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于一炉。前者如司马谈父子的六家要指,如刘向父子的诸子要略,后者如
杂家淮南鸿烈集(应当从秦代吕氏春秋作始),它“出入儒墨名法”,即史通
所谓“牢笼天地,博极古今”,黄氏日抄所谓“会粹诸子,旁搜异闻,??
足以骇人耳目者,无不森然罗列其间”。淮南要略说:“若刘氏之书(高诱注:
淮南王自谓也),观天地之象,通古今之事,权事而立制,度形而施宜。原道
之心,合三王之风,以储与扈冶。玄眇之中,精摇靡览,弃其畛洁,斟其淑
静,以统天下,理万物,应变化,通殊类,非循一迹之路,守一隅之指,拘
盘牵连之物,而不与世推移也。故置之寻常而不塞,布之天下而不窕。”
第二,在子学传统衰微时代,对于诸子余绪,与其说是继承,毋宁说是
改变它们的思想材料,把其中一家扩大变质,作为理论斗争的武器,而遂自
己的学术目的,或者托一家为重言以保留百家,或者想建立这一尊以绌别一
尊,或者肿胀膨大一家之说以反对他家之说。如司马谈的六家要指崇尚道家,
便是以道家虚因之术,反对汉武帝法度的一统。如宝太后好黄老之术,即有
以道家试求统一百家之意图,和当时欲以儒家统一百家者相抗,史记田汀
传说:
“宝太后好黄老之言,而魏其武安赵绾王臧等,务隆推儒术,
贬道家言,是以宝太后滋不说魏其等。??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魏其武安由此以侯家居。”
汉书儒林列传也说:
“叔孙通作汉礼仪,??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遑庠序之
事也。孝惠高后时,公卿皆武力功臣,孝文时颇登用,然孝文本好
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宝太后又好黄老术,故诸博士具官待
问,未有进者。??及宝太后崩,武安君田汀┫啵砘评闲堂
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
下学士靡然乡风矣。”
所以,儒道互绌是汉初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重要斗争,这里面包括了儒
道皆欲在统一百家的趋势中各显身手,一直到武帝推恩削藩,诸侯王势力下
降,独尊儒术的局面相应确立,才结束了这一合法思想的争论。太史公说: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耶?”
学者只知秦始皇焚书与汉武帝尊儒,而不知秦汉之际还有一段定于一尊的互
绌争霸阶段。
历史还不止这样的简单。在这一互绌的意识形态背后,更有统治阶级的
政权的争夺。不少外戚、郡国王是以道绌儒,代表者为宝氏与淮南王,而皇
室则虽以儒绌道,集其成者为武帝。宝太后罢主儒术老,儒术之士又上绌黄
老之议,其间政权的争夺显然是以儒道互绌来标榜,这在史记汉书都有详记。
又史记儒林列传表面上讲汉代儒林博士,而实陈上则已说出这一斗争。“儒
林”之名起于汉初,史记正义引姚承说,“儒林,谓博士为儒雅之林,综理
古文,宣明旧艺”,这是和百家对立的名词。上引汉书言儒道的互绌情势,
即取村于史记儒林列传叙文,在鲁诗博士申公传里复说:
“天子(武帝)以(申公)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
太皇费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上因废明堂
事,尽下赵粕王臧吏,后皆自杀,申公亦疾免以归。”
在齐诗辕固生传里,首言固与黄生辩踢武受命是否为弑,景帝似无成见。
后面即说: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
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
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豕应手而
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今上(武帝)初即位,复以贤
良徵固。”
从这里可以知道,在汉初文景武三世,儒道争霸相当厉害,尤其通过了
政权的争夺,更加惨酷,罢制废杀,互相报复。文景虽立博士,但并不甚好
儒,似在道家政派气壮之时采取折衷政策,直到武帝初,和窦太后斗争,开
始犹两面而倚重于儒,窦氏死后,才清算了道家,立出法度,所谓“天下靡
然乡风矣”。
复次,提倡阴阳之学与道家之术以为政争的工具而与武帝对立的,在郡
国王中有淮南王刘安。刘安在失败时罪名为:
“魔法行邪,怀诈伪心,以乱天下,熒惑百姓,倍畔宗庙,妄
作妖言。??其书节印图,及他逆无道,事验明白。”(史记淮南列
传)
然而淮南王则又大不满于武帝的祟儒术。伍被对淮南王说:“朝庭之政,
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长幼之序,皆得其理。上之举措遵古之道,
风俗纪纲未有所缺也”,淮南王听了大怒,几乎要把伍被下死罪。
这个比照,说明了思想意识的斗争是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的,统治阶级的
内部政治斗争决定了他们所各持的思想武器之不同,各是其正而非其邪,以
为纪纲。武帝尊儒术,立法度,“时方好艺文”,而刘安则“招致宾客方术
之土数千人”,大著鸿烈(鸿,大也,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立也),“讲
明道德,总统仁义”。一儒一道,水火不容。
按淮南鸿烈集要略明说“考验乎老庄之术,而以合得失之势”,其中不
但对儒、墨、名、法、纵横各家皆有其时势背景的说明,独于道家例外,而
且明示老庄可以总统百家。关于淮南王针对武帝的法度所发表的言论,将于
下节详论。兹举他骂武帝的一例如下:
“本经者所以明大圣之德,通维初之道,埒略衰世古今之变,
以褒先世之隆盛,而贬末世之曲政也。”(要赂)
最后,我们再看汉初的法家与儒道的离合关系。
按法家到了汉代,并非如秦从前的法家的理想,而是在狭义的“刑名”
或律合之下,沿着秦制成规来保护君权,诚如顾亭林所说,“汉兴以来,承
用秦法,以至今日者多矣”(日知录会稽山刻石条)。由贾谊到董仲舒,莫不
痛斥秦之亡国由于苛法严刑,其实汉制袭秦,比秦更甚。汉书刑律志首骂秦
人玩法,致天下众叛亲离,接着说:
“汉兴,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曰: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
罪。??共后,四夷未附,兵革未息,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姦,于是
相国萧何敚ㄊ帐埃┣胤ǎ∑湟擞谑闭撸髀删耪隆!
九章散亡,但据唐律疏议云:“其不道、不敬之目见存”,可知汉律之峻峭,
比秦更甚。人民稍微不小心,就要违犯大逆不道、对上不敬的专制王法。章太炎
汉律考说:
“汉律非专刑书,盖与周官礼经相鄰,自叔孙通定朝仪,而张
苍为章程,通因作傍章十八篇,意者官制在通傍章,章程则在杂律
淫侈踰制之部,??驿传法式宜衣厩律矣。其后应劭删定律令,以
为汉仪,表称国之大事,莫尚载籍,逆臣董卓荡覆王室,典宪焚燎,
靡有子遗。亦以见汉律之所包络,国典官合无所不具。”(检论)
所谓“一切著之于律”,是汉代内法外儒的法典性质,正如史书关于文
帝的无敖,一方面说他“本好刑名之言”,是其里,而他方面说他“除诽谤,
去肉刑”,获得儒家的“善人胜残去杀”之赞誉,是其表。汉书刑法志讲到
周勃陈平维持旧律之对,复行三族之诛,就不能不叹:“风俗移易,人性相
近,而习相远,信矣。夫以孝文之仁,平勃之知,犹有过刑谬论如此甚也,
而况庸材溺于未流者乎!”到了武帝,尊儒术,绌百家,然而他又“好以法
制驭下”(读史管见),这就是内法外儒的一套作风。
汉代的内法外儒已如上言,同时也有法术与儒术对立的争论。文帝时晁
错学申商刑名,颇为文帝所奇,号称“智囊”,“法令多所更定”,因此惹
起汉庭与诸侯间的不安,错因以遭斩。武帝时,张汤赵禹之属条定法令,作
见知、故纵、监临、部主之法,因而汉书说“腹诽之法比,而公卿大夫,多
谄谀取容”。宣帝时又有桓宽所录盐铁论,记大夫与文学的辩结,即法儒的
争论实录。
总之,汉代是“蕃刑”(研法志)与缛礼并进的,共间法儒或相互为用,
或相为攻诘,而本质上则是相反相成的,法律通过经义的庸俗化,更加成为
封建主的专制工具了。如晁错所说,“不如此,则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封建制社会的法典形式在汉武帝时代已经有了显明的证据,这和古代法家的
思想是不同的。酷吏人物和法术之士本质上也是不同的。
第二节 贾谊的思想
贾谊生于汉高祖七年,卒于文帝十二年(公元前二○○——一六八年),
享年三十三岁。他是汉初的一个有独立性格的人,和齐鲁诸生的行径不同。
史记把他和屈原合传在一起,传旨说:“作辞以讽谏,连类以争义,离
骚有之,作屈原贾生列传”,这显然从屈贾为同型的人物看待。按推南王刘
安说:“(屈原)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见,其文约,其辞微,
其志契,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邇而旦义远:其志契,故其称
物芳,某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汗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
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贾谊所追慕的,就在于此,即
使天才与俗人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表现而为人格的内部悲剧,而把俗人所谄
谀的盛世,暴露而为灭亡之路。如果说汉高而以来齐鲁儒生是继承摚鹣壬
的形式说教,依春秋的礼仪,为汉祖汉宗绘制封建统治的场面(如叔孙通,详
见下章说明),则贾谊是通过屈原的离骚路径,继承变风变雅的悲剧思想,客
观上从人格的矛盾来说明制度的不合理,在他看来,一切都是痛哭流涕长太
息的资料,“背理而伤道者,难偏以疏举”。
他的弔屈原赋,着重于屈原悲剧的辞句,如“已矣哉!国无人,莫吾知
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这是屈原的
思想结论。他是和现实的俗人俗政不可两立的。贾谊之借屈原“因以自谕”,
与司马迁之借晏婴因以自况,是相同的。贾谊的赋说:
“鸟虖哀哉兮,逢时不祥,■凤伏窜兮,鸱鸮翱翔。辍鬃鹣
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谓随夷溷兮,谓跖蹻廉。
莫邪为钝兮,狻段敗#浚俊
“谇(史记作讯)曰:已矣国其莫吾如兮,子独壹鬱其谁语?凤
缥缥其高逝兮,夫固自引而远去。??所贵圣之神德兮,远浊世而
自臧,使麒麟可系而羁兮,贵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邮兮,亦
夫子之故也!??彼寻常之汗渍兮,岂容吞舟之鱼,横江湖之■鲸
兮,固将制于蝼螘!”
赋中第一义表示超人与俗人的斗争,第二义表示理想与猥俗的不相容,
和离骚对现实悲剧的批评转入于悲剧思想,正相仿佛。由此可知贾谊具有志
洁行廉的屈原精神。
他是少通诸子百家之书的(史记),但他的书已佚失,现存新书乃后人杂
凑之书,不足为据。从他的鵩鸟赋自伤赋,可以看出他有老庄思想,从他的
治安策,又可以看出他有荀子思想,这些材料还有于史记汉书之中。兹先研
究他的鵩鸟赋:
“万物变化兮,固无(汉书作“亡”)休息,斡流而迁兮,或推
而还,形气转续兮,化变(汉书作“变化”)而嬗,沕