大发雷霆,他憎恶不怀好意的读者。但这位作者灵感一下子消失了,小说后半部分连感觉也找不到了。
  切斯诺科夫出院后,仅用两星期就写完了第二章。那个中篇的作者突然来了灵感,而且灵感是那么强烈,他也仅用了两星期就完成了第二章。
  这回切斯诺科夫坚信作品是他写的了。他照旧从事写作,而且比过去的热情还高。小说的封面上没署他的名字,他对此已经习惯了。重要的是人们喜欢读他的小说。
  岁月如梭,切斯诺科夫已是个两鬓斑白的小老头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碰到了青年报社的主编。当主编得知切斯诺科夫正在创作一部叫《人为什么活着》的长平时,他几乎打了个趔趄,主编暗忖:这次轮上我了。因为主编写的长篇小说也叫《人为什么活着》。切斯诺科夫奇异的天才感染了他,他决定把手稿毁掉。
  在一个淫雨靡靡的季节,切斯诺科夫去世了。主编叫来了皮奥诺夫一起整理切斯诺科夫的遗稿。主编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切斯诺科夫的最后一部,就是他自己也正在写的那个长期《人为什么活着》,然而他发现这竟是内容截然不同的另一部小说,他白白地紧张了一常两部不同的小说仅仅是书名相同,皮奥诺夫决定同时出版这两部小说。
  “不,皮奥诺夫。”主编不同意,“关于‘人为什么活着’只能有一个回答,还是让切斯诺科夫来回答吧。”





《人语石》作者:艾·阿西莫夫

  小行星带空域广衰,人迹稀少。派驻丑号星际站值勤一年,目前已届第七个月份的拉里·沃纳茨基越来越频繁地怀疑,他赚的薪水是否能补偿他几乎孑然一身,在远离地球将近七万英里的地方卜居的损失。他是个身材修长的小伙子,外表既不象是宇航工程师,又不象是在小行星上居住的人。碧蓝的眼睛,奶油色的黄发,一副无可辩驳的天真无邪的神气,掩盖了那敏捷的头脑和那由于离群索居而益发强烈的好奇心。
  无邪的相貌和好奇心,对他登上罗伯特—q号飞船帮助很大。
  罗伯特—q号飞船刚刚降落在五号星际站外沿平台上,沃纳茨基几乎立即登上飞船。他流露出急切的快慰神色,倘若是一条狗,那一定会伴随着摇动尾巴,发出一阵不和谐的欢叫声的。
  罗伯特—q号船长,浓眉大眼,脸上严肃愠怒,用沉默回答沃纳茨基的欢笑。不过,这并没有什么两样。对沃纳茨基来说,飞船是他渴望中的伴侣,应当受到欢迎。飞船可以随便使用那数百万加仑的冰块,船员也可以随便享用那数以吨计的冰冻浓缩食品。这些东西贮存在挖空的、作为五号星际站的小行星上。沃纳茨基已经把超核发动机需要的动力工具和替换部件准备停当。
  沃纳茨基稚气的脸上堆满笑容,一边填写例行的表格。他迅速地填好表格,好以后换算成计算机符号进行分档。他记下了飞船名称、序列号、引擎号、力场发生器号等等,还有起始港(“小行星,有不少小行星,简直不知道最后启航的是哪一颗”,沃纳茨基只写道:“带”。这是“小行星带”的惯常缩写形式)、目的港(“地球”)以及停靠理由(“超核动力驱动器发生间歇”)。
  “一共有多少船员,船长?”沃纳茨基问,一边看着飞船证件。
  船长说:“两个。这会儿就检查超核装置,怎样?我们有一船货要运呢。”他腮帮子发青,长着黑灿灿的胡茬子,一副终生在小行星上挖矿的粗犷举止,然而谈吐之间却透着他是个受过教育,甚至是个有文化素养的人。
  “好的,”沃纳茨基用力拖着诊断包进入引擎室,背后跟着船长。他不费力气、颇有效率地测试了电路、真空度、力场强度。
  他不由自主地对船长产生了好奇。尽管沃纳茨基对周围环境并不喜欢,但他模模糊糊地意识到,有些人竟然在广漠的空间和无拘无束的太空中发现了它的魅力。然而,他捉摸,象船长这样的人,决不仅仅是一个酷爱小行星的孤独的矿工。
  他说:“您采掘什么特殊矿石吗?”
  船长蹙了蹙眉,说:“铬矿石跟锰矿石。”
  “是这样吗?……如果我是您的话,那我就换换詹诺氏复式接头。”
  “故障就出在这里吗?”
  “不,不在这里。只是有点失修。飞不到一百万英里又要出毛病的。只要您把飞船驶到这里来——”
  “好的,那就换吧。不过,找出间歇的原因好吗?”
  “尽我的力吧,船长。”
  船长最后的一席话非常生硬,甚至让沃纳茨基也感到尴尬。他一声不吭地干了一会儿,然后站起身来。“半反射器光子模糊。正电子束一达到它的位置,传动器便熄火了。您得换一个。
  “需要多长时间?”
  “几个小时。也许得十二个小时。”
  “什么?我已经误期了。”
  “那没办法,”沃纳茨基依然兴致勃勃。“我能做到的就是这些。整个系统必须用氦冲洗三个钟头,我才能进去。然后我得校准半反射器,而那需要时间。我也可以在几分钟之内把它校得差不多,不过,仅仅是差不多。进入不了火星轨道,船就会毁掉。”
  船长悻悻地望着。“好,动手吧。”
  沃纳茨基小心翼翼地把氦罐搬上飞船。由于飞船的假重力发生器已经关闭,氦罐简直没有重量,但是,仍然具有全部质量和惰性。就是说,要想让它朝正确方向转弯,就必须小心从事。由于沃纳茨基本身也失去了重量,操作就越发困难。
  他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氦罐上面,在拥挤的船舷后侧拐错了弯,一时走进一间奇特的黑咕隆冬的船舱。
  他刚刚惊叫一声,接着便有两个人朝他扑过来,把氦罐推开,在他身后关上舱门。
  后来,好奇心压倒了他的谨慎,说:“您船上弄了个硅石锥体人,船长。一个大的硅石人。”
  船长慢腾腾地转身面对着沃纳茨基,用丝毫本动声色的语调说:“是吗?”
  “我看到啦。仔细瞧瞧行吗?”
  “干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